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零八章 最後的宗室

十月,於關外已然是入冬,天寒地凍。

遼陽城,曾經明朝的遼東最高軍政中心如今成了關外滿洲僅存的兩座城池之一。

守衛遼陽的是滿洲黃帶子費雅三,他的阿瑪就是太祖皇帝第三個兒子阿拜。

早在去年二月,遼陽城就遭到了渡海而來的尼堪賊兵襲擊,並且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遼陽一直面臨被尼堪賊兵攻陷的危險。

直到何洛會奉命出關爲盛京總管,率所部八旗將士擊退了圍困遼陽城的尼堪兵,遼陽之圍方解。

然而遼陽城外雖然沒了尼堪兵,但整個遼東的形勢卻比遼陽被圍之前更加險峻。

寧遠、錦州、廣寧的相繼失陷使得遼陽方面徹底同關內失去了聯絡,最近的一次消息是費雅三派出的阿哈細作冒死從廣寧那邊打探回來的。

說是關內的北京城被尼堪兵圍死了,朝廷很有可能已經覆沒。

這個消息,費雅三斷然是不信的,並且將那冒死打探軍情的漢人阿哈給處死了。

因爲他不能讓這荒誕的謠言傳播出去,那樣會動搖遼陽城內的軍心民心。

爲了穩定人心,同時爲了得到糧食,費雅三在八月的時候下令麾下的滿章京納爾蘇組織軍士攻打廣寧城。

遼陽城的守軍原本是不多,算得上精銳的只有180名披甲滿洲兵,其餘都是漢人阿哈。但何洛會北上增援盛京時給遼陽又留了一個牛錄騎兵,同時費雅三也將大量漢奴武裝起來,如此使得遼陽的守軍人數增加到了2000人,戰馬700多匹。

納爾蘇帶了150名披甲滿洲兵連同600漢人阿哈帶了幾十輛大車前往攻打廣寧,根據那個被處死的漢人阿哈說廣寧城內並沒有多少尼堪賊兵,因爲大部分尼堪賊兵都殺向關內了,留在廣寧的只是造反的漢奴,爲首者叫吳國平。

因此納爾蘇對於奪取廣寧還是很有信心的,然而他還沒有到達廣寧,就被原錦州駐防漢章京耿雲生帶領的廣寧兵擊敗。

那股廣寧兵數量其實也不多,但衝鋒在前的滿洲兵卻讓納爾蘇的部下一下都泄了氣,更讓那些隨軍出戰的漢人阿哈們驚恐。

越來越多的傳聞開始在遼陽城內傳播,等到了十月幾乎遼陽城內所有的滿洲人、蒙古人包括那些漢人都相信了一個事實,那就是大清很有可能真的在關內被尼堪亡了。

否則何以遲遲不見關內八旗兵出關收復寧遠、錦州、廣寧,打通同遼陽、盛京聯絡的錦西要道呢。

費雅三派人向盛京的阿瑪、哥哥以及代替他阿瑪出任總管的何洛會求援,希望盛京方面能夠派出更多的八旗兵協助遼陽收復廣寧,進而攻打錦州、寧遠,這樣不管關內什麼情況,他們總能知道山海關那邊究竟發生了什麼。

可是,盛京方面卻是沒有兵馬派出,原因是盛京承受着比遼陽更大的壓力。

半年多前被何洛會領軍攆到朝鮮境內的那支尼堪兵死灰復燃,捲土重來,不僅佔領了寬甸地區,還攻佔了鳳凰、興京、義州等地區,據逃到盛京的人說,朝鮮國也背信棄義派出大量火銃兵協助尼堪兵反攻。

這一次尼堪兵同朝鮮兵的聯軍倒是沒有直接攻打盛京,可能是兵力不足又許是先前吃過虧的原因,但他們卻不斷在盛京周邊地區燒殺搶掠,大肆放火,哪怕快要收割的莊稼也被他們放火燒燬,這使得盛京面臨的糧荒比遼陽還要嚴重。

要知道遼陽城內連八旗兵、披甲阿哈不過一萬餘人,而盛京城內卻有六七萬人!

盛京對糧食的渴望比之遼陽更迫切,甚至比之飄渺的關內援軍還要迫切。

費雅三不知道盛京還能撐多久,他只知道遼陽最多還能撐個把月,屆時要關內還沒有援軍過來,遼陽城內可能就要將人骨當柴禾燒了。

當年他可是隨過八叔太宗皇帝圍困過大淩河的,知道人沒了吃的會做出哪些瘋狂的事來。

幸運的是,廣寧方面的尼堪兵雖然擊退了納爾蘇,但他們也拿高大的遼陽城沒有辦法,因此在納爾蘇退走後,這些廣寧兵便撤了回去。

雙方一時倒形成了井水不犯河水的局面。

過了幾天確認廣寧尼堪兵沒有膽量攻打遼陽,費雅三又做了一個決定,就是組織城中軍士和青壯出城去打獵,挖野菜,以及如蝗蟲過境般搜索周圍那些被尼堪放火焚燬的屯寨內是否還有埋藏的糧食。

每天都有遼陽組織的搜糧隊外出,有時有收穫,有時沒有收穫。當一次搜糧隊突然撞上同樣外出找糧的廣寧兵時,雙方竟然不約而同的選擇同時後撤。

此後,你找你的,我找我的便成了遼陽清軍同附近漢人軍隊不成文的默契。

關內的噩耗最終還是傳進了遼陽。

隨饒餘郡王阿巴泰首級一起送到遼陽城的還有禮親王代善、鄭親王濟爾哈郎分別寫給阿拜、何洛會的書信。

而作爲遼陽城守衛,費雅三也接到了兩個叔叔的勸降信,讓他馬上開城向大順軍投降,並組織城中的真滿洲進關聽侯大順軍的處置。

出乎兩個叔叔意料的是,在他們眼中向來膽小的侄子費雅三卻將叔叔們的勸降信撕了個粉碎,然後斬殺了十幾個動搖的部下,包括他的得力助手納爾蘇,以此行動來表明他對愛新覺羅家族最堅絕的捍衛。

費雅三做好了尼堪大軍來攻的準備,反正他已決心以死殉國,便希望尼堪大軍來得越快越好。

因爲,死也能死個痛快。

死前也能多殺幾個尼堪爲戰死的同胞報仇。

不過尼堪大軍卻遲遲沒有來。

城中軍民卻是餓的肚皮貼肚皮。

半個月後,遼陽城的大門再次打開,由滿洲兵、漢人阿哈組成的打糧隊又開始在荒郊野外搜尋能夠填飽肚子的糧食。

到後來,老人、婦女、孩子都出來了。

不這樣做,光靠打糧隊根本找不到足夠的糧食。

費雅三的妻子和女兒們也跟漢人的婦女一樣,提着籃子,拎着小鏟子開始漫山遍野的挖野菜。

養尊處憂慣了的滿洲宗室女人卻是連什麼野菜能吃,什麼不能吃也分辨不出來,還是那些漢人婦女幫忙才勉強挖到幾棵。

第三百八十三章 用大刀!第八百二十五章 隆武元年第二百二十一章 冥冥之中有困果第七百二十一章 雪白,血紅第六百五十七章 務實爲民陸闖王第一百四十八章 陸爺,我把寇白門弄來了第六百一十六章 饒餘郡王的黃昏(五更)第四十八章 兩邊都不是人第八百一十九章 誰敢稱天子!第二百三十九章 淮陰侯的迷茫第六百五十五章 國庫 皇室 女人第四百一十三章 冰與火第六百二十七章 大順的仁政第一百二十七章 破城之後,皆來過我大刀!第七百二十一章 雪白,血紅第三百五十章 被惹火的陸四第二百二十五章 大敵要來了(謝盟主碧血劍)第五百一十七章 大順不屠城,只屠官第六百八十六章 監國,天下第一孝子也!第一百四十八章 陸爺,我把寇白門弄來了第一百二十七章 破城之後,皆來過我大刀!第一百三十三章 攝政皇父陸太爺第六百三十五章 乾清宮中打地鋪第三百零七章 衍聖公,什麼公!第四十一章 如何下淮安(謝盟主碧血劍1)第三百零四章 淮軍第六鎮第七百二十五章 阿韃子 孫秦檜第一百零三章 揚州三將第六百零九章 大順忠貞營第三百四十四章 弘光天子我來賜第五十六章 寧死不降賊第二百五十一章 辮子,辮子第四百二十三章 強悍的男人第一百四十四章 那支兵不錯!第二百六十六章 我怕你報仇第一百八十二章 陸四的指示第三百三十二章 拿酒給我!第二十三章 風起運河第四十二章 老爺做皇帝第二百六十九章 你們能不能聽咱的話第一百零二章 圍城打援第二百七十六章 自己的債,自己還第七十章 我想留個後第七百二十九章 雄主焉能稱臣!第二百八十七章 製造兩個明朝第三百九十章 我是恭順王!第一百九十一章 總兵多保重第三百四十六章 大清平南王陸文宗第七百六十章 窮途末日東西二府第八十六章 下揚州第五十四章 抽他孃的生死籤第六百六十五章 貝勒就值十兩銀第七百四十三章 天下形勢,順軍獨大第八百章 李定國歸順第一百三十二章 敢問貴軍是否大順王師?第十九章 刀,是什麼樣的刀第一百五十章 督師,您老回吧第一百一十九章 我是史德威第七百三十五章 朕都打了,你能昨滴?第七百四十三章 天下形勢,順軍獨大第一百八十八章第三百六十三章 舅舅我要入主北京第六百八十章 你們說說,我爹怎麼安排?第七百七十三章 只有刀,纔是我們的長城第二百五十一章 辮子,辮子第五百八十八章 漢官,國之根基也第七百四十九章 監國御令第一百零七章 送你一朵小紅花第三百九十四章 兩蹶名王第二百二十七章 淮陰侯第五百二十六章 攻保定第一百二十二章 打回老家去!第七百三十章 欲稱天子,先滅大西第三百四十四章 弘光天子我來賜第二百四十一章 帶血的糧第八十五章 我話講完了第三百四十二章 南都又要變天了第一百三十一章 南都,無人矣第八百一十二章 南北一統是中國第三百二十五章 鷹視狼顧,國家大禍第三章 樹欲靜而風不止第二百七十七章 都督還等什麼!第三十八章 紅日第一百五十章 督師,您老回吧第八十九章 打的什麼鳥炮第三百一十三章 孔家無道,佃農起事第二百二十五章 大敵要來了(謝盟主碧血劍)第四百八十五章 光着膀子打北京第二百九十八章 本侯只吃魚肚第六百四十二章 滿洲少壯派第六百六十八章 大外甥,仁義人第二百一十八章 我陸四豈能造反!第四百五十五章 大明鎮北將軍許定國第一百四十七章 侯爺不可糊塗第三百章 好一個雄偉的少年侯第三十七章 走投無路當流寇第二百二十五章 大敵要來了(謝盟主碧血劍)第一百二十二章 打回老家去!第七百四十八章 大印不如破碗第三百四十九章 大順兵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