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三章 大清真是敞亮

主觀惡性不大,只是爲了混碗飯吃,並且沒有實際權力的奉國中尉可饒,但那位同衍聖公孔胤植一樣未見清軍就上降表,趙應元奉他坐殿復明都不敢的衡藩朱由棷卻是不能留的。

同樣膽小,潞藩起碼是清軍到了杭州纔開的城。這麼一比較,衡藩就真的是太丟老朱家臉了。

其實陸四真想把這位衡藩送給滿清,好讓他知道人心險惡。

論對前朝宗室之惡,古往今來也沒哪一朝比得上滿清了。

被俘的,投降的,被各種優待騙來的,無論老人小孩,都是一刀。

可惜,這位衡藩現在是落在他淮軍手裡。

朱由棷再差勁,也不能由淮軍殺,畢竟還有個聯明抗清的局面等着陸四去盤活。

由朱帥欽這個宗室出手性質就不一樣了。

可以說是恨其不爭,也可以說是宗室內鬥,總之,不關淮軍的事。

朱帥欽也是個豁得出去的,二話不說就帶着由他“招募”的上百義士前往青州辦差。

至於趙應元和楊王休二人如何個處置法,陸四綜合了二人事蹟,做出決定,將那趙應元解來德州聽用,原因是此人雖然脫離李自成,但卻仍是一條好漢子。

那楊王休則被陸四授予青州防禦使一職,配合由沂州北上的第二鎮及李化鯨部收復膠東半島,對付清登萊巡撫陳錦同膠州副將柯永盛。

膠東半島的登萊二府陸四是很看重的,因爲這兩府是山東境內較爲穩定的地區,可能擁有的人口占瞭如今山東全省人口的一半。加之又靠海,登州和萊州都有良港可供淮軍使用,經營得當便可發揮水師作用。

無論是海運糧食到膠東,還是以膠東港口爲基地襲擾遼東,甚至京津,都大有可爲。

李化鯨部主力是其招募的山東綠營好漢,此後又收編了青州城中原投奔趙應元的那一衆地方土寇,人馬多達一萬五千,其中自己帶馬備甲的就有一千多。

整體作戰能力肯定不行,但單兵作戰能力,或者說小股兵馬作戰的話卻很強,大小頭目不乏多年響馬盜。

陸四傳令改組李化鯨部爲淮軍第七鎮,以青州爲第七鎮駐地。

這個決定讓淮軍不少人感到驚訝,因爲這個李化鯨在兩個月前還只是劉澤清部的一個“閒人”。

陸四卻是疑人不用,用人不疑。

他知道,這個李化鯨是好漢。

在他前世山東爆發的榆園軍大起義就是由此人發起。

得了第七鎮編制的李化鯨大喜,帶領部下綠林好漢出身的賈雲五、王五等人立即率第七鎮一萬餘步騎攻打青州東邊的昌樂、維縣,向萊州府進軍。

攻破昌樂、維縣二城後,李下令殺贓官,開官庫,釋囚犯,並嚴禁軍士擄掠,大軍出城後,城內民房官舍無一被焚燬。

可能是綠林情節太重,又可能是受山東梁山好漢精神影響,第七鎮在進入萊州府境後,竟是打出了“替天行道”的旗號,號召百姓反清。

佔領沂州並在境內執行剿滅土寇的第二鎮也在鎮帥左潘安的指揮下北上青州府境,攻破莒州,向萊州的靈山衛進軍。

如此,第二鎮在南,第七鎮在北,兩鎮步騎近三萬人以雷霆之勢撲向膠東半島,根本沒有多少兵馬的清登萊巡撫陳錦、膠州副將柯永盛要麼投降,要麼就學那個明朝防撫曾化龍出海逃奔,沒有第三條路走。

大順山東招撫使胡尚友的工作也是取得了極大成績,原明朝東昌知府宋炳奎、曹州知府張問行前後降淮,分別被任命爲濟寧防禦使同東昌防禦使。

截至淮軍佔領德州,經胡尚友接觸招撫的未降清官紳有數百人之多,另外約有百餘順政權委任的官員,已降清的官紳則有四十餘人。

由於淮軍的突然北進,也解救了大批被叛亂官紳擒獲的順政權官吏,如泰安防禦使郭都,兗州府尹高克家,運河同知劉主敬、推官董貺璽等人。

原順政權任命的濟南府尹高丹桂在官紳作亂時逃跑藏於民間,在聽說濟南被淮軍奪取後,高丹桂便前來投奔,被陸四許爲“山東巡撫”一職,實稱山東通會的陳不平暫授高爲曹州府尹。

另外還有同樣逃出來的萊州府尹王毓奇、軍糧同知薛桂、濟南防禦使丁昌期、臨清防禦使王皇極也在知道大順有主力進入山東後主動來投。

對這些順政權任命的官員,陸四指示一律官復原職。

此外,有隸順軍建制卻與主力失去聯繫的幾股順軍加入淮軍,其中兵力最多的是自稱權將軍的郭升,其部有兵一千三百餘;部總王道成,有兵六百多;姚應奉部五百兵。

“真順軍”大計在四千人左右。

這些有的被高傑的第六鎮收編,有的則是由第一鎮收編。

至六月底,淮軍共計收編了將近三萬人,內中多半是土寇,兵員素質參差不齊。

陳不平確有治材,在他的主持下,兗州、曹州、青州、濟南、東昌府相繼恢復了原先被當地官紳推翻的地方政權,雖說因爲時間原因,這些地方有些區域還存在土寇,但大體上府城、州城、縣城是完全恢復,並建立起可以爲淮軍服務的地方體系。

第六鎮旅帥胡茂楨的上書轉遞到德州後,陸四拿給朱廷翰和周祚鼎看。

周祚鼎原定明天就要去濟南上任,主要工作是配合山東通會陳不平恢復濟南民生,安置流民,組織人力引水抗災。

“是否移民,就要看都督準備在山東大打還是小打了。”周祚鼎沒有先給出自己的看法,反而先問陸四。

這個大打和小打的說法讓陸四很高興,覺得這個周祚鼎是能人,大大的能人,正準備說說當前形勢,齊寶卻來報,說是清軍派使者來了。

“誰派來的?”

陸四好奇,時間上看多爾袞肯定知道德州失守的消息,難不成是北京派人來了?

那樣的話,得好生談一談。

人很快被帶了進來,卻是稱乃奉大清招撫南方總督軍務大學士洪承疇之命前來。

“洪承疇?”

陸四點了點頭,該出場的總要出場,於是不等那使者說些廢話,直接叫他將洪的信拿來看。

看完,陸四眼睛亮了。

大清,真的是敞亮人啊。

第六百一十二章 終於等到今天第四百二十九章 人,不能太狂第四百七十八章 闖王歸天 披麻戴孝第六十八章 天塌下來先吃肉第五十七章 破淮安第五百零八章 高祖是誰,霸王又是誰!第七百三十六章 銜枚疾驅三百里第三百九十八章 皇帝親軍第二百八十八章 都督,萬歲第九百九十七章 最後的種子第六百六十二章 三桂之心,天地可昭第五百八十四章 漢人怎麼能打漢人呢第八百二十二章 太公好身手第五百零二章 闖王千歲!第五百七十一章 去皇帝號,降稱國主第五百六十五章 中國有人,不可輕侮第一百零一章 那你有女兒嗎?第一百六十八章 好有種的姑娘第二百八十九章 咱想招降翻山鷂第七百零三章 打不過岳父還打不過女婿?第六百四十三章 太后進京第三百八十七章 賊人在那裡!第九百五十二章 史閣部又犯病了第一百五十四章 永昌皇帝詔第八百二十六章 歷代太祖,哪個不是如此!第七百五十章 兩手都要硬第七百四十二章 破西營第二百七十三章 我們要勤王了第二百七十一章 董、呂、陸北上第九百九十七章 最後的種子第一百九十三章 淮軍是陸文宗的了第四百三十四章 周王府,闊了第六百二十九章 天王上煤山第六十一章 不好,我全要!第六百五十八章 婦女之友陸闖王第二百三十八章 大丈夫死亦五鼎烹第四百三十九章 要大順還是要大明第一百九十八章 我路部院也!第六十二章 殺了李士元!第二百四十七章 可爲將,不可爲帥第三百四十四章 弘光天子我來賜第七十三章 最大的山頭第五百章 平西王的驚詫第一百八十二章 陸四的指示第四百三十六章 陸四初一,清軍十五第三百六十六章 豪格收女婿第四章 我命由天不由我第三百六十二章 大順軍的反攻第三百六十八章 史上獨一份的拒降書第六十章 這條街我們淮軍要了!第二百七十四章 濟南鏖戰第三百六十九章 濟南保衛戰第七百五十六章 入川 南北 女子封侯第三百章 好一個雄偉的少年侯第四百四十五章 誰讓你是反賊第七十四章 子子孫孫跟他幹!第八十八章 我們有大炮第五百五十七章 大戰爆發第九百五十六章 湖南救湖北第三十二章 桃花塢 劉家莊第三百八十九章 無恥之徒!第三百三十章 抗清第一城第一百六十六章 千金萬金,有數就行第九百四十七章 荊襄會戰第七十四章 子子孫孫跟他幹!第二百一十八章 我陸四豈能造反!第七百二十章 雪冷血熱第七百六十四章 大師會挨刀否?第一百九十七章 聖賢子弟第七百五十一章 請典史出山第一百零三章 揚州三將第四百二十八章 睿王就是睿智第五百二十三章 高、李可稱殺人王第九百三十二章 皇后娘娘喜禮第五百一十二章 殺光韃虜再凱旋第八百一十七章 天不亡中華第六百一十九章 窮途末日第六百一十章 陸四爺進京趕考第六百五十四章 順妃第六百九十九章 姜驤反正 山西光復第六百零二章 大順也有八旗第五百六十章 納糞殺敵第四百八十九章 十萬順軍奉監國第五百八十三章 陸四天王以慫奪天下第二百四十六章 刀切豆腐第二百四十一章 帶血的糧第三百五十五章 請嫁真滿洲公主第三百三十四章 赤身陸文宗第五百零五章 河南統帥 英雄貼第三百六十二章 大順軍的反攻第六百三十四章 李家皇后,朱家貴妃第四百四十二章 年紀輕輕的小姑父第四百零八章 奇襲北京第四百零八章 奇襲北京第七百二十五章 阿韃子 孫秦檜第二百三十一章 誰敢殺我這盟主!第四百三十五章 書寫得好就把作者綁來第九百四十五章 但願宇內平第六百七十六章 御駕永壽宮第四百七十一章 西望長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