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四章 秦檜府

張斌這又是揮筆怒書《滿江紅》,又是仰天長嘯,難道是被崇禎給氣瘋了嗎?

當然不是,他是很憤怒,但是並沒有氣的發瘋,這是他早就定下來的策略,他知道崇禎肯定會將他調回京城,揮筆怒書《滿江紅》的橋段,他早就想好了。

這首《滿江紅》正好表達他此時憤怒的心情,同時也爲他接下來的一系列行動埋下了伏筆。

他是想借《滿江紅》來暗喻自己是岳飛,薛國觀是那大奸臣秦檜,而崇禎就是那昏庸無能喪權辱國的宋高宗趙構!

這個時候的形勢與南宋紹興十年的形勢驚人的相似,彼時宋軍在對金作戰中節節勝利,眼看着就要直搗黃龍,擊敗金國了,宋高宗卻聽信秦檜的讒言,擔心領軍將領功高震主,尾大不掉,竟然將各路宋軍召回,並解除了岳飛和韓世忠等大將的兵權,堅決與金國議和!

不久,他更是與秦檜製造了岳飛謀反冤案,以“莫須有”的罪名將抗金名將岳飛殺害,而後與金朝簽定了屈辱的紹興和議,向金稱臣納貢!

金國與後金,自己與岳飛,薛國觀與秦檜,崇禎與宋高宗,簡直就是絕妙的嘲諷,他這是在向世人昭示自己精忠報國之心,同時也讓世人看看崇禎與薛國觀這對昏君奸臣的醜惡嘴臉。

話說,他這首《滿江紅》是提在定遼右衛的,看見的也只有他手下親衛和福廣軍將士,他又怎麼讓世人知道這一切呢?

他自然有辦法,這個時候,建奴已然退兵,戒嚴了將近半個月的京城終於解禁了,京城的老百姓還沒來得及慶賀,一則消息突然在京城內外傳開了。

傳聞,內閣次輔,太子太傅張斌在遼東一路高歌猛進,連戰連捷,眼看就要率軍直搗黃龍,攻克建奴首府盛京了,崇禎卻聽信薛國觀的讒言,命他釋放所有建奴俘虜,罷兵息戰,立刻回京城領罪!

傳聞,內閣次輔薛國觀爲奪內閣首輔之位,不顧大明利益,陷害張斌,進讒言勸崇禎如同當初宋高宗殺害岳飛一般,以莫須有的罪名殺害張斌!

傳聞,內閣次輔,太子太傅張斌收到撤兵的旨意,於定遼右衛揮筆怒書《滿江紅》,仰天長嘯,怒髮衝冠,但他卻又無可奈何,只能奉旨退兵。

傳聞,內閣次輔薛國觀欲效仿秦檜之舉,力主與建奴合議,向建奴稱臣納貢!

無數傳聞在京城瘋狂傳播,上至公侯勳貴,下至黎民百姓不知道多少人爲張斌扼腕嘆息,對薛國觀的議和之舉切齒痛罵。

薛國觀一開始還矇在鼓裡呢,這傳聞在一天之內已經在京城傳的沸沸揚揚,他還在內閣坐班,根本就沒收到一點消息,直到晚上,他打道回府之後終於發現不對勁了,府中的家丁僕役竟然一個個驚慌失措,就如同大難臨頭一般!

這又是怎麼回事呢?

他招來老管家一問才知道,原來,他主張議和,陷害張斌的事已經傳的整個京城人盡皆知了,甚至已經有人當着他府裡家丁僕役的面,罵他是秦檜再世了!

他是又驚又怒,卻又有點無可奈何,因爲他沒有張斌暗中那實力,就算知道有人在刻意傳播消息,搞臭他的名聲,他也沒辦法阻止。

當然,他不會就這麼算了,他沒辦法阻止,崇禎卻有辦法阻止,他準備第二天早朝之後便去找崇禎訴苦,讓崇禎抓捕“造謠者”,將傳聞壓下去。

他甚至想將這事栽張斌頭上,誣指張斌派黨羽到處傳播消息,詆譭皇上。

這次,他竟然神奇的猜對了,這事就是張斌指使的,張斌就是讓人到處到處傳播消息,明裡是譴責他實際上卻是在詆譭崇禎!

第二天一早,丑時三刻,天還沒亮,薛國觀便跟以往一樣,坐着轎子往皇城方向趕去,他可沒張斌那閒情散步,儘管他的府邸也在長安街附近,離皇城不是很遠,他卻習慣了坐轎子,走路,那是不可能走路的。

正因爲他坐在轎子上,再加上天色昏暗,他沒有發現,他府邸大門上掛的牌匾已經被人給換了,這牌匾大小還是一樣的大小,顏色也是一樣的顏色,不過上面的字卻已經變了,不再是原來的“薛府”,而是三個字“秦檜府”!

他就這麼茫然無知的來到皇城,等他排隊進了長安右門,來到午門之外,他又發現不對勁了,因爲朝中只要稍微正直一點的官員都對他怒目相向,平時那些巴結他的牆頭草這會兒也對他避之唯恐不及,就連他自己的黨羽都畏畏縮縮,不敢上前來跟他打招呼,甚至,他走到內閣班列的時候,內閣大學士文震孟還像一頭暴怒的公牛一樣,鼻孔怒氣直冒,那架勢,貌似是想懟死他的樣子。

這些人,至於嗎,不就是幾句傳聞嗎,薛國觀不爲所動,端直站那裡閉目養神,心中盤算着早朝之後怎麼在崇禎面前詆譭張斌,讓崇禎出手幫他掐滅流言。

未幾,早朝時間到,文武百官排隊入宮,一陣繁瑣的禮儀過後,鴻臚寺禮官照例高唱:“有事具奏章,無事退朝。”

一切貌似很正常,但是,接下來就不正常了,鴻臚寺禮官這邊剛唱罷,內閣大學士文震孟便疾步從班列中走出來,跪在御道中間,朗聲道:“微臣有事啓奏。”

這傢伙,不講規矩啊,六部官員還沒奏事呢,你跑出來湊什麼熱鬧,搞的一個剛走出班列的禮部官員目瞪口呆的愣在那裡,愣了一陣,這才尷尬的走回班列。

文震孟有什麼事啓奏呢,崇禎不明所以,擡手道:“講。”

文震孟緊接着便梗着脖子問道:“皇上,微臣斗膽,請問一句,張斌張大人是不是已經被撤去五省總督之職,被勒令歸京了?”

這事崇禎做的比較隱秘,他並沒有親自下旨,內閣和兵部簽發命令的時候他也是將徐光啓、薛國觀和陳新甲招到御書房,偷偷摸摸辦的,根本就沒讓其他朝臣知曉。

他是怕節外生枝,自從齊黨和浙黨被清理乾淨之後,朝中吃飽了撐的慌的直臣可是越來越多了,這事如果傳出去,非得吵翻天不可,至於張斌被召回京城以後把消息傳出去他倒不怎麼擔心,人都回來了,俘虜也放了,還有什麼好說的,生米都煮成熟飯了,難道還能再回鍋變成米嗎?

沒想到,這事還是傳出去了,張斌還沒回京就傳出去了!

第三章 一步登天第一六三章 坐看風雲第四十章 金州告急第一二三章 重振昔日雄風第八章 下金陵第一三七章 莫名其妙的決定第四十五章 積木第二二〇章 張香出嫁第七十四章 被染紅的渾河血日第三十章 順我者昌逆我者亡第二十一章 八員虎將第三〇一章 勸皇上放權第三十六章 秦淮風月第七卷 第四十七章 張斌復出第五章 澳門總督嚇壞了第二十一章 開源節流第十二章 曹化淳第五十三章 貪官污吏一掃而光第四十二章 擢調王徵第一三八章 突如其來的盡頭第八十三章 接連落馬第十四章 不歸路第一五六章 鉅貪第一四八章 埋伏第二十七章 災民終安定第四十九章 選拔第三十四章 大捷第五十六章 重現曙光第一二二章 欲奪遼東兵權第一二二章 欲奪遼東兵權第五十八章 上將都被轟懵了第九十八章 稀裡糊塗第二章 吹牛有風險第十八章 太子出巡第五十章 萬人敵第十一章 組織募捐第六十一章 陰死你們第二十六章 崇禎教子第一一九章 這次大明要報復第二九九章 崛起中的大明第十章 查抄貪官污吏第五章 斥候遭遇第一九三章 復社尋死第二四四章 把城池修到你家門口第五十二章 驚天大捷第一三二章 氣得噴血第四十五章 嶽託示警第二十三章 惡人還需惡人磨第一章 籌備歸京第二十六章 昏君奸臣第一〇二章 崇禎傻眼了第九十一章 安置試點第十四章 投其所好第二六九章 恐怖的大明海軍第三十七章 都察院易主第一二四章 齊聚鞍山之地第九章 準備反擊第十六章 戚家軍威武(下)第五十四章 有奸細第八十七章 危機四伏第四十一章 建奴惜命第八十三章 從車輪舸到輪船(上)第二十五章 流連忘返第八十一章 東林無能第五十一章 一日之內連下兩城第四十七章 交換第十六章 張斌再出山第二十九章 權欲熏天第一二三章 重振昔日雄風第九十三章 復起第四十七章 親自上陣第六十六章 臭大街第五十六章 重現曙光第四十章 金州告急第十章 查抄貪官污吏第五十八章 上將都被轟懵了第五十九章 寧遠祖家第四十五章 牽掛第二九八章 攪亂歐陸格局第五十一章 窮的叮噹響第四十四章 輕型鐵甲戰艦第一章 危機降臨第二十三章 成親記第四十章 盧閻王第四十三章 梳櫳之資第二十九章 羅汝才扛不住了第七十三章 奉旨抄家第三十九章 繡樓姑娘第七十六章 經撫不和內鬥起第二七六章 打生打死是你們的事第十三章 功過全憑一張嘴第十一章 是功還是過第九十一章 安置試點第一三八章 突如其來的盡頭第五十八章 送別第一四九章 激戰第九十七章 首輔落誰家第七十六章 經撫不和內鬥起第二十八章 建寧製藥第三十四章 戰術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