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三十七章 花樣

在影片中,每一個鏡頭、每一幅畫面和每一個細節包括音樂、色彩等都能都流露着對情感的抒發,表現着人物心理的複雜、矛盾、微妙的變化。周慕雲臨走前的一個晚上和蘇麗珍在一條昏暗寂靜的街道上見面,周說“我知道你是不會離開你先生的”,蘇麗珍伏在周的肩頭哭泣,之後是他們坐在汽車裡離去的畫面,蘇在車裡說“今晚我不想回家”,並沒有交代他們去哪裡、幹什麼。只是接着出現的是一面掛鐘的鏡頭,畫外是周慕雲的聲音“是我,如果多一張船票,你會不會給我一起走?”。然後出現的是周、蘇在不同的地方聽着蘇的丈夫爲蘇麗珍在收音機裡點播的周旋的《花樣的年華》二人神情黯然。這一系列的情節快速轉換,很直觀明瞭刻畫出了男女主人公內心的遺憾、無奈、傷感、失落的複雜心理和微妙的變化過程。

捨去次要的,緊抓主要的,突出強調了男女主人公的情感變化過程,增加了影片的表現力,使觀衆能緊緊抓住影片的主旋律。

高度省略的人物。

在《花樣年華》中,除了在情節上的簡化之外還有對人物的省略。整部影片中除了男女主人公之外就是幾個與主題關係緊密的人物,幾乎沒有其它閒雜人物的出現。就連周慕雲的妻子和蘇麗珍的丈夫也沒有實際出現,只是出現了幾次背影和聲音。有人把王家衛的這種手法叫做“人物的缺席”,其實就整個影片中出現的人物來看,應該用“人物的省略”更爲恰當。就整部影片來看,出現的能夠看得清面目、有臺詞的人物只有十個。其中包括只有一句話臺詞的搬運工、新加坡房東,就連房東顧太太也只出現了一次,只有一句臺詞。房東孫太太家就只出現了孫太太和傭人兩個人物,孫先生、孫太太家的其他人根本就沒有出現。並不是說孫太太家裡就只有孫太太一個人,從“王媽。開飯吧、三哥他們都餓了”一句話中可以判斷出他們家還有其他人,但是影片中並沒有出現。此外影片中還省略了何老闆的"qingren"和太太、顧先生一家人、還有周慕雲工作的報社的其他同事、蘇麗珍上班的公司的其他同事等人物。導演設計如此多的人物沒有出現,已經不只是人物的“缺席”了,實際上應該是對人物的省略。

這種大量省略人物的方式,增強了對主人公的形象塑造和內心情感的發展。使故事的發展緊緊圍繞着周、蘇二人,無疑對突出表現主人公之間的心理變化產生了巨大的作用,強化了影片的主旨。

高度簡練的人物語言。

對白是電影聲音中最主要的元素,“它有幫助瞭解人物性格、情緒,提供事件發展線索的作用”[6]。《花樣年華》中人物的臺詞非常地簡練,人物的對白往往只有簡短的一句話甚至幾個字。如周慕雲和何蘇麗珍見完最後一面坐在出租車內離去時影片只出現了蘇麗珍的一句話“我今晚不想回家”。周慕雲即將要去新加坡時給蘇麗珍打電話,只用了一句“是我。如果有多一張船票,你會不會跟我一起走?”來表現他內心希望和蘇麗珍在一起的心理。周慕雲的這句話之後,是周慕雲所住的賓館房間以及周站在窗前痛苦等待,然後靜靜離開的情節,接着是蘇麗珍匆匆的下樓梯的鏡頭、牀上默默坐着的鏡頭。很長一段時間後出現了一句話“是我,如果有多一張船票,你會不會帶我一起走?”從周慕雲說那句話到蘇麗珍說這句話的過程中沒有其他的人物對白,只有背景音樂。短短的兩句話使觀衆體會到了他們兩個人一個在痛苦的抉擇,一個在痛苦的等待的心理情態。再如,周慕雲的妻子在給蘇麗珍的丈夫打電話時。也只有簡短的兩句話“你到底給你老婆說了沒有?以後不要給我打電話了。”而且沒有出現蘇麗珍丈夫的聲音。只這麼簡單的兩句話,生動形象地表現出了兩個婚外戀者的人物情態。簡潔精煉的人物語言,是這部影片一個特點。有時候簡簡單單幾個字、幾句話就把影片想要表達的內容貼切表達出來的,話語雖少但是句句都是意蘊很深,使整部影片充滿抒情意味。

影片運用高度省略的藝術手法,簡化了情節、簡化了語言、省略了人物,爲觀衆留下了大量的想象空間。取雜留精,使得主題更加突出、鮮明。

三、平緩均衡的節奏。使影片主題更具抒情意味。

“電影,既是一部善於講故事的機器。又是一支抒情言志的彩筆”【7】《花樣年華》雖然情節的過渡很簡潔,但是整部影片在敘事節奏上顯得很均衡,令影片具有很強的抒情意味。觀衆就像坐在一輛勻速而平緩行駛的列車上,一路觀賞優美的風景一樣,在觀賞的過程中引起了一系列感想和思考。從男主人公和女主人公搬進同一座公寓到他的妻子和她的丈夫之間發生婚外情再到他們之間發生感情然後到男主人公的離開,這一系列的情節推進都是同一個節奏,從開始到結尾沒有任何起伏。正是由於這種平緩的敘事節奏,使影片有充分的時間去刻畫細節,更好的表現主人公豐富而複雜的心理,增加了影片的抒情性。同時給觀衆留下想象、思考的時間。

而影片中人物的動作和主題音樂的協調是十分的完美。在主題音樂舒緩的三拍子節奏下蘇麗珍獨自拎着飯盒出去買飯時走路的動作,周慕雲在小攤上吃混沌時的面部動作、坐在辦公室邊抽菸邊寫稿的動作等等,每當主題音樂響起時,人物的動作和着音樂“啪——噠——噠”三拍子緩慢節奏運動着,如同一位舞蹈家在音樂中翩翩起舞一樣優雅、合拍。令人陶醉。王家衛用慢鏡頭的手段把人物的動作和電影的主題音樂完美結合,動作與音樂完全一致的節奏。強烈的表現了人物的內心世界,聽着主題音樂看着蘇麗珍在昏暗狹長的樓道里緩慢行走的動作,我們不能不體會到她內心的寂寞與壓抑。看到周慕雲默默離開賓館房間的一系列動作,我們無不深深地感受到了他心中的痛苦與無奈。還有二人在賓館的房間裡一起寫小說的慢鏡頭。也在主題音樂的旋律下以舒緩的節奏呈現,展現了二人在一起度過的那段令人留戀的美好時光。導演把這些動作用慢鏡頭拍攝下來配合音樂的旋律放出來,舒緩的節奏感很強。增加了影片的抒情性和藝術感染力。在平緩的節奏下,我們感受到了影片所要抒發的感情思想、感受到了二人由寂寞到相愛再到離去的愛情過程,到底是對是錯。已經說不清楚了。

《花樣年華》從一個全新的角度塑造了一個新穎脫俗、豐富多義而又含蓄蘊藉的主題。表現了“那個時代”、表現了道德與情感的矛盾、表現了六十年代殖民文化與傳統文化之間的衝突、表現了人性的複雜微妙。周蘇二人想“愛”而又不去“愛”的愛情故事,讓人感受到的是人性、社會、道德之間複雜的關係,給人一種淡淡的遺憾和無奈。王家衛沒有把影片所要表現的內容僅僅定位在男女愛情上,而是通過一系列獨特的表現手法爲其添加時代色彩、民族色彩和人性內涵,這正是這部影片的成功之處。

同許多人一樣,最初對這部電影產生興趣,是想欣賞張曼玉在影片裡穿着各款旗袍嫋嫋婷婷走過去的身姿。然而影片看到一半。便不得不重新定位王家衛頻頻拍攝的這一組鏡頭的作用,它是一道鮮明有力的色彩,卻也只是色彩,它的存在與電影中壓抑的大提琴音樂一樣,都是爲突顯這樣一個主題:最美好的年華與最糟糕的愛情。

上個世紀六十年代的環境。中產階級的背景,小資格調的情境。

蘇麗珍的職業是秘書,她懂得享受生活,有精緻的妝容,一絲不苟的雲鬢,26身旗袍在劇中未曾重複出現過。即便是去買面。她也會打扮得精緻從容,對生活的態度始終認真,甚至有近乎苛刻的完美主義傾向。

周慕雲是報社的編輯。喜歡自己的工作,待人彬彬有禮。與蘇麗珍一樣喜歡武俠小說,但在蘇麗珍的鼓勵之前,從未嘗試過自己書寫。

他們各自有各自的家庭,只是偶然的原因,成了隔壁的鄰居。

在這裡要談到王家衛對於“不在場的在場”演繹。影片中塑造了始終未曾露面的兩個人。蘇麗珍的丈夫,周慕雲的太太。蘇的丈夫經常出國去日本。年輕有爲;周的太太的酒店上班,經常上夜班,年輕貌美。影片多次藉助他人轉達話語的場景,暗示觀衆,在蘇與周頻頻碰面的同時,另外的兩個人也定是如此,於是情愫暗生自然是理所當然的事。

當另外的兩個人開始約會的時候,剩下的兩個人便開始等待。蘇日日穿着精緻的旗袍去買面,神情疲倦,身姿落寞。週日日在小麪攤上吃雲吞,細嚼慢嚥,眼神沉鬱而寂寥。他們會在狹長的走廊或樓道里錯身而過,沉悶壓抑的大提琴聲無一例外地響起,暗示的是心情。我們能意料到的是,必然會有故事發生,無法預料的,只是結局。

蘇麗珍開始意識到什麼,她聽到隔壁有熟悉的聲響,在極力的僞裝裡纔沒有掉下淚來,卻將自己關在浴室裡放聲哭泣。四個人之間,有人先背叛,她卻只能一個人承受這真相。

偶然的正面相逢,他看到她的提包,她看到他的領帶。他終是約了他,一起吃飯。煙霧繚繞,繞了很長的彎,兩個人才逐漸挑明意圖:只是巧合麼?不是。原本以爲只能一個人扛的事,忽然有了人一起分擔,只是這感覺,多少有些悲涼。

彷彿是出於報復,蘇與周開始模擬背叛者出軌的最初場景。是誰先踏出了第一步?他們都忘了。其實這根本就不重要。事情已經發生了,追究誰是始作俑者,又有什麼意義?

他們也逐漸開始有意無意的約會,一起看報紙,一起寫小說。一起修改討論。偶爾也會研究另外兩個人在做什麼,內心憤恨卻時刻提醒自己:我們不會像他們那樣的。像是警鐘,只不過,這警鐘只鳴予自己聽。

周的妻子的來信,是最後的聲明。他們是被遺棄的一對。她卻依舊不肯承認現實。

拷問模擬。她把他假想成自己的丈夫,開始追問這場背叛的真實性。他簡短的辯解後乾脆利落的承認,令她有措手不及的憤怒,繼而是茫然和委屈,眼神一片空落落的悲傷,片刻的沉默過後,她終於趴在他的肩頭大聲哭出來。不是假想。一切都是真的,只是自己竟然還會如此傷心,如此銘心刻骨地難過。

他們開始嘗試忘記那些憤怒的事情,並逐漸習慣有對方存在的生活。然而那是一個閒言碎語能扼殺一個女人的時代。蘇麗珍是膽怯的,她對生活認真。對自己有着近乎苛刻的完美要求,她也曾以爲自己的婚姻是完美的,因此即便發現了真相,她還是在人前強作笑顏。

約會後回家,要分段下車;暴雨,周從家裡拿來一把傘。蘇卻拒絕與之一起走回去。她害怕那些目光,夾雜着疑問和嘲弄的目光,因此她對周慕雲的電話有着極度的敏感。他的房東忽然回家。她便藏在他的房間裡再不敢有大的聲息和動靜,即便她與他只是在討論小說而已。孫太太幾句告誡的話語,她便能違背內心最真實的情感,棄了與周見面的理由。

然而她又是勇敢的。她待見他,雖然言辭裡一再疏離,情感上卻一再靠近。2046房間。她滿心緊張地奔赴,卻又掙扎猶豫。轉身離開,卻又留下來。她很多時候都在等他再多言一句,而他卻只是沉默。

於他,他覺得她應當懂得他的沉默,他的心意。事實上,她的確懂得,只是女人的天生不安全感,她需要他更堅定的言語。而這些,他卻未必懂。

這樣沉默的日子裡,他們忽然理解了另外兩個人的情感,甚至覺得這樣的發生很是自然。有些事情,不是你一再強調不可能,它就會真的不可能,比如愛情,它往往來得不知不覺、悄無聲息。

她愛他,卻不願承認。他請她配合,模擬一場最後的分別,他要爲自己做心理準備。長鏡頭,只是手的特寫,痙攣,掙扎,她的內心鬥爭激烈,情感已經敞露無遺。她任憑眼淚縱橫,卻還是不能跨出那一步。壓抑的大提琴音樂再次響起。

如果有多一張船票,你會不會跟我一起走。周慕雲對蘇麗珍說了這一句。也僅僅是一句。她還來不及答覆,他便習慣地將她的沉默當成了拒絕。

如果有多一張船票,你會不會帶我一起走。她在2046的房間裡,點燃一根香菸,她要那種煙霧輕繞的氛圍,彷彿他還在身邊。

然後,淚流滿面。

他已經走遠。

一年。最好的年華,又折過去一年。她打電話給他,她還記得他,那或許是她的勇氣,然而他不在。有些話語,外人永遠不可轉達。

再後來的電話,他接到了,她卻沉默。如果他還記得,他應該知道是誰在另一端呼吸和想念。只是默然,他什麼也沒做。於是她離開,拿走了當年在慌亂中留下的繡花拖鞋。從這裡開始,也從這裡結束。

時光一晃,又是四年。於一個女人而言,最好的年華不過四五年的時間。蘇麗珍回到這個小弄堂,孫太太要出國了,於是她租下當年曾住過的這個房子。問起隔壁,孫太太自顧自回憶當年與顧先生一家和睦相處的場景,蘇麗珍卻忍不住看着窗外掉下淚來。時過境遷,她還想念周慕雲。

周慕雲回國,去看望顧先生,卻是舊時場景,人已非。路過隔壁的時候,他在門前靜默了半晌。還是離去。他終是不肯相信,這扇門裡會住有舊相識的人。

他與她之間依舊不能逢面。許多人一旦錯過,接下來只能是馬不停蹄地錯過。他們也未能逃離這個定律。都是紅塵中人,免不了俗。

大提琴音樂響起,激烈而壓抑。

這場感情在周慕雲心底發酵了四年。他再也承受不起。沒有人可以分擔,他只能在吳哥窟的石壁上,對着洞口傾訴,然後一把泥土,封住了全部的秘密。

她的生活流於滾滾紅塵之中。與他再無交集。這場曾經刻骨銘心的愛戀,就這樣消失在茫茫人海里,只剩下花樣年華的小曲,依舊在悽美憂傷地唱着。

他不夠勇敢,她矜持顧慮,於是,只剩下分道揚鑣。最美好的年華里。明明很相愛,卻不能在一起,再悽美的故事,也只能稱得上是最糟糕的愛情。

於是,王家衛說。那是一種難堪的相對。她一直羞低着頭,給他一個接近的機會。他沒有勇氣接近。她掉轉身,走了。故事就這樣收了尾。

那些消逝了的歲月,彷彿隔着一塊積着灰塵的玻璃,看得到,抓不着。他一直在懷念着過去的一切。如果他能衝破那塊積着灰塵的玻璃。他會走回早已消逝的歲月。

然而,連這也只是自我安慰,沒有人能逆轉時間。那個時代已過去。屬於那個時代的一切,也就都不存在了。

我在東京,很想打電話給你。這裡有很多的av可以買,可以坐新幹線去悅子的大阪。

我在熊本,口吞着豚骨拉麪。想起你說這難吃的像3塊錢一碗的青菜面。

我想起了跟你在一起的許多事。在一座小城裡,你幻夢所以我幻夢。穿過熙熙攘攘的澀谷街頭。我曾經告訴過你,這裡在日文中叫做shibuya。你彈着菸灰。笑着,什麼鬼東西~

難以想象喔,在我十九歲的時光裡。浮生裡奢侈的臉孔充滿了我的夢魘。珠光寶氣,她緩緩走來,老老的舊唱片機裡唱着花樣的年華。誰說她叫蘇麗珍了?她說自己是陳太。周先生還好沒有第二張船票。就是這樣,“你要殘念一輩子對吧,我陪你。”

生難久居,愛可永留。不就是殘念啊。當年你不是問我了嘛,我怎麼說。我愛你永遠大於在一起。所以你走吧走吧,走到哪都好。求你,再見面的時候不要再問我,爲什麼是你。

那我愛的就是你,我怎麼知道原因。

阿菲有663家的鑰匙啊。6個小時後,你能不能也給我一把呢?

擦肩而過只有那麼短短一瞬,我看到你沒有看到我。陳太講,不是做好自己就沒事啦。周先生說,我地又沒錯,想那麼多,好累嘎。看到這裡,我深深地笑了,躲在鏡頭背後的王家衛。他調的這杯春酒,好夠勁。

不願承認的事情密密麻麻,鋪滿我的眼球。刷牙的時候居然把牙刷刷飛了出去。鏡子裡你**的上身還是我夢境裡的巧克力般的細膩和光滑。突起的鎖骨像一個大大的笑臉。轉身過來對着我笑。可是鏡子裡背過去了,是同樣突起的蝴蝶骨。猙獰又冰冷。沒結果的花,就像不想觸碰的傷疤。那是多少年前了喲,聽你跟我的第一首歌,“我爲什麼總在非常脆弱的時候,懷念你?”

今天看了巴黎野玫瑰,我好羨慕女主。下輩子我要當那樣的女人。憋到自己內傷真的很傷。

不過你不會知道的哦。

一直跟我在一起吧。我這個提議多棒。

不是這個電影不好。只是它本身其實就像是一團霧氣,再看也是模糊。而我以爲,它的精華也盡在這模糊裡,隱隱約約、欲說還休、欲罷不能……直到最後也沒落個清明,就不了了之了。若是,扯開那層薄紗,一切瞭然,反而令人失落。就如這部影片的英文名《inthemoodforlove》所說的,它要表達的,就是一種心緒,關於愛的。

沒看過這部電影的朋友,問我,講什麼的呀。我整理思路。思索如何向她傳達那一團情緒。最後,我乾脆利落、斬釘截鐵地說,婚外戀。話一出口,我自己就呆住了。哦。朋友有些失望地應着,走了。留我一人愣在那。原來。這樣的情節美就美在形式,一旦剝去優美傷感的外衣,核心也變得蒼白無趣,即便那是人人趨之若鶩的愛情。這樣說,似乎也不準確。因爲一旦變成核心,就不再是愛情了,而是一種關係。有時間,有空間,有主體,而愛情只是一種心緒,莫非。剝去的那件外衣纔是真正的愛情?

行而上是指不存在於時間、空間的現象,自身即是超自然的存在,以理性的思維,或是與生俱來的第六感才能感覺到的終極之物。好極了,我終於給愛情找到了最準確的定語。愛情就該是這樣的終極之物。這樣的解釋再好不過了。他們沒有接吻、沒有**、沒有結婚、甚至都沒有住在一起。導演高明極了。那麼多個孤男寡女獨處一室的夜晚,都沒有發生任何的有色事件。最爲親密的鏡頭也不過是,陳太太靠在周先生肩上的背影,和一雙握在一起的手。這還不足以破壞愛情的純度,保證他們不會成爲性伴侶、夫妻,而僅僅是愛情的雙方。這種愛情。最終會開成遙遠的佛國裡,古老的石洞裡一朵淡紫的花。一首永恆的詩。就像修行的人,有隱忍。有放棄,才能成全真正的道行。

我不該在看電影還去影片的情節梗概,裡面說,陳太太的兒子是秘密中的秘密。不言自明,那也就是說那是兩人的兒子了。於是,兩人就成了一個孩子的爸爸、媽媽。不再是愛情的雙方了。也許。你會反駁我的偏執。但我,堅定於此。若是。先看了這樣的結果。我定然不會重看影片。

重溫之後,纔在心裡刻下了一些細節。張曼玉微微上挑的眼梢,牆紙上古典細緻的花紋,燈罩上繁複的枝蔓,軟膩而市儈的sh話,還有那些旗袍的花色及穿在女人身上所呈現出的流暢線條。街頭喧譁的熱氣騰騰的小吃攤,斑駁的水泥牆,突突直響的老爺車,和無數掩藏在忙碌生活下和謊言裡的曖昧。一切都似乎處在徹底清醒前的矇昧狀態裡,又有着亂世將來的酴釄色彩。這樣的年華可不是,真美。

他,總是那樣一個憂鬱而真誠的男子。在灰色、無人的長街。他說,我不再找你了。爾後,決然轉身。我竟也幾乎落下淚來。儘管他們只是在排練,但生活不就是如此,誰說得清何時真,何時假,更多的人以真的身份說假話,假的身份說真話。他說的是真的。他不再找他了,儘管有過猶豫。

“如果有一張船票,你會跟我走嗎?”我捏了把汗,直到確定她不會跟他走,才放下心來。圓滿終會是最大的缺憾,而缺憾的美感卻更能震撼人心。真正的愛情,就活在這岌岌可危的缺口裡。如果圓滿了,我會微笑,但會嘆息。而現在,我嘆息了,卻會長久地欣喜和銘記。

音樂聲裡,張曼玉搖曳的腰身,就像傳說中那無法捉摸、超然時空的愛情,美得讓人憂傷。

其中那句經典已經家喻戶曉:‘如果我有多一張船票,你會不會跟我走.‘在這場華麗的邂逅中,一切都象樑手裡的香菸一樣,永遠是漂在上空的。不管表明不表明,不管在意不在意,不管他們的關係淡也好,近也好,一切都保持着一定的距離.我想在這世界上,再沒有什麼比距離更好的東西了,因爲有距離,所以我們能更好的和諧的相處,因爲有距離,所以一切都是美好和神秘的.也正因爲有距離,我們可以更好的品味.

我喜歡裡面穿插文字的感覺,就象幾年前看一樣的感覺,我獨自沉浸在那時的那天那刻那一瞬.一切都在我的小小世界之外,不被任何事情打擾,彷彿世界會在這一刻爲我停留一瞬間.那象風又象雲的愛情,就在兩顆受傷的心靈中間展開了,在偶然的邂逅中,在共同寫作的時候,在互相安慰的過程中.

我愛極了裡面的一段,當張到緬甸去找樑時,電話通了之後,只一聲喂就沒有了後文.而且短暫的沉默後,樑也意識到電話那頭是誰了.然後又是一陣沉默.最後張輕輕掛上話筒,並在走的時候帶走了她原來留在樑家的鞋子.是啊,該說什麼呢?問候顯的膚淺,思念又似乎不真實,說愛又好象已經錯過了,於是只有沉默了.就在着沉默中,他們的感情也宣告落幕了,其實這段感情到底有沒有發生過,對他們來說本身就是個大的問題,可能一切只是當時的感觸吧,過了那情那景一切可能就都不復存在了吧.所以纔有了最後,樑在很美很傷感的吳哥窟把自己的心事放在樹裡面的後文了.

經歷過才知愛過,愛過才知傷心過.或許一切華麗的東西,奢侈的東西都註定要在我們的生命中走過,註定不能再來.註定着能是一地華麗的憂傷吧.就象一個人在行人很少的街上遇到原來喜歡的人,彼此一聲問候,一個微笑,然後擦身而過,僅此而已.一切都只是手中斷了線的風箏,註定不能迎着陽光再來一次.所以這世界纔有珍惜的可貴.其實人往往不是不懂珍惜,而是不知道該珍惜什麼.而當自己知道的時候,又已經晚了.世界上的事情從來不會按我們的意志轉移,所以纔有神秘和距離.想要和上帝站在同樣的位置,除非你自己也是上帝.

自杜可風瞳孔裡看出去的風景,一定與別人的不一樣,每個畫面都是一道殘忍的風景,硬生生將觀者的思維通過電影蒙太奇連起來。那種奇妙突兀的組合形成的強烈對比,令人過目不忘,他是描繪細節的高手,一擡手的姿勢,一個深邃的眼神。微微側身的樣子,每一個背影都有戲,將悲歡離合放大了給人看。

張曼玉每換一件旗袍,都有幾個固定的鏡頭,腰、領子、手臂、小腿。由此可見杜可風是一個懂旗袍的人,穿旗袍,身段不能太標準,要扁平纖細,才能穿出紅顏的曲折命運來,太豐滿了,就成了發福的姨太太。靈魂無法駕馭肉身,肉身也就無法駕馭有靈魂的衣裳。

領子是考驗一件旗袍的關鍵,鑲邊、盤扣與髮型、耳環、項鍊的搭配,都是致命的細節,容不得一點馬虎。不光要看正面,還要看背面、側面,面面俱到。

腰身是穿旗袍的關鍵,旗袍對三圍要求最嚴的便是腰圍,要細、要柔軟,因爲旗袍是根據滿人的旗裝改制的。旗裝是十分木訥僵硬的服飾,沒有纖細靈活的腰,穿不出旗袍的生動風韻。

穿旗袍抱着手臂的女子。通常給人十分刻薄的感覺,那刻薄是因着寂寞和弱不禁風形成的,旗袍要穿的好看,不能有結實粗壯的手臂,白玉一般細細地,我見猶憐。

穿開叉高的長旗袍。行走時露出大半截腿,觀者看的是整體效果。對小腿要求不是很苛刻,若穿短旗袍,便如同公主裙一般,不能遮醜,必須要有無懈可擊的小腿線條,玲瓏的小腿襯出旗袍的精緻。

最挑戰身段的衣服,是最簡單的衣服,因其沒有花哨的點綴,觀者的注意力只好放在曲線上,穿旗袍是很危險的嘗試。擁有一雙傲人長腿的莫文蔚,穿旗袍似騎馬裝,野性難馴,嬌小單薄的董潔,穿出鴛鴦蝴蝶派小說女一號的神韻。

王家衛讓張曼玉穿着華麗的旗袍行走在昏暗的走廊裡,大約是想說明旗袍是寂寞女人最後的僞裝,她在柔和的街燈下走過,在**的爵士樂中走過,即使去小攤買一碗麪,都穿着最美麗的旗袍——這些都不能掩飾她的寂寞,那旗袍是用寂寞裁剪的。

今時今日,很少有人家常穿旗袍了,因爲不方便,不方便上班擠公車,不方便下班逛夜市,也不方便私奔。女人們的衣服越穿越少,泰半穿着緊身長褲或超短熱褲,隨時準備撒開腿和男人賽跑。

穿着旗袍怎麼私奔呢?不敢想象穿着旗袍摔一跤的樣子,爬起來都有困難,豈能出那麼大的醜?旗袍是最最注重儀態姿勢的。舊時女子打落了牙往肚裡吞,練就一身隱而不發的涵養功夫,美其名曰賢淑優雅。

因爲優雅,就必須隱忍剋制地修煉,便失去很多天性的快樂。範柳源幻想白流蘇穿着旗袍在森林裡奔跑,其實他更希望她不穿旗袍在森林裡奔跑。他愛她低頭的神態,愛她穿着旗袍的樣子,更愛她不穿旗袍的樣子,這便是男人,最初的吸引終要被原始的**代替,誰願意愛一個永遠不脫旗袍的女人呢?

周先生問陳太太,如果我多一張船票,你會不會跟我一起走?她的旗袍在那一刻真真成全了張愛玲的殘缺人生觀——生命是一襲華美的袍子,爬滿了蝨子。

《花樣年華》只能用來懷舊,令人想起上個世紀六十年代,那些華麗、憂傷、壓抑的愛情故事,小資階級的矛盾、痛苦、掙扎,時下是不可能有那樣的故事了。

如果靈魂和肉身都是寂寞的,用綾羅綢緞裹着有何用?越發淒涼,倒不如她脫下旗袍,換上破牛仔褲隨他遠走高飛。

《花樣年華》的開頭爲觀衆描繪了這樣的場景:簡單的字幕介紹交代時間地點後,緊接着便聽到一片喧囂中的吳儂軟語,依稀可辨清內容,卻是“未見其人先聞其聲”,鏡頭水平橫移過的不是正在說話的人物,而是牆壁上的泛黃畫框,瞬間鋪陳了帶有老sh特色的xg氛圍。隨之張曼玉飾演的主角蘇麗珍推開門,這是她的第一次清晰特寫。光影憧憧下麗珍和房東談着有關租房事宜,送客時鏡頭從地面的黑暗往上移動一直定格到麗珍的臉上,臉部光線明亮,麗珍表情溫婉,爲人物性格的繼續揭示作了基本鋪墊。與對女主角從暗處拍至明處的方式相反,梁朝偉飾演的周慕雲從昏暗的樓梯上樓後,鏡頭拍攝先是定格在房間上的白色大燈泡上,隨後下移到光線昏暗的空間裡,特寫慕雲的臉。慕雲出現時,麗珍正要離開,兩人站位雖有前後,但卻並不重疊,此時鏡頭切換成場面全景,慕雲的觀望,麗珍的掃視,兩人的第一次見面不過是簡單一瞥,輕描淡寫,似是不讓人注意到,但卻安排在畫面中醒目的位置,提醒其重要性。隨即麗珍出畫,慕雲和房東交談完後畫面定格在電鈴上,亦是一個隨後在片中反覆出現的意象。

短短一個介紹,鏡頭用得卻是極簡練的。只是交代背景,卻在人物的特寫上獨具特色且避免重複,由此,這部影片的藝術功力便可見一斑。接下來,就將整體分析和個別剖析相結合,細細講評此部作品的可圈可點之處。

鏡頭剪切與畫面組接:多角度反映事件,增加藝術感

在搬家一幕上導演的安排可謂是別具匠心,首先是在慕雲和麗珍指揮搬東西時使用望遠鏡頭,焦點在每個畫面中都落在主角身上,避免混亂中主體不清。此外,慕雲和麗珍的搬家是同時進行的,在這裡導演便採用了平行蒙太奇的方式,穿插剪切兩人搬家的場景,有趣的是,兩人所在的走廊和大體環境是相同的。.rt!~!

第八百一十二章 哭了第五百四十二章 童年生活電影重現第七百七十四章 精彩對決第七百四十三章 註定第二?第三百五十六章 這就是任務第三百六十三章 以批判性的眼光看好萊塢第二十六章 臺灣宣傳第一百三十九章 去年欠影帝,今年賠出個最佳導演?第九百五十五章 外出第四百零一章 跟蹤長鏡頭第三百四十九章 執着的華語電影人第二百八十一章 風格多變第四百零六章 可憐的人第七百六十章 青訓第七百八十一章 只有冠軍第二百二十七章 2001繼續期待第九百五十五章 外出第六百六十二章 守得雲開見月明第四十九章 誠意之作第一百五十一章 獨裁與民主第三百七十三章 短暫休息的工作狂第六百九十八章 迫於無奈第四百四十一章 鴛鴦戲水第一百一十八章 青春定格(月票7080加更,求月票!)第八百零四章 心跳第九百六十一章 停風第五百八十一章 驚場突變第五百七十八章 譚張之爭第二百三十七章 本色傻根第九百一十一章 急彎第七百一十六章 未來現實影畫交替第一百六十六章 大牌的信任(求月票!)第二百八十九章 人物剖析唐謙之心態第九百八十五章 不會像第四百五十三章 “開心”農場第七百七十七章 正視第三百二十章 黑白並存遊戲規則第九百六十三章 統一第五百零四章 好萊塢《無間道風雲》殺青第三百二十一章 年代佈景第八百三十章 會不會第四十七章 香港電影1998第四百三十二章 女星靠的是保養第五百零二章 羣戲第六百九十三章 前緣第七百零八章 法蘭西玫瑰第三百九十三章 忙碌的拍攝第七十章 世紀唱片第六百八十八章 擒了你,擒了她!第三百三十三章 永遠的BEYOND第七百七十三章 取勝王道第四百七十四章 復仇念頭第六十一章 豪華明星吸金團第三百三十八章 穿針引線之人第八十五章 錯過的情感體驗第九百六十章 師者第七百六十二章 雙劍合壁第八百九十四章 懸空第八百一十三章 死命令第七十八章 安慰第一百七十九章 夢想照進現實第一百九十一章 苦逼的王晶第一百六十五章 取景開拍第六百一十四章 世界之最第四百一十一章 破繭成蝶第三百五十六章 這就是任務第二百二十六章 小品團隊第二百八十八章 人物剖析唐謙之入行第一百一十一章 盛況空前(保底第二更,求月票!)第六百三十四章 棄文從武不易第二百九十二章 獨立嘉賓主持第三十九章 痛並快樂着第七百四十章 恐怖字眼第五百四十三章 唐老師解析商業電影至勝法寶第九百二十九章 盡力而爲第四百四十八章 並非親生第七百零七章 辛苦殺青第一百三十二章 你是大導演(月票150160加更,求月票!)第三百六十六章 自己北上做老闆開節目第五百二十六章 正面小生演奸角必須更壞第六百八十二章 戲耍第六百零六章 男人的另一半第五百九十八章 兒女情長第六百四十六章 大亂第七百零九章 馮氏電影第九百六十一章 停風第一百四十八章 花瓶?第七百九十七章 好受第八百零七章 飛頂第四百三十一章 天意第六百一十章 狗屎運第五百一十七章 面對好萊塢電影也要有信心第四百五十九章 續寫金像獎神話第六章 飯局第八百五十六章 奇人第四百九十七章 理論學一年,實踐僅三天!第三百五十五章 拯救張國榮第四百三十一章 天意第二百三十一章 演老狐狸的劣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