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風捲殘雲 第二十五節

李弘說完之後,朝堂上一片靜穆,無人說話。

天子笑道:“看樣子,愛卿不把朕的萬金堂折騰個精光是誓不罷休了。”

李弘躬身奏道:“陛下,北疆流民成災,要想妥善安置,只有把他們遷到西涼的北地郡和幷州的河南一帶屯田,舍此以外別無他徒。而要想在這兩地屯田,那務必就要把匈奴人遷到陰山南北和把鮮卑人趕進大草原深處。因此,遠征陰山以北佔據北部鮮卑的大片疆域應該是這次出塞作戰的主要目的,而不是僅僅爲了收復邊郡。臣懇請陛下……”

“朕知道愛卿說得都是實情。”天子揮手打斷李弘的奏稟,鄭重說道,“大軍如果要遠征陰山以北,首先就要收復邊郡,其次要看愛卿何時收復邊郡。愛卿如果能在八月之前收復邊郡,那遠征陰山以北還有可能,但如果收復邊郡的戰事拖延到九月或者十月結束,那麼今年遠征陰山以北就沒有可能了。所以,依朕看,愛卿還是先把邊郡拿下來吧,至於是否遠征陰山以北,容後再議。”

李弘聞言大喜,急忙追問道:“陛下的意思是同意臣率軍遠征陰山以北了?”

天子搖搖頭,指着李弘笑道:“愛卿這麼有把握在八月結束收復邊郡的戰事?你剛纔可不是這麼說的。”

“只要陛下同意臣遠征大草原,臣將不惜一切代價在八月結束邊郡戰事。”李弘信心十足地說道,“臣懇請陛下下旨再議遠征之事,儘早定下北疆大戰的完整策略,以免將來延誤戰機。”

天子盯着他好半天,然後又看看三公大臣。

太尉馬日磾奏道:“大將軍的考慮非常有道理。爲了妥善安置災民,解決北疆日益嚴重的危機,遠征大草原還是必要的。朝廷如果等到大將軍八月收復邊郡之後再議遠征之事,時間上肯定要耽誤。所以臣同意大將軍的提議,還是趁着大將軍在朝的時候儘早把完整的北疆之策定下來爲好。”

司徒丁宮跟着出奏,他也極力主張早定北疆策略,“大將軍即使今年不能遠征,明年還是要率軍翻越陰山北上,所以及早定策非常必要,可以爲明年的遠征提前做好充足的準備。”

天子考慮了一下,然後對李弘說道:“那就依愛卿所奏吧。愛卿和尚書檯的諸位大人們及早定策,不要耽誤了出塞攻擊的時間。”

李弘沒有想到事情這樣順利,他按捺不住興奮的心情,激動地問道:“陛下同意大軍四月中出塞?”

“愛卿現在爲北疆數百萬災民所困,既要收復邊郡,又要開拓疆土,朕怎能不體諒你的難處。”天子笑道,“只是北疆的連番大戰定要掏空朕的萬金堂,朕很心痛啊。”

衆臣齊齊跪下,高呼萬歲。

李弘帶着小雨在黃昏時分告辭天子和太后,出宮回驛館。太后非常喜歡小雨,賞賜了許多衣飾絹帛。李弘離開不久,太后問天子,現在徵北大將軍回京了,皇統的事何時解決?天子說,不着急,等徵北大將軍離京以後再說。

太后詫異地問道:“皇帝把徵北大將軍從北疆徵召回京,難道不是爲了皇統的事?”

天子笑道:“當然是爲了皇統的事。朕要藉着確立皇統的機會把許多棘手問題一次解決掉。比如大將軍何進、皇后,還有那些母后非常仇恨的中官,還有朝堂上那批居心叵測的士人,朕要把他們全部解決掉,免得將來給小董侯帶來無窮無盡的麻煩。但徵北大將軍是個更大的麻煩,母后難道沒有看出來?”

“如果讓徵北大將軍率軍南下以武力解決何進,朕就沒有把握控制洛陽的局勢。李弘仇恨中官,假如他和京城的士人串通一氣謀誅中官,朕將如何應對?李弘的鐵騎都是蠻胡,步卒都是蟻賊,沒有人會聽朕的。那時李弘手握重兵在洛陽可以爲所欲爲,連朕都要看他的臉色行事,你想朕如何控制局勢?這天下除了母后朕能相信誰?”

“既然皇帝不信任徵北大桂軍,那皇帝把他徵召回京幹什麼?”

“朕叫徵北大將軍回京,就和朕放言廢除皇后一樣,目的都是爲了逼反何進。”天子耐心地解釋道,“要把洛陽的問題一次解決掉,需要找一個機會讓何進,這宮內的老中官,還有朝堂上的那幫士人互相殘殺。等他們互相殺得奄奄一息了,朕就出來收拾殘局,輕而易舉地解決一切,而這個機會就是何進造反。”

“何進要反,要擁立史侯爲太子,要讓天下人信服,他就要有造反的藉口,要有士人的支持。何進造反的藉口是什麼?士人支持何進造反的條件又是什麼?誅殺中官而已。何進進了京城之後,所有幫助何進進京的士人也就暴露無疑了。剩下的事就很簡單。朕答應何進和士人的要求,響應天下的呼聲,把老中官誅殺了事。朕殺了中官之後,立即下詔赦免所以參予造反的士人和北軍將士的性命,唯獨不赦何進。何進會像當年的竇武一樣死得很慘。何進天真地以爲朕控制不了北軍,那簡直是天大的笑話。朕控制不了李弘的邊軍將士,但要控制北軍,一封話書足矣。”

“中官死了,何進死了,剩下就是那些居心叵測的士人了。母后知道爲什麼朕要逼着他們上策同意廢嫡立庶嗎?朕就是要逼着他們堅決支持何進造反。沒有這些士人的堅決支持,何進哪敢造反?士人們如果不支持何進造反就無法誅殺中官,而中官不除,中官的權勢在何進死後會象過去一樣強大。士人們經歷了兩次黨錮之禍,對昔日的仇恨刻骨銘心,他們怎會放過這麼好的機會?等何進造反了,殺了中官,他們立即就會再殺何進。否則,就是朕殺他們了。這些士人既然已經同意朕廢嫡立庶,他們豈敢出爾反爾?出爾反爾就是欺君之罪,何況那時朕已下旨赦免,誰敢再助何進?”

“皇帝不是說還要誅殺士人嗎?”

“董侯繼承皇統還需要他們出力。”天子笑道,“等皇統確立,董侯做了太子,朕就該殺的殺,該免的免,把他們統統趕出朝堂。”

“那何進何時會反?”

“徵北大將軍離京返回北疆後,何進只要聽到他率軍出塞的消息,立即就會反。”天子忽然臉顯痛苦之色,雙手用力抵住胸腹,齜牙咧嘴地說道,“何進要是遲疑不決,朕就再幫他一下,諒他不敢不反。”

太后看到天子痛苦不堪,驚惶失措地問道:“皇帝還是找醫匠來看看吧,這樣硬撐着也不是事。”

天子從懷內掏出兩顆金丹吞了下去,神態堅決地搖搖頭,“此時要是傳出朕身染疾病的消息,何進不但不會反,還會想盡一切辦法害死朕。母后你還記得王美人是怎麼死得嗎?朕搬到嘉德殿,就是防備此事。皇后既然敢下毒殺死王美人,也就敢下毒殺死朕。”

“那皇帝這病怎麼辦?要拖到什麼時候?”太后愛憐地伸手摸摸天子的額頭,憂心忡忡地說道,“皇帝又發熱了。這病越來越重,靠吃金丹能行嗎?”

“吃兩顆就可以解痛。”天子安慰太后道,“朕沒事,沒什麼大病。過去這肚子也痛過,吃金丹就好了,沒事。”

太后十分擔心地看着他,小聲說道:“皇帝,這皇統的事還是早點解決爲好,免得夜長夢多出意外。皇帝可以趁着徵北大將軍在朝的時候,一邊下旨賜死皇后和何進,一邊下旨冊封太子,這皇統的事不就解決了。皇帝爲什麼一定要把事情弄得這麼複雜?”

天子一手抵住腹部,一手揉着太陽穴,黯然長嘆道:“現在朝中有大將軍何進、中官,還有士人這三股權勢,他們互相掣肘,勉強維持着朝中權勢的平衡。一旦大將軍死去,這種平衡就會被打破,中官和士人會再次陷入權勢紛爭,其結果不言而喻。在目前這種形勢下,大漢社稷有可能因此而分崩離析。朕只有趁此機會把他們的權勢削弱,這樣才能維持社稷的穩定。”

“母后,不是朕要把事情弄得這麼複雜,而是大漢社稷急需穩定,不這麼幹不行啊。如果任其發展,我大漢國可能敗亡在即。母后,皇統其實是件微不足道的小事,穩定國家社稷纔是大事啊。沒有江山社稷,小董侯哪有大統可繼?”

太后泫然淚下,悽然無語。

大漢國中平六年(公元189年)四月。

北疆戰策在得到三公府和尚書檯的合議通過後,天子隨即下旨,詔令徵北大將軍率軍出戰。

李弘以八百里快騎急令駐守長城要塞的趙雲立即率部出發,同時急令駐守美稷的徐榮麴義楊鳳做好開戰準備,急令鮮于輔張燕督辦糧草軍械,急令閻柔玉石率軍做出攻擊姿態,以引誘胡族聯軍在定襄郡集結更多兵力。

本月初,徵北大將軍李弘最後一次參加了有關北疆戰事的朝議。此次朝議完畢,他就要出京回北疆了。

朝議上,天子和大臣們就徵北大軍的糧餉軍械一事做了最後議定,然後天子問李弘,大將軍可還有爲難之事?如果有就現在說,等你出了京城,就沒有機會了。

李弘笑道:“有是有,但陛下和朝廷都無法解決,還是不說了吧。”

天子笑道:“是嗎?還有朕解決不了的事?你說給朕聽聽。”

李弘猶豫了一下,說道:“我們正面攻擊兵力不足,假如有十萬到十二萬人,我們就佔有絕對優勢,這樣我們完全有把握誘出匈奴叛軍的主力,以策應徐榮和趙雲兩路人馬成功渡河,完成對胡族聯軍的包圍。只要順利合圍胡族聯軍,我可以確保在八月之前收復邊郡。”他悄悄看了一眼神色平靜的天子,低聲說道,“但我們手上的確沒有兵力了。”

天子點點頭,說道:“大將軍手上不是還有四萬人嗎?鮮于輔和張燕的兩軍你可以徵調出塞嘛。”

李弘爲難地說道:“陛下,長城以內不能沒有軍隊留守。成批涌入幷州的災民是個隱憂,太行山和黑山的黃巾軍是個隱憂,還有……”

天子搖搖手,打斷了李弘的話,“朕把前將軍董卓調過去,讓他兼領幷州牧,駐守晉陽,給你押運糧草。”

大臣們大爲驚愣,一個個怔怔地看着天子,誰都沒有說話。李弘的臉色有點難看,低頭無語。

天子派董卓進駐晉陽,讓董卓督領幷州軍政,還讓董卓給徵北大軍押運糧草,這不是把李弘的要害全部抓住了嗎?徵北大將軍還沒有出戰,天子就急不可耐地派人進駐晉陽,扼守長城以內,這不擺明了要壓制和掣肘李弘在北疆越來越龐大的權勢嗎?天子這麼做也太明顯了吧?這仗還要不要打了?

太尉馬日磾、司徒丁宮和尚書令盧植互相看看,心裡又是佩服又是憂慮。上個月,天子本來要拿掉董卓的兵權,但不知道爲什麼後來又放棄了,難道天子那時就已經想到了此事?董卓拒不交出兵權,天子又不願意追究,這讓士人們非常惱火,耿耿於懷。正當他們苦於無法解決這個潛在威脅的時候,天子卻把他調到北疆去了。好事啊。

董卓和李弘都到了北疆,兩人互相牽制,誰都奈何不了誰。將來北疆大戰即使大獲全勝,李弘也被董卓攔在了長城以外,實力強勁的李弘對京畿的威脅頓時被降到了最低。而董卓因爲李弘陳兵關外,根本不敢南下,他只要動一動,必死無疑。另外,李弘在北疆督兵事,董卓在幷州管軍政,兩人之間的權力有很多地方交叉重疊,將來肯定要產生矛盾,無需擔心兩人會聯手合作。只要兩人矛盾重重,天子就可以不費吹灰之力把兩人逐一拿下。

想到天子這樣深謀遠慮,士人們的心裡沉甸甸的。李弘的威脅是被天子輕易地化解了,但皇統之爭呢?天子是不是早已胸有成竹?

趙忠站在天子身後,暗暗出了一身冷汗。天子突然改變主意不但沒有強行剝奪董卓的兵權,反而讓自己派人去安撫,原來他是要故意出賣士人和大將軍,以此來換取董卓對他的忠心,然後他把董卓調到幷州去牽制李弘,同時把董卓對皇統的威脅也徹底解除了。但天子爲什麼要這麼做?現在李弘出征塞外,董卓駐守晉陽,可以威脅何進的力量都沒有了,何進要是再不反他就是白癡了。天子處心積慮地要逼反何進,連李弘這個後援都不要了,他到底想幹什麼?難道我們這些中官死了,他就能逃過劫難?何進怎麼會放過天子?

趙忠和張讓對視一眼,下定決心要和皇后,和何進走到一起。繼續跟在天子後面必死無疑,不如跟着皇后尚有一線生機。

天子看看衆臣,慢慢走到李弘面前拍拍他的肩膀,很溫和地說道:“這天下是朕的天下,怎麼會有朕解決不了的事?”

“愛卿當前最重要的事是集中所有的精力去打仗,今天的大漢國已經承受不起一場敗仗了,你必須要打贏這一仗,絕不能敗。”天子看着李弘,鄭重地說道,“朕徵調董卓到幷州,讓他主掌幷州軍政,給你押運糧草,等於是把幷州所有的重擔都交給了董卓。愛卿只需率軍打仗就行,北疆其他的事已經和你沒有任何關係了,你只管打仗。幷州災民暴亂也好,糧草運輸中斷也好,責任都是董卓的,這樣一來,你就沒有任何後顧之憂了。”

“去年你在幽州平叛,心裡卻惦記着幷州戰場,一心二用,非常辛苦。去年的仗你是在大漢國境內打的,是在長城以內打的,沒有出塞,也沒有遠征草原,所以你一心二用還可以勉強支持,但這次不一樣了,這次你絕不能一心二用,這次如果敗了,大漢國的北疆就完了。”

“愛卿能理解朕的一番苦心嗎?”

李弘幡然醒悟,趕忙跪下謝恩。

“愛卿不要想許多,本來我打算讓皇甫嵩去兼領幷州牧的,但由於你改變了北疆作戰策略,朕只好讓董卓坐鎮幷州,讓皇甫嵩坐鎮西涼,看護三輔。董卓給你鎮守後方,押運糧草,皇甫嵩駐守西涼,京兆尹蓋勳給徐榮提供糧草。這樣出征塞外的兩路大軍就能同時得到穩固的糧草供應。”

天子伸手把李弘扶了起來,繼續說道:“愛卿遠征塞外,爲我大漢國收復邊郡開拓疆土,此等大漢重臣,朕怎會懷疑你的忠誠?愛卿切勿胡思亂想。”

李弘再拜感謝天子的信任。

盧植沉吟半晌,小心翼翼地問道:“陛下,董將軍帶多少人到幷州?”

“你說呢?”天子隨口問道。

盧植想了一下說道:“陛下,以臣看,一萬人足矣。目前幷州還有幾千郡國兵,河東也還有屯田兵可以臨時徵調,再加上句注要塞外還有北征大軍隨時可以回援,所以……”

“一萬人太少。”天子說道,“大將軍在晉陽放了兩萬軍,所以還是按這個兵力來吧。下旨,命令前將軍董卓兼領幷州牧,立即率兩萬北軍急赴幷州,務必於四月中趕到晉陽。”

大臣們笑了起來。這個董卓,到底還是被陛下奪去了西涼兵權。

天子讓董卓帶北軍到幷州,西涼兵卻讓皇甫嵩統帥,那董卓的兵權還不是間接地被剝奪了?北軍是京畿駐軍,沒有戰事立即就會被徵調回京。北軍一走,董卓就沒有兵馬了,他這個幷州牧就是一個空架子。天子讓董卓領北軍到幷州顯然還是考慮到了李弘出塞作戰後京畿的安危問題。北軍駐守幷州當然要比西涼兵駐守幷州要安全得多,而且,董卓很難指揮這兩萬北軍。首先他的威信不能和皇甫嵩相提並論,其次他的身份也沒有大將軍那樣高貴尊崇,他想在沒有聖旨的情況下帶着這兩萬軍隊南下根本不可能,北軍的幾個校尉不會理睬他。

“陛下,董卓帶走兩萬北軍,那西涼的平叛兵力就不足了。”盧植小聲說道。

天子笑道:“下旨,命令大將軍何進立即率北軍趕赴西涼,支援皇甫嵩。遷幷州刺史丁原爲武猛中郎將,率幷州三千郡國兵立即趕赴河內,刺殺黑山蟻賊。”

大臣們頓時面面相覷,人人都有一種心驚肉跳的感覺。大將軍完了,徹底完了,除非馬上造反。誰都沒有想到天子還是要把大將軍調到西涼。去年天子就準備讓大將軍率軍去西涼,結果讓皇甫嵩搶先一步壞了天子的好事,但這次大將軍卻躲不掉了。

去西涼就要從京畿而過,這正好給了大將軍率軍靠近洛陽的機會。盧植的心臟劇烈地跳動了幾下,臉上閃過一絲恐懼。現在徵北大將軍出塞作戰了,天子的倚仗沒有了,他竟然還敢讓大將軍率部從京畿而過?天子先是把大將軍放出京城,給他謀反的機會,然後又連續出策逼他謀反,現在更是把大將軍回京謀反的路都給他讓出來了,天子到底想幹什麼?他難道還有什麼致勝之策?

盧植越想越是害怕,後背上冷颼颼的。今天的天子已經完全控制了全局,他執意要逼反大將軍,難道當真是爲了皇統?

“愛卿凱旋之日,朕當出城相迎。”天子拉着李弘的手,看着惶恐不安的大臣們,揮手說道:“諸位愛卿代朕出城送送徵北大將軍吧。”

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六十四節第4章 破釜沉舟 第七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六十五節三國人物介紹吳第7章 風雷激盪 第二十七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四十六節(上)第6章 成事在天 第二十三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三十九節第12章 日蝕蒼黃 第六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四十九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三十三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十九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五十五節第3章 狂風暴雨 第十七節第7章 山雨欲來 第二十四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六十八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十七節第9章 風捲殘雲 第十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四十四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七十二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九節第20章 胡笳十八拍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二十四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四十五節第8章 劍拔弩張 第二十九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六節之人物傳記諸生傳二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三十一節三國人物介紹魏上第2章 如臨深淵 第十二節第2章 如臨深淵 第二十八節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十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十一節(上)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二十七節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九節第8章 劍拔弩張 第十八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五十節之人物傳記諸生傳二簡明大漢軍制軍階一覽第3章 風起雲涌 第三十三節(上)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三十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二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二十三節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十七節第7章 風雷激盪 第二十節第8章 劍拔弩張 第二十節第6章 成事在天 第九節第12章 日蝕蒼黃 第十八節第7章 風雷激盪 第二十四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三十三節(上)第2章 燕趙風雲 第十四節第18章 何如霍去病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六十節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二十六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七十一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四十七節(下)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七十三節第10章 風雨如晦 第三節第6章 風雲再起 第二十二節第1章 朝陽初升 第三十一節東漢末年各少數族的風俗第3章 風起雲涌 第五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二節第5章 風雲突變 第二十七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三十八節三國人物介紹魏中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二十四節第5章 勢如破竹 第四節第8章 箭在弦上 第三節第5章 勢如破竹 第八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二十二節第5章 風雲突變 第十八節第1章 朝陽初升 第七節第1章 朝陽初升 第三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七節(下)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十節第7章 風雷激盪 第二十二節第3章 狂風暴雨 第六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三節漢朝沒有馬鞍馬鐙嗎第5章 勢如破竹 第八節三國人物介紹蜀上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六十二節第1章 危機四伏 第九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六十二節第2章 如臨深淵 第六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二十五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三十六節第6章 成事在天 第十八節第3章 狂風暴雨 第九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一節(下)第6章 成事在天 第十九節第2章 如臨深淵 第二節第9章 風捲殘雲 第十一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十六節第12章 日蝕蒼黃 第十六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五十四節第1章 危機四伏 第十九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五十五節第5章 風雲突變 第十四節-第十七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