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1.第251章 君臣奏對出新招

第二百五十一章君臣奏對出新招

朱元璋此時真的挺糾結的!

倒不是其他的,主要是,這禁海令乃是他定的“皇明實錄”裡的“祖訓”啊!

他是要拿着這東西讓子子孫孫的老朱家帝王一路繼承下去的。

當初寫這“皇明實錄”的時候,他可是字斟句酌、字字揪心來着。

他朱元璋固然在外人面前殺伐果斷,似乎壓根不在乎自己的名聲、面子一般。

可在子孫後輩那兒,他多多少少是要顧及一下名聲的。

既不能誤了老朱家千秋萬代的基業,也不能丟了他老朱家老祖宗的面子啊。

總不能到時候子孫後代看着自己的“祖訓”,在那兒怪罪他這個老祖宗昏庸吧!

也正因爲如此,對於自己定下的祖訓,朱元璋是真的挺看重的。

結果被胡大老爺一說,卻好像哪哪兒都是毛病一樣。

這難不成真要取消?

那到時候豈不是顯得有些太過廢物?

想到這兒,朱元璋看着胡大老爺頗有些猶豫的問道。

“惟庸,那你這意思,這禁海令,當真要取消?”

胡惟庸一聽這話,頓時一個激靈!

這話問的可謂是誅心吶!

這種國策,其實他一個如今一心擺爛的臣子能開口評價的?

這幫着出出主意什麼的倒也無所謂。

可若是真沒輕沒重的說點什麼不該說的,到時候出了事兒,自己豈不是又大麻煩?

哼,這糟老頭子壞得很!

想到這兒,胡惟庸當即面色一肅道:“此事事涉頗廣,乃朝廷國政。”

“臣不過一介散官、學識不足、謀略不夠,豈能在這等大事上置喙?”

“此事,當由陛下一言而決纔是!”

朱元璋聽到這話人都快被氣笑了。

不是!

特麼的,剛剛那個叨逼叨叨逼叨說着各種理由、道理,一條條一件件流利得不行的時候,你咋不說自己謀略不夠、學識不足呢?

敢情你就負責嗶嗶,真到了要做決定的時候,伱立馬就縮了?

你這未免也太謹慎了吧?

可看着胡大老爺那低垂着腦袋一句話不說的模樣,朱元璋徹底無語了。

得!

惟庸這是又開始謹言慎行了!

這人怎麼這一兩年變得這麼慎重了?

真就是半點跟犯禁沾邊的事情都不碰啊。

不過,不得不說,胡大老爺能如此穩重,朱元璋還挺滿意的。

不說別的,就當前這一派謹言慎行的表現,老朱就表示很欣慰啊。

這纔是咱能安心使用的好臣子嘛。

你要是真站起來指手畫腳的跟咱說要如何如何治國、如何如何制定國策……

那咱就得琢磨琢磨,你這廝到底是想當臣子還是想當皇帝了。

跟現在這樣提提建議,然後等着皇帝自己權衡,這多好啊。

嗯,不錯,繼續保持!

朱元璋也是個當了好些年皇帝的老手了,自然不能在臣子表現出了符合自己要求的舉動的時候還去反對他。

因此,他非常乾脆的轉頭說起了今日裡找胡大老爺來的本意。

“惟庸啊,既然你不想說,那禁海之事,咱就之後慢慢琢磨去吧!”

“嗯,順便也讓咱聽聽其他人的意見。”

“畢竟,兼聽則明偏聽則暗嘛,這等大事還是不能亂來的!”

“不過呢,咱今日裡找你過來,主要還是有一件事。” “那便是你幫咱想想,這殿試,咱出個什麼考題好呢?”

“你本就是本屆科舉的主考官,之前的差事也幹得讓咱非常滿意,那這殿試,你也幫着出出主意唄!”

朱元璋這話說得特別的客氣。

可實際上,他也不得不客氣。

畢竟之前胡惟庸在本屆科舉當中乾的各種事情,那可謂是大放異彩啊。

至少對於他而言,本屆科舉選拔的人才反倒是他期望看到的。

他還真想想看看,能從胡大老爺那一輪輪故意刁難的考題當中脫穎而出的,到底是何等的人才。

當然了,也正因爲之前的工作格外出色。

那便更加不能讓最後的殿試破壞了這大好的掄才大典纔是。

這不,朱元璋就得讓胡大老爺出力了。

胡大老爺聽聞此言,倒也沒慌。

這事兒嘛,其實很簡單的。

最關鍵的是,殿試的考題,一般情況下皇帝本就會跟不少朝臣商量來着。

也就是說,這事兒嘛,不怎麼犯忌諱。

那說說,也就說說嘛。

想到這,胡大老爺正準備開口呢,忽然心頭一亮,笑着說道。

“陛下,臣這會兒忽然有個主意,雖然不知道靠譜不靠譜,但倒是挺有意思的!”

朱元璋聞言一樂,遙指着胡惟庸笑罵道。

“好你個胡惟庸啊,你是不是又想着什麼樂子折騰那些個士子了?”

“你這促狹性子就不能改改?”

“算了算了,你先說說看吧,咱先聽聽再說!”

胡大老爺被朱元璋這麼一說,倒也沒覺着過分,嘿嘿笑了兩聲後,這才朗聲道。

“陛下,剛剛咱倆不是在討論禁海一事嘛?”

“那不妨就以禁海的利弊爲題,讓那幫士子總結利弊、各抒己見唄!”

“若言之有物,鞭辟入裡,那麼哪怕既能彰顯這學子的本事,同時也能看出品性來。”

“可若是辭藻華麗卻空洞無物,滿紙都是歌功頌德、阿諛奉承,那這等人趁早弄走吧!”

“當然了,若是連具體的想法都提不出來,只能人云亦云甚至只會照搬什麼經史典籍的話,那這樣的也不能要!”

“畢竟,這過了殿試,這些人可就要爲官了!”

“於大明計,這阿諛奉承之輩,將來怕是滑不留手;人云亦云之輩更是空談誤國的酸儒。”

“唯有言之有物、踏實肯幹之輩,纔是陛下所需之才啊!”

朱元璋越聽越覺着自己把胡大老爺叫來叫對了。

這事兒,還真就挺有道理。

至少,於朱元璋看來,既能聽聽他人對於禁海一事的看法。

也算是兼聽則明偏聽則暗的表率了。

但與此同時,也正如胡大老爺剛剛所說,也看一看士子們的品性究竟如何嘛。

挺好的!

這事兒,就算是這麼定下來了。

正好,這會兒也到了飯點了,朱元璋乾脆留下胡大老爺吃午膳!

不過,這次則是紅薯宴。

417.第417章 有些離譜的答案406.第406章 是時候展現真正的技術了76.第76章 解縉求錘得錘221.第221章 胡馨月和朱標大婚380.第380章 用錯了規則的沈萬三165.第165章 不斷提高技藝的如詩280.第280章 胡大老爺擺爛也能立功140.第140章 史上第一太子爺的含金量150.第150章 胡惟庸:又可以摸魚了285.第285章 胡仁彬再回應天府346.第346章 朱元璋:我太難了296.第296章 誠意伯劉伯溫離世63.第63章 自作自受的楊憲263.第263章 皇權相權的衝突74.第74章 哥,別摸了,喝口酒吧第24章 胡惟庸:忽悠,接着忽悠!450.第450章 老鹹魚都不肯翻身第36章 胡惟庸的日常,釣魚,賞舞,陪美人,294.第294章 工部扛不住壓力了187.第187章 朱元璋:老胡是懂咱的262.第262章 胡大老爺坦誠身份第29章 胡惟庸:我胡老爺轉職種地了!163.第163章 胡惟庸的叮囑264.第264章 朱元璋動了殺心286.第286章 前倨後恭的戶部380.第380章 用錯了規則的沈萬三240.第240章 考官和考生的較量開始了86.第86章 道衍和尚?黑衣宰相是吧?第14章 胡惟庸的損招321.第321章 胡大老爺是個正經人214.第214章 方孝儒的報社初見聞109.第109章 胡惟庸突如其來的拒絕207.第207章 一對雙胞胎到手304.第304章 方孝孺攀附權貴?280.第280章 胡大老爺擺爛也能立功407.第407章 錢去哪兒了?第19章 考生們要罵娘了!誰出的考題啊?224.第224章 胡馨月回門趾高氣昂240.第240章 考官和考生的較量開始了第21章 原來是胡大人出的題目啊!那沒事了!第42章 胡惟庸:朱標這心眼子是真多啊!第31章 坑爹的兒子!胡惟庸人傻了!419.第419章 跳腳的胡大老爺徹底破防了190.第190章 胡大老爺又來獎勵了206.第206章 這大明沒了胡大老爺得散第53章 胡大老爺,您是真該死啊!427.第427章 婚禮完成和鬧劇223.第223章 胡馨月掌權東宮307.第307章 李善長窮途末路411.第411章 亡國之策這麼多?334.第334章 學子們的小聰明178.第178章 鄉試結束,士林爆炸353.第353章 胡惟庸的新差事93.第93章 朱棣也是個老色批?109.第109章 胡惟庸突如其來的拒絕182.第182章 解縉再過鄉試146.第146章 大明火銃隊威震諸國407.第407章 錢去哪兒了?314.第314章 大明再無丞相一職425.第425章 老朱要親自出馬137.第137章 朱元璋驚呆了!胡惟庸的接待工97.第97章 徹底被撅回去的朱棣第8章 朱元璋:這個胡惟庸,咱看不懂了263.第263章 皇權相權的衝突296.第296章 誠意伯劉伯溫離世184.第184章 李善長一黨羣攻楊憲第48章 明朝三大才子之一,解縉!347.第347章 胡大老爺的口碑持續降低256.第256章 解大紳撿漏本科探花311.第311章 李善長最終的結局189.第189章 終於把丞相之位送出去了115.第115章 不正經的考題447.第447章 胡惟庸:這一幕很尷尬367.第367章 胡大老爺再開課堂234.第234章 胡大少爺要官兒182.第182章 解縉再過鄉試413.第413章 教坊司蒸蒸日上的業績229.第229章 方孝儒的驚訝160.第160章 圖窮匕見的朱元璋357.第357章 朱元璋的滿意和皇子的苦85.第85章 胡大老爺迴歸日常295.第295章 朱元璋心態崩了443.第443章 朱元璋的胡府之旅232.第232章 紅薯成熟了72.第72章 今日無事,不如青樓聽曲?290.第290章 李善長意識到不對了154.第154章 朱元璋替兒子着急婚事了350.第350章 被套路的徐達230.第230章 胡大老爺的視察之旅第56章 胡惟庸的名聲臭大街了404.第404章 突如其來的姻緣176.第176章 考生的崩潰開始102.第102章 胡仁彬改頭換面的原因130.第130章 洗浴城怎能不去二樓?240.第240章 考官和考生的較量開始了326.第326章 萬事俱備的大明公考123.第123章 系統的新獎勵!紅薯!424.第424章 女兒奴老父親不樂意了355.第355章 這位老師有點猛254.第254章 殿試開始,衆人迷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