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六章 東番兵事(上)

藍天白雲,海風徐徐,戰船如樓,風帆林立,一支明軍船隊在東番北部海域排着整齊的陣列緩緩前行。

其中一艘大福船,遼東平民張盤正靠坐在船舷上,手拿一根蕃薯條,時不時嚼上一口,看上去清閒無比。

八年了,從金州衛失陷那天開始,這八年時間,他從來沒有過這麼安寧、祥和、幸福的感覺。

他出生於金州衛一個普通農戶家庭,家中原有五口人,除了他的父母,上面還有兩個姐姐,那時候,他家裡雖只有十餘畝薄田,但一家人省吃儉用,節衣縮食,日子湊合着還能過。

由於他是家中的老幺,父母和兩位姐姐對他都寵愛異常,有什麼好吃的都留給他吃,如果能有點餘錢買點布料絕對先給他做新衣服,那時候他感覺特別幸福,甚至還幻想着長大以後娶妻生子,和父母一樣,帶着兒女,和和美美的過下去。

但是,這一切,從八年前開始,就變了。

那一年,建奴入侵,那一年,明軍大敗,那一年,所有父老鄉親還沒來的及逃跑便落入建奴手中成爲賤民。

建奴兇殘暴戾,從來就不把遼東平民當人,什麼留頭不留髮,留髮不留頭,連頭髮都要按他們的要求剃,不然就是死。

他們收稅也收的特別重,說是好心好意分什麼田地,其實那些田地原本就是他們自己家的,原來他家勉強還能靠十餘畝田地度日,但是,建奴一來,那稅賦重的他們就沒吃過一頓飽飯。

如果光是吃不飽也就算了,他們還必須給建奴去種地,一年到頭,累的要死,稍有懈怠都會挨頓鞭子。

大家都受不了這種生活,第二年就反了,也不知道是誰帶的頭,第二年糧食一收,父老鄉親們便跟着造反的人一起躲進山裡,用鋤頭菜刀自保,守護着自己的家人。

結果,沒堅持多久,所有人便被建奴抓回去了。

這次,他們見識到了建奴真正的兇殘之處,所有男丁,十二歲以上,全部拖到一邊砍了,其餘人,全部貶爲農奴。

那年他正好十一歲,倖免於難,但是,他的父親卻被拖了出去,當着一家人的面,砍了!

緊接着,他兩個姐姐也被建奴抓走了,從此以後,了無音信。

他和母親相依爲命,天天過着豬狗不如的日子,一過就是三四年。

前年的時候,因爲糧食欠收,建奴下了個荒唐的命令,所有年老體衰的,全部去當地牛錄那裡受死,不要浪費糧食!

一開始,自然沒有人會老老實實去受死。

但是,緊接着,建奴就開始清查了,沒有按命令執行的,一家老幼,全部處死!

一家又一家,不知道殺了多少家,大家終於怕了,母親就那麼含淚看着他,不捨的離去了。

父親、母親、姐姐,張盤在心裡一個個念着親人的名字,常年沒日沒夜的勞作,心神俱疲,父親和姐姐的樣貌他已經記不大清楚了,唯有母親那不捨的眼神深深的刻在他腦海中。

“張盤,你怎麼了,又想親人了啊?”一個熟悉的聲音,在他耳邊響起。

是柱子,跟他一樣,都是鑲白旗牛錄古尼音布的農奴。

張盤抹了把淚水,微笑道:“沒什麼,都過去了,我們終於逃出生天了。”

柱子感慨道:“是啊,我們終於逃出來了,這都在海上飄了半個月了,他們也不知道要把我們送到哪裡去。”

張盤無所謂的道:“不是說了嗎,福建東番衛,不管是哪裡,總比遼東好。”

柱子跟着點頭道:“是啊,只要能逃出那個鬼地方,去哪裡都行。”

正在這時,甲板中間的船艙前突然響起一聲大喊:“吃飯了,吃飯了,大家都拿着碗,排好隊,不要擠啊。”

這都吃了半個多月了,大家早已不是剛從遼東逃出來那會兒,看見白米飯就會發瘋的那種了,所有人都老老實實走到放碗筷的地方,從籮筐裡拿起一副碗筷,老老實實的在甲板上排起了長隊。

這艘大福船上總共有兩百多遼東逃出來的平民,一個老人都沒有,小孩也不多,大部分都是十多二十歲的年輕人,連三十歲以上的人都很少。

打飯的士卒也相當熟練,那飯勺和菜勺飛舞起來,讓人眼花繚亂,很快,便輪到柱子和張盤了,前面柱子剛把碗伸出去,便忍不住問道:“大哥,還有多久到地方啊?”

那打飯的士卒飛快的給他裝了一大碗飯,又將飯碗伸到旁邊接了一大勺菜,隨即飛快的把大碗遞給柱子,這才微笑道:“快了,趕緊吃啊,可能等一會兒就到了。”

柱子聞言,端着碗跑到一邊,飛快的吃起來。

張盤走上前把碗遞出去,微笑道:“大哥,你不是開玩笑的吧,還能一會兒就到了嗎?”

那盛飯的士卒飛快的打好飯菜,遞到張盤手裡,隨即微笑着回道:“真不是開玩笑的,按這路程算,這會兒也該到了,這海上也沒個參照,誰知道呢。”

張盤接過大碗,飛快的讓到一邊,以免擋了後面人的路,聽完那打飯的士卒回答,他才微笑着點了點頭,向柱子身邊走去。

這些明軍士卒都很隨和,你問什麼他們都會回答,當然,有時候他們也會開玩笑,可能他們也不知道答案,所以乾脆開個玩笑算了。

不過,這次還真不像是開玩笑的。

真的要到了嗎?

張盤不由有點激動起來,新的生活就要開始了,真是讓人期待啊。

他端起白米飯,飛快的吃起來。

米,是上好的江南大米,老大一碗,少說也有一斤,要換做以前,他想都不敢想,這麼多大米,都夠他熬十多天稀飯喝了,現在卻是一頓飯的量。

菜,是他最喜歡吃的土豆燉雞肉,雖說飯上面蓋的一層大多都是金黃的土豆泥,雞肉就那麼一塊,張盤也吃的津津有味。

這幾年,他哪吃過什麼真正的菜啊,最多也就是撿點諸申丟掉的爛菜葉子,煮點菜湯喝,連鹽都沒有,哪像這土豆泥,不但鹽味適中,還有一股特殊的香味,聽船上的士卒說,這是從洋人那裡進購的香料,金貴着呢,一斤就要幾錢銀子!

聽他們說,這些都是福建巡撫張大人特意給他們準備的,就怕他們吃不好。

這福建巡撫張大人真是大好人啊,像遼東巡撫,遼東平民基本上聽都沒聽說過,還管你吃的好不好,你有沒有吃的,他都不管!

這也正是張盤對新生活充滿嚮往的原因,在這麼一個好官治下生活,比起遼東,那不知道要好了多少倍。

他飛快的把飯吃完,然後把雞肉丟嘴裡,美滋滋的嚼起來。

這雞骨頭還沒完全嚼碎,中間桅杆上突然傳來一聲大喊:“到了,東番北衛,雞籠港,到了。”

聽到他這聲大喊,甲板上的人都興奮的站起來跑到船舷兩側,伸着頭,往前方看去。

果然,前面隱隱出現一條黑線,那應該就是海岸了,東番衛,終於到了。

遼東就是邊鎮,對大明的衛所他們並不陌生,在他們想來,東番衛應該就跟金州衛和復州衛差不多,也就比一般的縣大一點,能容下船隊這上萬平民就不錯了。

這時候,前面又傳來呼喊聲:“鄉親們,排隊了啊,排成十二列方陣,把總大人有話跟大家說。”

排隊,也是這些天船上所有平民唯一的要做的事情,或者說是訓練,每天早上船上的士卒都會把大家召集起來,操練一個時辰隊形,不管男女老幼都要操練,也就是多少多少列方陣,排整齊就行了。

十二列方陣是操練的最多的,船上所有平民都很熟了,甚至自己大概應該站在什麼位置大家都記得了,很快,所有人就排成了長長的方陣,整整齊齊,看上去還像那麼回事。

大家剛排好,一個身着魚鱗甲的明將便帶着一隊士卒來到陣前,他大致看了一下陣形,滿意的點了點頭,這才朗聲道:“鄉親們,大家應該都聽到了,東番衛到了,前面就是東番後衛雞籠港,不過呢,我估計,這裡怕是安置不了你們這一批了,因爲前面我已經送過幾批過來了,上次這裡就說人滿了。”

他的話剛落音,所有平民都大驚失色,安置不了了,這是什麼意思,那他們怎麼辦!

那把總見大家的表情,連忙解釋道:“大家不必驚慌,東番衛並不止一個東番後衛,地方有的是。”

這時,隊伍中有個小夥子突然把右手擡起了,高高舉過頭頂。

那把總見了,微笑着點頭道:“嗯,你說。”

那小夥子鼓起勇氣道:“大人,我想問一下,東番有幾個衛所啊,能容的下我們不?”

那把總繼續微笑道:“東番總共有九個衛所,良田上千萬畝,大家不用擔心沒地種。”

九個衛所,上千萬畝良田,那不是跟遼東差不多大!

所有人臉上又露出了笑容,這麼大地方,他們這一萬多人還真不用擔心容不下。

緊接着,那把總又朗聲道:“我把大家召集起來,是想跟大家說一下,等下到了雞籠港,大家都不要激動,也不要急着往船下面跑,我估摸着,很有可能,你們會被安排到其他衛所的駐地去,這船,你們怕還得多坐幾天。大家記住啊,不要急,不要亂,如果要下船,我會跟大家說的,好了,解散。”

不久,船隊便來到雞籠港外的社寮島附近,果然如那把總所料的一樣,船隊還沒有進入港口,就有幾艘快船迎面而來,不一會兒,旗艦那邊便發出旗語。

桅杆上的傳令兵回了個旗語,隨即便對下面仰頭張望的把總道:“傳巡撫大人令,這一批平民安排到東番中左衛,船隊向右,先去東番後衛中左所補充糧食和淡水。”

那把總點了點頭,隨即指揮福船跟着船隊向右前方駛去。

這會兒整個東番都建立起了屯衛體系,東番九衛,每個衛下面都設有九個千戶所,東番後衛中左所駐地就在離雞籠港不遠的淡水港。

當天下午,船隊便抵達了東番後衛中左所,補充了糧食和淡水之後,船隊繼續出發,沿着東番東海岸航行了四天左右,船隊終於抵達了此行的目的地,東番中左衛。

船隊慢慢靠近港口,福船上的把總又把大家集合起來,開始訓話了。

那把總滿臉喜氣洋洋的道:“終於把大家送到地方了,我的任務也完成了,在這裡,我祝大家在東番衛過的幸福美滿,其樂融融。”

所有平民聞言,紛紛道謝:“多謝大人,多謝大人送我們過來,多謝大人這些天的照顧。”

那把總把手一擡,待衆人安靜下來,他又朗聲道:“最後,我還是要交待一下,大家不要急,不要亂。要不這樣,我們就在這裡列隊等候下船,大家說,怎麼樣?”

所有平民轟然應諾:“好。”

很快,這艘船靠上碼頭,梯子剛放下去,一個傳令兵便飛速跑上來,對着那把總拱手道:“大人,指揮使洪旭大人有令,這一船人,去東番中左衛中前所向千戶謝正陽大人報道。”

那把總摸了摸腦袋,尷尬的問道:“東番中左衛中前所怎麼去,我不知道啊!”

那傳令兵拱手道:“這個不用大人管,讓他們跟着我走就行了。”

那把總恍然大悟道:“哦,原來是這樣啊,這幾個月都在船上,都不知道東番變成什麼樣了。好了,鄉親們,跟着他走吧,我最後指揮一次,所有人,單列隊形,目標,東番中左衛中前所,出發。”

船上的鄉親們見他一本正經的樣子,不由都大笑起來,在一片歡聲笑語中,兩百多平民一一想他道別,下了船,跟着那傳令兵往港口外走去。

沒想到,他這最後一個命令還下錯了,傳令兵並沒有帶着這兩百多人去東番中左衛中前所。而是去了東番中左衛駐地,也就是指揮使衙門所在的地方。

這裡,是一個上萬人規模的城池,就在港口不遠處,城牆都已經建好了,上面好像還在修築炮臺和堡壘,城池裡面則是整整齊齊的軍營,每排軍營前面都有一個龐大的校場,足可容納上千人。

第三章 打仗不花錢第五章 反賊也懂兵法第六十九章 激將薩摩藩使第三十九章 繡樓姑娘第三十四章 抄家第三十二章 勞役第二一〇章 亂滅第四十一章 奔逃第十七章 嚇溫體仁一跳第六十章 血仍未冷第二六一章 堅定的走出去第四十五章 積木第五章 澳門總督嚇壞了第十章 陷害忠良第十五章 舉薦孫傳庭第三卷 序章 天啓的恩怨情仇第十一章 巧立名目三成稅賦第二十六章 溫飽第八十五章 齊黨盡去第三十章 月港一霸第二五一章 裁軍勢在必行第七十五章 婦人之仁失遼陽第二十六章 溫飽第八十八章 未雨綢繆第三十七章 匠戶慘第四十章 金州告急第八十四章 有緣無分第五十八章 上將都被轟懵了第七十三章 奉旨抄家第二十章 人贓並獲第八十八章 未雨綢繆第二二五章 東瀛被打到集體自閉第三十四章 以其人之道第三十二章 做回惡人又何妨第八十九章 兩督師見面第二四八章 都想當包工頭第三十七章 金陵舊院第八卷 第二一四章 勢如破竹第八十章 請移遼東平民第二十四章 親情第十二章 楊鶴論罪第一四四章 猝然長逝第四十九章 廷推風波第五十五章 妙計對奇謀第二二八章 狗急了也會跳牆的第八章 通風報信第十章 張捷上任第四十六章 拉開序幕第二六五章 遠洋生意不好做第十六章 戚家軍威武(下)第十一章 組織募捐第二卷 第四十章 風流才子第四十三章 見面禮第一〇六章 鼓舞士氣吹牛逼第三十七章 下臨潼第五十九章 望風而逃第三十五章 敗逃第二五一章 裁軍勢在必行第七章 明荷貿易爭端(上)第四十三章 撤職查辦第一五三章 翻臉就翻臉第七十一章 髒銀第五十章 首功第三十五章 還治其人之身第四十一章 佛郎機炮不好做第二八一章 小克倫威爾公爵第一二八章 玩騎兵過時了第三〇七章 永興改制第七十二章 動手第六十七章 升堂審案第十章 我們也有海盜第十七章 荷蘭總督的無奈第四十五章 幹出一番驚天動地的大事第五十五章 全面掌控第三〇三章 幾億兩的生意第八十章 閹黨無恥第八十七章 遼東危局第五章 驚天大案第五章 反賊也懂兵法第六卷 第三十五章 懷慶府第八十一章 東林無能第二十四章 人情味第二三四章 比比誰更狂第三一一章 平安南第八十八章 未雨綢繆第二十九章 賣關子第二十章 人贓並獲第一一三章 誰的贏面更大第四十五章 喝醉了容易出事第十一章 強盜邏輯(上)第一六四章 敲響警鐘第三十七章 匠戶慘第七十五章 剿滅海盜第五十二章 測試第七十五章 剿滅海盜第五十章 火車第二十章 搶奪超級戰列艦第一六四章 敲響警鐘第六十八章 大明王師來了第七十二章 動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