230.第229章 老朱的用人之道

小會議結束,朱雄英毫不客氣的,將溫差發動機收了起來。

其他人只以爲他對新事物好奇,也沒有多想。

這個溫差發動機,確實很有意思。

等各自散開,這傢伙就一路跑去找到徐妙錦,顯擺的道:

“妙錦你快看,我給你帶了寶貝。”

另一邊,朱元璋找來牛二虎,也就是朱雄英南巡時的護衛統領。

“二虎,從你回來咱就一直忙,也沒和伱好好談談。”

“今日得了點空,來給咱說說這一路上的見聞。”

牛二虎恭敬的道:“是陛下。”

他就將一路上的所見所聞,全都告訴了朱元璋。

其中對朱雄英那是極盡讚美:“太孫有陛下之風……”

朱元璋心下高興,面上卻不動聲色,道:

“說說有何缺點。”

牛二虎爲難的道:“這……太孫實乃英傑也,臣未發現任何缺點。”

朱元璋盯着他,說道:“你跟咱這麼多年了,有什麼話不能說的。”

“說出來,說錯了也沒什麼,說對了咱好及時讓太孫改。”

牛二虎腰都彎了:“臣乃肺腑之言,絕不敢欺瞞陛下。”

朱元璋揮揮手,說道:“罷了罷了,那你給咱說說陳景恪吧,對他有什麼看法。”

牛二虎心中鬆了口氣,連忙回道:“陳伴讀能力出衆,實爲當世第一才俊。”

朱元璋眼睛一瞪,說道:“別光說好聽的,說說缺點。”

牛二虎遲疑了好一會兒,才說道:“他是個好人。”

好人本應該是優點,可好人成不了大事。

對身處高位的人來說,這就是缺點。

朱元璋眉頭一挑,說道:“他殺起人來可是眼睛都不眨一下,你竟然說他是好人?”

牛二虎解釋道:“他只殺該殺之人,從不妄殺一人。”

朱元璋這才點頭,這也符合他對陳景恪的瞭解。

“還有呢?”

牛二虎說道:“他性情爛漫,行爲輕浮不羈,面對太孫時有逾矩之舉。”

朱元璋反問道:“你爲何不阻止他?”

牛二虎沒有解釋,直接認錯道:“是臣之過也,請陛下責罰。”

朱元璋說道:“咱知道你心裡不服,你提醒過他,卻被太孫阻止了。”

“所以你認爲自己已經盡到了義務,問題出在太孫身上。”

牛二虎冷汗直流,連忙道:“臣絕不敢有此想,請陛下明鑑。”

朱元璋冷哼一聲道:“咱就告訴你,你錯在了哪。”

“身爲君王近臣,你除了要保護君主的安全,還要維護君主的威嚴。”

“哪怕將命豁出去,也要完成使命。”

“太孫阻止你就聽之任之,那要你何用?”

“況且你有很多辦法可以解決,私下去找陳景恪談。”

“他一次不聽你就找他兩次,還不聽就三次五次……”

“你是怎麼做的?當着太孫的面提醒一次,被阻止之後就再也不提了。”

“你跟着我這麼多年,就是這麼做事的?那我如何能放心對你委以重任?”

牛二虎被說的大汗淋漓,羞愧的道:“臣錯了,請陛下治罪。”

朱元璋滿意的道:“算你還有救……以後就跟着太孫吧,好好保護他。”

“啊?”牛二虎驚呆了,

跟着太孫?這分明就是重用啊。怎麼做錯事了,還被委以重任?

朱元璋笑道:“怎麼,不願意?”

牛二虎回過神來,忙不迭的道:“願意願意……謝陛下大恩。”

朱元璋嚴肅的道:“記住我方纔說的話,下次再犯就別怪咱不講情面。”

牛二虎鄭重的道:“臣知道了,必誓死保護太孫。”

朱元璋心中又何嘗不是鬆了口氣。

以前朱雄英一直住在幹清宮偏殿,並沒有屬於自己的護衛。

平時保護他的人,都是朱元璋臨時派過去的。

但現在他年齡大了,心也野了,是時候爲他配置護衛僚屬了。

說的直白點,太孫該有屬於自己的小班子了。

護衛統領一職至關重要,必須是朱元璋信任的人才能擔任。

而且這個人還不能讓太孫討厭。

朱雄英出巡地方,讓牛二虎充當臨時護衛統領,就是爲了讓兩人接觸看看。

過程比較順利,牛二虎表現的盡職盡責,朱雄英對他也不討厭。

所以朱元璋就準備順勢將他的位置定下來。

不過在此之前,敲打一下他也是必不可少的,免得他太飄了。

至於讓他糾正陳景恪輕慢之事……

陳景恪時不時就逾矩,難道朱元璋就不知道?

不,他什麼都清楚。

甚至這種逾矩就是他自己放縱出來的。

可他依然提醒牛二虎去糾正。

目的很簡單,人爲的爲兩人制造矛盾。

一個是君主的護衛統領,一個是君主最器重的臣子。

如果兩人關係好,那後果可就太嚴重了。

所以,必須要讓兩人產生矛盾。

但這種矛盾又不至於讓他們反目成仇。

禮儀方面的小毛病,就是最合適的。

只要牛二虎不當衆斥責,搞的陳景恪下不來臺。

雙方最多也就是心中相互膈應,不會成爲死仇。

至於陳景恪會不會聽勸……

朱元璋表示,有他在背後放縱,以陳景恪那輕慢的性子,是改不了的。

——

陳景恪還不知道,老朱在背後悄無聲息的算計了他一把。

不過就算知道了也無所謂。

朱元璋這麼做,可以說是人之常情。

換成他自己,也會這麼做的。

試想一下,如果胡惟庸和宿衛統領關係好,或許天下已經改姓了。

朱元璋這一招就是用來防野心家的,沒有造反的心思,其實無所謂。

至於和牛二虎的關係……

他和牛二虎本就沒啥共同語言,之前也沒有什麼交情,這樣就挺好。

會議結束回到宿舍,見朱雄英沒有回來,就猜到這小子肯定找徐妙錦獻寶去了。

着實有些讓人無語。

不過想想他姓朱,又覺得一切都正常了。

之後他坐下來,拿出手稿做最後的檢查。

這都是近幾個月,他根據記憶,還原出來的火藥、火槍和火炮的改良之法。

火藥這玩意兒比較好弄,就是提純和顆粒火藥。

至於無煙火藥、發射藥乃至炸藥,他都會弄。

但眼下不適合拿出來。

飯要一口一口吃,科技樹要一步一步的攀登。

作爲兵器,穩定、產量大才是王道。

太高端的現在弄出來,也沒辦法大規模生產裝備,黑火藥反而比較合適。

槍炮這東西,就比較麻煩了。

前世他連軍迷都算不上,對這玩意兒瞭解實在有限。

只知道先有火銃,然後有了火繩槍,後來又有了燧發槍,再後來貌似就進入定裝彈時代了。對這些槍的結構也瞭解有限,只知道大致的外形和原理。

反倒是對現代槍支瞭解還多一點。

比如他就知道莫辛納甘和ak47的大致結構……然而並沒有什麼卵用。

至於火炮,他就只知道先有前裝火炮,然後有了後裝彈火炮,最後就是定裝彈火炮。

然後……就沒有然後了。

沒辦法,他只能將自己瞭解的幾種火炮外形,全部畫下來。

然後將思路寫出來。

具體的細節完善,就交給這個時代的工匠吧。

又修改了一些細節,總算是確定了最終草稿。

第二天,他拿着朱元璋的手諭前往軍器局。

朱雄英也非要跟過去湊熱鬧,還將徐妙錦也帶了過去。

陳景恪那叫一個無語,你小子能不能有點出息。

不過很快,朱雄英就開始後悔了。

因爲一路上徐妙錦追着陳景恪問東問西,目光裡充滿了崇拜。

朱雄英幾次插話,想要將她的注意力吸引過來,都以失敗告終。

將他氣的牙癢癢。

陳景恪心中暗笑不已,讓你小子嘚瑟。

不過他也知道,有些事情不能做的太過。

開始有意的將話題往朱雄英身上引導。

小女孩沒有那麼多複雜的心思,注意力很快就又回到了朱雄英身上。

然後這個傢伙立馬就忘了方纔的不快,眉開眼笑起來。

陳景恪再次無語。

一旁的牛二虎則有些尷尬,陳伴讀好像又逾矩了,可現在這種情況咋提醒啊?

而且太孫貌似過於喜歡徐娘子了啊。

和陛下真是太像了。

以後要好好巴結徐娘子,將來多一個靠山。

說說笑笑,衆人就來到了軍器局。

軍器局是洪武十三年設立,專門打造兵器之所。

別看名字聽着響亮,實際上地位非常低下。

軍器局大使纔是正九品,真正的芝麻官。

下面具體幹活的,基本都是工匠……擁有匠籍的工匠。

所以,多餘就不用說了。

大明的火器幾百年都沒進步,答案就寫在題面上。

不過大明對火器倒是一直都挺重視的。

朱元璋爭霸天下時期,就廣泛使用火器。

朱棣時期組建了神機營,是世界上第一支專門的火器軍隊。

之後大明始終保持着數量可觀的火器軍隊。

雖然冷兵器依然是主流,但火器確實是在明朝開始大規模應用的。

明朝前中期,不論是技術還是裝備數量,都遠超全世界。

但可惜,因爲理科沒有形成體系,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在技術方面始終無法取得關鍵性進步。

再加上文管集團獨大,對自然科學領域的輕視,朝廷不願意投入太多資源去研究新式武器。

從明朝中後期開始,在技術上被西方趕超。

這是每一個華夏人的遺憾。

這也是爲什麼,明朝文官集團被廣大網友怒噴的根本原因。

你們想掌權,想當時代的領導者,這本無可厚非。

可是在坐上這個位置之後,你們卻將整個華夏族羣拖拽進了深淵。

被罵也是活該。

陳景恪自然不會再坐視這種事情的發生。

扶持方孝孺,從內部分裂儒家。

司法獨立,爲法家思想復甦創造環境。

這都是在思想領域做出的嘗試。

但僅僅是這些還不夠,真正的殺手鐗,是自然科學。

有人或許會奇怪,儒家思想是意識形態領域的學科,自然科學是應用學科。

兩者是兩條賽道,不應該形成競爭關係啊。

是的,自然科學本身對儒家沒有威脅,但別忘了物質決定意識。

自然科學的興起,必然會倒逼思想領域做出改變,來適應新的生產力。

如果儒家不做出改變,主動去適應新時代,就會被新興學派取而代之。

陳景恪並不反對儒家,是法家主導,還是儒家主導,對他來說都無所謂。

只要他們的思想符合新時代,不要成爲新時代的絆腳石,就足夠了。

在任何時候,一門學科想要發展,獲得朝廷的支持都是最優解。

陳景恪自然也要走這條路。

溫差發動機,讓朱元璋知道了自然科學生產糧食的能力。

現在他要通過改良火器,讓老朱明白理科對軍事的提升。

軍器局大師蔣登貴聽聞太孫到來,連忙出來迎接。

見過禮之後,朱雄英提出要在軍器局參觀一下,看看各種軍械製作情況。

這是提前計劃好的,先不拿出火器,而是參觀一下軍器局的具體情況。

蔣登貴自然不敢說半個不字,親自帶領他們參觀。

到了工作的地方,得到通知的工匠們,早就集體跪在地上迎接了。

看到跪了一地的工匠,朱雄英眉頭就皺了起來。

蔣登貴看的心中就是一咯噔,不會是哪裡引起他的反感了吧?

可是我們什麼都沒做啊。

就在他犯嘀咕的時候,朱雄英開了口:

“傳我的命令,給軍器局所有人都發一套棉衣。”

“啊?”蔣登貴驚訝不已,沒想到太孫竟然會發出這樣一條命令,一時間有些不敢置信。

朱雄英不悅的道:“怎麼,你有意見?”

蔣登貴連忙道:“不敢不敢,臣……臣是被太孫的仁慈感動到了。”

然後他轉身對工匠們喊道:“太孫有令,給所有人發棉衣一套,還不快謝恩。”

衆工匠們也有些驚訝,這是啥情況?

但有一點他們很懂,自己得好處了,於是大聲喊道:

“謝太孫。”

朱雄英頓時覺得,做好事還是挺不錯的。

尤其是徐妙錦崇拜的目光,讓他又收穫了另一重喜悅。

陳景恪也不禁暗暗點頭,這孩子確實有善良的一面。

這些工匠們很慘,衣服都是破破爛爛補丁摞補丁。

有些穿的看起來像是棉衣,但從破爛處可以看出,裡面填充的是稻草。

還很多連這樣的棉衣都沒有,就穿了一件單衣。

朱雄英第一眼就能看到這一幕,並給所有人賜棉衣,太難得了。

蔣登貴等官吏也是差不多的想法,太孫果然如傳聞中那般仁厚。

小插曲過後,一行人繼續參觀。

工匠們的手藝確實很嫺熟,製作器具的速度又快,質量又好。

朱雄英等人都非常滿意,蔣登貴等人更是自豪。

然而,陳景恪卻說道:“效率太低了。”

第63章 政治幼稚方孝孺第83章 讓他當駙馬?第335章 永恆的變122.第122章 百姓眼中非良法第2章 大明嫡長孫第248章 什麼呂宋,叫楚國117.第117章 統統砸碎102.第102章 假鈔150.第149章 太孫好像有點不正經第238章 沒有槍頭一樣能殺人第320章 他怎麼捨得的啊?第283章 留聲機第271章 進退有據第14章 生活處處是神話第296章 博望侯第38章 聖人言第55章 正義執行124.第124章 從批閱奏疏開始142.第141章 被嚇出病的李文忠96.第96章 對世界貢獻最大的大明藩王221.第220章 啥條件我們都答應116.第116章 老朱的文學天賦210.第209章 陽謀第277章 內閣的核心問題第245章 倭寇是我家扶持的第237章 無題119.第119章 新鈔問世驚羣臣第248章 什麼呂宋,叫楚國211.第210章 你家族是譜批發的?第285章 衡量國力強弱的標準212.第211章 用木牛流馬耕地第267章 合格的宰相129.第129章 三全其美第60章 老狐狸159.第158章 藍玉:誰敢居功自傲我殺誰第63章 政治幼稚方孝孺第237章 無題184.第183章 兄弟齊心120.第120章 神乎其技第294章 又一新課程235.第234章 誰最會講葷段子130.第130章 皇商要不得98.第98章 掀起醫學革命212.第211章 用木牛流馬耕地第242章 新羅婢134.第134章 天命加身212.第211章 用木牛流馬耕地第255章 我畢生的追求第337章 解縉的震驚第74章 祭品奉上,助我三江。91.第91章 大明二代目第一人139.第138章 踹的衣服都崩開線了第16章 李善長的怨憤189.第188章 老狐狸們的課第51章 老朱強大的理解能力第11章 鴕鳥朱標第292章 河西戰略第268章 無題209.第208章 無題200.第199章 錢錢錢第240章 你的算計也太可怕了214.第213章 來自日本的情報第44章 這孩子,能處232.第231章 扣你一個月俸祿第240章 你的算計也太可怕了第251章 新的課題186.第185章 軍隊自有軍隊的規矩第339章 屬於華夏的學問第285章 衡量國力強弱的標準第53章 朱標小露一手第323章 安置成年親王第344章 血染淡馬錫(上)182.第181章 把褲子脫了再說話第304章 氣運89.第89章 恩及父母第9章 腦回路不正常的陳遠第284章 給朱標上課第64章 朱雄英突襲方孝孺99.第99章 你們父子逗大家玩是吧111.第111章 出關173.第172章 實在讓人喜歡不起來第43章 暴斃第337章 解縉的震驚176.第175章 黃河決堤第276章 朱標要強化內閣第279章 海盜代表自由?第28章 給朱元璋講史第334章 我們已經被滲透了第314章 朱元璋的智慧第279章 海盜代表自由?119.第119章 新鈔問世驚羣臣119.第119章 新鈔問世驚羣臣第30章 預見能力第290章 佈局和收穫211.第210章 你家族是譜批發的?114.第114章 歷史沒有立場212.第211章 用木牛流馬耕地105.第105章 十年後讓位給你第13章 思烹狗203.第202章 沒那麼簡單(新年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