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四章 小淮海戰役

韃子入關了,中堂糧餉裝備兵馬娘們皆短缺,故急需賢達士紳訂閱支持,請諸位賢達能至起點(唯一正版)捐輸幾文銅子(訂閱)。

他日江山在手,共富貴。

........

邳州在陸四前世是徐州的地盤,但現在屬於淮安府,其州下轄宿遷與睢寧兩縣。

宿遷也是運河重鎮,現被呂弼周佔據。睢寧也有呂弼周部駐防,不過駐兵只有千餘人。

金聲桓西撤時,將宿州和泗州一帶洗掠一空,爲了維持所部萬餘兵馬,呂弼周不得不派兵佔領屬淮安府的宿遷和睢寧二縣。

此事呂曾向淮揚節度使陸四通報過,當時陸四忙於“收復”淮安城,加之也沒有兵馬北進,故而默認了呂弼周的“越界”。

在淮軍北上之前,董學禮不斷求援,呂弼周已命麾下副將郭陞、白邦政率主力九千餘人先行趕往徐州。留下駐守宿遷、睢寧包括宿州、泗州的兵馬都是呂部較弱士卒及剛收編的明軍降兵和土賊。

淮軍北上後,因同爲大順陣營又是援軍,自是得到沿途呂部順軍的歡迎。只是,淮軍行軍速度卻是遲緩,用了整整九天方纔進入邳州境內,平均每天行軍不到三十里。

徐州那邊一日三催,呂弼周也不斷使人來問爲何行軍緩慢,陸四給出的答覆是一方面淮軍攜帶輜重過多,並且軍中糧草均要靠運河輸送,實在無法加快。

另一方面則說淮軍多是淮揚農民,留戀故土,對北上徐州作戰抱有牴觸,所以必須好生安撫,謂“不敢催逼過急”。

呂弼周對此雖有懷疑,但淮軍成軍不過數月是事實,且是由淮揚河工組成,此前沒有出過淮揚作戰先例,因此軍中將士不願離開家鄉作戰也屬情有可原。

而且淮軍若不願北上助戰,也不會糾集三萬之衆北上,所以呂弼周儘管有懷疑,但還是讓所屬各部爲北上的淮軍提供方便。

實際上,卻是陸四故意磨蹭,下令放緩行軍速度。

陸四是想讓徐州的董學禮和劉澤清再多拼一會,最好兩家拼個同歸於盡,他淮軍過去直接收屍纔好。

誓師之前,陸四已經清楚的告訴北征諸將,他們這次北上的目標除了殲滅劉澤清集團外,就是要奪取海州全境、徐州部分地區,並將淮軍勢力向山東境內延升。

有地盤,纔有富貴的道理,不必陸四廢話連篇。

爲了完成這個戰役構思,陸四親率第一鎮、旗牌隊、鐵甲衛、騎兵旅及蘇進忠部,合計兩萬官兵沿運河北上,經宿遷至睢寧進入徐州境內,協助徐州董學禮對劉澤清展開決戰。

另一路由左潘安指揮的第二鎮兩個旅爲主,加王進功、李得功二部共約一萬人由沐陽至海州向新沂方向迂迴,並一舉攻佔新沂,切斷徐州劉澤清部往海州的道路,爾後或西進徐州合攻劉澤清,或出新沂向北邊的山東沂州府進軍。

本書由公衆號整理製作。關注VX【書友大本營】 看書領現金紅包!

“海州是咱們淮安的最北境,咱們的水師基地也在那裡,一定要確保海州完全控制在我淮軍手中,這場小淮海戰役也是關係我們淮軍的生死存亡之戰,你左大柱子可不能馬虎大意!”

陸四是在送左潘安出發時首次提出“小淮海戰役”的說法,指出只有完全控制海州,面對有可能入關並南下的東虜,才能做到他一直講的“禦敵於黃淮以北”的抗清指導思想。

左潘安倒不覺得關外的韃子會入關,因爲怎麼想也不可能,但是大兄弟老說這事,而且十分鄭重,那他這個好兄弟也得真當一回事。

拿下海州是沒有問題的,除了手頭這一萬兵馬外,前期已經有郭老四和邱三帶兵去了海州,另外還有個水師隊伍,左潘安覺得自己再蠢再笨也不可能讓大兄弟失望。

帶着大兄弟的諄諄囑咐和大兄弟從路邊親手摘的小紅花,左潘安騎上騾子便雄心勃勃的出發了。

.........

四月十三日,陸四率部抵達邳州和睢寧兩縣交界處的嶧陽山,這也是淮軍將士行軍十二天來第一次看到的山。

據當地人說此山廣袤二十七裡,西峰最高,因常有云蒸霞蔚,故稱“白雲崖”,越過嶧陽山,便是徐州的丘陵地帶,行軍相對淮揚平原要困難些,尤其是炮隊。

邳州境內有劉澤清部在打糧,所以這嶧陽山內躲了不少躲避明軍的附近百姓。

淮軍過來時,這些百姓以爲是明軍搜山了,嚇得抱着孩子就往山上跑。

“百姓爲何如此畏懼當兵的?”

陸四在馬上指着那些逃往山上的百姓問身邊諸將。

這是個很好的思想政治教育。

諸將皆是沉默,此中道理卻是曉得的。

“都是爹生娘養的,我不求你們什麼,只求你們莫將手中刀劍砍向這些百姓。同時你們要明白一個道理,若無百姓,何來潑天富貴?”

陸四搖了搖頭,讓齊寶帶人過去告訴那些逃跑的百姓莫要驚慌。但效果卻不好,齊寶這邊人還沒到,那百姓跑的更快,山上也到處都是呼夫喚子聲。

陸四嘆了一聲,又叫齊寶去後面糧隊拿些糧食和鹹肉幹放在山腳,嚴禁士卒上山,只於山腳紮營便可。

未幾,見淮軍打出的非是明旗,而是順旗,且紮營竈鍋竈飯對百姓絲毫無擾,便有大膽的從山上下來取淮軍給予的糧食肉乾。

等到確認這支大順兵不會害民後,山上的百姓漸漸從山上下來。有膽大的百姓還將家中種植的蔬菜摘來與淮軍的夥兵交易糧食。

陸四帶人察看了下四處地形後在一塊平坦的地方下馬休息,不遠處有幾個孩子在地上的草叢中尋找什麼。

陸四好奇走去瞧他們在幹什麼,結果發現這些小孩是在拔毛針。

“毛針”就是春天剛長出的嫩草芯,拔出剝開后里面是白嫩嫩的,能吃。陸四前世小時候也常和小夥伴一起拔毛針,當下生了童趣與這個小孩一塊拔起毛針來。

最後,拔了滿滿一大把,讓齊寶給了那幾個小孩一把銅子後,笑着一邊剝“毛針”一邊往回走。

趙忠義回來了,有收穫。

他們在路上碰到一隊出來打糧的明軍,約有兩三百人,趙忠義率部一個衝鋒就將這股明軍擊垮了,還抓回來幾十個俘虜。

陸四讓孫武進去審一下這些明軍是不是劉澤清的部下,如果是的話就好生審一下。

孫武進答應一聲便要過去,陸四又叫住他,擺了擺手,道:“審完後,一個不留。”

第七百零一章 捐輸第一百九十六章 大順軍到第一百八十五章 新朝要用新人第三章 樹欲靜而風不止第八百零三章 大明威武,京營威武第二十七章 不想死的跟我上(謝盟主新貴公子)第一百四十八章 陸爺,我把寇白門弄來了第三百九十七章 渡海去遼東第三百零七章 衍聖公,什麼公!第二百四十五章 陸四指定專用第六百二十九章 天王上煤山第三百六十五章 陸四什麼意思?第三十三章 殺人何必廢話第三百九十章 我是恭順王!第九十四章 侄死叔再死第三百八十八章 大清沒有懼敵的親王第四百七十六章 滿洲有三敗第七百二十四章 北伐良機第一百二十四章 通賊誅滿門第三百一十二章 世間從無聖人第三百四十四章 弘光天子我來賜第四百一十章 山東戰區第五百七十五章 晚降者皆戮第七百三十八章 父皇,你死的好慘!第二百三十九章 淮陰侯的迷茫第五百九十六章 多爾袞謀反,滿洲共誅之第三百二十五章 鷹視狼顧,國家大禍第八百零三章 大明威武,京營威武第七百三十六章 銜枚疾驅三百里第七百七十二章 天下人不如陸闖王第七百三十四章 大西皇帝萬萬歲第九百九十五章 大勢所趨第一百四十六章 我史可法豈非罪人?第三百五十四章 酬以親王,便可易幟第四百零三章 你們要給我找個舅媽?第二十一章 淤泥埋屍 官兵裹夫第六百六十一章 吳三桂動不動?第六十一章 不好,我全要!第二百四十五章 陸四指定專用第三百五十七章 不管怎麼說,優勢在我第六百章 天王不認賬第四章 我命由天不由我第七百三十三章 李過困守鳳翔城第八百一十四章 老農當宰相第七百五十九章 千年下來,積蓄甚多第八百章 李定國歸順第五百二十三章 高、李可稱殺人王第五百五十四章 殺他個回馬槍第六十七章 紅白紙第六百四十二章 滿洲少壯派第一百五十九章 菩薩爹爹有鬼了第三百九十九章 一團漿糊的南都第二百一十九章 你真是咱的蕭何啊第四百五十八章 河南府第二百四十章 大軍出征 萬石軍糧第五十二章 淮安保衛戰第二十三章 風起運河第三百六十八章 史上獨一份的拒降書第二百八十二章 姑娘別怕,咱不是壞人第六百三十二章 給闖王送妃第四百七十六章 滿洲有三敗第二百一十八章 我陸四豈能造反!第一百二十八章 淮軍,中國之兵也第八百二十二章 太公好身手第三百六十四章 陸四的大壽第三百七十二章 天降大任,必先神聖第四百七十七章 陛下已死,天下歸都督也!第三百三十章 抗清第一城第九百五十五章 脣亡齒寒第四百九十七章 收復故都第五百六十四章 滿洲終結者第四百九十六章 高傑破通州第四百一十章 山東戰區第二百九十一章 加價,加價,加價!第五百一十四章 喜迎大順天兵第六百四十四章 中國天子,菩薩也!第三十一章 殺官兵 討公道第四百二十六章 攝政王是否有愧!第五百一十三章 棄城,不殺;毀城,誅三族第一百六十五章 都督,南京那個娘們來了第六百七十二章 闖王會善待太后母子第一百五十九章 菩薩爹爹有鬼了第五十九章 退,退,退!第五百八十六章 大順的軍餉有了第一百六十二章 扒我祖墳 不共戴天第九十二章 破城第三十六章 朝廷不仁滅朝廷第三十三章 殺人何必廢話第八十二章 今日降順,明日降誰第七百一十四章第八百一十四章 老農當宰相第四百六十一章 淮侯想當皇帝嗎?第一百五十三章 老弟就不想回家看看?第五百二十七章 大順監國的無情第三百九十九章 一團漿糊的南都第一百零二章 圍城打援第六百五十四章 順妃第三百零八章 哪個罪更大第九百五十四章 道觀無人矣?!第二百三十二章 取我大刀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