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風捲殘雲 第二十七節

董卓不願意離開西涼,大將軍何進就更不願意西進涼州了。

大將軍何進上奏天子,說最近青徐兗三州鬧饑荒,蟻賊沒有糧食支撐無法繼續攻打城池,紛紛撤進了泰山和黃河沿岸,許多叛亂軍隊更是在一夜之間潰散一空。同時間冀州災民人數暴增,青徐兗三州的百萬災民蜂擁越過黃河進入了冀州。現在冀州不堪重負,形勢岌岌可危,暴亂大有一觸即發之勢。大將軍何進懇求天子暫時延緩西進涼州的時間,以便大軍駐守冀州控制局勢。

冀州牧楊奇一日三奏,哀求天子火速調撥賑災錢糧以安撫境內的流民

。楊奇說,陛下在冀州最危急的關頭調走北軍,根本就是瓦上添霜,會讓冀州的形勢更加惡化。冀州這幾年連遭蟻賊禍亂,人口巨減,田地荒蕪,如果今年再遭重創,冀州會象邊郡一樣荒無人煙了。

朝中大臣們也上書勸諫。太尉馬日?說,西涼叛軍已經給皇甫嵩打得落花流水,逃回了邊塞荒涼之地,叛軍對西涼和三輔的威脅已經解除了,此時徵調大將軍西進涼州平叛沒有任何意義。相反,此時冀州的形勢卻非常危急,已經嚴重影響到了京畿的安全,所以他認爲大將軍和北軍應該暫時留在冀州。

天子置若罔聞,不予理睬。他命令三公大臣和尚書檯諸臣開始籌措冊封太子的準備工作,催促他們立即草擬廢除皇后的話書。

天子下旨給左將軍皇甫嵩,命令他攜旨強行接管西涼軍。命令中壘校尉皇甫鴻統帥兩萬北軍立即啓程趕赴幷州。

天子又給董卓回了一封措辭極爲嚴厲的聖旨,命令他接旨後立即去幷州主將軍政,剿殺幷州越來越嚴重的災民暴亂,確保大軍出塞作戰萬無一失。假如他再執意不從,當以抗旨之罪予以嚴懲。

天子下旨給冀州牧楊奇,命令他再徵一萬郡國兵。如果災民暴亂,殺無赦。至於賑災錢糧朝廷將在最短時間內調撥到冀州,請冀州府耐心等待。

天子再次下旨催促大將軍何進率部西進涼州。天子說,冀州的事和你無關,你不要找藉口,立即給朕到西涼去。

鮮于輔急奏天子,說西河郡的暴亂愈演愈烈,而徵北大將軍李弘視而不見,強行帶走了兩萬大軍。目前鮮于銀已經率五千兵趕赴西河平叛,孫親率五千兵趕赴上黨平叛,張燕率五千兵從句注要塞返回太原平叛,自己帶着五千兵駐守晉陽,正在忙於給大軍徵調糧草輜重無法脫身。爲了防止暴亂軍隊流竄河東威脅到京畿的安危,他已經緊急徵調五萬屯田兵封鎖了南下河東的各處要道。鮮于輔懇求天子督促前將軍董卓立即率兩萬北軍進駐幷州,以便自己和張燕能夠迅速從幷州脫身率部出塞參戰。

趙岐和張燕聯名上奏天子。趙岐發火了,他在奏章中大罵冀州牧楊奇是個禍害大漢社稷的奸臣。趙岐說,冀州牧楊奇爲了一已之私,竟然不顧國家安危,動用大量郡國兵驅趕災民進入幷州。幷州貧瘠之地,又正值大戰之際,哪有財力物力安置這麼多的災民?幷州災民暴亂根本就是人禍,都是楊奇一手造成的。趙岐懇求天子嚴懲冀州牧楊奇,要求冀州府堅決阻止災民涌入幷州。趙岐威脅天子說,如果這種情況得不到遏制,他將關閉壺關,封鎖進入幷州的所要關隘。

徵北大將軍李弘急奏天子,說自己已經率九萬四千大軍從雁門郡的馬邑城出發,正在向定襄郡攻擊前進。目前玉石的大軍正在攻打駱縣,閻柔的大軍已經逼近定襄郡郡治善無城,而自己也即將率軍開始攻擊中陵縣。李弘信心十足地說,臣預計在四月底可以拿下整個定襄郡,直逼雲中。爲了保持正面攻擊的兵力,臣懇求陛下立即督促前將軍董卓率部進入幷州,以便讓鮮于輔和張燕迅速率部出塞,會合大軍。

同時間,河東郡太守王瀚急奏天子,說盤駐在王屋山上的蟻賊白波餘孽聽聞北疆諸軍已經出塞作戰,膽氣大壯,紛紛下山擄掠河東郡縣

。王瀚焦急萬分,他在奏章中說,目前正是春耕季節,如果不能及時擊退蟻賊,可能會耽誤春耕,後果十分嚴重。他懇求天子立即派兵支援。

天子氣得破口大罵。徵北大將軍剛剛出塞,北疆就七處冒火八處冒煙,這仗還怎麼打?幷州一亂,徵北大軍的糧草補給就成了大問題,前線大軍的處境非常危急。大臣們也沒有想到幷州的形勢轉眼間變得這樣惡劣,大家措手不及,一個個憂心如焚。

“下旨給鮮于輔,命令他坐鎮幷州,代領徵北大將軍事並督令北疆兵事大權。另外還要提醒他一句,他現在是聽朕指揮,不是聽徵北大將軍指揮。讓他在董卓沒有進入幷州之前務必不要出塞,竭盡全力給徵北大軍督辦糧草輜重,如有失誤,定斬不饒。”

“下旨給張燕,讓他暫領幷州牧主掌幷州軍政,全面負責平叛諸事。着重告訴他,務必不要封鎖冀州進入幷州的各處關隘,否則以抗旨論罪,殺無赦。”

“下旨給張澤(就是張白騎),讓他再起兩萬屯田兵,立即南下剿殺白波蟻賊。”

太尉馬日?急忙阻止道:“陛下,屯田兵是黃巾軍,白波蟻賊也是黃巾軍,陛下讓黃巾軍去打黃巾軍,這不是自取禍事,河東越打越亂嘛。”

“愛卿只想到他們都是賊,沒想到他們一個是吃穿無憂的賊,一個是餓紅了眼睛的賊,你怎麼知道他們一定會狼狽爲奸?”天子不屑地搖手道,“先這麼辦了。這燃眉之急無論如何都要解,否則下半年河東缺糧,京畿的日子很難過。北軍趕到河東之後,再讓他們回去屯田。”

“下旨給冀州牧楊奇,叫他不要做得太過份了。如果再驅趕災民入晉,朕就把調撥冀州的賑災錢糧統統轉給幷州。還有,下旨安慰一下趙岐。老大人大概氣暈了,竟然連朕都敢威脅。”天子指着蹇碩說道,“派人給老大人送點上好的人蔘、鹿茸,給他補補身子。”

“再催董卓。”

董卓被逼無奈,只好收拾行裝準備動身。此時去幷州,自己幾十年的努力將盡數化爲泡影,自己幾十年的威名將毀於一旦,董卓憤怒得幾乎要造反了。自己到底犯了什麼錯,惹了什麼禍,竟然成了天子和朝廷勢必要殺之而後快的人。

今天的幷州誰去都是一個身首異處的悲慘下場。爲什麼不讓皇甫嵩去,非要讓我去,這擺明了不就是要殺我嘛。李儒本來還想勸董卓兩句,但被狂怒之下的董卓一腳踢了出去。董卓指着他痛罵不止。早知花錢買通士族就是這個下場,當初我無論如何也不會聽你的,我要是一直跟着奸閹絕不會有今天的絕境。天子和姦閹現在都知道我腳踩三條船,他們雖然嘴裡說還在信任我,但心裡恨不能把我生吞活剝了。這都是你出得好主意。你害苦了我,知道嗎?

李弘剛剛出關,幷州就亂成一團,現在誰能收拾幷州這個混亂的局面?幷州有黃巾軍,有災民,有軍屯民屯,還要給北征大軍運送糧草軍械,這麼多事情交織在一起,我董卓就是有十個腦袋一百隻手也忙不過來。到時候不要等陛下下旨殺我,我自己就累得吐血而亡了。

我在幷州沒有根基,沒有軍隊,我也不熟悉幷州的軍政事務,我去了之後,除了等死我還能幹什麼?我都快六十了,難道我這麼大年紀還去幷州再創基業?等根基打下來我早就化成灰了

董卓歇斯底里地咆哮了一會,心中的怒氣漸漸消散了不少。他把李儒扶起來,十分抱歉地拍拍他的肩膀,然後神色堅決地說道:“我絕不進幷州。”

李儒說:“目前洛陽的形勢對大將軍和士人都非常不利,皇統的事估計很快就要水落石出了,所以這個時候將軍還是順應時局伺機而動爲好。前期我的判斷的確有錯誤,我沒想到當今天子竟然這樣厲害,不過這並沒有影響到將軍的仕途和性命。從目前天子對你的使用來看,你對天子還是非常重要的,否則奸閹就不會派人來指責我們,更不會說要我們忠誠於陛下的話。現在將軍雖然不願意進幷州,但也不能不離開西涼。將軍要是惹惱了陛下,陛下一封聖旨就可以把你押進京城,因此,將軍還是遵從聖旨速速離開西涼吧。”

“離開西涼?”董卓無奈地嘆了口氣,“離開西涼後我們到哪?”

“我們到河東。”李儒說,“河東距離洛陽只有幾百裡,渡河後旦夕即至,所以我們待在河東最安全,甚至要遠遠好過待在西涼這個偏遠閉塞之地。”

“到河東?”董卓想了一下問道,“滯留河東總要有個理由,我們有什麼理由?”

“剿殺白波蟻賊。”李儒說道,“白波蟻賊的首領楊奉不是投靠了將軍嗎?你讓楊奉秘密趕到王屋山,和白波蟻賊取得聯繫。然後我們把這場平叛大戰打上幾個月。幾個月一過,洛陽也好,幷州也好,塞外大戰也好,所有的事情都會發生變化,那時將軍何去何從自然也就一清二楚了。”

“進京?”董卓驀然醒悟,臉顯驚喜之色,“陛下如今把何進逼上了絕路,他要麼束手就縛引頸待死,要麼秘密回京發動兵變,皇統之爭必然要演變爲一場血雨腥風。如果何進發動兵變,那我們的機會就來了。”

“對。”李儒冷笑道,“何進要發動兵變,必然在朝中要取得士人的支持,但他們軍隊數量少,實力不足,而天子手握皇權,內有南軍外有西園軍,實力要遠勝何進。所以何進的兵變能否成功,洛陽局勢如何發展,我們無法估猜。但我們離洛陽近,將軍手上又有軍隊,只要將軍在河東靜待時機,無論是天子勝出還是何進勝出,又或者是士人勝出,我們都能從中得益。”

董卓笑了起來,“如此看來,天子待我不薄啊,給了我這麼一個絕好的機會,一個剷除奸佞報效國家的機會。此舉一旦成功,皇統繼立,洛陽穩定,社稷安寧,我董卓可就是大漢國的第一功臣了。”

“正是。”李儒捻鬚笑道,“這西涼,將軍是無論如何都要離開了,何況你就是不離開,皇甫嵩也要把你趕走。但那幷州,將軍卻是無論如何都不能進。不過話也說回來,那幷州,將軍也未必能進。我就不相信李弘會把自己苦心經營了數年的幷州交給你。如果出塞作戰的是將軍你,你願意把自己和二十萬將士的性命都交給李弘嗎?又或者是皇甫嵩?”

董卓搖搖頭,“我寧願放棄出塞作戰,也不願意把自己和二十萬將士的性命交給別人。此次出塞作戰不同於以往,李弘所率的二十萬大軍不是胡人就是黃巾軍,將來都是危害大漢社稷的隱憂,所以陛下絕不會讓他們活着回到長城。李弘不讓我進幷州說明他很聰明,如果他讓我進幷州,說明他是大漢國最大的白癡,死了活該

。”隨即他腦中靈光一閃,手指李儒冷森森地說道,“幷州暴亂有可能是……”

“對,李弘終究還是我大漢國最大的威脅。”李儒擔憂地說道,“此人不除,我大漢國絕無安寧可言。”

董卓神色一僵,兩眼盯着李擂半晌無語,忽然他臉顯無奈之色,喟然長嘆道:“他的將來就是我的今天。雖然他本人無意禍亂國家,但陛下和朝廷的大臣們豈肯把一頭豹子放在身邊。”他苦笑着揮揮手,“算了,不說他了,今天的大漢國哪有武人的存身之地。上奏陛下,說幷州現在形勢危急,我要帶親兵營到幷州去。”

李儒點頭道:“此去河東,將軍雖然可以指揮北軍,但卻不能隨心所欲地指揮北軍,所以將軍大人還是多帶一些鐵騎以策安全。”

“帶三千鐵騎就足夠了。”董卓不屑地說道,“無論是南軍北軍還是西園軍,有誰能夠擋住我西涼鐵騎?”

董卓帶着三千鐵騎磨磨蹭蹭走到長安的時候,天子的回旨到了。天子同意他率自己的親衛鐵騎到幷州,並再次催促他加快行軍速度。此時皇甫鴻已經帶着北軍由蒲阪津渡河趕到了河東。河東太守王瀚看到北軍來臨,喜出望外,立即督請他們駐守安邑,以防屯田兵再次鬧事。同時急令張白騎帶着屯田兵返回臨汾耕地種田,剿殺王屋山蟻賊的重任隨即交給皇甫鴻了。

北軍滯留河東的消息傳到洛陽後,天子很生氣,急忙下旨催請董卓立即率部北上幷州,但這時從長安卻傳來了壞消息。董卓遇刺,身中三支弩箭,重傷不起。天子無奈只好調轉矛頭再催大將軍何進。

何進上奏天子,說北軍自渡河北上平叛後,由於連番作戰,將士陣亡較大,需要臨時徵募士卒以補充軍隊,他懇求陛下再給他一段時間,他務必於四月底率部西進涼州。何進既然說明了原委,又給了肯定答覆,天子不好再催,於是他立即召集大臣們商議確立皇統冊封太子的事。

這次朝議時間很長,一直拖到了深夜。大臣們剛剛離開嘉德殿,天子就昏了過去。小黃門蹇碩大驚失色,斷然下令封鎖永樂宮,任何人不得進出。太后淚流滿面,一連餵了天子十顆金丹也沒能把天子救醒。

小黃門蹇碩方寸大亂,急得團團亂轉。太后說,還是急召醫匠來給天子看看吧?蹇碩猶豫了很長時間都不敢拿定主意。此時如果傳出天子病重的消息,洛陽勢必要發生驚天劇變。他和太后商量了一下,派人把驃騎將軍董重連夜請進了永樂宮。三人合計了很久,決定隱瞞天子重病的消息。

幾個皇宮最好的醫匠被請進了永樂宮,他們一致斷定天子得了肝病,而且病情十分嚴重。蹇碩問,怎麼嚴重?幾個醫匠戰戰兢兢地都不敢說。太后說,說實話吧,赦你們無罪。有個年紀較大的醫匠悲痛地說,病入膏肓,時日無多了。太后痛哭,當場昏死過去。蹇碩對幾個醫匠說,你們暫時待在永樂宮給陛下治病,絕對不要泄漏陛下生病的消息,否則誅殺九族。

第二天天子還是昏迷不醒。這天上午蹇碩遍告大臣,說太后生病了,天子要陪侍左右,最近不上朝了,如果有急事就由我代爲轉奏。

這天下午,天顯異象,天狗吞日,天地盡陷黑暗。

第1章 朝陽初升 第十二節第4章 破釜沉舟 第十四節第2章 班超固我願第12章 日蝕蒼黃 第二節彭林著中國古代禮儀文明二第8章 劍拔弩張 第三節第7章 山雨欲來 第十二節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十九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二十二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六十四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六十二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六十二節第1章 危機四伏 第三節讖緯與白虎通義第5章 勢如破竹 第五節第2章 如臨深淵 第二十三節第9章 風捲殘雲 第二十五節第6章 風雲再起 第十二節第8章 箭在弦上 第二十五節第5章 勢如破竹 第二十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三十七節湘軍統領攻守之道第4章 立馬橫槍 第三節(上)第3章 風起雲涌 第二十八節第3章 狂風暴雨 第四節第3章 狂風暴雨 第二十七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五十七節第1章 朝陽初升 第二十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七十二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六節第4章 破釜沉舟 第十一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四十二節(上)第3章 風起雲涌 第五節第4章 破釜沉舟 第二十二節之人物傳記諸生傳二第7章 風雷激盪 第三十五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二十八節第3章 狂風暴雨 第四節第12章 日蝕蒼黃 第二十四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四十四節第8章 箭在弦上 第十三節第6章 成事在天 第七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三十四節(上)彭林著中國古代禮儀文明一第9章 風捲殘雲 第十九節第2章 如臨深淵 第七節第12章 日蝕蒼黃 第一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四十二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五十二節第2章 如臨深淵 第二十六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十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二十四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四十九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四十三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三十五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三節第2章 如臨深淵 第二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二十六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二十四節第1章 朝陽初升 第二節第7章 山雨欲來 第九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四十一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二十二節第9章 風捲殘雲 第八節第3章 狂風暴雨 第二十八節三國人物介紹吳第3章 風起雲涌第三十九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三十五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三十六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十三節第5章 風雲突變 第二十五節第2章 如臨深淵 第十二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二十四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一節第12章 日蝕蒼黃 第十九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七十三節第6章 三路平西策第1章 朝陽初升 第十五節中國曆代政治得失一作者錢穆第9章 風捲殘雲 第二十七節之人物傳記諸生傳七第1章 危機四伏 第八節第3章 狂風暴雨 第三十一節羅蘭死亡騎士書友的一些書評第6章 風雲再起 第二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五十九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十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十節第12章 日蝕蒼黃 第二十五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五十六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三十一節第8章 劍拔弩張 第十四節第8章 箭在弦上 第二十一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二十三節第5章 勢如破竹 第十二節第4章 破釜沉舟 第七節第2章 如臨深淵 第六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三節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二十八節第1章 朝陽初升 第十三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