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終章 千夫所指東林黨

東林黨並非一個現代意義上的政黨,而是一羣有着相同政治主張的文人組成的一個鬆散團體。

東林黨的政治主張大致有以下幾點:

第一,強烈要求改變宦官專權亂政的局面,主張“政事歸於六部,公論付之言官”;

第二,竭力反對皇帝派遣礦監、稅使到各地進行瘋狂掠奪、橫徵暴斂,主張既重視農業,也重視工商業,要求惠商恤民、減輕賦稅、墾荒屯田、興修水利;

第三,反對屢見不鮮的科舉舞弊行爲,主張取士不分等級貴賤,按照個人才智,予以破格錄用;

第四,加強在遼東的軍事力量,積極防禦後金的進攻。

總結起來,就是這四點政治主張,那麼東林黨怎麼就成了千夫所指的無恥文人了呢?

第一點應該是無可厚非的,歷朝歷代因爲宦官專權而天下大亂甚至是王國的例子屢見不鮮,明太祖朱元璋更是在皇宮門口豎了塊鐵牌,刻着“內臣不得干預政事,預者斬”,後面王振和劉瑾也用實際行動證實了宦官專權亂政有多麼可怕。

第三點應該也沒錯,科舉舞弊肯定是不對的,舞弊手法一般都是賄賂考官,以求功名,這樣考上來的官員,首先不說他的能力如何,就最基本的廉潔奉公他們都很難做到。

第四點那就更不用說了,後金都打過來了,還不加強防禦,難道想亡國嗎?

東林黨之所以被千夫所指,重點應該就是第二條了,他們反對皇帝派遣礦監、稅使到各地進行瘋狂掠奪、橫徵暴斂,要求惠商恤民、減輕賦稅。

傳聞,東林黨反對收礦稅和商稅,使得國家財政入不敷出。

很明顯,這是在斷章取義,或者說,實在故意造謠。

他們是反對派遣礦監、稅使到各地進行瘋狂掠奪、橫徵暴斂,不是反對收礦稅和商稅。

他們爲什麼反對派遣礦監、稅使呢?

這個跟萬曆朝後期的太監貪腐有很大的關係,所謂礦監、稅使其實就是太監,據史料記載,太監充當礦監、稅使,貪腐起來嚇死人,他們基本上是收九繳一,也就是說,收上來的稅賦,他們只上繳一成,其他九成全被他們給貪了!

這個並不是空口說瞎話,《明史》和很多其他史書上都有相關記載。

比如,萬曆中期的廣東稅監李鳳的貪污冠絕整個萬曆朝,據揭發,他明取暗索,十不解一,他府中金玉珠寶堆積如山,玲瓏異物充塞其門,他貪污的白銀達到五千萬兩之巨,其它珍寶還不計其內。

又比如,陝西稅監中官樑永(原皇宮御馬監監丞)以欽差自居,假借巡視之名,橫行霸道,劫掠各地富裕城鎮.荼毒陝西,時樑永將搜刮的金銀財寶,以十分之一進貢神宗收用.十分之九派親信護送至京.由家轉接收藏於京郊,其收藏金銀財寶的庫房多達十餘間。

再比如,萬曆二十九年,內監孫隆到蘇州充任稅監,他勒令除已徵稅外,每機加派白銀三錢,絲織品每匹加銀三分,用以自肥,機戶因此停工,幾千織工染工失業,生活無路的織染工匠兩千人集結於玄妙觀,掀起了一場民變。

這些礦監、稅使派到地方上橫徵暴斂,瘋狂掠奪,難道不應該反對嗎?

這些,畢竟是有史料可查的,一戳就破,所以,後面傳聞又發展成東林黨包庇地主豪強,爲富商巨賈爭利,反對收稅。

這個是很明顯的混淆視聽,指鹿爲馬。

首先,不管是礦稅還是商稅,東林黨都沒有反對收,只是反對派遣礦監、稅使。

然後,東林黨要求惠商恤民、減輕賦稅,這個稅賦並不是光指礦稅、茶稅和鹽稅,也包括田賦。

最後,最重要的一點,挖礦的也是平民百姓,種茶的也是平民百姓,煮鹽的還是平民百姓,減輕礦稅和商稅怎麼就變成包庇地主豪強,爲富商巨賈爭利了呢?難道礦是豪強去挖的,茶是地主去種的,鹽是豪強煮出來的?

文人有時候的確很可怕,當他們斷章取義,扭曲事實,誣衊文人的時候,全然沒有意識到,自己也是文人。

沒有最可怕,只有更可怕,到後面的傳聞更爲可怕。

什麼魏忠賢才能救大明,東林黨是明朝滅亡的罪魁禍首,明朝之所以滅亡,就是因爲崇禎皇帝殺了魏忠賢,沒人收拾東林黨了!

首先,這個傳聞最說不通的地方在於,大家都知道,魏忠賢不是崇禎殺的,他是自殺的,崇禎皇帝殺了魏忠賢這種謠言竟然也能造出來!

造謠者大概明白,不管是誰,只要稍微看一眼史料就會戳穿這個謊言,所以,後面他們又來了一個乾坤大挪移。

他們將萬曆朝東林黨反對派遣礦監、稅使到各地進行瘋狂掠奪、橫徵暴斂,挪到崇禎朝,變成了東林黨反對收稅。

他們將天啓初年東林黨掌權也挪到崇禎朝,造成了崇禎朝就是東林黨的天下,崇禎皇帝的聖旨都出不了宮的假象!

東林黨反對收稅,前面已經說過了,純屬斷章取義,混淆視聽,指鹿爲馬。

然後,來看看崇禎朝到底是不是東林黨掌權。

明朝從朱元璋罷免宰相開始,實行的是內閣輔政的制度,也就是說,要掌權,最起碼要掌控內閣。

那麼,東林黨在崇禎朝有沒有掌控內閣呢?

據史料記載,崇禎皇帝生性多疑,崇禎朝總共十七年卻換了五十多個內閣大學士!

這五十多個內閣大學士裡面有多少東林黨呢?東林黨又有幾個當上了內閣首輔呢?他們當內閣首輔的時間是多長呢?

首先,來看看崇禎朝所有內閣大學士的名單。

黃立極天啓五年入閣天啓七年致仕

來宗道天啓七年入閣崇禎元年致仕

楊景辰天啓七年入閣崇禎元年致仕

李標天啓七年入閣崇禎三年致仕

周道登天啓七年入閣崇禎二年致仕

錢龍錫天啓七年入閣崇禎二年致仕

劉鴻訓天啓七年入閣崇禎元年革職

施風來天啓七年入閣崇禎元年致仕

張瑞圖天啓七年入閣崇禎二年致仕

韓爌崇禎元年入閣崇禎三年致仕

李國普崇禎元年入閣崇禎元年致仕

成基命崇禎二年入閣崇禎三年致仕

孫承宗崇禎二年入閣崇禎四年致仕

何如寵崇禎二年入閣崇禎四年致仕

錢象坤崇禎二年入閣崇禎四年致仕

周延儒崇禎二年入閣崇禎六年致仕

崇禎十四年再次入閣崇禎十六年賜死

溫體仁崇禎三年入閣崇禎十年致仕

吳宗達崇禎三年入閣崇禎十一年致仕

鄭以偉崇禎三年入閣崇禎六年卒

徐光啓崇禎五年入閣崇禎六年卒於任上

王應熊崇禎六年入閣崇禎八年致仕

何吾鵬崇禎七年入閣崇禎八年致仕

錢士升崇禎六年入閣崇禎九年致仕

文震孟崇禎八年入閣崇禎八年致仕

張至發崇禎八年入閣崇禎十一年致仕

孔貞遠崇禎九年入閣崇禎十一年致仕

黃士俊崇禎九年入閣崇禎十一年致仕

賀逢聖崇禎九年入閣崇禎十年致仕

林訐崇禎九年入閣崇禎十年五月卒

劉宇亮崇禎十年入閣崇禎十二年致仕

傅冠崇禎十年入閣崇禎十一年致仕

薛國觀崇禎十年入閣崇禎十四年賜死

程國祥崇禎十一年入閣崇禎十二年致仕

楊嗣昌崇禎十年入閣崇禎十年卒於任

WWW •ttкan •CΟ

方逢年崇禎十年入閣崇禎十一年致仕

蔡國用崇禎十年入閣崇禎十三年卒

範復粹崇禎十一年入閣崇禎十四年致仕

姚明恭崇禎十二年入閣崇禎十二年致仕

張四知崇禎十二年入閣崇禎十五年致仕

魏紹乘崇禎十二年入閣崇禎十五年致仕

謝陛崇禎十三年入閣崇禎十三年削籍

陳演崇禎十三年入閣崇禎十七年乞休

蔣德景崇禎十五年入閣崇禎十五年致仕

黃宗昉崇禎十五年入閣崇禎十六年致仕

吳甡崇禎十五年入閣崇禎十六年致仕

李建泰崇禎十六年入閣崇禎十七年被執

方岳貢崇禎十五年入閣崇禎十七年被掠死

丘瑜崇禎十七年入閣崇禎十七年被掠死

範景文崇禎十七年入閣崇禎十七年京陷時殉國

魏藻德崇禎十六年入閣崇禎十七年被掠死

崇禎朝總共十七年總共五十多個內閣大學士,正牌東林黨人總共才六個,加上疑似或號稱東林黨的,總共十一個,分別是韓爌、周道登、錢龍錫、成基命、何如寵、孫承宗、文震孟、賀逢聖、程國祥、方逢年、範景文。

而這十一個人裡面,當上內閣首輔的只有三個,分別是,周道登、韓爌、成基命。

周道登,崇禎元年六月任首輔,崇禎元年十二月致仕,總共六個月,不過,他只是疑似東林黨,並不是真正的東林黨,而且,他這個首輔還是抓鬮抓出來的。

韓爌,崇禎元年十二月任首輔,崇禎三年三月致仕,總共十四個月。

成基命,崇禎三年三月任首輔,崇禎三年九月致仕,總共六個月,他這個首輔只是一個過渡首輔。

也就是說,崇禎朝總共十七年,東林黨任首輔掌控內閣的時間總共才兩年零兩個月,而閹黨的代表溫體仁,一個人任首輔的時間就將近八年!

可見,崇禎並不是一個傀儡,他任用東林黨人只是爲了收拾閹黨,等閹黨收拾的差不多了,他擔心東林黨掌權,又開始重用閹黨餘孽,直到最後亡國。

崇禎朝到底是誰在掌權,應該說首先是崇禎皇帝,然後是閹黨餘孽,至於東林黨,只是崇禎對付閹黨的一把槍而已,打完他就扔一邊去了。

最明顯的例子,黃宗羲,東林七君子之一黃尊素的長子,明末有名的大文豪,崇禎四年就高中舉人。

但是,有明一朝,他最後都沒考上進士,大文豪科舉都考不上,奇怪嗎?

一點都不奇怪,因爲他父親是正宗的東林人,因爲崇禎四年之後基本都是仇視東林黨的閹黨餘孽掌權,所以,他考不上進士,可見崇禎朝是東林黨在掌權就是個笑話。

當然,還有很多其他的傳聞。

傳聞,東林黨貪腐,舉幾個東林黨的代表人物。

比如韓爌,天啓朝任首輔時被魏忠賢逼的辭歸故里,魏忠賢又令他的乾兒子崔呈秀誣陷韓爌窩藏贓銀兩千兩,逼的韓爌不得不變賣家產和田地並向親友借貸,才償還了所謂的贓銀。

最後,韓爌無處棲身,只能居於先人墓地,全家老小食不果腹,衣不遮體,悽慘無比。

這是貪腐?

又比如楊漣,魏忠賢誣陷他收受熊廷弼賄賂兩萬兩,要追贓,可憐他全家財產不足千兩,緹騎到應山抓捕時已詐走不少。

楊漣入獄後,家人將家產全部變賣,也遠不能湊足兩萬之數,住宅賣掉之後,老母妻子無處安身,只好住在破廟,靠兩個兒子沿街乞討度。

雖然知情之人同情他們,紛紛解囊相助,仍無法湊足兩萬之數,一家人只能繼續遭受迫害,直到崇禎皇帝即位,閹黨集團伏誅,這種無休止的追比、迫害才告結束。

這是貪腐?

再比如魏大中,魏忠賢誣陷他收受熊廷弼賄賂三千兩,他的長子魏學咿在父親人獄後多方奔走,苦苦哀告,好不容易借得三千兩,交完之後,心想父親總可早日出來。

沒想到閹黨又給加了三百兩,就這三百兩,把魏大中的長子魏學咿逼死了。

魏大中被害之後,閹黨又指示地方官府,嚴加催逼,魏學咿往來於嘉善和浙江之問,借貸乞討,終無力還清贓銀,最後在憂懼、憤激中死去。

這是貪腐?

東林黨被閹黨迫害,誣陷,追剿所謂的贓銀,逼的東林黨人的家屬上街乞討的不是一個兩個,而是十多個,這是貪腐!

傳聞,李自成打下京城之後,從各級官吏那裡逼出白銀七千餘萬兩。

這個,應該是真的,但是,好事者卻栽東林黨身上了!

崇禎十七年,朝中唯一一個有記載的東林黨人就是範景文,他在崇禎自縊之後就跟着自縊殉國了,不可能再逼他交銀子助餉了吧?

也就是說,李自成逼交助餉的時候,朝堂上下,已經沒有一個東林黨人,這七千餘萬兩硬栽東林黨身上,真是荒唐至極!

傳聞,東林黨貪生怕死,在後金媚顏屈膝。

這個,跟後金打過仗的東林黨人也不是一個兩個,有點數不清。

比如,孫承宗,崇禎二年後金打到京城了,他被拉出來零時救火,打跑後金之後,崇禎立即把他擼了。

崇禎十一年,清軍進攻高陽,孫承宗率領全城百姓及家人守城,城破後自縊而死。

又比如,黃道周犯顏直諫,崇禎罵他:“一生學問只辦得一張佞口!”

隆武元年(公元1645年)九月十九日,黃道周募衆數千人,馬僅十餘匹,籌一月糧,出仙霞關,與清兵抗擊,兵敗後被俘,寧死不屈,絕食十二天,最後,清軍不得不把他殺了。

再比如,史可法,範景文,袁應泰等等,凡是與後金交戰的東林黨人,要麼戰死,要麼不屈自縊,除了一個錢謙益。

最後,就說說這個錢謙益,閹黨給他的評價天巧星浪子錢謙益,浪子何意,在古代是指遊手好閒、風流倜儻、浪跡青樓妓館的公子哥兒。

他自稱東林領袖,這個領袖不知道怎麼來的啊,萬曆三十二年,顧憲成在東林學院發起東林大會的時候,他還只是個流連青樓的風流秀才,連東林書院的門往哪邊開的都不知道,他領導誰呢?

然後,他的爲人處事,自負風流才子,貪腐嚴重,與東林主旨格格不入,他這個東林黨人的身份也不知道怎麼來的。

再看看他的爲官經歷。

天啓元年,錢謙益出任浙江鄉試主考官,轉右春坊中允,參與修撰《神宗實錄》,同年,浙江發生了科場舞弊案,受到牽連遭到罰俸的處分。天啓二年,因病致仕。

天啓四年錢謙益復出,主要承擔《神宗實錄》的編纂工作,同年,受御史崔呈秀和陳以瑞的彈劾,被革職回鄉。

崇禎元年,錢謙益再度復出任詹事府詹事、禮部侍郎,在推舉閣臣時,與溫體仁、周延儒結怨,溫體仁、周延儒趁追論錢謙益浙江鄉試受賄,崇禎帝在文華殿親自召見對質,錢謙益引咎撤職,坐杖罰。

崇禎十七年,錢謙益依附閹黨餘孽馬士英、阮大鋮,力薦閹黨阮大鋮爲兵部侍郎,獲得回報,出任南明禮部尚書。

南明弘光元年五月,清兵近逼金陵,兵臨金陵城下,錢謙益隨馬士英、阮大鋮等投降。

順治六年到順治十七年,錢謙益積極聯絡西南及東南反清復明勢力,盡囊以資之,想贖罪,不過,已經遲了。

錢謙益的確是個反覆無常的人,他一會兒自稱東林領袖,一會兒依附閹黨,一會兒投降清廷,一會兒反清復明,的確有點不知所謂。

不過,他並不是真正的東林領袖,甚至東林黨的身份都有點牽強,一個錢謙益,代表整個東林黨,這個傳聞也不知道怎麼傳出來的。

製造這些傳聞的人到底是爲了什麼,無法猜測,後面,馬上會開始崇禎朝的朝堂爭鬥,謹以此概述一下崇禎朝的真實歷史背景。

崇禎朝十七年換了五十多個內閣大學士,總結一個字就是,亂,朝堂上下亂七八糟,在這種複雜的環境中張斌怎麼掌權呢?

本卷終,且看下卷分解。

第六十一章 堅船利炮第二五九章 同盟協議第十五章 舉薦孫傳庭第二十八章 賜名成功第二九三章 大明帝國的援軍第四十七章 我們也擺個鴻門宴第二十四章 推廣中成藥第五十八章 送別第二四四章 把城池修到你家門口第二九二章 稱霸歐陸第三十四章 陣營第八十六章 東番兵事(上)第四十五章 蒸汽動力第九十二章 玩平衡第六十四章 震撼人心第三十六章 救援第六十八章 好戲上演第七十章 薩爾滸悲歌的背後第一二四章 齊聚鞍山之地第一五二章 兔死狗烹第九章 先裝個慫第三〇九章 征服南洋第二十六章 東盛堂第四十九章 情敵乍現第二二六章 大明我們和睦相處吧第三十九章 募捐第三〇四章 內閣主政第二五一章 裁軍勢在必行第四十六章 瘋狂亂咬第十三章 半個下馬威第五十二章 驚天大捷第十六章 新城新氣象第八十六章 入閣爲相第二十四章 鴻門宴(上)第二六五章 遠洋生意不好做第一六八章 推倒皇后第一三二章 氣得噴血第二十章 絕世猛將李定國第三十三章 兄弟同登科第六章 領先一步第三十九章 孫元化來投第七十九章 東番九衛第一一二章 皇太極的無奈(感謝可口不可樂i大大的打賞)第七十九章 崇禎上鉤第一三四章 要麼投降要麼死第三十章 天災人禍(下)第七十六章 下一盤棋第十九章 搭救袁崇煥第八章 又一場大清洗第二十一章 八員虎將第九章 建奴又來了第三十八章 曲中名妓第四十八章 聲東擊西第三十八章 曲中名妓第十七章 納捐助餉第三〇三章 幾億兩的生意第一〇五章 炮火轟鳴建奴驚第三〇二章 思慮周祥第八十章 請移遼東平民第四章 糊弄第一章 招張斌回京第一二〇章 重組關寧鐵騎第三十三章 試種第二十一章 京城內鬼(上)第六十七章 奉旨驅倭寇第六十五章 坦誠相見第二六一章 堅定的走出去第一章 籌備歸京第二十五章 蘄州李氏第二十八章 奸計第三十六章 消耗第一七二章 惟有德者居之第五十七章 錯綜複雜第二十六章 反賊爲什麼要造反第一章 瘋狂的閣部第四十三章 欣欣向榮第六十八章 好戲上演第一七九章 跟崇禎硬剛第三十七章 下臨潼第二十章 年不好過第二卷 第四十章 風流才子第三十四章 戰術運用第一章 籌備歸京第二十三章 日月明第三十八章 閉門羹第八十四章 又一個朝廷重臣栽了第十六章 張斌再出山第三十三章 兄弟同登科第五十九章 野戰虎蹲炮第一章 密議第一二一章 一城阻斷東西第二〇一章 明朝也有軍閥第二一八章 天下太平第二十二章 新建造船廠第一九三章 復社尋死第二一三章 城牆還可以用炸的第四十五章 牽掛第二八八章 西班牙的曙光第二十六章 溫飽第八十五章 齊黨盡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