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看懂也得說看不懂,這纔是懂(第三

第125章 看懂也得說看不懂,這纔是懂(第三更)

大殿上。

三十六名通過了會試的學子,看着眼前那三大筐稻穀,腦子開始飛速轉動。

他們眉頭緊鎖,苦思冥想,先賢古籍之中一切與稻穀有關的內容。

從《詩經》中,《豳風·七月》所寫“八月剝棗,十月獲稻”,一直到杜甫的《刈稻了詠懷》。

從豐收到憫農,最後更有甚者直接將思維發散到了戰爭。

因爲所有人都不知道朱元璋要出什麼題目,他們只能儘可能的想。

三十六人之中,只有李進什麼都沒有想,他只是在觀察那三大筐稻穀本身,這也是他那幾個月揚州教學生涯學到的一點這世間的樸素道理。

好在朱元璋並沒有讓他們這麼一直瞎想下去,不然說不準就有倒黴的傢伙小腦袋瓜子超負荷,報廢了不可。

“你們是咱大明科舉改革後的第一批貢士,不容易啊。”朱元璋看着殿下所有學子,先是對他們表達的讚揚與不易,然後接着開口道。“日後,定會名垂青史的。咱看到你們這麼年輕,高興啊,真是高興啊。”

“可是在高興之餘呢,咱又有些擔心。擔心什麼呀,擔心你們日後能不能成爲幹臣、能臣。”

“能不能當一個好官。”

朱元璋說着站起身來,接着開口道:“相信經過這次會試科考,通過那些考題,伱們也看出來了,咱們大明朝需要的究竟是什麼樣的人才。”

“有些所謂的才子,坐而論道行,吟詩潑墨更行。但對民間的田畝稅賦、朝廷的典章律令一片茫然。有的人或許飽讀詩書、博覽古今,但卻是渾身呆氣,連一件普通的公案也斷不清楚。這樣的人,我又怎麼會放心把咱大明的百姓交到他們手中。”

“因此今天咱考的同樣不是什麼詩書子集,也不是古今興亡之類的,有道是天意自古高難問,咱這考題啊,不在天上,而是在地下,就是你們眼前這些從地裡頭長出來的三筐稻穀。”

“你們要做的就是上前好好辨認這三筐稻穀,並說出它們的區別。”

辨認稻穀?!

衆考生懵逼了。

負責陪同的胡惟庸等一衆大臣,同樣臉上滿是不解之色。

稻穀有什麼好辨認的,稻穀不就是稻穀嗎?

難不成還能變成小麥不成。

只有劉伯溫和李善長兩人若有所思。

見衆士子呆在原地,朱元璋開口道:“你們快去看看,難道都放棄考試了?”

聽到這。

這些士子們這才連忙走到那三大筐稻穀面前,開始仔細辨認起來。

這些士子,家裡富裕的自不用說了,即便是家裡貧寒,也是系全家希望於一身的,從小到大,只知道讀書,根本就不事農桑,哪裡能辨認得出這三筐稻穀有何區別。

在大部分人眼中,眼前這三筐稻穀幾乎是一模一樣,沒有任何差別。

當然也還是有人能夠分辨得出來。

李進就是其中之一。

在揚州負責管理揚州國立小學的時候,他負責過學校糧食物資採買,爲了避免買到劣質糧食,他還特意向別人請教過。

他走到一筐稻穀前,先是伸手抓起一把,仔細看了看,然後又湊到鼻子前嗅了嗅,這纔將其重新放了回去。

李進按照這個方法,依次查驗了每一筐稻穀。

至此,他心中已經有了答案。

一筐稻穀飽滿。

一筐稻穀發黴。 一筐稻穀乾癟。

可雖然得到了答案,他卻是皺起了眉頭。

他雖然看出了這三筐稻穀的問題,但是總覺得這道考題遠沒有他看到的這麼簡單。

見士子看得差不多了,朱元璋便讓他們下去回到自己的位置上,書寫答案。

趁着士子們答題的間隙,朱元璋朝着李善長他們招了招手,開口笑道:“善長、伯溫啊,你們也來看一看這些稻穀。”

衆大臣領命上前跟着辨認一番,均是搖了搖頭。

“稟陛下,臣慚愧,臣看不懂。”

“臣也看不懂。”

唯一不同的是,這些人之中有些是真的看不懂,有些則是假裝看不懂,有些則是不敢看懂。

時間一分一秒過去。

隨着答題時間結束。

朱元璋並沒有急着去看衆學子的考卷,而是指着大殿上那三筐稻穀,開口道:“有些人啊,雖然表面上不敢說咱,可心裡一定在想,咱拿着三筐稻穀上大殿,來測試你們這些學子,究竟爲何如此做?”

“有些人甚至在心中想啊,咱是來當官的,又不是去做農民,爲什麼還要會辨認稻穀啊。”

“錯,大錯特錯。”

朱元璋重新走回龍庭,俯視着大殿下頭所有人,接着開口道:“民以食爲天,糧食就是咱大明的國之根本,既然要當官,連這個都分辨不清,還當什麼官?”

好嘛,這一罵,把下頭所有人都給罵了。

大明開國以來,朱元璋最爲重視的就是農業生產。

在他看來大明是要靠這一筐筐飽滿的稻穀糧食,來穩定住天下民心的。

當年十三顆稻種,逼出了他一個朱元璋。

在大明朝,他只願意看到一個老實巴交,老老實實種地的朱重八,不想再看到一個起兵造反的朱元璋。

“這三筐稻穀啊,看起來是一樣的。其實啊,它們的產地、成色、分量、年頭都不一樣。”

朱元璋站在龍庭之上,繼續開口道:“沒種過地的,看起來是一樣的。但是隻要是種過地的,把這手往稻穀裡一插,一捏,一聞,就能區分出來了。”

大殿下。

站在李善長旁邊的胡惟庸,悄聲道:“李相,就連你都沒能看懂嗎?”

李善長看了胡惟庸一眼,目不斜視道:“這是什麼場合,看懂也得說看不懂,這纔是懂。”

再者,這些日子,他是真的被朱元璋坑怕了。

這些日子時常有落榜的舉子,爲了發泄心中怨氣,偷偷朝他們府邸砸石子的。

不說抓不抓得住。

即便是抓住了,又能怎麼樣,抓那些舉子去送官嗎,爲了表示大度,他不還是隻能乖乖把那些舉子給放了。

堂堂一國宰輔,當到他這個地步,已經是有夠憋屈的了。

(本章完)

160.第160章 破府抄家153.第153章 會淹死人的第364章 航海王(4k)第79章 我對錢沒什麼興趣第136章 無垢琉璃珠第4章 把這些稻苗給本府拔了第125章 看懂也得說看不懂,這纔是懂(第三202.第201章 揚州大學 蒸汽啓蒙(4k)161.第161章 大明第一份報紙!219.第218章 放下魚叉,拿起了屠刀第312章 高麗新的王(4k)267.第265章 論情報的重要性第105章 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164.第164章 神蹟276.第274章 大明第一期專利侵權案第39章 種菜151.第151章 天價代理費第118章 不愧是我的好大兒172.第172章 我還不能享受享受了?270.第268章 不夠賣,根本不夠賣第138章 殘次品第8章 製鹽大業第306章 莫貪天功爲己功第123章 會試結束第367章 這個時代第一點光亮第363章 屬於大明的環球航行(4k)第80章 可堪國師第32章 羊毛加工作坊289.第286章 狗東西,你們也配說儒學?!(第65章 你管這叫還成?238.第236章 狹路相逢!171.第171章 冰棍治病第9章 人人都吃得起鹽的大明盛世262.第260章 劉老伯,你的學生有大出息啊第84章 奶香炊餅第315章 給大明讀書人的一封信(上)第25章 畝產1500斤!第104章 野望215.第214章 航海王第90章 算計300.第295章 一場不合時宜的大雨(4k)第363章 屬於大明的環球航行(4k)第99章 仰望星空211.第210章 兩個失意的人第9章 人人都吃得起鹽的大明盛世第302章 建立政務員體系(4k)第348章 缺錢?找老楊啊!(4k)第81章 達摩克斯之劍第365章 紅袖添香,爲愛發電(4k)236.第234章 少女當家284.第281章 所謂成長,就是讓人變得越來越第329章 自古天家無親情 新的酷刑(4k)185.第185章 韃子們,時代變了(4k)217.第216章 鳥和鳥語238.第236章 狹路相逢!第111章 二皇子殿下,你再想想212.第211章 真的?做出來了?151.第151章 天價代理費184.第184章 北伐(4k)150.第150章 有興趣做我們的代理商嗎第1章 開局一隻雞第39章 種菜第80章 可堪國師249.第247章 超越諡文正的誘惑第75章 有些相遇第66章 新的可能第122章 被算計的李善長(第三更)212.第211章 真的?做出來了?第343章 一日爲師(4k)第7章 神秘小瓶第110章 蝴蝶的翅膀228.第227章 星辰大海第106章 一切爲了江山永固第310章 西部大基建(4k)第104章 野望208.第207章 碰撞出了成功217.第216章 鳥和鳥語第93章 仿範公法第7章 神秘小瓶第41章 大丫頭啊第71章 絕望的王保保第84章 奶香炊餅第59章 只要是有關百姓的事,沒有小事258.第256章 究竟誰在爲百姓做事第106章 一切爲了江山永固第7章 神秘小瓶第118章 不愧是我的好大兒180.第180章 神機營166.第166章 草原267.第265章 論情報的重要性280.第278章 洪武海戰!(4k)第362章 科學萌芽,楊帆遠航(4k)第44章 腹黑162.第162章 報紙的威力216.第215章 老兵不死第149章 懷疑人生沈萬三219.第218章 放下魚叉,拿起了屠刀265.第263章 鄉村振興計劃第364章 航海王(4k)第310章 西部大基建(4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