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三十六章 富貴只能搏

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

道理是正確的,誠如當年阿濟格猛追李自成,如果不是淮揚陸文宗橫空出世,如今這中國的大半江山便都姓了愛新覺羅,哪還有什麼大順。

陸四前世印象中張獻忠被清軍突襲而死後,西軍主力同精銳兵馬都在,然而張獻忠之死確讓西營諸將全部亂了陣腳,不擊自散,各奔一方逃跑,從而讓清軍毫不費力的便攻佔川中。西軍餘部在孫可望發動兵變奪取領導權後帶入雲貴,經營幾年之後方纔重新成爲抗清主力。

所以王自奇的說法極有可能是對的,由於張獻忠的死太過突然,武功那邊的西軍將領此時多半都失去了鬥志和信心,並極有可能因爲張獻忠死後的西軍領導權出現真空發生內訌,從而進一步加速西軍的自潰。若能一舉消滅武功一帶的西營步軍主力,對徹底擊敗西營將起決定作用。

然而隨陸四突襲馬嵬驛的順軍將士也都快到崩潰邊緣,即便能夠使用繳獲的西營戰馬向西追擊,士兵的體力也斷難支撐。

思來想去,陸四決定召集諸將,將繼續突擊武功的念頭與諸將一說,諸將立時個個請戰,都說要棍打落水狗,絕不能讓西軍得到喘息之機。

陸四最終決定由辛思忠帶領1000名將士疾奔武功,而這1000將士除500羽林軍外,其餘都從各將的旗牌親兵挑選,原因自是這些士兵相對而言比其他人要更精銳一些。又命其餘諸將抓緊時間休整部下,天亮之後由他親自帶領出發。

諸將轟然應命,退下各自準備,陸四讓王自奇隨辛思忠一起出發,爭取能夠勸降一些西軍將領,避免不必要的傷亡。

王自奇自是欣然領命,待出去時,陸四忽想起一事,問他道:“張獻忠生前可曾說過誰做他的繼承人?”

王自奇道當初北上抗清時,張獻忠認爲自己可能會犧牲,所以命李定國斬殺了其幼子,並召開過一次高級將領會議,會上張說如果他死了,諸將須以孫可望爲首。

“前番又令可望開東府,顯是要立可望爲太子,不過汪兆齡與孫可望關係不好,故罪將以爲汪兆齡多半不會遵從西王生前意思,或許會蠱惑楊皇后另立他人。”王自奇猜測道。

陸四點了點頭,張獻忠殺子這件事被後世認爲是其精神病、殘暴的表現,但從西營實際情況來看,卻是避免西營將來內亂的一招好棋。

事實上也正是因爲張獻忠將幼子除去,才避免了西軍在其死亡後陷入更大的危機。

張獻忠殺子於其父親身份顯然不合格,但於一個抗擊異族侵略的統帥而言,卻是對得起這個國家和追隨他的將士了。

陸四沒問王自奇張獻忠生前是否有過聯明抗清的打算,因爲大順沒有亡,所以張獻忠根本不可能有這個念頭。

想了想,陸四對王自奇道:“那便不能捉了這位汪丞相,你若與辛將軍撞見此人,不要拿他,其他人則不必如此,劉文秀、馬元利、竇名望、王尚禮等人若能生擒最好,不能生擒則一定要擊殺。”

爲什麼有這個交待,自是陸四考慮西軍餘部問題。

印象中張獻忠死後,孫可望同李定國他們幾個發動兵變處死了張獻忠的皇后同汪兆齡這個大西左丞相,才正式接管了西軍餘部。如果張獻忠沒有處死自己的幼子,顯然這個大西太子一定會被年壯的義兄們除掉。

從這件事看來,汪兆齡這個左丞相以及那位大西皇后肯定是不支持孫可望當“接班人”的,既然如此,陸四當然要做個順水推舟。要不然辛思忠他們稀裡糊塗把汪丞相給殺了,倒是便宜孫可望了。

放汪兆齡去固原同那位楊皇后會合,短期內應當能起到牽制孫可望、李定國的作用。

王自奇自是明白大順監國用意,當下稱是。

一千名精兵很快調齊,雖然一個個都是疲倦不堪,但在聽到他們將疾襲西軍主力後,卻是個個精神抖擻。

大順重軍功,誠如監國當年在淮安城下所言,王侯將相皆要拿命去搏。

你不搏命,怎指望將來富貴。

如今西軍的首領張獻忠都叫大順打死了,餘下那些人又怎可能有多大的鬥志,故而此軍功不取白不取。

不少沒能參加此次行動的將領同士兵聞訊之後,都是遺憾不能再搏新功。

辛思忠待士兵全了之後也不廢話,直接命人打出火把往武功方向奔去。天色很黑,雖有火把,但馬速一旦快起,火把也多是息滅。天上也是烏雲沒有月光,千餘精銳疾行困難可想而知。

好在辛思忠是大順有名的騎將,“虎焰班”的綽號可不是浪得虛名,當年在西北青海、西寧之時曾多次組織騎兵夜襲明軍及當地土司,因而在其指揮之下順軍行進雖有困難,但除了兩名士兵因爲沒看清道路失蹄摔落,其餘人都安全通過。

此時的武功城中,一場內亂卻在發生。

投降順軍的王自奇說對了,逃到武功的大西左丞相汪兆齡同撫南將軍劉文秀、皇城都指揮使竇名望、中軍都督王尚禮等人因是否堅守武功城發生爭執。

汪兆齡欲放棄武功甚至是鳳翔城,將步軍主力全部撤回固原,然後檄傳由榆林、延安方向攻擊順軍的孫可望、李定國撤回,改變張獻忠生前“擊順”政策,西軍重新入川“攻明”。

這樣既可以修復同順軍的關係,也可以通過重新入川掠取雲貴二省,從而使得大西能在西南有一處根據之地。

劉文秀不同意汪兆齡的全盤撤退方案,因爲那樣大西就要放棄已經佔領的西北地區,並且還不能爲父皇報仇。他意堅守武功,實在不行就退守鳳翔。

“萬歲雖然不在了,但東府、西府還在,我大西依舊有數十萬兵馬,豈能一昧懼順,不報萬歲大仇!”

劉文秀的意見得到了與他關係不錯的左軍都督馬元利的支持,只是皇城都指揮使竇名望卻叫皇帝戰死,三萬精銳騎兵覆沒的消息嚇到,竟然支持汪丞相的大撤退方案。

就在左丞相同撫南將軍爭執之時,中軍都督王尚禮提出一箇中間方案,就是大軍在武功暫時先守幾日,然後派人快馬將馬嵬驛之敗的消息傳到東府那邊,由東府決定西軍今後走向。

汪兆齡立即反對,道:“萬歲雖不在,皇后娘娘尚在,我等當下應當速奉皇后娘娘主持國政,怎可由東府越俎代庖?”

第二百六十二章 賣命就得有回報第一百九十四章 寧錯殺 不放過第四百六十五章 山東出了個陸文宗第六百五十六章 乾清宮中進春風第五百九十四章 除掉多爾袞第七百一十三章 我的好阿瑪啊!第二百七十一章 董、呂、陸北上第六百五十六章 乾清宮中進春風第二百三十二章 取我大刀來!第三百零六章 漢軍旗的福地第五百四十五章 總督需要體面第四百九十八章 我們纔是正規軍!第三百零四章 淮軍第六鎮第五百八十二章 知道了,你們辦第九百五十九章 平川(上)第一百二十一章 生死天註定第一百零二章 圍城打援第一百三十五章 我陸四有帝王之相?第八百零六章 綱常萬古,節義千秋第六百六十章 我們怎麼辦?第八百零九章 武裝遊行第七百三十四章 大西皇帝萬萬歲第二百七十八章 騙吃騙喝的高傑第四百二十六章 攝政王是否有愧!第一百五十六章 都督陸文宗第四百九十五章 大清危在旦夕第九百九十四章 坐地起價第三百二十四章 和碩額駙第七百三十八章 虎焰班 跑得快第六百零七章 刀林 老將 榮譽第五百五十三章 入關!入關!入關!第六百八十四章 老表發達,我們沾光第六百三十三章 追他們的贓第四百七十九章 不孝兒來接阿孃了!第二百二十三章 祖墳的文物第八十二章 今日降順,明日降誰第一百四十四章 那支兵不錯!第六百二十九章 天王上煤山第五百三十二章 長刀出,必飲血第七十二章 造反沒有回頭路第五百六十五章 中國有人,不可輕侮第一百六十章 陸家子,爲天子第五百七十六章 阿濟格北返第四十章 富貴險中求第七百五十三章 江南大聯保第七百一十三章 我的好阿瑪啊!第六十三章 淮軍,萬勝!第一百七十一章 陛下走不得了第四百二十一章 凡事要有法可依第六百三十三章 追他們的贓第二百九十七章 邢夫人第三百二十八章 打破辮子兵不可敵的神話第一百六十五章 都督,南京那個娘們來了第四百四十五章 誰讓你是反賊第三百九十五章 舅舅稱帝了?!第四百六十章 以侯封王第五百五十九章 決死保定城第四百三十四章 周王府,闊了第七百三十七章 數萬西軍齊解甲第一百一十三章 回不了家鄉的人第四百八十二章 封王第二百一十六章 親朋好友齊造反第五百一十四章 喜迎大順天兵第五百二十五章 多爾袞哪來的勇氣第六百七十二章 闖王會善待太后母子第三百九十九章 一團漿糊的南都第三百三十三章 去問問韃子降不降第五十三章 親藩 夜襲第一百二十二章 打回老家去!第一百八十四章 陸四的試驗田第一百九十九章 大員的騷操作第五百二十七章 大順監國的無情第六百六十三章 王爺,上策是降明第四百三十六章 陸四初一,清軍十五第三十五章 當爹的就得復仇!第八百零九章 武裝遊行第六百八十四章 老表發達,我們沾光第六百一十三章 淮揚大砍刀第九十一章 幹了?幹了!第三百五十二章 給你們講個笑話第五百八十七章 出關第六百九十一章 人人有官做第五百九十八章 忠心的索尼和蘇克薩哈第八百零三章 大明威武,京營威武第一百九十五章 要什麼給什麼第六百三十三章 追他們的贓第二百二十七章 淮陰侯第四百八十二章 封王第四百二十七章 聯明平淮(四更)第九百三十章 弘光朝的忠臣第八百一十二章 南北一統是中國第六十一章 不好,我全要!第七百七十四章 高一功復套第四百三十二章 爹不孝,子不孝第四十二章 老爺做皇帝第五百七十八章 敢言出關者,斬!第八百一十四章 老農當宰相第五百二十三章 高、李可稱殺人王第一百七十五章 你想當皇帝?第七百二十一章 雪白,血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