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九章 發行國債

朝廷要發行國債的消息迅速傳遍整個帝國,剛開始人們還半信半疑,但很快這個消息就得到了《帝國報》的證實。

帝國上下對此都議論紛紛,發行國債,放這在大明可絕對是一件新鮮事。但放在這個時代,國債卻不是什麼新鮮玩意,西洋人在這方面已經玩得非常好了。

但朝廷跟民間借款這樣的事情,在東周時期,周赦王曾經做過,他爲了發動對秦國的戰爭,跟洛陽城的百姓大肆舉債,最後的結果卻是仗沒打起來,錢卻用完了,這便有了以後的一個成語——債臺高築。

朝廷發行國債,最困難的地方就是缺乏公信力。有借不還,不但在大明出現過,而且在西方國家也時常發生,法國國王爲了逃避償還債務的義務甚至將債權人都殺了。

爲了讓大明第一次國債發行成功,朱由校決定親自出面說服商人以及藩屬國購買大明的國債。

“朝廷要發行國債一事,衆位愛卿可曾聽說?”朱由校微笑着問道。

聽到朱由校的這句話,衆人就已經能確認朱由校邀請他們來的目的,衆人一起回答道:“臣聽說了。”

“你們認爲發行國債一事是否可行?”朱由校故意問道。

聽到朱由校的話,衆人都默不作聲。朱由校也不介意,他掃視一圈了之後,繼續說道:“太康伯,你先來說說看。”

“陛下,臣認爲可行,臣決定購買五千兩銀元的國債。”張國紀恭敬地說道。

“朕讓你們來,可不是爲了攤派國債的,朕知道各位最擔心的是什麼?朕知道你們最擔心就是國債到期之後是否真的能兌現?”朱由校說道。

“陛下,臣是絕對相信陛下的。”張國紀立刻站出來說道。

“對,我們絕對是相信陛下的。”衆人附和道。

“朕首先是一個皇上,作爲皇上,朕自認還算是一個成功的皇上。”朱由校說道。

“陛下太過自謙了,論文治武功,陛下絕對是一代聖君……”張國紀奉承道。

“太康伯所言極是,上下五千年來,陛下文治武功可以說是無人能及……”

……

現場立刻響起一陣拍馬屁的聲音,朱由校微笑着說道:“其次朕也算是一個商人,作爲商人,朕自認比做皇上還要成功,帝國銀行,帝國交易所,股票交易所等等這些產業,今日無一在深刻的影響着帝國,它們對帝國的影響,可以說是牽一髮而動全身。”

聽到朱由校的話,衆人再次沉默了。回想起來,朱由校在不知不覺中改變了整個帝國的商業習慣。雖然朱由校將商業稅收提高了,但是在場的許多人卻在這場變革中獲得了巨大的利益,他們是既得利益者,他們可以說是朱由校培養出來新一代商人的代表,他們也是朱由校最堅定的支持者。

“孔子曾言:民無信不立。朕認爲商人應該也是一樣的,一個成功的商人必定是以誠信爲本的。這次朕以一個商人的身份保證此次發行的國債一定會如期如實兌現,而且此次國債的發行會由帝國銀行提供擔保,到時候,凡購買了國債的人,只需到帝國銀行兌換國債即可。衆位愛卿是否還有疑慮?”朱由校說道。

“就憑陛下這一席話,臣覺得就值了,臣決定購買十萬兩銀元的國債。”江演站出來說道。

“臣決定購買五萬兩銀元的國債。”張國紀也跟着說道,說完,他想起前面說的話,尷尬地說道,“這五萬兩可是老夫的棺材本了。”

“朕此次讓你們前來不是攤派國債的,只是爲了告訴你們國債是怎麼一回事?現在距離國債發行還有一個月的時間,到時候,衆位愛卿如果想購買國債的話可以去帝國銀行購買,帝國銀行此次全額包銷朝廷發行的一千萬兩銀元的國債,而且朕也會購買五十萬兩銀元的國債。”朱由校微笑着說道。

“陛下,帝國的國債是否也在小國發行?”朝鮮的使者問道。

“此次不會在國外發行國債,如果你們想購買帝國的國債,必須到帝國境內的帝國銀行購買,鑑於你們的一片赤誠之心,朕決定你們可以在帝國國債正式發售之前,優先購買你們所需要的國債數量,此事朕會讓帝國銀行特事特辦。”朱由校說道。

朱由校一番話,使得在座的藩屬國使者認爲朱由校直接將藩屬國的忠誠度與購買國債一事直接掛鉤了,這些使者們立刻就想着要趕快通知自己的國王商量購買國債的事情。

“謝陛下隆恩!”朝鮮使者恭敬地說道。

……

六月中旬,朝鮮國王率先帶頭購買了四十九萬兩銀元的帝國國債,緊接着暹羅國國王也購買了四十九萬兩銀元的國債,很快其他的藩屬國也都購買了四十九萬兩銀元的國債,就連九州王鄭芝龍也都購買四十九萬兩銀元的國債。

算下來,光是這些藩屬國就買走超過四百萬兩銀元的國債。

六月十八日,帝國的第一期國債正式發售。在正式的發售儀式上,朱由校帶頭購買了五十萬兩銀元的國債,朱由校帶了頭,被朱由校邀請來的商人和藩屬國的使者自然也不能落後。在發售儀式的第一天,一千萬兩銀元的國債便已經賣掉了三百多萬兩銀元,再算上各個藩屬國購買的國債數量,一千萬兩銀元的國債便已經賣掉近八百萬兩銀元了。

三天之後,一千萬兩銀元的國債就被搶購一空,這個情況是朱由校完全沒有想到的,朱由校還以爲這第一期國債可能會銷售不完。

國債的熱銷,使得朝廷想馬上發行第二期國債,但卻被朱由校斷然拒絕了,他絕不會允許濫發國債的事情出現。朱由校感覺他應該儘快將他的書寫出來才行,朱由校覺得一旦他離開了這個世界,他試行一系列經濟政策極有可能就會走歪,這些政策一旦走歪就會影響到大明國本。

第兩百六十一章 戰後處置第七十九章 腹黑(求收藏)第一百四十八章 提拔胥吏第四百一十三章 坑殺第八十七章 僞造證據第兩百五十三章 天啓獎第一百六十五章 天啓槍第十三章 競爭上崗第三百八十四章 股票交易所第二十九章 騙局開始第兩百五十一章 南洋之事第一百零六章 班師(求收藏)第一百九十六章 張妍進宮第六十六章 宮中藏銀第四百三十六章 逃離江戶第一百零七章 逃跑第一百章 顏思齊第兩百五十六章 王府拍賣第四百九十一章 偷襲別列佐沃第七章 標點符號(求收藏,求推薦)第一百六十五章 天啓槍第一百八十三章 制襪機第兩百七十一章 遼東風雲第四百五十二章 曼加澤亞之戰第四百二十一章 第三次北伐滿清第三十三章 思想文化教育第一百七十四章 鶴丸城第六十五章 經略日本的計劃(求收藏)第四百七十三章 平北陸第一百八十九章 買贈模式第四十二章 思想管制第六十一章 通商協議第三百三十九章 政治聯姻第兩百三十二章 風陵渡之戰大勝第三百九十一章 瀨戶內海海戰第四百七十九章 女兵師第三百三十六章 選舉閣臣第三百五十三章 阿芙蓉第一百四十四章 削藩的意圖第四百二十四章 遇刺第一百零五章 抽籤第三百四十七章 徐娘半老第兩百一十七章 殿試第六十六章 宮中藏銀第四百七十四章 駐紮京都第兩百八十一章第一百九十五章 冷洲第三百八十二章 攻克島原第兩百七十八章 強渡遼河第一百四十章 步兵方陣對騎兵第三百零七章 賞賜第四百九十六章 朱慈炅南下的計劃第三百七十四章 再見皇太極第兩百三十五章 洛陽之戰第四百八十三章 勃泥第一百零三章 宮女第四百九十五章 禪位第四百五十二章 曼加澤亞之戰第四百二十一章 第三次北伐滿清第三百一十一章 顧媚第兩百八十一章第一百零五章 抽籤第一百九十六章 張妍進宮第兩百三十七章 詐取潼關第三百零八章 呂宋的問題第三百八十五章 上市第九十八章 木邦大捷第六十三章 爭風吃醋(求收藏)第一百二十四章 《大明儒報》第三百九十章 生產天啓槍的機器第兩百零五章 寧錦大捷第三十九章 設局第六十八章 帝國銀行第一百四十五章 只知東林,不知朝廷第四百三十三章 布拉茨克第一百二十七章 西巡第九章 上朝第三十七章 新幣第四十六章 除逆行動第四百章 施粥第三百八十五章 上市第三百零四章 春來我不先開口,哪個蟲兒敢作聲?第四百六十五章 反間第六十一章 通商協議第一百七十二章 無所出第一百三十六章 開戰第三百八十九章 九州王第四百三十二章 奪取廣島藩第三百八十四章 股票交易所第四百三十二章 奪取廣島藩第七十五章 前事不忘,後事之師!(求收藏)第八十四章 同仇敵愾第四百零二章 吃蝗蟲第兩百八十章 搶灘戰第四百八十六章 糧食問題第四百八十九章第四百六十六章 奪取本州東北第三百六十五章 士兵移民第三百六十九章 李香君第兩百六十六章 彩票開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