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定鼎(三)

將兩人帶回鎮守將軍府邸,略加審問,將兩人投靠前後情形記錄完畢,又令兩人具結劃押之後,李巖命人開出關防,加上將軍印信,便算了結此事。

看着兩人坐上由商人設在永平府的驛站郵車,交付費用之後,便可一路換車,飲食俱無需再加費用,只是北方道路現下不如南方,這兩人還得受些顛簸之苦罷了。

此事完畢之後,李巖將前線軍報拿起觀看,知道其弟所在的飛騎已經往遼西方向而去。此時李侔已是漢軍衛尉,職位不低,滿人又是慘敗之餘,潰不成軍,安全方面自無問題。他心中略略放心,又看到《京報》所言,皇帝已從北京乘船返回南方,他心中奇怪,北京局勢已然穩定,雖然紫禁城有小半被焚,其實損壞並不很大,張偉卻好似不喜這個遠比南京宮室壯麗豪華的禁宮,只在宮內處斷了山海關一帶軍務,穩住北方大局,便決意坐船返回南京。此時明朝已亡,殘餘的八旗和西部流賊都無大患,張偉前幾日卻下令成立虎賁、虎威兩個新衛,在福州成軍。此事風聞天下,漢軍及由南方調來的官員都是議論紛紛,不知道這位開國皇帝又將揮戈何處。

他自是不知,張偉決意敉平滿州之後,繼續北上,將原本的奴兒干都司舊地全數收回後,繼續往西,一直將烏拉兒平原全數收入中國囊中,那時方能停下腳步。至於歷史上割讓中國大片領土的俄羅斯,因其太遠,現下的交通條件無法組織起這樣的遠征,也只得暫且罷休,若是不然,只怕幾十萬虎狼之師立刻揮師西進,沿着蒙古人當年西征道路,掃平俄羅期平原去了。

自明朝京師一下,張偉便下令改京師爲北京,並沒有遷都的打算。北京當時仍無自足能力,若是定都北方,每年仍如明清,至少四萬石的糧食由漕運北上。這麼賠本不當的事,張偉可完全沒有這種打算。明朝之所以定都北京,一者是朱棣當初立藩於此多年,很有感情;二者他好大喜功,以爲可以憑一已之力,平定邊患。

其實他歷次入草原征戰,除了第一次外,每一次都根本見不到敵人蹤影。五十萬大軍勞師費餉,九邊重地敗壞無人過問。原本降附明朝,在河套地區的朵顏三衛先降復叛,成爲擾亂明朝邊患主力。至得英宗,京營大軍五十萬一朝覆滅,從此由攻轉守,每年被蒙古消耗大量錢財物資,北京重地,除了徒然消耗南方財力,殊無用處。況且此時漢軍實力強橫,以完全熱兵器的狀態,每年派遣大股漢軍輪流肅清草原大漠,以故明的九邊舊地派廂軍防禦,飛騎等騎兵兵種加深打擊。待數年之後,蒙古疲敝,再以和林等蒙古人聚集地駐城防備,將整個草原大漠納入治下,一直苦害中原王朝的邊患要從根本解決,又何必以京城重地來加深防禦。

他自北京永定河港口入海,乘坐御舟返回南京。初時滅掉明朝,消滅滿清的興奮已經漸漸退去。雖然多爾袞逃竄密林,卻是缺衣少糧,已經盛京城內綿衣華服多年的青年親王,又怎會如同其父祖輩那樣,在密林深處,以毛皮爲衣,以射殺野獸爲食?想必他忍受不了多久,便會出來征戰搶掠,漢軍先是穩固遼東並遼西各處城池局勢,往寧古塔、雙城子、璦琿等地進軍,在各處建立城堡,以火炮配合炮壘守備。一步步將這些密林中的野蠻人絞殺即可。他略算一下時間,此時在雅克薩附近或許已經有了流竄過來,掠奪居民財物毛皮,寒冬時甚至以人肉爲食的哥薩克兵。然則離築城守衛,甚至有官方支持的時間尚久,他諭令各衛漢軍,遇到這些食人野獸,不需交流,直接剿滅,若是敵人築城,便加以焚燬,一定不可以這些雙腿野曾在大興安嶺附近立足。

張偉一路由海路返回,因是順風,不過十餘天時間便已回到南京。甫一入城,前方的軍報已由飛鴿送到。漢軍由神策衛一路北上,橫掃一切敢於抵抗的部落。六十餘萬八旗老弱已然全數送進關內,由地方官四處打亂安插。神威與金吾、龍武、龍鑲諸衛趁勢進攻漠北,將喀樂喀與科爾沁諸部攆離草場,在原地築以高大堡壘,不使其返回。漠北諸部哀聲四起,先前還是死硬,不肯投向漢人,待到得此時,已是後悔莫及。早有各部的王爺臺吉向漢軍試探投降條件,各衛沒有張偉命令,俱不接納,仍然是橫掃猛打,在後勤補給能接濟的上的範圍內,將諸部蒙古打的落花流水,遠遠逃竄。飛騎與萬騎兩部奉命西調,準備入甘肅、寧夏等處追擊李自成與張獻忠等部流賊。

“爾之所奏甚好,甚得朕意。甘肅、寧夏等處吾民久苦,不可浪戰。爾部與契力何必所屬該當迅即進兵,窮追猛打。攻克蘭州之後,沿涼州衛、肅州衛、沙州衛、哈密衛等處,將流賊攆入吐魯番,由其與奕力把裡諸部自相絞鬥在前,然後再行進軍,將原本大唐西域疆土全數收回。匆匆此諭,前方情事爾或可自行處斷,不必事事請示,欽此。”

他甫一入宮,尚未梳洗便入武英殿處理軍務,一直埋首苦幹,到了辰時方纔停息。因揉柔發酸的手腕,向侍立一旁的司膳女官白沉香道:“皇后知道我回來了麼,怎麼不見她來見我?”

白沉香妖嬈一笑,款款答道:“陛下,皇后一早便帶着長公主與長哥兒去雞鳴寺進香,現下還沒有回來呢。”

“宮內有大高皇殿,何必辛苦出門。”

“皇后說了,陛下操心國事,她雖是皇后,卻因後宮體制,卻也談不到母儀天下一說。唯有爲陛下多上香祈福,照顧好長公主與長哥兒,這纔算盡了爲妻的本份呢。”

張偉聽了一笑,突然想起李巖具折稟報,道是周廷儒與溫體仁已安然回鄉,其餘出關衆官多半身死,其間便有前明大學士周道登。他當時心中一動,後來才慢慢想起,卻原來歷史上此人六十餘歲年紀時,曾納柳如是爲妾,十四歲上奪了她的紅丸,後來聽信讒言,又將柳如是賣給勾欄,很是可惡。

想到此處,張偉想起柳如是自嫁他後,溫柔婉約,不弄風月不管政務,與歷史上所載的那位河東君殊無關係。有時思想起來,自已是因爲河東君的英姿爽烈才喜歡上現下這個柳如是,然而正因爲自已喜歡上現下這個柳如是,反而又將歷史上的柳如是消彌於無形,這當真是一筆糊塗帳,算是算不清了。

因向白沉香道:“既然她不在,膳食我亦不進。告訴皇后,我去太師府中,晚間回來,教她等我便是。”

白沉香此時年紀漸長,已知人事,自然知道張偉所言晚上等他是何意思。因扭捏答是,聲若蚊蠅,其神色扭捏嬌羞,紅暈上臉,到也是嬌俏可人。

她如此做態,張偉自然明白,心道:“小妮子年紀大了,到是留不得。不妨着如是小心查查,宮內女官有年紀到了,早些許配人家爲是。”

邊想邊行,至內配殿換過衣前,稍加梳洗,便命一衆帖身衛士隨從,往何斌府中而去。

一路逍遙而行,顧目四盼,但見行人如織,四方各國的商賈不絕於途。他這幾個月來心思全用在軍事上,此時泛泛看去,只見城內繁華如故,並不受北方戰事影響。與天津、通州、濟南、北京等曾受戰火蹂躪的北方都市相比,已有天上地下之分。

待到得何斌府門側門之外,守門的管家小廝哪裡認不得他。當即屁滾尿流,迎入府內。至得儀門之時,平素何斌早已迎將出來,此次竟是不見。張偉心中稍有不快,面情上卻是笑嘻嘻依然如故,只輕步走到何斌書房門前,用力拍打,叫道:“何太師,皇帝有旨,何斌橫行不法,收受賄賂,諭令有司入伊府中,查看家產,此諭!”

且不得他在這裡亂叫一通,房內何斌剛接了適才家丁通報,卻因房內客人身份很是特殊,是以並沒有出迎。此時突然有這諭旨,當真是叫他詫異莫名。

他只是略有些驚奇,卻是並不慌亂,房內的衆客人雖然不懂中文,卻有僱傭而來的通事立刻翻譯。帶頭的那人立時叫苦,抱怨那通事道:“吳先生,你說這個人的地位在中國是最尊貴的,除了皇帝就是他地位最高,怎麼突然就會被查抄家產?這真是太不可思議,太難以想象了!”

他轉頭向同行的隨員道:“你們能想象麼?國王突然下令查抄坎特伯雷大主教的家產!”

且不提這些人正自慌張,何斌卻是一腳踏將出去,因見是張偉笑嘻嘻站在門外,便向他抱怨道:“志華,你也忒沒正經!”

“嘿,廷斌兄納了新寵麼?居然對人避而不見,還怪我失禮!”

何斌哭笑不得,卻也懶得理會。當即把張偉拉入房內,向他介紹道:“志華,這位是英國鄖爵,遠東艦隊的司令,約翰·韋德爾先生。”

他與英國人、荷蘭人打了多年交道,此番介紹中規中距,頗合外國人的禮數。那約翰·韋德爾當即站起身來,向張偉點頭致意,微笑道:“正如何太師閣下所言,在下是約翰·韋德爾,請問先生尊生大名?”

這個約翰·韋德爾乃是英國下層貴族,富有資產。不過此人素愛冒險,不肯終老英倫。此番受國王之命,攜帶當年伊麗莎白的書信及現在英國國王查理一世的正式國書,前來中國,欲與這個傳說中強大而又富有,滿地都是黃金與珠寶,還有華麗絲綢的國家建立正式的外交關係。

他此次由倫敦出發,帶着六艘大船及兩艘小艇,趁着英荷海戰暫休的空檔,先到達廣州。在拜會了地方官員後,沿海一路北上,至南京進港後,便立時被沿江防禦的戰艦及訓練有素的水手震驚。當日在廣東時,他已見識過全副火器裝備的漢軍步兵,便已是深深感到震撼,此時又在沿江海口見識到漢朝水師,更是爲他所想象不到。在他看來,除了歐洲之外,就是有些國家擁有一定的文明,亦是不可能有實力與歐洲幾個海上強國在海上爭雄。現下看來,這個神秘的東方古國竟有着不下於英國的海軍實力,卻教他如何不驚。

當日英國東印度公司曾經賣軍艦給還在臺灣的張偉,此事後來雖然英國本土亦已知曉,不過想來一個小小海盜,買了幾艘戰艦又能如何?是以上層並不以此事掛懷於心,而如同約翰·韋德爾這樣的下層貴族,相隔數萬裡之遙,又能如何知道。大開眼界之後,原本心高氣傲,以爲自文明大國來到蠻夷東方的約翰牛立時低下頭顱,知道絕不可小覷了這個擁有強大軍事力量,又有着先進文明的強大國家。

他此時已經瞭解了中國禮儀,知道不可隨便握手,更加不可以隨便伸手向貴族大官握手。因而問好之後,便微笑拱手,以純粹中國式的禮節向張偉問候。

卻見眼前中等個頭,臉形在英國人看來所有中國人都一樣的這個男子微微一笑,伸出手來,以右手抓住他放下的左手,以癟腳的英文向他道:“歡迎你,大不列顛國王的使者。”

第55章 偷襲(五)第55章 偷襲(一)第64章 關寧(二)第57章 試探(二)第48章 滅鄭(二)第64章 關寧(七)第60章 鼎革一第66章 北伐(一)第63章 倭亂(十二)第60章 鼎革(九)第61章 伐明(十)第70章 決戰(八)第9章 爭拗(下)第60章 鼎革(二十九)第24章 論兵(下)第60章 鼎革七第54章 反間(二)第24章 論兵(上)第5章 初會(下)第62章 江南(一)第73章 南洋(十一)第71章 定鼎(四)第61章 伐明(十六)第60章 鼎革一第8章 宴客(上)第64章 關寧(十)第66章 北伐(十一)第49章 鎮倭(五)第60章 鼎革一第70章 決戰(四)第53章 造反(一)第12章 安身(上)第60章 鼎革七第64章 關寧(七)第56章 返臺(三)第8章 宴客(下)第50章 和談(三)第27章 協議(下)第49章 鎮倭(二)第26章 亂局(上)第64章 關寧(一)第65章 治平(五)第27章 協議(下)第14章 情動(上)第63章 倭亂(九)第61章 伐明(十五)第69章 相峙(一)第65章 治平(二)第55章 偷襲(十二)第55章 偷襲(五)第5章 初會(下)第68章 滅明(四)第63章 倭亂(七)第68章 滅明(四)第46章 制約(中)第60章 鼎革(十九)第43章 攻城(中)第26章 亂局(上)第60章 鼎革(十二)第60章 鼎革(十八)第57章 試探(三)第69章 相峙(六)第28章 保甲(上)第65章 治平(八)第73章 南洋(二)第66章 北伐(八)第73章 南洋(五)第72章 法度(一)第73章 南洋(八)第47章 遼東(六)第48章 滅鄭(五)第13章 赴閩(上)第10章 赴臺(下)第71章 定鼎(一)第8章 宴客(上)第68章 滅明(二)第51章 騎射(二)第67章 激戰(十)第61章 伐明(十二)第69章 相峙(二)第66章 北伐(一)第39章 賄賂(下)第71章 定鼎(三)第10章 赴臺(上)第40章 出兵(上)第35章 兵制(上)第29章 官學(中)第64章 關寧(十)第64章 關寧(四)第21章 招兵(上)第60章 鼎革二第70章 決戰(十一)第5章 初會(下)第55章 偷襲(九)第60章 鼎革(十一)第67章 激戰(四)第42章 圍城(下)第33章 利炮(下)第51章 騎射(一)第60章 鼎革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