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 知行合一

身邊,王家的子弟們,紛紛看見王之境彷彿魔怔了,連忙勸說。

“二叔,別陷進去了,什麼知行合一,都是假的。”

“二叔,你怎麼了?”

“歪門邪道,難道二叔您也要信嗎?”

王之境猛地再睜開眼睛,他忽然有種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的感覺。

此次來到京城,與徐老斗法,他爲的就是能提升自己的學問和境界。

現在,他切實感覺到變化了。

他知道該怎麼爲民,爲天下了!

“哈哈,好一個知行合一,好一個心即理啊。”

王之境大笑,他的聲音頓時引得四周學子們紛紛側目。

只見王之境對着小亭中央,深深的行了一禮,他大喊道:“小兄弟,你提出的學說,讓我豁然開朗,知行合一,我記下了。”

話罷,王之境轉身,對着王家子弟們吩咐道:“走吧,回江西。”

王家子弟愕然。

“二叔,我們還沒看完呢。”

王之境呵呵笑道:“記住知行合一,記住心即理,這就夠了,走吧,即刻啓程,我要回江西實踐去了。”

他都發話了,王家子弟只能跟着王之境,紛紛離開。

離開前,王之境回頭看了朱辰一眼:“果然英雄出少年,若我王家再出這樣一位,定可再現祖上榮光啊。”

話罷,決然離開!

王家的離開,震撼了所有人。

臨行前,王之境說的話,更加撓動人心。

不少學子,甚至因此產生了動搖。

就連王家都承認了心學,難道這不是歪門邪道,而是真正的一門學問嗎?

“知行合一,心即……”

“知行合一。”

一時間,橋頭,兩岸上,無數的學子們都在喃喃念着這兩句話。

他們都想從其中,參悟出一些屬於他們的東西。

而至於那些百姓們,原本就被動搖,此刻見到有大儒被動搖了,他們心中就更加激動了。

“也就是說,太祖爺的決策真能改動了嗎?”

“商稅要擡高,我們的農稅真的要降低了嗎?”

“我每年產糧不過十石,可每年卻要上交給官府三成,我家裡麪人多,不夠吃啊。”

“是啊,倘若真的能降低農稅,我們的好日子可就來了。”

百姓們不是瞎子。

理學講空中樓閣,明知商稅不好,卻不進行改革,可心學卻敢於開闢這道先河。

支持誰,自然也就一目瞭然了。

“沒錯,朱秀才說的沒錯!”

“我們支持朱秀才的心學。”

“農稅真的太高了,你們既然身爲大儒,爲什麼不改革,爲什麼不作爲?要用什麼祖宗之法不可違來搪塞我們?”

“這法是錯誤的,你們也要遵守嗎?難道要我們都餓死嗎?”

“我們尊敬讀書人,但是不尊敬死板的讀書人。”

心學,纔剛剛亮相,就獲得了這麼多人的支持。

喊聲,越來越大。

兩岸之上,橋頭之上,越來越多的百姓,在支持朱辰。

一個學說,是好是壞,只需要交給百姓感受,立刻就能決出高下來。

也只有真的能對百姓起作用的學說,才能受到百姓追捧,愛戴。

老爺子臉色有些愣,起初他聽到朱辰這套說辭,是有些不開心的。

因爲,這是悖逆祖宗之罪,他不想太孫背上。

但緊接着,看見四周的百姓,都在爲他吶喊,看見王之境都深受折服,老爺子的臉色倒是緩和許多。

“太孫啊太孫,你是真有本事,三言兩語就引得這麼多人爲你吶喊。”

朱棣啞然失笑:“這臭小子,若不是我朱棣的親孫子,我早宰他了。”

自古煽動人心,就是大罪,可這是皇太孫,似乎也就沒啥了。

紀綱豎起大拇指:“公子當真厲害,竟能說服王之境。”

王之境,這是江西有名的大儒,哪怕朱棣也知道。

朱棣感慨道:“這王之境是個大儒啊,當年太祖爺請他來做官,他都不來。”

小紅裙臉上有些信息。

兩個鐵憨憨神情有些振奮了。

太子爺感慨道:“小小年紀,就知道民生爲本,好啊,以後是一代明君吶。”

楊士奇呵呵一笑:“恭喜太子爺,賀喜太子爺。”

國子監,徐邈臉色有些尷尬了。

在王之境走後,他的臉色就更尷尬了。

又看見這些百姓紛紛開始爲心學吶喊,徐邈不悅道:“有什麼好喊的,這都是歪門邪道而已,不值得。”

“對吧,師弟們?”

話罷,徐邈轉過身去,看向他的師弟們。

身後,有幾位師弟的神情變得有些不對勁了。

“徐師兄,我覺得他說的好像有點對……”

“我也覺得,不要揍我。”

徐邈深吸一口氣,心中告訴自己要冷靜,要放鬆,要優雅。

“不和傻子置氣,對,不和傻子置氣。”

他喃喃着,內心果然平和下來。

翰林院,這些翰林院的大儒們,一個個臉色鐵青。

唯獨餘學夔大笑着,一臉高興:“朱小兄弟,你果然厲害。”

他是萬萬沒有想到的,朱辰竟然能說動這麼多人!

可見,小兄弟的心學造詣,已經很高了啊。

只不過,翰林院的那些大儒們,一個個看向餘學夔時,餘學夔就不再爲朱辰吶喊了。

而接下來,爲朱辰吶喊的人越來越多了。

不僅是許多百姓,也有學子們彷彿想通了,感悟到了心學之妙用和實際。

有了王之境的認同,學子們公然支持心學,也就沒那麼有罪惡感了。

而徐旭的耳邊,開始傳來那些支持之聲了。

徐旭聽見了百姓們對朱辰的支持,聽見了他們爲朱辰歡呼的聲音。

他微微閉着的眼睛,忍不住地睜開了。

花白老頭,有些茫然的看向了四周。

雖然他老了,眼睛不太好使,有老眼昏花之嫌,但兩岸和橋頭上,赫然是數不清的人在爲朱辰喝彩啊。

這位理學泰斗,原本是想教化朱辰的。

可現在,在看見這般盛況後,徐旭眼中的渾濁徹底化作了茫然。

他真的有些搞不懂了。

理學,爲何從來沒有得到過這般山呼海嘯的支持?

可心學,爲什麼纔剛剛出世,卻惹來山呼海嘯的人爲朱辰吶喊?

徐旭不是瞎子,他聽得出這聲音是真的歡喜,還是故意做戲。

“理學,理學,程朱理學,存天理滅人慾……”徐老低下頭,喃喃的念着。

他的脣間,不斷的念着理學經典,不斷的回想朱熹的註解。

然而,越是回想,徐老的心越發地亂了。

他感受到,他的道好像真的偏了。

讀書幾十年,爲的是什麼呢?爲的不就是爲生民立命,爲天地立心麼?

可爲何,讀了這幾十年,卻仍舊沒有爲百姓做一點事情呢?

百姓的現狀,並未得到實際的好轉,甚至國內土地兼併的情況,竟然已經這般嚴重了。

“理學,空中樓閣也……”徐旭心中一顫。

他蒼老,無波動的心,這一刻彷彿終於被撼動。

“難道,理學真的是空中樓閣,紙上談兵麼?”徐旭的理學大廈,在一寸寸的瓦解……

第200章 太子駕到第570章 萬兩黃金第454章 朱瞻基的手段第333章 老爺子舉起屠刀第308章 守護!第160章 理學之毒第36章 倭寇第412章 頂撞老爺子第640章 掌控李朝第75章 瞻基,二嬸要害你了第149章 漢王無法無天第183章 國士無雙第544章 搶奪糧食第531章 父子情斷第377章 炸開明長陵第69章 拜解縉爲師第16章 聖旨賜封皇嫡長孫第584章 征途第610章 對得起大明第568章 詭計第519章 原因第400章 沈清秋的姻緣第546章 救下第460章 皇后孫若微?第406章 逼供(爆更)第138章 瓦剌偷襲第155章 小永樂,朱辰第75章 瞻基,二嬸要害你了第326章 老爺子,等我!!第73章 老爺子高光時刻第353章 追至蘇州第351章 太孫殿下,對不起第503章 擴軍第560章 火銃製造成功第222章 滿級茶藝夏玉珏第364章 碰壁第416章 拒絕老爺子好意第478章 去找孫若微第346章 賢妃娘娘第302章 長江暴動第161章 知行合一第247章 太子硬剛朱棣第617章 辦法第318章 凌我者,必戮第420章 朱棣的渴望第491章 漢王總攻第572章 富可敵國啊第425章 身在廟堂第577章 父女相見第467章 天策衛第417章 改良火銃第439章 下獄第162章 這少年,心機太深第286章 回京!第484章 徐州危機第536章 陷阱第534章 運糧第548章 較量第388章 大侄子,二叔來了第537章 絕路第144章 爲國辦事,義不容辭第136章 太孫私軍,誓死效忠第66章 祖宗之法第278章 爺爺送你回家第264章 部署第327章 狂奔宮門,御林阻攔第407章 太孫嬪妃第471章 失名義的回覆第336章 場面恢弘第141章 朱棣要砍了解縉第256章 收徒三千的胡善祥第578章 倭國的狼子野心第370章 萬人唾棄第90章 朱瞻壑求饒了第554章 漢王敗第378章 挖開徐皇后第419章 火銃圖紙第163章 朱辰一生,豈能落後於人第122章 朱棣護短孫子第216章 一劍光寒十九州第479章 走第13章 老爺子大發神威第十一章 被懟的老爺子第557章 太子的嘆息第589章 英明神武第90章 朱瞻壑求饒了第499章 只因孫若微第428章 一切爲了天下第634章 李芳遠赴死第84章 尚書的鄭重一拜第630章 用身體爲代價第205章 救徐錦衣第229章 大事不敢廢第161章 知行合一第109章 太孫的私軍第221章 吾皇萬歲第237章 好兄弟第499章 只因孫若微第317章 大明再得勝利第166章 凡人,不可逆聖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