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八章 皇帝親軍

利用水師優勢直接把遼東這個滿洲老巢攪個天翻地覆,戰略上絕對能讓滿清陣腳大亂,甚至能達到“關門打狗”的效果,戰術上也是絕對可行的。

遼東地域廣袤,以清軍的萬餘留守兵力不可能處處設防,他們只能以盛京爲中心進行重點護防,這樣就給了淮軍可趁之機。

如果留守關外的清軍分兵把守,同樣也能讓渡海作戰的淮軍取得局部的兵力優勢,就同現在的山東一樣——明明清軍佔據絕對優勢,偏偏在山東被淮軍壓着打。

歷史上清軍在入關初期依賴的是來自遼東的軍糧,他們在京畿及北直沒有得到充足的糧食供應,因爲清軍的幾次入關及李自成的東征,早已經讓繁華的北直及京畿地區變成了廢墟。

其中還有瘟疫的肆虐。

原來北京城有上百萬人口,現在恐怕不會超過二十萬。

本質上清軍取得的戰果同淮軍這邊差不多,地盤佔到了,但收穫都很少。山東不比北直地區好多少。

雙方的優勢在於清軍有遼東這個穩固的根據地,淮軍則有淮揚這個中國第三富裕之地。

陸四前世,十月多鐸部的南征,目的就是掠取江南錢糧以支撐這場征服中國的戰爭。

不過滿清的運氣也實在是好的離譜,一路南下明軍望風而降,不費吹灰之力就得到了江南,一下解決了迫在眉睫的糧荒。

現在山東被淮軍佔據,順軍又在河南和山陝發起反攻,結合北直地區的現狀來看,陸四估計清軍現在肯定缺糧,但離斷糧還有一段時間。

從遼東往北京運糧可是個消耗大於所得的龐大工程!

便是明朝在時,也是傾舉國之力才賴以維持了關錦防線。崇禎中後期,沈廷揚就是負責從江淮往遼東運糧的“操盤手”。

那麼,能把糧運到松山,就能把兵運到金州。

渡海去遼東打滿清的草谷,騷擾他們的後方,讓他們本來穩固的根據地變成一個爛灘子,無疑是能有效重創清軍的好手段。

“倒是個好辦法,不過第七鎮能當此重任?”

陸四決定派兵去遼東,但那個雜牌中的雜牌第七鎮能不能勝任,卻是個大問題。

“第七鎮奪取登州後,所部擴編已有兩萬餘,從士兵到軍官幾乎都是山東的綠林好漢,且還有不少遼東逃難過來的...而且這遼東本就是山東都司的地盤...”

負責“督府”臨時運作的賈漢復對第七鎮的情況肯定了解得十分清楚,十月初二的時候,第七鎮就向督府報捷,說是奪取了登州,不過清登萊巡撫陳錦卻乘海船逃掉了。

李化鯨這個鎮帥在山東綠林名聲的確很大,以致第七鎮在向登州進軍途中,各地響馬綠林土寇都來依附,結果使第七鎮不斷超員擴編,現在怕是已經不下兩萬七千餘人,其中有馬的五六千人,有馬有甲的三千多。

淮軍第二鎮在鎮帥左潘安的指揮下已經奪取靈山衛,現全鎮除程思華的第四旅正在向萊陽、威海衛進軍。

陳錦逃海後,膠東地區現在就剩清廷委任的膠東副將柯永盛盤踞在威海衛一帶,不過手下只有三兩千烏合之衆,恐怕用不了多久就會向淮軍投降。

另外原清山東總督王鰲永任命的沂州總兵夏成德,已於近日在新泰率所部兩千多人向山東通會陳不平請降。

賈漢復的意見是由第七鎮渡海攻擊遼東有三個好處,第一就是遼東在明朝行政上屬山東都司的管轄之地,所以由山東人渡海收復遼東是理所當然的事情。

第二,就是第七鎮雖然戰鬥力不高,且兵員複雜,多爲土寇響馬盜,但勝在人多。派他們去遼東作戰可以發揮響馬的特長,使遼東清軍疲於應付。

第三,就是可以通過渡海作戰錘鍊第七鎮。

當然,這是表面上的意思,實際上賈漢復大概想說的是大浪淘沙的意思。

畢竟,這個第七鎮太過複雜,而且據說軍紀還不太好。

讓他們去遼東,打贏了固然好,就是敗了,損失大了,對淮軍本部而言也並非什麼壞事。

隨着膠東戰事的結束,如果淮軍要繼續保持對第七鎮的“主權”,使第七鎮聽命於督府,勢必就要供應第七鎮的錢糧,約束其軍紀。

將近三萬人,要多少錢糧開支?

約束軍紀,這幫子在江湖綠林打家劫舍慣了的響馬盜又有多少能服約束?

登萊地區相對濟南、德州這邊要好,可也經過孔有德兵變及清軍寇掠,真要把第七鎮養起來,說句難聽點的,就是淮軍的大包袱。

因此,不如把他們派到遼東去。

“我對李化鯨還是相信的,也相信第七鎮是忠誠於我的...這樣吧,就讓第七鎮渡海去遼東,不過我得給第七鎮送份大禮。”

陸四大手一揮,要賈漢復記錄,卻是將繳獲的清軍火炮撥150門給第七鎮,其中還有10門紅夷炮,俘虜的漢軍炮手調300人加強第七鎮,使第七鎮具有攻堅能力。

“馬上給沈廷揚去信,讓他的水師接信之後立至登州,負責海運第七鎮至遼南,並要其在原明朝東江鎮的皮島設立港口,保障第七鎮在遼東作戰...”

給李化鯨的軍令中,陸四的措施卻是相當模糊,只說便宜行事,並沒有說明第七鎮的糧草由何處調撥,何處供應。

並說盡可能的將遼人聚於淮軍大旗之下,如不能,也要盡一切能力破壞遼東的生產能力。

怎麼做,由李化鯨自己掌握分寸,陸四不予明示。

“告訴李化鯨,讓他渡海去遼東,不是要他替我陸文宗當炮灰,而是要他當大用!我給他一個公、兩個侯、三個伯的爵位,能不能實封,看他的本事。”

陸四拍了板,渡海遼東就此定形。

第七鎮渡海之後膠東暫由第二鎮全面負責,對山東的治理及淮軍諸部的整合,陸四準備到濟南再說。

這邊剛剛定下渡海作戰的事,那邊就由徐州急遞經濟寧送來的緊急公文。

一共是三封。

第一封是侄子廣遠的,信中稱淮西明軍近日有侵犯淮揚的跡象。

第二封卻是大明弘光天子的密信,信中以請求的語氣希望陸文宗能向南都請封,稱只要請封書一到,立以親王相授,淮揚徐魯諸軍可稱皇帝親軍。

第三封是孫武進的,信中稱南都的吊大褂子一個個煩的要死,他不想幹了。

第一百二十四章 通賊誅滿門第五百四十六章 有毛沒毛,拉出來瞧瞧第五百二十八章 韃子終於來了第四百二十九章 人,不能太狂第九百五十章 頭可斷,辮不可剃第一百三十三章 攝政皇父陸太爺第四十六章 淮軍的誕生第二百一十九章 你真是咱的蕭何啊第九百九十三章 秦王未必反,國公一定降第六百七十七章 太上皇配福晉第四百一十二章 中國有強人第五百一十八章 太后,趕緊回老家第六百八十四章 老表發達,我們沾光第二百零四章搶劫又叫捐輸(謝盟主無淚懶蟲小)第三百三十五章 尼堪第一悍兵第五百一十章 不爭名,只爭利第七百六十八章 動手之後不納降第四百七十三章 真龍降世 萬歲加冕第八百二十六章 歷代太祖,哪個不是如此!第十一章 北邊來的兵第四百二十九章 人,不能太狂第六百六十七章 東果老格格第一百六十二章 扒我祖墳 不共戴天第一百三十四章 要城不要人第一百六十七章 大帝豪邁歌第三十七章 走投無路當流寇第六百八十八章 哲哲夫人第四百章 白面書生盡壞事第七百二十五章 阿韃子 孫秦檜第六百五十六章 乾清宮中進春風第一百一十五章 人狠才能活第六百五十四章 順妃第四十一章 如何下淮安(謝盟主碧血劍1)第二百一十八章 我陸四豈能造反!第二百四十七章 可爲將,不可爲帥第七百三十六章 銜枚疾驅三百里第一百八十九章 公公真是我的伯溫啊第五百一十二章 殺光韃虜再凱旋第一百八十九章 公公真是我的伯溫啊第八百二十三章 二勸登基第三百六十四章 陸四的大壽第六百四十四章 中國天子,菩薩也!第五百九十章 漢人,信不得第三百九十六章 問太后一聲第三百八十八章 大清沒有懼敵的親王第七百五十一章 請典史出山第四百六十五章 山東出了個陸文宗第三百八十六章 我有功!第六十章 這條街我們淮軍要了!第二百九十四章 廣闊天地,大有作爲第二百六十六章 我怕你報仇第三百二十四章 和碩額駙第一百一十九章 我是史德威第七百五十一章 請典史出山第七百三十八章 父皇,你死的好慘!第五百六十二章 闖王包第三百八十一章 武英殿第一百九十九章 大員的騷操作第五百九十七章 不要活的第四百九十七章 收復故都第七百七十五章 那僞後不錯第五十七章 破淮安第四百二十四章 日本,挺有錢第七百二十四章 北伐良機第一百六十七章 大帝豪邁歌第一百零三章 揚州三將第四百五十二章 闖賊,中國大旗也!第五百九十一章 老爺我還是要回來的第二百二十五章 大敵要來了(謝盟主碧血劍)第六百一十二章 終於等到今天第九十五章 老子還沒下令呢!第九百四十七章 荊襄會戰第五百一十六章 我大順可查你十八代第三百三十三章 去問問韃子降不降第四十一章 如何下淮安(謝盟主碧血劍1)第六百五十七章 務實爲民陸闖王第九十七章 天道輪迴好滅明第一百八十四章 陸四的試驗田第三百五十七章 不管怎麼說,優勢在我第八十七章 任重而道遠第七十六章 我只要錢,不要命第四十二章 老爺做皇帝第六百一十八章 豫親王被圍第六百五十八章 婦女之友陸闖王第二百六十六章 我怕你報仇第一百三十八章 一幫爛魚蝦第一百四十章 搶灘登陸第七百四十五章 大西皇后改嫁第二百六十五章 別追,自己人!第四百七十八章 侯爺真天子第一百零六章 誰敢橫刀!第五十一章 幹淮安第四百九十四章 不怕死的跟我殺過去!第三百五十四章 酬以親王,便可易幟第一百八十六章 要用一切辦法搞銀子第八百二十七章 一念皆在朕心中第五百零五章 河南統帥 英雄貼第四百二十五章 火燒眉毛的攝政王第七百六十三章 西府長子 逼進死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