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八十四章 老表發達,我們沾光

東昌府至臨清州運河有一段是同故黃河古道交匯的,其交匯之處名魏家灣。

護送陸親公的船隊當日就是在魏家灣臨時停泊的。

該船隊由揚州啓程時,是由26艘漕船,護衛官兵300人組成。

親公上船之時,揚州大小官員連同士紳百姓,鹽商富戶及當地駐軍第四鎮旅帥以上將領約350餘人往碼頭送行。

各級官員向親公贈送的滷薄儀程就有3000餘兩,其餘士紳富戶鹽商向親公贈送的禮物、儀金更是多的專門用一條船來放。

其中還有條船專門搭乘揚州天鶴樓廚師、廚娘14人,這些都是專爲親公及大太公、二太公服務的,以確保親公一路上都能吃到家鄉的美味。

至於豬、牛、羊、雞、鴨、鵝等肉食和蔬菜更是塞了整整一船,親公愛吃的鹽城縣泥螺、小蟹、高郵的鹹鴨蛋、大糕、麻花、柿餅等特產也足有十幾大箱,皆是揚州士紳富戶自發主動捐資爲親公北上準備的,不曾花官府半錢銀子。

此次隨親公前往北京的陸親規模更是龐大,包括監國的大伯、二伯以及不曾見過面的舅太爺、舅父、表大爺、表二爺、外表、內表、侄兒、表侄、侄孫等等在內,計有260名陸親隨親公一起前往北京。

據說,這些人都是親公同大太公、二太公商議之後選拔擬定出的,其中擬出任尚書的有三位,出任侍郎的有六位,大學士兩位、總督五位、巡撫、佈政、知府、知州、總兵副將都有詳列。

皆是三位老太爺用心選定,好助四小子管好江山的陸家及陸家親屬中的俊傑。

船隊浩浩蕩蕩抵達淮安府時,知府鄭標同樣帶着淮安城大小官吏前來恭迎,同樣送上儀金2000兩,另淮安士紳富戶皆有捐輸,如此使得船隊又添18艘,護衛官兵250人。

再至徐州府時,知府武愫同樣獻儀金2000兩,添船12艘,官兵180人,至濟寧、東昌又添...

等過東昌府後,親公北上船隊已有船隻108艘,護衛官兵1500餘人。如此龐大護衛力量,莫說河盜了,就是湖盜也不敢沾邊。

更何況除直接護送的官兵外,凡親公船隊經過的府州縣駐軍無不派兵把守,地方官員如臨大敵,衙役捕差四出,運河兩岸治安秩序空前穩定,大小牢房塞滿若干無業遊民。

這也是情理之中的事,監國他爹要在誰的地盤出了事,那當官的腦袋還要不要?

不族誅只殺你一人,已是天恩浩蕩了。

東昌知府是原李自成大順任命的濟南防禦使丁昌期,當年因爲路線不明,眼力不夠一心擁護永昌皇帝,結果在濟南坐了快半年的冷板凳,最近因爲通會陳不平進京任職,山東大小官員該進的進,該補的補,這才撈了個東昌知府的缺。

爾今形勢不比當初,丁知府腦子再糊塗也不可能不知道誰纔是大順真正的天,因此對於途經東昌的監國他爹招待的比淮揚那邊還要殷勤。

一直將親公船隊送出十幾裡,這才戀戀不捨回去。

也沒枉丁知府這番心意,陸親公他大伯陸有才對三弟有文說了一句:“小丁這人不錯,等見了小四子提他兩句。”

大哥的話,有文肯定是記在心上的。

天色漸黑,船隊在魏家灣臨時停靠一夜,大小事務都是由陸有德同陸文才負責,這兩人在淮安那邊歷練了兩年,處理船隊事務自是不在話下。

陸有文這邊也是舟車勞頓,同大哥有才、二哥有富用了晚飯後就去歇了。

“老太爺,那我就過去了。”

說話的一咱都在陸有文身邊服侍的年輕人,名叫雷都,排行老五,所以家裡人都叫他雷老五。

按親戚關係算的話,雷老五是陸有文妻子吳氏的姨侄孫,也就是雷老五他爹是當今大順監國的姨弟兄,管監國他爹叫姨父。

因爲娶妻早,生子早,因此雷老五這會得喚陸有文一聲老太爺,他姨奶奶吳氏在的話就是姨老太。

“回去就歇了吧,莫去耍錢了,也莫去再找粉頭,你再這樣下去,可不能叫你大爺給你官做。”

陸有文念着死去妻子吳氏的好,所以對吳氏孃家那邊人都想照顧些,因此在揚州時便決定讓兒子封小五子一個知府幹幹,實在不行給個知縣也成。

怎麼着,人家小五子也管你叫一聲大爺不是。

不過之所以特意囑咐雷德一句,主要是這雷老五心性不夠,不管船停哪裡都喜歡上岸找花柳巷,遊娼樓、登酒店。

先前路經濟寧的時候還包了個十八歲的粉頭,結果把身上帶的銀兩都搭進粉頭身上了。

也不止雷老五一個德性,陸親當中不少人打從揚州北上後,都有些“胡鬧”。

比如陸四他叔伯兄弟陸文慶就在船上偷偷招來岸上的姐兒嫖,陸四他表哥家的三小子吳大德從揚州販了百兩絲綿綢絹貨物準備沿途發賣,結果貨賣了,錢卻沒有,都叫這小子給包了婆娘。

這邊哄了老太爺後,雷老五可沒乖乖聽話去睡覺,而是找到陸文慶、吳大德那幫人聚起賭來。

這事,打從揚州出發就沒停過。

問題是雷老五身上的銀子都扔姐兒身上了,哪有錢賭。不要緊,他是沒錢,可他有官啊!

看着衆人不搭理他,雷老五頓時胸口子那麼一拍,雄糾糾氣昂昂道:“老太爺那裡許了我個知府,這知府總值一千兩吧?”

一幫陸親賭友尋思了一會,都說值。

肯定值啊,要說知府不值一千兩,那他們當中的知縣不就更不值錢了?

知府值一千兩,陸文慶這個巡撫不得值五千兩?

花花轎子大家擡。

左右都是陸親,也都是要進北京幫陸小四子管江山的,那官,少不了!

於是,雷老五就同吳大德寫了封協議,約定吳大德借他一千兩,等他上任知府後半年歸還。如果到時候沒有歸還,這個知府就轉讓給吳大德,或者吳大德委託的人都可以。

“還愣着幹什麼,拿銀子來啊!”

雷老五二話不說大拇指紅印泥一粘,“叭”的給簽了押。

第八十三章 大旗到第六百九十三章 四大國公 十二侯爺第三百五十六章 豪格大軍南下第四百五十四章 智順王的心思第五百六十二章 闖王包第六百一十一章 名不正,言不順第七十三章 最大的山頭第三百四十二章 南都又要變天了第三百六十章 多爾袞害我第六百二十四章 中國無虜第二百零四章外甥李延宗第三百二十七章 真韃子?假韃子?第一百六十九章 聖人亦要跪我第六百六十章 我們怎麼辦?第四百七十一章 西望長安第一百七十二章 不夠,砍你腦袋第四百四十六章 李自成被圍第三百二十五章 鷹視狼顧,國家大禍第一百五十二章 哥幾個,抽兩口?第二百四十九章 常寧郡主第三百五十八章 濟南會戰第三百四十七章 淮軍的困境第五百四十七章 世間再無洪亨九第三百八十二章 二王出征第一百零六章 誰敢橫刀!第七百六十八章 動手之後不納降第一百二十六章 淮揚陸某,功在大順!第七百二十三章 攘外必先安內第八百章 李定國歸順第六百二十七章 大順的仁政第八章 挑動運河天下反?第一百六十四章 陸四的錯覺第八百零一章 康王武安伯第七十五章 拖家帶口造什麼反第二百二十一章 冥冥之中有困果第一百八十九章 公公真是我的伯溫啊第八百二十三章 二勸登基第四百零六章 西線大潰敗第四百三十章 要出事第三百六十章 多爾袞害我第二百九十一章 加價,加價,加價!第一百八十六章 要用一切辦法搞銀子第七百零一章 捐輸第八百二十七章 一念皆在朕心中第七百五十四章 東南誰人不通順第六百九十五章 大順的未來在海外第四百一十二章 中國有強人第七百零五章 李成棟、李定國山西會戰第三百九十一章 中國之利器,何以盡爲韃所有第六百一十章 陸四爺進京趕考第四百三十章 要出事第九百九十九章 滅明者,明軍也第四百四十章 孤注一擲的永昌皇帝第四百四十二章 年紀輕輕的小姑父第二百零四章外甥李延宗第四百一十五章 局面如何挽回?第一百一十五章 人狠才能活第四百二十八章 睿王就是睿智第七百一十四章第一百四十四章 那支兵不錯!第六百四十四章 中國天子,菩薩也!第一百九十二章 拿陸四的矛戳他的盾第三百二十一章 剃髮者,形同造反!第七百六十七章 不得不進第八百一十三章 監國歸京第四百七十三章 真龍降世 萬歲加冕第四百一十三章 冰與火第一百九十三章 淮軍是陸文宗的了第七百五十二章 待贖漢將第五百零七章 比陸四還強的人第一百六十八章 好有種的姑娘第三百零八章 哪個罪更大第七百二十五章 阿韃子 孫秦檜第五百五十九章 決死保定城第二十章 殺人者,陸文宗第十三章 南船北馬 運河重鎮第三百四十二章 南都又要變天了第三百五十九章 王侯將相,陸某來封第五百四十五章 總督需要體面第六十三章 淮軍,萬勝!第四百二十九章 人,不能太狂第一百五十一章 甲申年第一怪事第六百四十七章 更無一人是男兒第八百零五章 閩粵總督鄭芝龍第二百一十八章 我陸四豈能造反!第三百一十六章 開展抗清敵後鬥爭第八十四章 淮安大會第一百二十六章 淮揚陸某,功在大順!第二百七十四章 侯爺的蛋,衆望所歸第六百八十四章 老表發達,我們沾光第五十二章 淮安保衛戰第三十七章 走投無路當流寇第一百三十五章 我陸四有帝王之相?第七百七十六章 順西一體第三百四十五章 攝政王的驚怒第二百三十二章 取我大刀來!第八十章 我要淮軍只從我一人第七百零九章 李延宗兵進遼陽城第七百二十九章 雄主焉能稱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