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四十三章 大西皇帝的下任人選

西軍大營中,大西左丞相汪兆齡正同禮部尚書吳繼善討論大西奪取西安後,當採用前明舊制登基還是用成都建國時的制度。

二人看法有些不同,舉人出身的汪兆齡頗是有些農民造反的覺悟,堅持認爲應當按成都建國時的規矩辦,因爲那些規矩都是萬歲欽定的。並說過往明朝的所有規矩都當廢除,再有來降的什麼明朝官員也儘量不要再任用,以顯大西同明朝的不同。

某些方面汪兆齡措詞十分激烈。

禮部尚書吳繼善是前明成都知縣,不過卻是南直隸太倉人,而南直隸地區外國教士頗多,又受徐光啓、李之藻等崇西學之士影響,江南士紳普遍對西學及教士抱有好感。

吳繼善自也受了影響,故而在任職成都知縣時對那耶穌會竄至成都傳教的利類思、安文思頗是友好。

因爲二位教士西洋麪孔,又是傳的外來和尚經,成都本地的道士很厭惡他們,便通過賄賂蜀王府太監聚集幾千人威脅官府驅逐兩個外來和尚。最後是吳繼善幫忙向蜀王出示北京湯若望書信,這纔將此事平息。

西軍攻破成都後,巡按劉之渤被射死、華陽知縣沈雲祚被殺,本應與這兩位好友一同殉國的吳繼善卻見西軍軍紀良好且釋放俘虜,招安居民,網羅鄉居六官充六部,理州縣,又見張獻忠有大志便欣然投降,出任大西政權的禮部尚書。

任上除幫助制定大西禮制,主持禮務事務,還不斷向張獻忠舉薦人才,利類思、安文思就是在其舉薦下得張獻忠重視,授天學國師。

但關於在長安定都興制一事,吳繼善有很多想法是同汪兆齡不同的。

他認爲大西若能擊敗大順,便是真正的北方一統者,如此就不能再如從前那般行過激政策,對明朝也要給予正面承認,對前明官紳和地主階級也要儘量拉攏,不能國庫一沒銀子就打這些地主士紳的主意,甚至還要保護這些地主士紳的田產,收取北方士紳讀書人之心,從而爲一統中國奠定基礎,實現“以西代明”的朝代更替。

中國人自古以來重禮制,由此吳繼善便堅持長安定製應當以明製爲核心只做些許調整即可。

禮制確定之後,其餘各項政策肯定要受影響,如此一來大西就能光明正大的繼承朱明法統,成爲中國歷史上又一爲正史所承認的朝代。

吳說來說去,其實就是一句話——“大西雖是農民泥腿子打下的江山,可真正治國治天下還得靠士紳讀書人。”

吏部尚書胡默是廣濟生員,前明多次科舉不中,對朱明很是失望,因此於大西政權中同汪兆齡是一貫堅持徹底否定明朝的,故而聽了汪、吳的爭執,立即旗幟鮮明的表示大西絕不能重複朱明老路,將來統一全國之後也當行新政,革舊弊,不給地主士紳過多參與朝政的機會。

大概意思就是今後大西的科舉不許前明官員子孫,甚至地主後代參與,要多讓寒門子弟出來做大西的官,朝廷也要撥重金扶持窮人孩子讀書。

這樣就能避免那些前明官員子弟和地主後代通過科舉掌握權力之後,爲他們的祖上翻案,甚至全盤否定大西起義軍推翻腐朽明朝的正面性。

真要如吳繼善主張的那樣,那千千萬萬爲大西建立流血犧牲的農民算什麼?

辛苦打下的江山又拱手交給那些剝削農民的地主士紳後代手中,那當初泥腿子們又何必鋌身而出造朱明的反,繼續當餓死鬼不好嗎!

吳繼善當然是繼續堅持己見,歷朝歷代以來想要得天下,哪個王者不是積極拉攏士紳的,真要再將從前的過激政策搬到整個北方,使得北方地主士紳和讀書人都同大西不共戴天,大西又怎麼可能成爲取明代之的新朝。

汪兆齡被吳繼善說的真是來了氣,怒拍桌子道:“你這個禮部尚書壞的很,照我看,你哪裡是我大西的禮部尚書,分明還是從前明朝的成都知縣!”

“萬歲在四川開特科殺了五千多讀書人,外人都說咱萬歲殺的多了,我看是殺的少了,要是能再多一個你吳尚書,那就正好了。”胡默也是冷言冷語。

“吳尚書當初把家眷送出成都,後來做了咱大西的官又把人追回,倒是深明大義的很。”

汪兆齡話中不無譏諷,其人雖深得張獻忠信任,但於西軍之中其實人緣並不好,原因就是他說話刻薄,做人激烈,做官也不懂圓滑。

大西軍在四川殺了幾千與西軍做對的讀書人就是他出的主意,有人當時勸阻不可,汪言道:“這年頭還怕沒人做文官?”

“你們這是什麼話!就事論事,怎的就攻擊起本官來了!”

吳繼善也是有氣,別人怕汪兆齡他卻是不怕的,當下又針鋒相對。汪兆齡更是氣極,今日定要好生駁斥吳繼善一番,否則真叫此人在萬歲那裡進了讒言,又用什麼西洋鬼子,又用什麼朱明狗官,大西的旗幟便是變了色!

正欲怒斥,帳外遠遠卻傳來驚呼之聲,繼而便聽急促蹄聲,原本安靜的大營如同瞬間燒開的鐵鍋沸騰無比。

汪兆齡一驚,不知發生什麼事,正要命人去看何事,耳畔就傳來好多人的驚呼聲:“順軍來了,順軍殺來了!”

“什麼?!”

汪兆齡震驚之餘箭步衝到帳外,外間景象只叫這位大西左丞相身心顫了下。

視野中,大營已是一片大亂,許多士兵正倉皇往各處奔逃,而遠處卻有無數騎兵縱馬踏入大營,撞翻無數營帳,砍殺無數將校。

“發生什麼事了?...啊!...這...”

吳繼善奔出來時不知是過於驚懼還是真的失足,竟一下摔了一跤,左臉上被磨破了一塊臉皮。

“丞相,壞了,壞了!”

吏部尚書胡默手足無措,望着眼前大亂的景象驚的一句話也說不出。

一衆御營及丞相府、六部官員也都叫動靜驚出,三五成羣的在那有的啊啊亂叫,有的跟士卒一樣亂奔,只一部分人尚能保持鎮定跑來丞相這邊。

“慌什麼!”

汪兆齡一腳將一個慌不擇路的小吏踹倒在地,遠見有熟悉身影正在奔來,卻是萬歲身邊的親信太監王成,趕緊迎了上去,喝問道:“萬歲在哪裡!”

“丞相,萬歲沒了,沒了,叫順軍炸死了,炸死了...”

好不容易撿回一條命跑回大營的王公公此時已經是心肝都快叫嚇跳出了,亂軍之中又不知撫南將軍劉文秀去了何處,只下意識的往這邊奔,因爲汪丞相在這裡!

“什麼!”

王成帶來的消息讓汪兆齡、胡默、吳繼善及一衆官員都是驚的目瞪口呆,但最先反應過來的汪兆齡卻突然衝向大西皇帝賜給自己的御馬,上馬之後見胡默、王成等人還傻在那,不由氣的大罵:“你們是想留在這兒叫人家砍腦袋嗎!”

衆人聞言都是清醒過來,七手八腳去找馬的找馬,拿東西的拿東西。

“別拿東西了,快走!”

汪兆齡見胡默還想着去將他的吏部尚書大印取來,急得一把拽過胡默,叫隨從牽來馬匹扶這位尚書大人上馬。

那邊王公公腦子也轉得快,一見汪丞相他們要走,也趕緊找了匹無主的驚馬牽住翻了上去。

“駕!”

汪兆齡揚鞭抽馬,此時這位大西左丞相除了身上的常服再無一物。

胡默剛想縱馬,忽的問了一聲:“丞相,我們去哪?”

“快去鳳翔,實在不成就與東、西二府會合!”吳繼善叫道。

萬歲雖然死了,可大西還有大軍,又有東、西二府在,只要朝廷與二府會合,事還有可爲。

可汪兆齡卻不理會吳繼善,打馬向那內侍王成奔去,又朝其餘一衆官員喊了聲:“諸位速與本相去固原!”

“去固原?!”

吳繼善聽的一怔,東府大王子在延安,西府二王子在山西,汪兆齡不帶百官去同東西二府會合,不同武功步軍會合,叫嚷跑固原幹什麼。

胡默先也是不解,但卻迅速明白汪兆齡的意思。

大西的萬歲不在了,可皇后楊娘娘卻在,值此危急關頭,當然是先去固原同楊皇后會合穩住陣腳,再以皇后娘娘名義指揮東、西二府及其餘各路西軍反攻順軍。

汪兆齡正是這個打算,他與東府孫可望、西府李定國關係都不算太好,但與三王子艾能奇關係卻好,如今萬歲不在了,這大西幾十萬大軍難道要羣龍無首不成!

故誰能成爲大西下一任皇帝,只在楊皇后一念之間!

“走,快走!”

汪兆齡縱馬疾馳於亂軍之中只往西奔,不忘將內侍王成拖住,此人雖是閹人,但萬歲的遺詔可着落在此人身上,可不能叫他順在別人手中。

遠處,越來越多的順軍騎兵突入西軍大營,到處都是震耳欲聾的喊殺聲,順軍騎兵以集團方式不斷的往西軍大營深處突入,那陣陣蹄聲就如夏天悶雷緊貼着地面傳來。

接連撞倒若干四奔的士卒後,汪兆齡一行成功衝出大營,其於馬上扭頭向後方望去,就見一支騎兵正向萬歲生前的御帳衝去。

四下裡,漫山遍野盡是敗逃的西軍將士。

第一章 大明要亡了第二百零二章 陸爺真反賊第七十三章 最大的山頭第五百三十三章 炮轟滄州城第八百一十六章 四賊第六百九十二章 大順兩親王第八百一十章 新編桃花扇第三十七章 走投無路當流寇第七百一十六章 許留守燕京大王爲妾第五百零八章 高祖是誰,霸王又是誰!第五百零二章 闖王千歲!第二百三十五章 淮軍四鎮第四百零七章 刺殺第六百四十六章 闖王似好婦人第一百一十四章 還能不能砍?第五百二十四章 大事可定第九百五十九章 平川(上)第五百八十五章 何以解憂?唯金銀耳!第六百六十七章 東果老格格第九十九章 吃飯砸鍋者,滅門第三百六十一章 愛塔能聽我的麼?第六百五十二章 關東大兵要亡了第六百零五章 順,大大的順第九十七章 天道輪迴好滅明第四百五十一章 西進商洛第七百三十九章 大西的生死存亡第三百二十一章 剃髮者,形同造反!第一百二十章 紅豆殺黃豆第八百零三章 大明威武,京營威武第三百五十一章 你家的蛋,都碎了第五百八十九章 漢人的福,不太好享第五章 世間最美是肉味第四百二十一章 凡事要有法可依第一百五十九章 菩薩爹爹有鬼了第一百五十七章 寧死不降順第一百四十五章 二郎,請牢記你的使命!第四百二十二章 倭國借兵第三百五十八章 濟南會戰第二百二十章 悄悄的進寨第三百三十一章 誓將淮賊碎屍萬段(謝盟主樊霸)第二百四十八章 福藩在手,富貴我有第七百一十六章 許留守燕京大王爲妾第三百七十章 線國安的困惑第一百二十四章 通賊誅滿門第九百四十七章 荊襄會戰第二百七十九章 東線無戰事第三十七章 走投無路當流寇第三百五十三章 大清真是敞亮第九百五十二章 史閣部又犯病了第一百七十四章 小四子的戾氣越來越重第三百一十章 無百姓,無官,無兵第一百七十四章 小四子的戾氣越來越重第八百零三章 大明威武,京營威武第五百八十八章 漢官,國之根基也第二百一十八章 我陸四豈能造反!第一百四十五章 二郎,請牢記你的使命!第六百八十八章 哲哲夫人第八十三章 大旗到第七百四十二章 皇城指揮使願降大順!第五百零一章 死灰復燃的大順第九百九十六章 合和店會議第一百三十一章 南都,無人矣第七十四章 子子孫孫跟他幹!第一百七十九章 逐鹿中原第一百一十三章 回不了家鄉的人第八百二十七章 一念皆在朕心中第七百三十四章 大西皇帝萬萬歲第四百五十二章 闖賊,中國大旗也!第二百九十六章 孩兒要做中國皇帝第九百五十六章 湖南救湖北第四百九十七章 收復故都第四百五十八章 河南府第五百七十一章 去皇帝號,降稱國主第四百一十章 山東戰區第一百八十二章 陸四的指示第五百五十二章 滿奸第九百六十章 平川(中)第五百七十二章 馮銓的苦心第三百四十八章 最好的教育第四百五十二章 闖賊,中國大旗也!第五百五十章 舅舅說的就是真理第五百七十五章 晚降者皆戮第六百八十七章 一人得道,雞犬升天第八十九章 打的什麼鳥炮第七百三十八章 父皇,你死的好慘!第六百零八章 狗奴才太精第五百九十六章 多爾袞謀反,滿洲共誅之第四百九十八章 我們纔是正規軍!第六百零七章 刀林 老將 榮譽第九百五十四章 道觀無人矣?!第六百七十九章 尚書侍郎 七省巡撫第七十七章 老叔太殘忍第三百六十二章 大順軍的反攻第六百二十七章 大順的仁政第五百六十六章 有銀子好說話第八百一十一章 是漢奸還是人材?第三百五十四章 酬以親王,便可易幟第一百六十三章 淮右太祖 淮左都督第五百八十章 大清出關第六百三十三章 追他們的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