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六章 攝政王是否有愧!

議政王大臣會議不開也得開。

禮親王代善都被驚動了。

雖然代善早在先帝崇德年間就退居幕後不再問事,但他擁有正紅、鑲紅二旗,又爲大清國的建立與強大立下不可磨滅的功勳,因此在世的太祖諸子中,代善資歷最老,地位最高,又有碩託、瓦克達、阿達禮、羅洛渾、滿達海等一批封授王公貝勒爵位的兒孫,勢力其實是最強大的。

前年在盛京八旗王公大臣議立新君時,兩黃旗的主要大臣欲立豪格爲帝,兩白旗則擁戴多爾袞,兩紅旗這邊卻是要擁代善,各旗之間是明爭暗鬥,劍拔弩張。

最後,擁立了年紀小的福臨爲帝,多爾袞和濟爾哈朗共同輔政。

在這個過程中,代善並沒有表現出對多爾袞的支持。而當其次子碩託勾結其侄兒阿達禮謀立多爾袞爲帝,代善卻出面揭發兒孫陰謀,使得碩託、阿達禮伏誅,八旗都稱代善“大義滅親,比烈周公”。

只是此事卻讓多爾袞心中不滿,因此對代善這個哥哥極爲排斥,代善年事又高,遂在家閒居。

禮親王府就是前明崇禎皇帝岳父周奎的私宅。

現在因多爾袞的決策失誤,先是造成太宗長子肅王豪格同恭順王孔有德戰死,後又使得山東淮賊趁北直京畿空虛大舉北上,直接威脅到北京城的安全,再是遼東被賊軍大舉入寇,大清接連遇挫,龍興之地更有被覆沒危險,代善哪裡還能在家呆得住,早早就坐了漢人的轎子進了宮。

議政王大臣會議地點在前明的乾清宮,這座宮殿去年曾被闖軍放火焚燒,但只燒了前殿幾處,現已修繕一新,成爲皇帝朝會所在。

代善到時,乾清門前的廣場上已烏壓壓地站了一排又一排的文武官員,以滿班、漢班分別站立。

從玉階上看去,廣場上一頂頂紅彤彤的頂戴看着十分醒目,這其中有一大半都是那些前明降官,如大學士中就有一多半。

多爾袞臉色頗沉,正與他的七哥、多羅饒餘郡王阿巴泰低聲說話。

阿巴泰對大清的功勞不比多爾袞低,可卻不得先帝太宗皇帝的喜歡。太宗在位18年,阿巴泰因各種過失受到的處罰不少於10次。

原因一方面是阿巴泰一生小錯不斷,性子太粗,總愛發牢騷;另一方面是他的額娘是太祖皇帝的側妃伊爾根覺羅氏,所以長期被排斥在最高權力核心以外,不過這反而成全了阿巴泰,太宗年間一次次骨肉相殘的爭鬥中,阿巴泰從來沒有波及到。

不過同二哥代善一樣,阿巴泰同樣被弟弟多爾袞排斥,沒有給予實權,爵位上也只是在去年入北京後將其晉封爲郡王。

這次議政王大臣會議,身爲多羅饒餘郡王的阿巴泰肯定要出席。

太祖諸子中,除出征的阿濟格同多鐸外,尚健在的有代善、阿拜、阿巴泰、巴布海、賴慕布,只是巴布海、賴幕布這兩位太祖兒子卻沒有資格列會,因爲他們功勞太低,且最高爵位不過輔國將軍。

阿拜則留守盛京。

大清以武立國,對軍功極其看重,沒有軍功的人,哪怕貴爲太祖之子,同樣也不得胡亂冊封。

代善畢竟是長兄,多爾袞心中再是排斥,也不得不與阿巴泰一起去見代善。

鄭親王濟爾哈朗也過來了。

代善點了點頭,問多爾袞:“皇上幾時到?”

多爾袞扭頭看向內監吳良輔,後者忙道皇帝正在過來的路上。

“盛京所報幾分可信?”代善正色問多爾袞。

“三哥報稱說賊人多達數萬,自前明東江渡海而來,所打旗幟爲淮,當是山東淮賊使海船運載過去的...賊兵登陸後,破了金州,殺我駐防披甲人三百餘,又攻奪復州,城中軍民三千餘盡數遇難,現賊兵鋒已抵蓋州...”

多爾袞將大致情況說了,根據盛京的奏報,這股淮賊人數的確不少,其中更有許多騎馬賊兵,行軍打仗同關內流寇差不多,於地方破壞極大。

濟爾哈朗道:“山東陸賊用兵頗爲狠辣,處處指我空虛。現遼東、京畿都受其危險,我意調回在外兩路大軍,只保京畿、山海關,餘軍撤回盛京,確保龍興之地不失,只睿王不同意。”

“十數萬將士用命奪取的地盤,怎可輕言放棄?我大清自興起以來,何曾有過小遇挫折就輕言退去的?”

代善顯然不同意濟爾哈朗的意見,但是有一事他頗是想不通,“我大清自入關後兵鋒所向,無人可擋,幾成席捲之勢,那山東陸賊又是如何知道我國中弱點的?”

“這...”

多爾袞也想不通,大清軍力實情,用兵方向都是絕密,便是漢軍都知之不透,那山東的賊將又是怎麼知道大清底細的。

“皇上駕到!”

隨着黃門太監的尖嗓喊叫,大清的小皇帝順治身着朝冠朝服緩步走出了乾清門。

羣臣忙三呼萬歲,一顆顆腦袋趴在地磚上擡也不敢擡一下。

便是貴爲攝政王的多爾袞、濟爾哈朗也同樣跪拜於地。

望着跪了一地的滿漢官員,福臨心中卻是埋怨,好好的在宮內呆着,非要被拉到這裡開什麼王大臣會議。

一陣頭疼之後,福臨打起精神走到御座邊坐下,先是看了眼攝政王多爾袞,在對方的點頭示意下方以稚嫩的聲音道:“衆臣工免禮平身!”

“萬歲!”

臺下的滿漢大臣們再一次山呼萬歲,之後才垂手站立,一動不動。

內監吳良輔扯着嗓子叫了起來:“皇上有旨,請議政王、貝勒、在京八旗議政大臣入座!”

站在前排的十幾位滿洲議政王大臣聞聽之後立即入座,分列在順治的兩側。

坐在東首第一位的是攝政王多爾袞,坐在西首第一位的同樣也是攝政王濟爾哈朗。

代善同阿巴泰都坐在多爾袞的下方,濟爾哈朗下方則坐着多羅貝勒尼堪,他是太祖長子廣略貝勒褚英的第三子,上面的兩個哥哥杜度和國歡在兩年前病逝。

尼堪去年四月隨多爾袞入關參與了山海關之戰,後來跟着英親王阿濟格追順軍殘部到慶都,此後又隨多鐸領軍去河南。

潼關之戰時,尼堪和護軍統領圖賴夾擊順軍大將劉芳亮的兵馬,俘獲三百多匹戰馬,京中的福臨聞訊特意下旨給這位堂兄賜了弓箭一把。

尼堪旁邊坐着多羅承澤郡王碩塞,他同戰死在山東的豪格都是太宗皇帝的兒子。

而太宗皇太極的八個兒子,也只有豪格同碩塞得以封王,其餘如四子湯古代、六子塔拜、九子巴布泰、十一子巴布海等,僅分別封爲輔國將軍、鎮國將軍、輔國公等。

其他入座有資格發言的王公貝勒、大臣有十餘人。

衆人落座之後,按制當由濟爾哈朗主持,然而正當濟爾哈朗準備起身就當前大清局面會商時,一個雄厚的聲音卻從下面羣臣中傳了出來。

“肅親王陣亡于山東,攝政王可有愧!”

此言令滿漢文武及那滿洲王公貝勒都是大驚失色,不知哪個這麼大膽,循聲看去,卻是鑲黃旗護軍統領鰲拜。

第八百零七章 知根知底的國公第七百三十章 欲稱天子,先滅大西第四百三十一章 喜迎中國大兵第二百八十八章 都督,萬歲第七百七十二章 天下人不如陸闖王第二百五十章 我這破落戶能穿皇袍?第七百二十二章 江南大奴變第三十二章 桃花塢 劉家莊第十二章 有刀有銃了不起?第九百四十五章 但願宇內平第四百九十五章 大清危在旦夕第五百五十八章 闖王與你們同在!第七百四十二章 皇城指揮使願降大順!第三百五十一章 你家的蛋,都碎了第三百八十六章 我有功!第五百五十五章 一動不動是王八第一百五十七章 寧死不降順第三百八十二章 二王出征第一百二十七章 破城之後,皆來過我大刀!第五百三十二章 長刀出,必飲血第四百二十二章 倭國借兵第二百五十六章 淮陰侯的價碼第一百九十三章 淮軍是陸文宗的了第七百七十章 孫可望降順第七百三十二章 長安當爲大西新京第四十六章 淮軍的誕生第二百三十四章 咱們要有八堵牆第二百五十五章 天下第一旅第六百七十八章 大順隆武帝第九百九十五章 大勢所趨第一百六十四章 陸四的錯覺第四百三十二章 爹不孝,子不孝第四百五十一章 西進商洛第四百七十九章 不孝兒來接阿孃了!第七百六十二章 天羅地網第五百九十五章 攝政王要造反第六百章 天王不認賬第二百八十四章 想不想當皇帝?第二百三十章 淮安之變第四百一十八章 洪承疇遇刺第八百零九章 武裝遊行第四百六十四章 大清要同大明一樣不成第六百九十二章 大順兩親王第六百九十二章 大順兩親王第六百九十三章 四大國公 十二侯爺第六十四章 若尊強者,便爲強者第三百五十章 被惹火的陸四第三百四十二章 南都又要變天了第二百二十五章 大敵要來了(謝盟主碧血劍)第六百八十六章 監國,天下第一孝子也!第三百零七章 衍聖公,什麼公!第六百三十七章 報告政府第九十一章 幹了?幹了!第十章 最後的救贖第四百八十章 想要北歸先得有糧第四百九十三章 殺咧,殺咧,殺咧!第四百九十四章 不怕死的跟我殺過去!第三章 樹欲靜而風不止第六百八十八章 哲哲夫人第三百章 好一個雄偉的少年侯第七百四十三章 天下形勢,順軍獨大第一百四十三章 鬼面重甲第五百六十六章 有銀子好說話第七百三十九章 大西的生死存亡第五百八十七章 出關第五百五十二章 滿奸第二十四章 寧殺一萬,不亂數萬第六百四十四章 中國天子,菩薩也!第四百七十章 漢奸不漢奸第二百七十八章 孔有德不能走第六百一十五章 修羅八里鋪第七百五十二章 待贖漢將第一百二十三章 跟我幹,吃香喝辣第一千零一章 明室優待法案第五百八十七章 出關第二百六十九章 你們能不能聽咱的話第四百八十八章 大順帝位之爭第一百零六章 誰敢橫刀!第四十一章 如何下淮安(謝盟主碧血劍1)第四百三十二章 爹不孝,子不孝第六百七十七章 太上皇配福晉第一百二十五章 老部院,我們冤啊!第二百七十四章 濟南鏖戰第二百零九章少都督與騎兵的較量第五十七章 破淮安第四百七十一章 西望長安第六百九十二章 大順兩親王第六百九十七章 十大提督第三十三章 殺人何必廢話第九百五十五章 脣亡齒寒第六百四十七章 更無一人是男兒第五百五十九章 決死保定城第四百五十五章 大明鎮北將軍許定國第三百五十八章 濟南會戰第四百三十八章 都督,要哪個?第四十七章 造反還有搶先的!第三百二十六章 果然桀驁不馴第七百四十六章 我是不是跟曹操一樣?第三十七章 走投無路當流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