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四九章 稅賦暴增至三千多萬兩

永興元年匆匆而過,一轉眼就已經到了年末,這一年大明好像什麼都沒做,沒有發動對外戰爭,沒有官場地震,沒有重大策略調整,沒有任何大動作,平平淡淡,平平穩穩,至少北直隸、南直隸等地沒有遭受旱災的老百姓是這麼認爲的。

但是,他們的生活卻在悄然改變,最明顯的一點就是,錢越來越好賺了,大明各地,各種作坊如雨後春筍般冒出來,而且生意都好到爆,只要膽子夠大的,幾乎都能賺的盆滿鉢滿,只要勤勞肯幹的,都能找到一份薪水不低的工作,賺錢的機會從未有如此之多。

老百姓的生活水平也不斷提高,衣食住行,各方面都在平平淡淡中悄然改善。

大家身上穿的衣服就不消說了,以前幾年都捨不得添置一件新衣服的平頭百姓現在一年給家裡人買幾套新衣服都不顯得稀奇;

吃的方面改善應該是最明顯的,因爲鹽價越來越低了,所有老百姓都吃的起鹽了,做出來的菜也不再寡淡無味了,還有就是各種食油開始悄然進入普通老百姓的廚房。

以前的時候大家都是鹽都吃不起,誰還去想油的問題,普通平民百姓家裡也就在一年或者幾年難得吃次肉的情況下才能吃到點肥油,現在就不一樣了,東盛堂推出了一種平價菜籽油,一兩銀子五十斤,摺合成銅錢的話就是二十文一斤,這個價格對於動不動就是幾兩一個月收入的老百姓來說,真的不算什麼,不知不覺間,所有的老百姓炒菜都開始用油炒了,而不是用水煮了。

這個時候,大家吃飯已經不是爲了填飽肚子那麼簡單了,大家都習慣了吃用油炒的菜,而且鹽還要放到剛剛好,如果再讓他們吃那種水煮出來沒一點油味,沒一點鹽味,估計大家都吃不下去了。

還有住的方面,以前民間比較富餘的時候大家都會想辦法蓋磚瓦房,蓋不起磚瓦房也會想辦法蓋木石結構的平房,不過大明經過幾十年的折騰,磚瓦房和平房已經不多見了,茅草房和土房慢慢成了平民百姓的主要居所。

現在,這個趨勢又出現了逆轉,茅草房和土房正在慢慢變少,很多老百姓都開始新建平房甚至是磚瓦房,也就是說,老百姓的居住條件也在逐步改善中。

至於出行方面就更不必說了,東盛堂在大明各地到處修鐵路,坐火車已經成爲遠行的首選,以前書生趕考動不動就走一個月甚至幾個月的事情基本沒有了,就算從最南邊的廣東承宣布政使司趕到北直隸京城也用不了幾天!

當然,這還只是沒受災的地區,如果說受災嚴重的西北五省老百姓的生活有什麼變化,那簡直可以用翻天覆地來形容。

西北五省再沒有饑民、流民、流寇,再沒有遍地的反賊,再沒有無休無止的戰爭,平原上不再赤野千里,村莊裡也不再荒無人煙,老百姓也不再餓得到處找草根樹皮吃,大家都吃上了大米白麪,大夥也不再衣不遮體,因爲這裡就產棉花,海量的棉花,菜油更是管夠,因爲這裡就是產油區。

總之,旱災已經影響不到老百姓的生活,大家都彷彿一夜之間回到了受災之前,回到了萬曆中興那幾年最富有的時候,甚至,比那個時候日子過的都要好!

大明真的開始中興了,而且是前所未有的中興!

這一切自然離不開中興名臣張斌的努力,不過,他覺得這些還不夠,老百姓日子還能過的更好,大明還能更富強!

這天,正好戶部將全年稅賦統計的賬本送上來了,張斌仔細翻閱了一遍,隨即便拿着賬本向御書房走去。

永興帝朱慈烺這段時間都興奮的不得了,因爲他都沒想到,大明這麼快就能中興,一年,才一年時間,自己就超越了祖爺爺神宗萬曆皇帝,甚至超越了列祖列宗,大明幾乎是一轉眼就從奄奄一息變得身強體壯,而且是前所未有的強壯!

他當然知道,這一切可以說都是張斌的功勞,所以,張斌求見的時候,他毫不猶豫的起身跑到門口,親切的把這位師傅兼岳父迎了進來。

張斌這個時候也沒空管這些細節了,因爲他有很重要的事情和朱慈烺商量,他在朱慈烺的“攙扶”下坐到龍案旁,隨即便將手中的賬本遞給朱慈烺,示意他看一看。

朱慈烺翻開賬本一看,頓時驚的目瞪口呆,臥槽,永興元年,大明全年稅賦收入三千一百餘萬兩!

他使勁擦了擦眼睛,盯着那個數字看了幾遍,沒錯,就是三千多萬兩,不是三百多萬兩!

有沒有搞錯,崇禎十七年大明的稅賦還只有七百多萬兩好不,怎麼突然暴增了兩千多萬兩,他沒有下旨加徵三餉啊!

他擡頭看了看張斌,見師傅沒有說話的意思,連忙低下頭,翻開賬本仔細看起來。

兩京十四省,他一頁一頁的看過去,很多行省的農田稅賦都有明顯的增加,他知道,這是因爲師傅把皇室宗親的地全部收了,然後分給了平民百姓,所以,稅賦增加相當的正常。

然後,各省的商稅也在迅猛增長,甚至超過了農田稅賦的收入,這個他也知道,因爲張斌建議取消人口流動限制,取消路引,以加強商業流通,這樣做的效果果然很明顯。

不過,令他奇怪的是,兩京十四省都沒有暴增到兩百多萬兩甚至是三百多萬兩啊,最多也就一百多萬兩,這三千多萬兩的稅賦是怎麼來的呢?

他翻到最後,終於明白了,戶部單列了一項稅收,那就是東盛堂上繳的稅賦,一個東盛堂一年竟然上繳了一千四百多萬兩的稅賦,差不多相當於大明兩京十四省稅賦的總和了!

他看着東盛堂上繳的稅賦,眼珠子都差點瞪出來了,臥槽,這得是個多大的商號啊,以前怎麼沒見他們上繳這麼多稅賦呢?

他忍不住擡頭問道:“師傅,這東盛堂是怎麼回事?”

張斌淡淡的道:“皇上,請恕微臣一直沒有告訴您,這東盛堂其實是微臣的外祖父一家開的,微臣在裡面也佔有很大的股份!”

還有這回事?朱慈烺頓時被雷的外焦裡嫩!

第二一九章 內禪第一八三章 君君臣臣第六十四章 溫體仁慌了神第七十六章 圍攻熱蘭遮城第二六六章 誘人的果實第一八一章 周延儒倒了第十一章 無法無天第五十六章 重現曙光第四十章 狀元郎對奸相第九章 你們想造反嗎第二十五章 自保第六十七章 修築要塞第二九五章 誰的拳頭大第一四八章 埋伏第四十章 狀元郎對奸相第二十四章 鴻門宴(上)第二四八章 都想當包工頭第四十六章 拉開序幕第三十三章 小子誒別這麼狂第二八二章 計救國王第二六五章 遠洋生意不好做第五十九章 望風而逃第七十五章 竹籃打水一場空第十八章 策對崇禎第七十三章 我連你們一起幹趴第一三五章 獻首功第一九八章 是時候收拾復社了第二五四章 沒落的帝國第三章 農民軍來了第七十章 小鬼子被坑慘了第六十章 猜忌第二十五章 又想玩詐降之計第一三九章 封鎖消息第一九七章 真抄出七千多萬兩第二十四章 親情第一章 危機降臨第四十九章 負傷第二九〇章 爭霸與保命第七十七章 還是打洋人收穫大第二三五章 國公力壓親王第八十一章 東林無能第五十五章 箭矢百萬第三章 英國公第一五九章 還不是首輔第二十六章 松浦氏慫了第一三一章 斷建奴根基第一二七章 火炮不是這麼玩的第三十八章 閉門羹第七十二章 荷蘭人來干涉了第七十章 忽悠第二章 搬遷第十二章 混蛋相親第三章 圍剿第一一三章 誰的贏面更大第一七八章 表明立場第六十章 遠征巴達維亞第三十五章 三妻四妾第三十一章 銀票第一九〇章 再探詔獄第十章 紅顏禍水第一三六章 先下手爲強第五十三章 挺進遼河第八十五章 毛文龍偷人第二十六章 反賊爲什麼要造反第二七七章 竟然被攻擊了第二七五章 白撿一塊殖民地第九十四章 用卿恨晚第二十六章 溫飽第三十六章 救援第十一章 是功還是過第十六章 沒事找事第二十九章 擊鼓鳴冤第五十一章 試製第六卷 第三十四章 秦軍第十九章 相信我大明必將強大無比第二十六章 用刑第九十五章 奪情第九十七章 胡亂攀咬第二十一章 買官賣官第三十七章 金陵舊院第十章 親人聚第四十一章 奔逃第二四四章 把城池修到你家門口第三〇八章 開疆擴土第一三二章 氣得噴血第七十八章 帝師出鎮關寧錦第一七二章 惟有德者居之第六十章 猜忌第二五七章 主動權在大明手中第二十九章 皇太極跑路第六章 領先一步第二十七章 天子一怒第二五八章 開放所有殖民地第七十一章 初戰告捷第二十七章 商鋪第八卷 第十三章 又一記響亮的耳光第二七六章 打生打死是你們的事第一八九章 張斌掌權第五十八章 送別第七十八章 帝師出鎮關寧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