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五章 永昌皇帝,大氣!

前來淮揚宣讀大順永昌皇帝詔的是去年在襄陽出任荊州都尉,現爲大順南直隸直指使的劉暴。

此前,劉暴不過是荊州的一個舉子,張獻忠軍流竄湖廣時於家鄉募勇抗賊,被明朝授予知縣一職。李自成軍攻佔荊襄後,劉暴無力抗順只得投降,先爲荊州都尉,後隨李自成至西安爲直指使。

“直指使”是天佑殿大學士牛金星制定的大順官制,相當於明朝的十三道御史。

宣旨這種事肯定不需要御史來辦,只是大順初創,雖定六政府,但除中央政府外,其餘機構要麼官員未能到任,要麼機構權屬不清,而李自成又不喜內監代表他這永昌天子,所以特意委派劉暴前來淮揚宣旨。除宣旨外,劉暴同時也改任淮揚通會,“通會”一職類似明朝的布政使。

此是牛金星的意思,這位大學士認爲淮揚既下便要設官治理,永昌皇帝既授陸文宗爲淮揚節度使,那麼淮揚之地設省便是理所當然之事,並且所任通會、防禦使、府尹、州牧等皆要由中央政府來定,不然全由陸文宗自行授官成何體統。

牛金星又意以原明朝淮安、揚州即徐州三府所轄部分州縣並鳳陽泗州地區爲大順淮揚省,省府設淮安,節度使衙門和通會衙門也都設於這漕運重地。將來有可能的話還要跟明朝一樣,也在淮安設大順的漕運機構。

對此,李自成都是一一採納認可的,不過因爲東征之事是當前大順新政權的頭等大事,軍政注意力都在東征上,所以有關淮揚設省便只能暫時擱淺,待奪取北京之後再定。

劉暴能從直指使改任淮揚通會,不僅是因爲他和牛金星都是明朝舉人出身緣故,更因爲此人頗會做人,私下送了五千兩給牛金星的兒子牛佺。

除帶了永昌皇帝給淮揚陸文詔的節度使冊詔外,劉暴還攜帶了數道招降敕書,分別是給明朝將領黃得功、劉肇基、劉伊盛、徐大綏的。

四人名單是軍師宋獻策所擬,宋認爲江淮一帶明軍能戰者只此四人,若這四人能夠舉師歸降,再有淮揚爲大順所有,則大順將來揮師南下便如若無人之境,宇內定可一統。

劉暴是正月初三從西安啓程的,先是到達河南懷慶,到後才知道河南節度使呂弼周和懷慶總兵董學禮已經提兵南下,於是立即渡過黃河在徐州見到了呂弼周和董學禮等人。

“這真是永昌第一人,第二人都不得這等潑天富貴啊。”

聽劉暴說永昌皇帝竟授陸文宗爲淮揚節度使,呂弼周是既驚又酸,忍不住感慨了一句。

董學禮不明其意,問什麼永昌第一人。

“若將軍也於永昌元年正旦陛下登基之日進呈喜報,這第一人的富貴就是將軍你的了。”

羨慕歸羨慕,正事還是要辦,因淮安附近有多股明軍活動,劉暴一行數十人難以穿過明軍控制區到達淮安城宣旨,所以呂弼周便讓董學禮遣一將帶兵護送劉暴南下。

董學禮部已改順制,遂派了軍中掌旅官麻大安率2000兵護送劉暴南下。掌旅官大致相當於明朝這邊的遊擊,麻大安早年就是董學禮的親兵,後在開封之戰後隨董一起降順,有個小名叫“麻狗子”,爲人頗是兇悍,曾有連殺26名流賊的戰績。

去往淮安城的運河被明軍金聲桓部控制,沿運河南下肯定不行,所以劉暴一行走的是海州至安東的路線。

途中,遭到海州劉澤清部一股明軍襲擊,但劉部不敵麻大安退走,爾後一路向安東方向急進都未出事。

過沐陽後,劉暴一行又遭明軍何鳴駿部襲擊,麻大安指揮部下擊走何鳴駿。次日,在安東境內遭到一支明軍騎兵攻打,該部明軍騎兵很是兇悍,麻大安部損失慘重,危急關頭得一支義軍解救,首領自稱趙忠義,原先也是明軍一員。

得知劉暴竟是大順朝派來淮揚招撫義師的,趙忠義等人因無法進淮安城,又被明軍圍剿無處立足便隨他們一起南下。

過得安東到了鹽城境內後,立時又有一支義師將他們圍了起來,雙方正要開打之時,趙忠義前往對方處問詢,方纔弄清原來這支義師就是大順永昌皇帝要招撫的淮軍。

夏大軍和蔣魁、陸文亮、徐和尚他們聽說劉暴竟是大順皇帝派來的使者,急忙讓徐和尚帶人將劉暴一行送往揚州。

爲何不去淮安反去揚州?

劉暴心中困惑,徐和尚忙將淮軍分兵攻打揚州一事說出,又道淮安那裡已被明軍重兵圍困,這會就是想去也不行了。

【領紅包】現金or點幣紅包已經發放到你的賬戶!微信關注公.衆.號【書友大本營】領取!

途中徐和尚將淮軍最近動向大致說了下,並很精明的隻字不提淮安城中大家共舉的首領餘淮書,只說淮軍是陸文宗一手創建,並在他的帶領下先後攻取淮安和揚州兩座重鎮。

淮安被明軍圍困這事,在徐州時劉暴已從呂弼周等人口中得知,故而並不驚訝,如果淮安這座運河重鎮被佔,明軍毫無動作反叫人奇怪。

他現在一門心思想到揚州宣旨後,就督促那位新任淮揚節度使率部北上,同徐州南下的順軍合力擊潰圍困淮安的明軍,如此,淮揚局面便真的全盤皆活,他這淮揚通會也纔能有開衙之地。

劉暴一行到達揚州的時候是正月二十五,也就是前天。

苦惱史可法不肯走,自家又不能殺之的陸四在接到揚州通傳後,並未向軍中通報。

而且他也不知道李自成竟然那麼豪爽給封了個節度使,因此照着劉暴指點擺了香案,跪地聽了旨意後,當時就有些懵,驚喜之中腦海有個聲音不斷在喊:“永昌皇帝,大氣!”

“陸兄弟,這節度使是個多大的官?幾品?”

徐和尚也困惑,不是懵,而是不懂這個淮揚節度使是個啥子官。

“嗯,”

陸四想了想,“差不多就是二品的巡撫吧。”

“阿彌陀佛!”

徐和尚莊嚴肅穆,雙手和什,深深給陸四拜了一拜:“朦朧院俗家弟子徐有福見過中丞!”

第六百五十一章 阿濟格之兵,我大明之精兵第一百三十九章 陸爺英明第五十五章 下淮安 不封刀第三百二十八章 打破辮子兵不可敵的神話第四百二十九章 人,不能太狂第四百四十七章 你不救爹,下一個就是你第五百零八章 高祖是誰,霸王又是誰!第三百零六章 漢軍旗的福地第二百一十六章 親朋好友齊造反第二十五章 時勢如何造英雄第六百三十一章 紫禁城中迎新君第三百二十二章 奪濟南第九百五十五章 脣亡齒寒第三百六十八章 史上獨一份的拒降書第三百一十一章 劫孔救淮第四十五章 以陸四爲首的造反集團第三百零七章 衍聖公,什麼公!第二百五十章 我這破落戶能穿皇袍?第八百一十章 新編桃花扇第一百九十二章 拿陸四的矛戳他的盾第三百二十三章 總督大人的好事第五百六十二章 闖王包第七百六十二章 天羅地網第一百四十四章 那支兵不錯!第三百二十一章 剃髮者,形同造反!第四百一十一章 王妻貌美乎?第九百九十三章 秦王未必反,國公一定降第五百九十四章 除掉多爾袞第七百零三章 打不過岳父還打不過女婿?第二百七十八章 騙吃騙喝的高傑第九百三十一章 大臣束手,小臣無策第八百二十二章 太公好身手第五百二十七章 大順監國的無情第三百二十五章 鷹視狼顧,國家大禍第四百六十四章 大清要同大明一樣不成第二百章 打爆都督的莊第六百零五章 順,大大的順第十八章 一把菜刀第四百六十六章 遼王可投明主第六百章 天王不認賬第三百八十八章 大清沒有懼敵的親王第六百三十一章 紫禁城中迎新君第一百一十章 火不滅,聲不停第二百零九章少都督與騎兵的較量第六百九十五章 大順的未來在海外第六百七十八章 大順隆武帝第三百七十二章 天降大任,必先神聖第一百三十四章 要城不要人第八百二十七章 一念皆在朕心中第七百四十六章 我是不是跟曹操一樣?第六百二十四章 中國無虜第五十六章 寧死不降賊第三百三十五章 尼堪第一悍兵第四百三十章 要出事第四章 我命由天不由我第一百二十五章 老部院,我們冤啊!第五百七十四章 漢軍八旗第五百九十一章 老爺我還是要回來的第七百零二章 生擒張獻忠,封親王第四百六十七章 大順完了,大清也完了第九百五十二章 史閣部又犯病了第八百二十三章 二勸登基第四百六十二章 無毒不丈夫第三百四十六章 大清平南王陸文宗第七十三章 最大的山頭第五百四十九章 關門打狗第二百五十三章 陸式皮球前進戰術第一百三十四章 要城不要人第三百七十三章 以人命換勝利第六百四十二章 滿洲少壯派第四百八十二章 封王第五百零七章 比陸四還強的人第六百二十五章 大清的公主第六百四十六章 闖王似好婦人第五百二十九章 三王玩弄於手掌間第六百零六章 誰敢做我萬歲軍!第十二章 有刀有銃了不起?第三百五十二章 給你們講個笑話第一百二十五章 老部院,我們冤啊!第三百四十一章 光着膀子拎大刀第四百五十八章 河南府第九百四十六章 四漢將第八十四章 淮安大會第六百九十二章 大順兩親王第一百六十六章 千金萬金,有數就行第一百五十四章 永昌皇帝詔第二百八十二章 姑娘別怕,咱不是壞人第一百七十四章 小四子的戾氣越來越重第一百四十八章 陸爺,我把寇白門弄來了第六百二十八章 登基賀禮第一百九十七章 聖賢子弟第四百七十章 漢奸不漢奸第七百二十一章 雪白,血紅第四百二十一章 凡事要有法可依第五百九十四章 除掉多爾袞第七百四十章 萬歲沒了第六百零一章 清天當滅,白旗當反第六百二十一章 英俊的尼堪第四百四十七章 你不救爹,下一個就是你第九百五十七章 第四軍助戰變主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