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四章 亂世紜紛

天啓年間致仕的名臣可不止徐光啓一個,天啓五年到天啓七年大明朝堂可謂天昏地暗,日月無光。

魏忠賢權傾朝野,隻手遮天,天下人都不知道還有皇上,只知道有一個九千歲魏公公。

閹黨當道,朝綱敗壞,東林黨人被殘酷迫害,正直之士羞與閹黨爲伍,大多選擇了致仕而去。

這場致仕狂潮首先是從內閣開始的,魏忠賢爲了爭奪內閣的掌控權,誣陷、耍無賴、假傳聖旨等等,無所不用其極,內閣首輔葉向高、內閣首輔韓爌、內閣首輔朱國禎相繼憤而辭呈,致仕而去,內閣就剩下顧秉謙、魏廣微、黃立極、馮銓等阿姨奉承依附閹黨的無恥之徒,正直之士致仕狂潮由此拉開序幕。

少傅、太子太師、吏部尚書、建極殿大學士朱延禧致仕;

禮部尚書翁正春致仕;

兵部尚書崔景榮致仕;

工部尚書黃克纘致仕;

刑部尚書王紀致仕;

吏部左侍郎詹事府詹事蕭雲舉致仕;

太常寺卿董其昌致仕;

禮部左侍郎薛三省致仕;

禮部右侍郎兼侍讀學士徐光啓致仕;

戶部右侍郎畢懋良致仕;

都察院右都御史李宗延致仕;

都察院右副都御史趙彥致仕;

都察院右僉都御史畢懋康致仕。

等等等等,再加上被魏忠賢罷免的東林黨人。

吏部尚書趙南星;

禮部尚書孫慎行;

工部尚書馮從吾;

都察院左都御史高攀龍;

都察院左副都御使楊鏈;

都察院左僉都御史左光斗;

都察院右僉都御史周起元;

吏部左侍郎鄒元標;

吏部右侍郎陳於廷;

兵部左侍郎李瑾;

兵部右侍郎李邦華;

戶部左侍郎鄭三俊;

刑部左侍郎王之寀;

通政使司左通政使劉宗周;

大理寺少卿惠世揚;

太僕寺少卿周朝瑞;

等等等等,朝野上下從內閣到六部、都察院,所有五品以上大員不是被魏忠賢罷免,就是主動辭呈,致仕而去,魏忠賢再狡詔以自己的乾兒子、幹孫子等閹黨中堅代之,整個京城朝堂幾成閹黨天下。

這還只是剛剛開始,閹黨掌控朝廷大權之後,南都金陵的風雲也慢慢開始被攪動了。

一開始,果如楊文忠所言,閹黨並沒有直接來掌控南都六部,而是一腳把兩個朝廷名臣踢到了金陵。

這兩個人在明末歷史上也是相當有名的,一個是原兵部左侍郎袁可立,另一個是原都察院右都御史、戶部左侍郎畢自嚴。

這兩人並非東林黨人,但是在朝堂之上一直維護東林黨,忤逆魏忠賢,魏忠賢忍無可忍,乾脆將他們貶到了金陵,讓他們來養老。

畢自嚴被踢到金陵之後,先是任南都都察院右都御史,而後又被羣臣推舉爲南都戶部尚書。

他並不是那種自暴自棄的人,南都戶部也並不是無事可做,他原本想好好整頓一下南都戶部,將南直隸及浙江、江西、湖廣諸省的稅賦抓起來,嚴管漕運和鹽引勘合發放,撐起大明稅賦的半邊天。

但是,他纔剛上任不久,魏忠賢便派來親信宦官崔文升總督漕運,意圖貪佔漕運所得。

這崔文升是明光宗泰昌年間的司禮監秉筆太監,御藥房掌印,正是他給光宗下大黃藥,吃的光宗腹瀉不止,不能上朝,然後又把鴻臚寺丞李可灼進獻的紅丸當仙藥,給光宗服了,使得光宗暴斃!

這紅丸案當時可是轟動朝堂,可因爲紅丸是內閣首輔浙黨首領方從哲建議光宗服用的,所以,作爲當事人的崔文升和李可灼得到浙黨的極力維護,並未受到嚴懲,李可灼只是發配邊疆,崔文升也只是貶斥到南都就完事了。

崔文升可是害死光宗的罪魁禍首,現在魏忠賢竟然要啓用他來總督漕運,畢自嚴自然惱火異常,堅決抵制,他與閹黨關係開始日趨緊張。

這還沒完,緊接着,魏忠賢又聽說南都太僕寺牧馬草場有存銀百萬餘兩,便派來乾兒子胡良輔前來索要,名義是做皇宮新建的三殿裝飾費用。

結果,胡良輔一來,發現這是個謠傳,他一兩銀子都沒搜刮到,於是他便回去建議魏忠賢,賣掉南都太僕寺牧馬草場,以充費用。

南都太僕寺牧馬草場可是給大明的戰馬提供草料的所在,如果賣掉,大明便養不成戰馬了,這不是要打斷明軍的腿嘛,畢自嚴自然是堅決不同意。

魏忠賢也是惱火異常,他直接狡詔以皇帝的名義將畢自嚴大罵了一頓,崔文升總督漕運的事就這麼定下來了,南都太僕寺牧馬草場也賣掉了,畢自嚴氣得直接稱病辭歸故里。

至於袁可立,被踢到金陵之後,先是任南都戶部尚書,後面畢自嚴上任南都戶部尚書,他又被羣臣推舉爲南都兵部尚書,接了楊文忠的位置,成爲張斌的頂頭上司。

原本張斌以爲可以藉此機會拉攏這位明末的名臣了,可不曾想,袁可立纔剛上任幾天,便憤而辭歸故里了。

這又是怎麼回事呢?

原來,袁可立在京城把魏忠賢忤逆的太狠了,魏忠賢恨的牙癢癢,把他貶到金陵之後,魏忠賢還不想放過他,竟然派出爪牙天天跟蹤監視他,想找出點事情,把他給收拾了。

袁可立察覺之後,自然是氣到不行,乾脆就辭職不幹了,以免被魏忠賢誣陷,抓去詔獄折磨致死。

袁可立剛走,魏忠賢便派來了他的乾兒子劉亭元接任南都兵部尚書,這劉亭元就是個酒囊飯袋,天天就知道吃喝玩樂,南都兵部倒是比以前還清閒了。

張斌這個時候也沒什麼辦法,憑他現在的能耐還掀不翻閹黨這個龐然大物,他能做的唯有等待時機。

當然,他這個等並不是坐等,這期間他也沒閒着,一直在爲今後的崛起做準備。

像曹化淳這個關鍵人物,他一直都在拉攏示好,兩年多時間下來,曹家和張家都差不多親如一家人了。

像《大明新軍操練概論》的編寫他也一直沒有鬆懈,兩年多時間下來,他終於把初稿給寫出來了。

還有大金所屯衛的操練一直在秘密進行,徐光啓和畢懋良等致仕名臣他也一直在拉攏,甚至他還參與了《農政全書》的編寫。

這期間,他還做了一件很有意義的事情,畢懋康就任南都工部右侍郎之後,他便催促畢懋康將廢棄南都兵工廠重新啓用,並想盡辦法從京城的王恭廠調來了一批熟練的軍匠,協助他研製燧發槍。

天啓六年,王恭廠轟的一聲炸了,大明製造火器的軍匠卻並未因此死絕,畢懋康在張斌的提點下,“歪打正着”,爲大明的軍工留下了最後一絲元氣。

亂世紜紛,烏雲遮天,張斌默默的準備着,準備着,等待那一絲曙光的到來。

終於。

天啓七年八月,京城傳來消息,皇上在客氏、魏忠賢等人的陪同下,到西苑遊船戲耍,不幸落水,身體每況愈下,眼看着就要不行了,九千歲魏公公正到處尋找仙藥爲他治病呢!

第一九七章 真抄出七千多萬兩第四十七章 交換第二一九章 內禪第八十八章 請尚方寶劍第一〇四章 恐怖的調動速度第四十八章 豪格跑路第三十四章 我們什麼都沒幹第一〇四章 恐怖的調動速度第一七八章 表明立場第七十九章 兩場大捷也枉然第二十三章 戚家軍史話第一章 瘋狂的閣部第五十四章 要錢要命第六十五章 打撈第五章 驚天大案第五十八章 上將都被轟懵了第三十六章 收穫不小第三十七章 各自佈局第四十五章 積木第四十四章 輕型鐵甲戰艦第四十一章 書成第六十二章 意難平第五十九章 寧遠祖家第二三〇章 被大明佔領只是時間問題第三十八章 閉門羹第一章 瘋狂的閣部第二四〇章 解決蒙元問題第六十章 建奴求和第五十九章 皇太極的連環計第二十七章 整頓官場第三十一章 把握好尺度第二章 教毛文龍做人(下)第八十九章 遷移饑民第二五三章 來自葡萄牙的求助第八十五章 毛文龍偷人第四十九章 恐怖大陣第一六六章 終於熬到頭了第二十一章 戚家刀第一四七章 死磕第五章 斥候遭遇第六十二章 意難平第二三四章 比比誰更狂第一一八章 蒙元叛離第二四八章 都想當包工頭第四十章 狀元郎對奸相第四十一章 匆忙撤退第二九〇章 爭霸與保命第十四章 王承恩回京第二十七章 產量第十四章 你偷襲京城我偷襲遼東第二〇六章 我說你能行你就能行第二六一章 堅定的走出去第九十三章 復起第四章 糊弄第三〇一章 勸皇上放權第四十八章 再唱一出第一〇九章 圍點打援第一四八章 埋伏第一〇九章 圍點打援第二十七章 產量第四十三章 規劃第五十九章 野戰虎蹲炮第二六一章 堅定的走出去第二十三章 成親記第六卷 第三十四章 秦軍第十二章 瓦崗寨告破第十六章 暖牀丫鬟第十八章 大明水師的英勇第一四六章 了結第一五八章 重用周延儒第十章 我們也有海盜第二一六章 成都破第二十七章 內閣大學士第三十八章 遼河之謀第二十四章 鴻門宴(上)第四十五章 喝醉了容易出事第一七三章 崇禎無德第二十三章 成親記第四十三章 欣欣向榮第五十二章 兵書第七十二章 無恥者自毀長城第六十二章 測試槍炮第二十七章 相信自己第二十一章 未來帝師第三十章 難道她對我有意思?第二十三章 日月明第一二〇章 重組關寧鐵騎第十七章 練字第二十五章 霸臨平戶藩第一一二章 皇太極的無奈(感謝可口不可樂i大大的打賞)第二〇四章 一醉解千愁第四十三章 梳櫳之資第二八〇章 專治各種無賴第三〇一章 勸皇上放權第六十四章 秦檜府第六章 東番特戰營(下)第二十二章 京城內鬼(下)第七十七章 大捷之後是大劫第二十五章 政績第一六七章 太子吃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