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 稅制改革!(第三更)

第128章 稅制改革!(第三更)

皇宮,御書房。

李進此刻內心有些忐忑,他實在猜不出朱元璋突然單獨召見他的原因。

難道就因爲他是此次恩科的狀元嗎?

李進搖了搖頭,排除腦海裡的雜念。

想不通,就乾脆不想了。

“臣李進,拜見陛下,太子殿下。”李進行禮道。

“來了啊。”朱元璋擡起頭,揮了揮手中的紙,開口道。“免禮吧,不用這麼拘束。”

一旁朱標也是面帶微笑地看着李進。

看到這個情況,李進心裡就越發忐忑了。

整個大明權力最大的兩個人,對自己如此和顏悅色,他心中清楚,這份待遇,可不是一個小小的狀元能夠擁有的。

“太子,還是你來說吧。”朱元璋開口道。

朱標點了點頭,看着李進,笑道:“李卿你在會試上,有關‘如何快速讓國庫充盈’這問題的回答,無論是李相還是劉中丞都是讚不絕口。當然你的回答,同樣也讓我和陛下眼前一亮,今天召伱過來,就是好好聊一聊,你在考卷上所講的均田均糧策論。”

這也是爲什麼李進當初會試會被取爲頭名會元的最主要原因,因爲提高國庫收入,刻不容緩。

原來是因爲這個。

聽完朱標的話,李進這才鬆了一口氣。

他先是分別朝着朱元璋還有朱標,鄭重行了一個禮,這纔開口道:“大明新立,再加上各種天災人禍,致使國家窮困不堪。要想國庫充盈,臣覺得首當其衝,要改的便是咱大明朝的稅制。”

李進此刻的講法,和他恩科會試答卷上寫的一樣。

開篇便是稅制改革!

這也是爲什麼,他的考卷能夠從衆多考生考卷之中脫穎而出的原因。

大明相對於兩宋,國土面積倍增,而且增了不止一倍。

在地位上也從兩宋向遼金稱臣,變成了大明王朝的東亞各國的宗主國,人口總數也在1.5億以上,遠超兩宋時期。

看上面的對比,明朝的財政收入應該遠高於兩宋時期纔對,但實際上根據兩朝當時的米價覈算,兩宋的財政收入達到了明朝的數倍。

這也是朱標他們百思不得其解的原因。

“咱大明的稅制比較複雜,現在有匠役稅、田賦、徭役、礦稅、關稅等等。其中稅收最主要的來源是田賦,即對待田賦,按畝徵收,南北不同,通常是夏秋兩季徵收。”李進開口說道。

這點朱元璋和朱標自然知道,他們要聽的不是這個。

李進繼續開口說道:“天下田地分官田和民田兩種,其中官田稅重數倍於民田。”

民初時,官田稅重到什麼程度?

哪怕風調雨順,租種官田的老百姓辛苦忙一年,交完租稅後,所剩不過半年的口糧而已。

老百姓賣兒鬻女尚不能生存,自然會出現逃亡拋荒的情況。 官田被拋荒,朝廷自然也就沒有稅收。

李進開口道:“陛下、殿下,因此臣以爲降低官田賦稅,刻不容緩。如果單純只爲充盈國庫,而一味加大官田稅賦,無異於是殺雞取卵。”

官田的土地所有權屬於官府,官府將土地租給農民,官府除了正常賦稅外,國家還會額外徵收地租。那麼,由於官田的地租和田賦兩者合二爲一,因此官田賦稅較之於其他形式的田稅,纔會重這麼多。

“那麼民田呢?”朱標開口問道。

李進答道:“民田的情況也不樂觀,雖然民田僅十稅一,負擔輕很多。可如今已經出現大戶兼併土地的跡象,而且這個情形有往愈演愈烈的趨勢方向發展。大戶們自有各種方法逃避稅賦,“逃田”、“詭寄”、“飛灑”、“移丘”、“換段”、“改冊”等等無所不用其極,官府一樣收不上稅來。”

“陛下不信的話,可以派人去鳳陽府老家看看那邊的現狀,如今良田已經都被淮西勳貴給佔了。我叔叔回老家,也只能耕種劣田,怕是連吃飽飯都難。”

這次科舉,推行了政審制度。

朱元璋和朱標自然知道李進口中的叔叔是誰。

想到爲自己出生入死的馬三刀,最後淪爲這等下場,朱元璋不勝唏噓。

而在聽到淮西勳貴的所作所爲時,臉色陰沉的有些可怕,坐在座位上,扶着膝蓋的那雙大手,青筋畢露。

朱元璋是氣得直咬牙,這些傢伙發達了之後,就是這樣報答鄉親的。

“如今還僅是淮西等少數地方如此,趁早改革,還有救。如果繼續這樣放任下去,其餘各府各省也有樣學樣,朝廷的收入還會繼續銳減。莫說充盈國庫了,接下來每一年國庫,都將是大明最富有的國庫,因爲國庫只會越來越窮。”

“到最後,咱大明將空有田賦之名,卻無田賦之實!”李進大聲疾呼道。

這還真不是李進在這危言聳聽,正是這稅制的缺陷。

導致明朝中期,土地兼併嚴重,稅收失衡,財力雄厚的地主稅越來越少,反而普通農民的稅越來越多,百姓不堪重負,甚至一次激發民變,影響了明朝內部的統治,也造成了朝廷稅收的大量流失。

當然李進的這一番見解全部脫胎於楊憲,在揚州的時候,楊憲曾和他聊過這話題,當然每次都只是隻言片語。他李進能靠着楊憲講的那零星半爪,便將其拼湊還原成這麼一大片治世經國的策論,也算他有本事,一般人別說做到了,或許都無法注意到楊憲不經意間透露出來的話語的玄妙。

站在李進面前的大明開國皇帝、洪武大帝,以及有史以來權力最大的太子。

兩人都不是一般人,他們開始仔細思量李進的話,越想臉色便越難看。

因爲朱元璋和朱標二人,對那羣淮西勳貴再瞭解不過,他們心中清楚地知道,李進所講的這個場景極有可能出現,而且有可能就在不遠的將來。

接下來就是重點了,如何破局。

這就回到了問題的最初,如何使國庫快速充盈。

朱標看着李進,開口問道:“那麼李卿,你說說稅制如果要改的話,要怎麼改?”

(本章完)

第347章 朱棣的野望(4k)第7章 神秘小瓶157.第157章 壽宴第319章 你什麼檔次,跟我吃一樣的菜餚?!295.第291章 權責統一(4k)第51章 你這新鮮韭菜味不對啊第68章 你懂什麼叫墨菲定律嗎164.第164章 神蹟第70章 且聽龍吟第326章 兄弟們啊,上位呀,還是對咱們親(第96章 拉着當朝二品下工地做苦力第82章 不敢貪 不能貪 不願貪第127章 下民易虐,上天難欺!162.第162章 報紙的威力第135章 一堆破爛第134章 上山下鄉222.第221章 從未聽過如此無理的要求300.第295章 一場不合時宜的大雨(4k)第124章 老朱的殿試第35章 紅樓問世239.第237章 末路英雄212.第211章 真的?做出來了?189.第189章 此事再議(4k)第129章 官民一則 均田均糧280.第278章 洪武海戰!(4k)292.第289章 百姓們會一時低頭,但不可能永第331章 弟子不必不如師,兒子也不必不如老第305章 聰明的胡惟庸(4k)第127章 下民易虐,上天難欺!第22章 雪花酥第144章 給大明首富的一點點震撼第119章 大明第一屆恩科269.第267章 乍一想,再想,再再想第3章 把官府建在百姓的心上第360章 並非“仁君”(4k)291.第288章 這天下到底是我的,還是你儒家180.第180章 神機營第134章 上山下鄉210.第209章 儒子不可教!第80章 可堪國師第146章 首富進揚州第89章 吃糠拉稀第133章 意外驚喜226.第225章 幹他孃的小日本!第87章 這個人究竟是誰?223.第222章 開海206.第205章 無鞘的刀(4k)第354章 女真滅族(4k)第83章 刀 刀柄 刀鞘第333章 島是寶島,但需要清清藤壺(4k)303.第298章 三月滅國(4k)266.第264章 從吃的飽到吃的好(4k字)266.第264章 從吃的飽到吃的好(4k字)226.第225章 幹他孃的小日本!189.第189章 此事再議(4k)第127章 下民易虐,上天難欺!第334章 裁撤老兵(4k)第29章 稻香粥第136章 無垢琉璃珠199.第199章 權與錢的初次合作(4k)第122章 被算計的李善長(第三更)第363章 屬於大明的環球航行(4k)250.第248章 壓抑的呂氏(第三更,求月票,268.第266章 鉛筆與戰船第87章 這個人究竟是誰?第147章 真買樓197.第197章 救贖之道就在世界地圖之中(4k297.第292章 咱,今年也已經五十了(4k)261.第259章 故人重逢171.第171章 冰棍治病237.第235章 十八路“諸侯”第4章 把這些稻苗給本府拔了第36章 民風291.第288章 這天下到底是我的,還是你儒家225.第224章 皇后娘娘的手藝,還是一如既往第355章 各自的戰場(4k)第70章 且聽龍吟第44章 腹黑224.第223章 燒鵝223.第222章 開海第330章 這條線是強者用來約束自己的(4k)第95章 老伯,咱們本家啊第117章 大哥,我接下來要說的這件事,事關第11章 藍玉,你出息了啊第57章 洪武三年冬第123章 會試結束第92章 他楊憲能做,朕不能做?第362章 科學萌芽,楊帆遠航(4k)152.第152章 認命,卻不服命第110章 蝴蝶的翅膀第91章 臣舉薦一人,可解災情第19章 外地來的土包子第32章 羊毛加工作坊第365章 紅袖添香,爲愛發電(4k)176.第176章 朱棣的遠見203.第202章 中書省的陰謀292.第289章 百姓們會一時低頭,但不可能永211.第210章 兩個失意的人211.第210章 兩個失意的人254.第252章 羊羣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