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1章 艦船

第391章 艦船

突如其來的前線捷報讓朝會的時間拖延了許久,但是相關事宜商議妥當之後也終究是散會了,除了新聞司會對此事大加報道進行表揚之外,朱標當然也是有所表示,直接表示要犒賞出征將士。

皇帝的賞賜通常都不會走戶部,而是直接從皇帝的內帑直接劃撥,正因如此一般這種賞賜都是賞賜臣子較多,很少會有犒賞軍隊的時候,畢竟軍隊數量龐大每人給一點也都是巨大的支出。

不過畢竟是親政第一戰,打贏了說什麼都得表示一下,而且得益於許良的工業化,洪武皇帝數年間也積累了海量的錢財,這也全都被朱標給繼承了,現在的內帑說一句富得流油不算過分,賞一下軍隊不過是小意思而已。

事情是好事情,但是官員們忙也是真的忙,甚至他們感覺比洪武朝要忙的多,倒也不是朱標怠政把事情甩給臣子,純粹就是新朝的事情實在是太多了,一樁樁一件件開展起來,六部都得跟着連軸轉。

現在的官員還沒有意識到,工業化社會的高效率會慢慢倒逼着朝廷跟着忙起來,農業社會那種歲月靜好的樣子即將告別了。

官員們都有自己的一攤事情需要忙碌,倒是許良在散朝之後被朱標給叫了去,其他官員們對此雖然見怪不怪,但也是羨慕嫉妒恨的,皇帝對許良這個工部侍郎的青睞信重程度實在是非同一般,不敢說天天都拉着許良私聊,至少隔三差五都是要來一次的。

“如今火炮之利已有實戰驗證,此等武器將來完全可以作爲主戰武器使用,那麼朕覺得海師和軍校的建設也該提上日程了,朕還記得當初你說過海師之關鍵在於戰艦,這戰艦之研製是否困難,需要多久才能成功?”

自從新政以來,朱標越來越覺得當初許良建設海師的提議十分有前瞻性,現在海外的重要性已經不容忽視,大明必須有足夠強大的海上力量,才能支撐未來的海外政策。

海外貿易也好,海外封國也好,甚至是與周邊屬國的朝貢體系都需要一支足夠強大的海師來坐鎮。

現在作爲戰艦核心組成部分的火炮實戰性完全得到驗證,朱標自然也就迫不及待提起這個事情,戰艦這種新東西的研製離不開許良和科研院。

“稟陛下,戰艦的研製主要在兩個方面,一是裝載火炮,二是動力系統,海戰對於武器精度以及艦船航速有更高的要求,火炮部分現在問題不大,關鍵是動力系統,依靠風帆航行恐怕不能滿足戰艦的動力需求。

我們初步的想法是在艦船上安裝蒸汽機,依靠蒸汽動力帶動螺旋槳驅動艦船航行,只是其中存在許多技術難點需要克服,不僅要對蒸汽機進行優化設計,還需要大量的精通造船的大匠,臣估計兩年內可以看到蒸汽船下水,但是能不能投入海師卻不敢確定。”

這個事情許良不太敢放大話,這說得好聽是造戰艦,但本質上就是造船,考驗最大的其實是造船的水平。

造船這玩意兒許良是不懂的,論水平他還不如沿海船坊的工匠,能不能造出來要多久造出來這不是他能完全控制的,所以只能給出這個麼相對保守的答案。

兩年下水看似很快,但並不誇張,這是大明船匠給他帶來的自信。

以十幾年後鄭和下西洋的旗艦寶船來說,最大可長一百五十米,寬六十米,船體有四層堪比巨樓,九桅十二帆,錨重數千斤,每次啓航都需要動用兩三百人力,這樣的船在在這個年代就是絕對的鉅艦,全天下獨此一家。

以這種頂尖的造船能力,要他們往船體裡塞進去蒸汽動力,雖然不容易但也不會太困難。 至於火炮那就更簡單了,船體上能裝的地方全給安裝上,到時候左右前後全是炮口,堪稱海上的刺蝟,只要航速夠快根本沒有船隻能夠逃脫戰艦的轟擊!

他不需要現在就弄出來成熟的戰列艦驅逐艦什麼的,說白了現在只需要在現有船隻的基礎上加裝火炮和蒸汽動力就行,只是這樣就已經是超越時代的領先了,至於更先進的戰艦那是以後慢慢研究的事情。

只是達到這種程度而已,許良完全有信心在兩年把這戰艦鼓搗出來,甚至不到兩年都有希望。

朱標聽到這個回答很是滿意,兩年時間而已並不算長大明完全等得起,甚至不需要這玩意兒只靠原有的船隻類型大明一樣也能制霸海洋,只不過朱標作爲一個有識之君看的更加長遠,深知先進武器的必要性。

“啓華的話朕還是信得過的,那就朕就等你的好消息了,研製所需的工匠錢財等一切條件朕都會全力滿足。”

“微臣必不負陛下所託,臣的想法是徵用福建原有船塢結合船匠的技術經驗進行研製建造,而科研院這邊也會派出技術人員以及運送蒸汽機過去,兩年之內必有成果!”

“如此甚好,就按照你說的辦吧,回頭朕會發布相應的命令給福建省衙,這個事情地方上會給伱們足夠的支持。”

兩人又是商談了一些細節,朱標便把事情完全敲定下來。

隨後就談起了建設軍校的事情了,這種新東西現在還在摸索的階段,就算是許良也不是很懂軍校的教學內容和專業內容,他也只能靠自己的科學理念一點點的嘗試,能搞成什麼樣子他也沒底。

一番商討之後,君臣兩人最終決定先把陸師海師放在一起教學,畢竟剛起步的東西沒多少教學資源,乾脆就一起教了。

校址的話最終選在了西安,這完全是出於政事的考慮,不然的應該是在沿海設校址更適合培養海師人才,不過學校主要是教授理論倒也還好,打好基礎再放到海上去磨鍊也不遲。

而在招生的事情上,朱標決定從衛所體系裡抽調優秀的中低層軍官,對此許良高度贊同,但也給出了一點小建議,那就是同時從西安工業體系裡挑選一些優秀的工人進去學習。

理由嗎則是這些工人經過了基礎教育的培訓,是天然的學生苗子,某種程度上比很多文盲軍官更加適合。

朱標倒也沒有多想,點頭也就同意了。

(本章完)

702.第700章 大明市民朱允熥第308章 新婚燕爾579.第577章 鋪路第218章 變化599.第597章 朱兄走好第111章 世子殿下第412章 草包?722.第720章 預見517.第515章 友誼第18章 科學算歪理學說嗎?第246章 你小子花錢太大了!第303章 你退稿了我怎麼追更?655.第653章 他是賊!682.第680章 準備好了710.第708章 心向大明第200章 了結第18章 科學算歪理學說嗎?608.第606章 先進與落後第156章 細菌?什麼鬼東西!第365章 不對勁第104章 上架感言第115章第223章 新朝貢國約第242章 工業生產第340章 武器輕重第287章 討價還價682.第680章 準備好了658.第656章 先發制人第224章 貿易體系497.第495章 很大很大的官679.第677章 南北朝第292章 朱元璋:我滴,我滴,都是我滴707.第705章 功過第389章 新朝新氣象721.第719章 仙逝第243章 蒸汽機研討會570.第568章 歸附第266章 吃飯第253章 重頭戲開始第29章 真的嗎,我不信!521.第519章 回京第400章 天文547.第545章 許良的成績單600.第598章 國殤611.第609章 歐陸的未來630.第628章 到時候了第308章 新婚燕爾第366章 千秋功業後人評說550.第548章 天朝好嗎715.第713章 時代的風口第260章 初體驗第381章 爲長遠計第131章 思潮第164章 長途跋涉666.第664章 屠宰場第290章 科舉改革第344章 時代變了482.第480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第213章 服役的幸福生活662.第660章 必勝第290章 科舉改革第410章 什麼叫高瞻遠矚第359章 不對勁第400章 天文第121章 回京448.第446章 唱歌還是玩球第155章 大哥危矣!684.第682章 出征!第99章 彼時彼刻500.第498章 收尾第124章 聽許良的話第234章 機器生產第253章 重頭戲開始第160章 還得是許良第301章 看看這個第305章 新婚大吉第332章 這老頭不懂事啊664.第662章 優勢在我!第399章 朱棣的磨難562.第560章 大基建第323章 大明四大件453.第451章 困境第298章 許良的大寶貝!第323章 大明四大件第434章 定海號戰艦!第276章 老朱主考616.第614章 每次都是先帝!463.第461章 禮義廉恥518.第516章 能給什麼第280章 自行車592.第590章 石破天驚665.第663章 反擊!641.第639章 壞!710.第708章 心向大明第315章 平倭策723.第721章 歷史653.第651章 拳頭要硬第392章 馬和報到!第388章 歷史該翻篇了568.第566章 大世開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