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風捲殘雲 第六節

車騎將軍何苗在皇后和中官的幫助下,府內現在也是人才濟濟門客過千,權勢很大。他聽說大將軍派人送了一封信給他,心裡十分不痛快。兄弟之間的關係鬧到如今這種地步,何苗認爲都是何進的錯。

何家能有今天的榮華富貴都是因爲家裡出了一位皇后,而這位出身不好的妹妹之所以能做上皇后的位子,都是因爲有中官的幫助。沒有中官,哪有何家的今天?但現在何進受那幫黨人士子的蠱惑,鬼迷心竅,忘恩負義,竟然一門心思要殺掉中官。天下怎麼會有這種無恥的人?想當年何進爲了討好中常侍郭勝,低聲下氣阿諛奉承,就差沒有給他做孫子做狗了。如今何進搖身一變成了大將軍,卻翻臉不認人了。這才富貴了幾天啊?妹妹的這個皇后能夠一直做到現在,何進能夠做上大將軍,還不都是中官們費盡心機出了大力。何進已經忘記了,他要殺自己的恩人了。

何進的這種做法,何苗無法接受也無法理解。他勸了何進幾次,結果被何進罵得狗血噴頭,最後一次何進被他激烈的言辭激怒了,伸手打了他一個巴掌,又踢了他好幾腳,兄弟兩人爲此徹底反目。何苗對何進的專橫和陰狠非常反感,尤其是何進逼迫奚大先生和波二叛亂然後又把他們殺了的事,這事讓他覺得很噁心。大家都是朋友,利用朋友也就罷了,最後竟然還殺了朋友,拿着朋友的人頭獻給陛下領賞。這都是人乾的事嗎?雖然自己因爲平叛有功做了車騎將軍,還封了侯,但他一點都不感激何進,反而很憎恨何進。用朋友的血來封侯拜將,他無法接受。他極度反感何進把自己當作奴僕一樣,肆無忌憚地安排和控制自己的生活。

何苗對車騎將軍這個官職不感興趣,這個車騎將軍讓他在洛陽丟盡了臉面,甚至已經成爲膽小和懦夫的象徵了,爲此他詛咒了何進無數次。何苗知道自己沒有學問也沒有武功,自己就喜歡吃喝玩樂,喜歡盡情地享受榮華富貴。自己沒有野心,也沒有過高的權欲,自己只想做個逍遙快活的王侯。但自己就這麼點小小的要求卻無人願意滿足他。

何進先是哄他騙他,希望何苗能助他一臂之力,但何苗的忠厚和倔犟讓何進惱羞成怒,一腳把他踢了出去。何苗在何進眼裡是個廢物,但在皇后和中官們的眼裡,卻是一個寶貝。何進爲了權勢和宗室性命無論如何都要和中官們撕破臉,但皇后不能。皇后和自己的兒子要在宮中待一輩子,不倚仗中官怎麼能控制整個皇宮?兄長何進既然依靠不到了,皇后只有依靠車騎將軍何苗了。中官們當然是利用何苗去對抗何進,掣肘何進了,雖然何苗沒什麼本事,不是很管用,但有一個人公開對抗大將軍總比沒有好。何苗很無奈也很痛苦,身在權力的旋渦之中,想躲都躲不掉,隨他們去鬥吧。他就在這種心態下,任由皇后和中官們擺佈,逐漸走上了和兄長爭權奪利的道路。

兩兄弟經常在朝會上見面,但彼此都不說話,何進甚至連正眼都不看他。現在爲了一點私事,何進竟然叫手下掾史寫封書信來,就象辦公事一樣。何苗看完書信後心裡很不是滋味。這時張遼說了一句話引起了何苗的注意。張遼說,大將軍在府內經常感嘆,說親兄弟鬧到這種地步實在是一種悲哀。兄弟相殘,結果讓親者痛,仇者快,何必呢?大將軍無論怎麼做,他也是爲了皇后,爲了大皇子,爲了何氏宗族嘛。

何苗笑道:“這話是不是袁紹叫你說的?這信也是袁紹寫的吧?”他連連搖頭,嘆了一口氣,問道,“你纔到大將軍府,許多事你不清楚啊。你叫什麼?我過去在大將軍府沒見過你。”

張遼把自己的姓名來歷說了一遍。何苗一聽他是從雁門關下來的,大爲驚喜,非常興奮地問了許多雁門關大戰的事。

“你受傷後,這麼快就好了?”何苗看看他,奇怪地問道。

“傷勢其實不重,都是一些外傷。”張遼不好意思地回道,“主要是我連續打了兩個多月的戰,人實在支撐不了,結果倒下後,整個人就徹底崩潰了。”

“那你傷口都癒合了?”

“沒有。因爲急着要來京城,所以我就帶傷南下了。”張遼說道,“我們邊郡的將士常年征戰,這點傷不算什麼。”

“大將軍府有許多高明的醫匠,你找他們看了嗎?”

“謝謝將軍大人。”張遼感動地說道,“大將軍已經安排過了。”

“那就好,那就好。”何苗連連說道,“你回去告訴大將軍,就說我過兩天一定給他回話。下次大將軍有什麼事找我,還是你來,我們再聊聊。”

張遼躬身告辭。

何苗望着他逐漸走遠的背影,突然對站在身邊的司馬子劭說道:“你去送一下,另外,再賞他一百匹絹,這是我大漢國的英雄啊。”

車騎將軍府的長史樂隱緩緩放下手上的書信,捋須沉思。

樂隱是冀州安平國的名士,五十多歲,個子不高,身材消瘦,面龐白淨,兩眼有神,氣質儒雅。他接到車騎將軍的徵募後,也曾三番兩次推辭,但後來何苗的母親舞陽君出面了。樂家和舞陽君的本家有點淵源,說起來還沾親帶故。樂隱無奈,帶着不少弟子進了車騎將軍府。何苗這個人雖然不學無術是個紈絝子弟,但他有個優點,他待人忠厚爲人謙恭,也沒有什麼權貴的架子,對下屬也很照顧,甚至有點護短。樂隱和一幫將軍府的掾史與他交往一段時間後,發現何苗的確不成器,不是一個辦大事的人,但大家跟在他後面有個莫大的好處,那就是快活,俸祿也多。

“將軍,如今陛下和朝中大臣們正在爲是否進行北疆大戰爭論得不可開交,但從形勢發展來看,北疆大戰極有可能得到陛下的許可。將軍,你可想過北疆大戰之後,皇統會出現什麼變故?皇統的變故可是直接關係到皇后、大將軍和將軍的命運。”

何苗苦笑,問道:“皇統之事,是取決於宮內還是取決於宮外?”

司馬子劭回道:“目前來看,還是取決於宮外。”子劭三十歲左右,身材健壯,一張方方正正的臉,濃眉大眼,看上去很有幾分武人的威猛。

主薄牽招慎重地說道:“將軍,如果北疆開戰,我懷疑大將軍馬上就要動手。要知道,北疆之戰一旦結束,大將軍就沒有任何機會了。將軍,你和大將軍是一家人,一榮俱榮,一損俱損,千萬不要上了他人的離間之計。”

牽招是樂隱的弟子,安平國人,二十多歲,高個小眼,說話笑眯眯的。

何苗沉吟不語。

侍御史史路擡頭看看何苗,突然問道:“將軍是不是認爲皇統之爭取決於宮內?”

史路也是樂隱的弟子。渤海郡人,三十多歲,一臉的精明。

何苗看看衆人,長嘆道:“諸位大概還不知道西園八校尉的具體人選吧?”他指指子劭說道,“明天,你去南陽把我母親接來。只有母親來了,兄長才會和我坐到一起。”

七月,幽州。

公孫瓚率軍在肥如城下待了三天,隨即揚言糧草斷絕,撤退回土垠了。

張舉和張純派斥候四下打探,確認漢軍的確已經撤回土垠城後,立即開始了大撤退。肥如距離土垠城太近,無險可守。那些本來不願撤退的叛軍將士看到公孫瓚一直打到了肥如城,再也不抱幻想了,大家紛紛出城,爭先恐後,只求早點撤到遼東安全之地。

叛軍將士攜家帶口,再加上要押運大量輜重,所以行軍速度非常遲緩。張舉和張純並不着急。一來叛軍還有六萬將士,二來漢軍缺乏糧草不可能千里迢迢尾追而來,三來叛軍一路上都有烏丸人前後保護,也不怕漢軍鐵騎突襲。

撤退的隊伍趕到遼東屬國後,距離遼東已經很近了,烏丸人看到叛軍已經安全,隨即各自撤回領地。烏丸人撤走的第二天,叛軍到達了一個叫石門的地方。公孫瓚和趙雲帶着八千鐵騎突然殺了出來。叛軍魂飛魄散,頓時大亂。叛軍將士們一個個哭爹叫娘,狼奔豕突,抱頭鼠竄。石門戰場上血肉橫飛,措手不及的叛軍被漢軍鐵騎殺得七零八落。他們連一次反擊都沒有,瞬間就被洶涌澎湃的洪流淹沒了。

張舉也不要家眷了,在張純和一幫親衛的保護下,拼死殺出重圍,最後只帶着兩千多人狼狽逃到了遼東。六萬叛軍被殺死一萬多人,餘衆全部投降,叛軍將士的家眷全部被抓。公孫瓚和趙雲指揮鐵騎士兵打掃完戰場,立即押着俘虜回撤肥如。

聞訊趕來的烏丸鐵騎幾次在大軍回途上突襲漢軍,均被公孫瓚和趙雲率領鐵騎一一擊退。公孫瓚在和烏丸人的對陣中被射中了一箭,他氣得咬牙切齒地舉刀發誓:“不把遼西烏丸殺個一乾二淨,我就不出遼西。”

當公孫瓚率領大軍回到肥如城時,都尉田楷早已指揮大軍把肥如城團團圍住了。公孫瓚命令把俘虜和叛軍家眷押到城下,一次殺一百個,一直殺到叛軍獻出城池爲之。漢軍一口氣殺了一千人,血流成河,護城河裡水都被鮮血染紅了,無頭屍體躺得象小山一樣。

城內的叛軍受不了了,他們殺了守城的叛軍首領,打開了城門。肥如城被漢軍攻佔。

此時已經是七月中旬,遠遠超過了李弘要求攻破肥如城的期限,但公孫瓚根本不理這事,派人向劉虞和李弘報捷,同時要求攻擊遼西烏丸。

公孫瓚的大軍沒有按期攻下肥如城,也沒有在約定的十天內撤退,李弘無奈,只好繼續給他提供糧草。爲了節省糧食,他特意下令大軍將士一天只吃一餐。司馬朱穆大怒,責斥李弘用人不當,怎麼能用這樣不受軍紀的將領帶兵打仗?如果公孫瓚再有十天打不下肥如怎麼辦?漁陽城下的大軍糧草斷絕,極有可能被鮮卑人殺得全軍覆沒。

刺奸衛政也說,公孫瓚作爲統軍大將,不顧全局,任意妄爲,的確應該責罰。

李弘說道:“現在我自己都在違抗聖旨,你叫我怎麼處罰下屬?只要公孫瓚能打下肥如,擊敗叛軍,他的罪責我來承擔。”

從六月底李弘上書天子以後,朝廷就一點消息都沒有,既沒有聖旨來讓他撤軍堅守,也沒有聖旨來說同意他繼續作戰。李弘不知道洛陽出了什麼事,心裡忐忑不安。但在聖旨沒來之前,他還是決心要把這戰繼續打下去。爲此,他幾乎天天派快馬到晉陽催要糧草。

就在李弘幾乎絕望,準備冒險撤軍回到薊城的時候,從晉陽運來的糧草終於送到了,同時送來的還有徐榮的一封長信。

六十萬災民遷入幷州,這個消息震駭了李弘和他的部下們。朱穆哀嘆道,要是陛下和朝廷不給錢,幷州就完了,幽州也完了,北疆全丟了。鮮于輔安慰道,事情纔剛剛開始,還有很大的迴旋餘地,我們怎麼知道陛下和朝廷不給錢?徐榮、張燕、老大人不都在想辦法嗎?

大家議論來議論去,就是想不明白朝廷怎麼會遷移災民到幷州去,難道幷州很富裕嗎?鮮于輔說,即使陛下和朝廷給錢安置,幷州目前也解決不了六十萬人口,幷州沒有多餘的土地了。他覺得可以上書朝廷,把這六十萬災民改遷到幽州來。幽州由於戰亂,百姓流失嚴重,空置了大量的土地。宋文說,幽州的仗正在打得熱火朝天,誰敢來?而且冀州再怎麼受災,它也比幽並兩州要富裕。這都是哪位大臣出的主意,這不是成心要把北疆送給鮮卑人嗎?

李弘說,徐榮在信中提了幾個解決辦法,其中最爲妥當的就是出塞作戰收復失地,以塞外邊郡來安置人口。這和我們要求立即發動幽州大戰,儘早收復北疆失地倒是不謀而合。幽州大戰結束了,我們就可以出塞作戰,先擊敗匈奴叛軍,後收復北方四郡。

朱穆搖頭道,幽州大戰的軍資朝廷都拿不出來,哪裡還有錢給我們出塞作戰?不要做夢了,還是上書陛下,叫陛下儘早放棄遷移人口之策,以保幷州安危。

李弘搖搖頭。這六十萬災民到了幷州後,鎮北將軍府也許可以拿他們威脅陛下和朝廷,壞事也許可以變成好事。陛下那麼有錢,爲什麼不能拿出來充當軍資?我們可以爲大漢國而獻出生命,陛下爲什麼就不能大漢國獻出他的錢財?

“上書陛下,再次催要軍資,要求立即發動幽州大戰。”

鮮于輔笑道:“你還催什麼催?幽州大戰不是早就開始了嗎?”

閻柔率部死守代城。烏丸人因爲攻城器械在飛狐要塞下損失嚴重,面對一個小小的代城,他們竟然連攻不克,被困在山巒之間一籌莫展。

劉虞派人趕到代城勸撫烏丸人。上谷烏丸大人皋蟬考慮到黑翎王難樓的死和自己有很大的關係,而黑翎王難樓和豹子的關係又相當不錯,他的兒子如今還在豹子手下效力,自己一旦受撫,極有可能被豹子抓去殺了。與其窩窩囊囊地被人砍掉腦袋,還不如戰死,所以他堅決不受撫。冉冉沒辦法,只好陪着他,但冉冉命令自己的部落士卒都退到山裡,要攻要殺隨皋蟬幹去,他不再參予了,免得把自己最後一點生路斷絕了。

冉冉雖然很夠義氣沒有背叛結盟,但他按兵不動的做法讓上谷烏丸諸部非常惱火。憑什麼我們殺開突破口,讓你揀便宜?皋蟬當初允諾我們出兵的條件如今一個也沒有兌現,不但如此,而且還讓他們損失慘重,深陷絕境。上谷烏丸的小帥們情緒激動,也不打了。

就在這時,已經順利坐上上谷烏丸大王的樓麓帶着五千鐵騎趕到了代縣。樓麓的出現讓上谷烏丸的首領們驚恐不安。樓麓在陣前高喊,除了皋蟬,其他各部首領一律免罪。當天晚上,皋蟬就被人殺了,上谷烏丸諸部全部投降,冉冉帶着代郡烏丸諸部全部受撫。

閻柔隨即把代城大捷的消息飛報幽州牧劉虞和鎮北將軍李弘。

李弘聽說代郡烏丸和上谷烏丸的叛亂被徹底平定,非常高興。這時,潞城守將韓瓊派人送來求援信,說鮮卑人突然殺出了盧龍塞,攻佔了無終城,鮮卑前鋒鐵騎已經到了潞城城下。

李弘笑道:“鮮卑人終於忍不住了。這次率軍南下的是誰?是彌加自己還是東部鮮卑的幾個大帥?”

鮮于輔仔細看了一下韓瓊的文書,笑道:“是素利和槐頭。素利這個胖子又來了,看樣子他非要死在我們手上才肯罷休。”

李弘說道:“老朋友了,誰還不瞭解誰?你就是給他十個膽子,他也不敢孤軍深入。大帥的目的無非是要牽制我們的兵力,伺機切斷我們的糧道,以便叛軍能夠堅守肥如。”他指指餘鵬說道,“你擬一道命令,命令文丑張震吳雄帶四千士卒立即支援雍奴城,確保糧道暢通。另外,告訴韓瓊,讓他堅守潞城,我們沒有援兵。”

“現在,該我們打漁陽了。”李弘拍拍鮮于輔的肩膀說道,“戰車營的拋石車都做好了?”

“俊乂和仲志利用這兩個月時間又做了四架拋石車。”鮮于輔說道,“我昨天去看了一下,很不錯。戰車營試射了一下,如果用二十斤的石頭,可以射出二百多步。”

“那就是說,可以隔着沽水河直接射進漁陽城了?”

“對。反正是佯攻,只要我們能牽制熊霸的兵力達到目的就可以了,不一定非要過河展開強攻。我們用五架拋石車,三十架弩車隔河攻擊已經足夠了。”

李弘點頭嘆道:“是啊,沒有必要動用大軍。幽州大戰,戰場不在這裡,是在鮮卑人的草原上。如果鮮卑人不亂,我們就算攻下了漁陽,又有什麼作用?”

“伯翰,再擬兩道軍令,命令閻柔立即率部回到居庸關。命令樓麓立即回到白山整頓上谷烏丸諸部,在下月底要集結一萬大軍趕到廣寧城駐防。”

鮮卑人被漢軍犀利的軍械攻擊鎮住了。他們經過了最初的恐慌之後,紛紛躲到城牆後面,連頭都不敢冒。

熊霸帶着裂狂風、烏豹、騖梆、段臻、宇文傷等小帥在城樓上仔細觀察了一下對岸的動靜,隨即匆匆下了城牆。他們離開不久,對岸三十架弩車齊聲怒吼,“轟……”一聲巨響,頓時把城樓射了個千瘡百孔,十幾個站在城樓附近的鮮卑士卒就象樹葉一樣被全部釘在了城樓上。

一塊大石橫空飛來,呼嘯着越過了他們的頭頂,狠狠地砸到路面上,發出轟然巨響。幾個人心有餘悸地望着,一時茫然無措。

“你不是說豹子沒有糧草了嗎?”裂狂風不滿地問道,“公孫瓚在遼西,閻柔在代郡,他們四下攻殺,怎麼會沒有糧草?你的消息是不是假的?”

熊霸皺眉說道:“現在看來,那消息一定是假的。如果沒有糧草,豹子早就回薊城了。這小子現在越來越厲害,殺得我們鮮卑人損兵折將。西疆我們敗給他了,雁門關我們竟然敗給他的黃巾軍了……”他張嘴罵了兩句,顯得十分憤怒。

“是不是叫素利撤回盧龍塞?”烏豹問道,“豹子明着在這裡憑藉兇猛的武器攻擊我們,暗裡卻有可能帶着鐵騎去突襲素利。”

熊霸揮手道:“你不要替他操心。那個胖子吃過豹子的虧,比鬼還精,他纔不會上當。”

又有幾塊石頭飛過來。一塊大石砸中了街道對面的一堵牆,將那堵牆砸出一個巨洞,接着那堵牆搖晃了幾下倒了,跟着整間房屋轟然倒塌,塵土飛揚。

“這是什麼武器,好厲害。”騖梆膽怯地看了一眼從空中飛過的石頭,驚駭地問道,“我們怎麼從來沒有聽說過漢人還有這種武器?”

熊霸搖搖頭,一臉的無奈。

烏豹望着裂狂風說道:“有空叫風雪去問問豹子,這是什麼玩意?大家好歹都是朋友,怎麼能拿這種武器打我們?鐵狼要是還活着,肯定氣得要找豹子去單挑。”

裂狂風氣得一揮馬鞭,衝着他吼道:“你是不是昏頭了?豹子正在打我們,是我們敵人,不是朋友了。你清醒一點。”

烏豹和段臻對視一眼,默然不語。

“風雪呢?”熊霸問道,“今天怎麼沒有看到她?”

“我把她趕走了。她整天苦着一張臉,我看着煩。”裂狂風指着幾個人說道,“你們都是長輩,趕緊給她找個人嫁出去,否則,麻煩越來越大。”

“你胡說什麼?”熊霸瞪着眼睛說道,“誰敢惹豹子?找死啊。和連都給豹子殺了,誰還敢娶風雪?”

“笑話。”裂狂風不屑地說道,“豹子難道是爲了風雪殺死和連的?”

“可大草原上的人現在都在這麼傳說。”騖梆一本正經地說道。

“這是大帥爲了防止別人說三道四,對我們中部鮮卑不利,所以纔派人故意在大草原上這麼散佈謠言的,這種笑話你也相信?”裂狂風生氣地說道,“按你這麼說,風雪就沒人敢要了?”

“那倒不是。”熊霸說道,“不過大帥不點頭,誰敢娶風雪?”

“你這話是什麼意思?”裂狂風寒着一張臉,冷聲問道。

“轟……”一塊大石狠狠地砸在了他們的附近,腳下的地面都顫抖了幾下。

熊霸飛身上馬,大聲叫道:“快走,快走,我們到府衙去,那裡安全些。”

李弘接到了公孫瓚的報捷文書,高興地拍案而起,大聲叫道:“伯珪兄果然是北疆第一悍將,大軍所指,擋者披靡。”

“伯翰,立即上書陛下報捷。一月不到,我們先平代郡和上谷烏丸叛亂,後平幽州黃巾叛軍,幽州戰局已盡在掌握之中。”李弘笑着對餘鵬說道,“着重寫寫公孫大人的戰功,這次,陛下至少要封他一箇中郎將。”

鮮于輔也非常興奮地說道:“伯珪兄到底是熟悉遼東,石門一戰盡平幽州蟻賊,爲大軍收復幽州失地贏得了先機。”

“等拿下漁陽和盧龍塞,我們就轉戰幷州,那時由伯珪兄坐鎮幽州,北疆右翼將萬無一失啊。”李弘笑道,“伯翰,你把這一點也寫上,意思是告訴陛下,讓他至少要封公孫大人一箇中郎將,否則,將來何人領軍坐鎮幽州?”

朱穆冷笑道:“公孫瓚置幾萬大軍生死於不顧,公然違抗軍令,就這樣的人也能坐鎮幽州?大人,我勸你還是三思而後行,不要用錯了人,將來害國害民。”

李弘親暱地拍拍朱穆的後背,笑道:“公定兄沒在我們北疆待過,不知道我們北疆人的性情,比如說我……”

“不要說你。”朱穆搖手道,“鮮于大人、閻大人,他們都是北疆人,爲什麼他們向來遵從軍令?將軍和公孫大人是什麼交情我不管,但我對將軍這麼用人有意見,將軍這麼做,一定會壞事的。”

李弘望着朱穆,神情很尷尬。

過了幾天,徐榮來書。徐榮說,麴義在糧餉短缺的情況下,依照李弘的軍令,派遣五千鐵騎冒充三萬大軍,日夜出沒於美稷城附近,已經牢牢把匈奴叛軍拖在了黃河南岸。匈奴叛軍首領須卜骨都侯和白馬銅多次派人刺殺大單于於夫羅,意圖刺死於夫羅分裂單于庭,從而達到逼迫大漢國承認須卜骨都侯爲匈奴大單于的目的。於夫羅防不勝防已經被刺傷兩次了。徐榮說,他打算把於夫羅秘密送到洛陽去待一段時間,這樣於夫羅更安全,而且也可以加劇匈奴叛軍諸部的分裂。

另外,徐榮還說,冀州災民正在開始陸續北上,準備由邯鄲沿馳道進入上黨郡的壺關。一路上,六十萬災民們的食物由沿途各郡縣提供,進入壺關後由幷州府提供。徐榮說,如果本月底陛下還不能給幷州一個肯定的答覆,還不能給幷州提供賑災錢糧,那麼,幽州大軍的糧餉將徹底斷豔。

李弘憂心忡忡,立即急令公孫瓚暫守肥如,千萬不要出兵攻擊遼西烏丸。他對公孫瓚說,假如天子不同意幽州大戰,那麼十月之前,幽州就沒有糧餉供應了。各部大軍只能駐守城池,靜待時機。李弘還說,現在劉虞劉大人正派人在遼東遼西烏丸諸部遊說勸撫,也許過一段時間後,烏丸人會受撫投降的。

公孫瓚接到李弘的軍令後,嗤之以鼻。他對田楷說,我們攻佔肥如後,繳獲了大量的糧食和錢財,這些東西足夠我們的鐵騎出擊烏丸叛軍了。他和田楷商量了一下。隨即決定不再遵從李弘的軍令,立即率三千鐵騎趁勝出擊。

趙雲極力勸阻,但公孫瓚根本不聽。公孫瓚咬牙切齒地說,將軍大人沒在遼西遼東待過,也沒和這些烏丸人打過仗,不知道烏丸人的狡猾狠毒。這些人你只有趁着他們元氣大損士氣低落的時候追窮猛打,打得他們上天無門下地無路,打得他們肝膽俱裂了,他們纔會跪地求饒。但這時候還不能放手,烏丸人就像毒蛇一樣逮到機會還會咬你一口,這時候你還要把他們趕盡殺絕,把他們滅族滅種,讓他們灰飛煙滅,這樣,烏丸人才會徹底投降。

趙雲看到公孫瓚睚眥欲裂,殺氣騰騰的樣子,嚇了一跳。他說,大人還要滅族滅種?公孫瓚說,我對烏丸人一向就是如此,我在遼東的幾年,沒有烏丸人反叛,一個都沒有,爲什麼?就是因爲我不出手則罷,一出手,就沒有人可以活着逃出我的戰刀。

公孫瓚帶着三千白馬義從呼嘯而去。

趙雲無奈,急忙快馬報於李弘。李弘和鮮于輔聞訊之後面面相覷,毫無辦法。鮮于輔說,公孫瓚在遼西遼東和胡人作戰多年,熟悉地形,威名遠播,不會出什麼事。而且他只帶三千人出戰,軍隊靈活機動,以戰養戰,更容易戰勝烏丸人。他笑着對李弘說,當年我們支援漁陽城的時候,只帶着兩千多騎出戰鮮卑人,但後來不也大獲全勝了嗎?李弘說,當時我們只是在漁陽一帶和鮮卑人周旋,並不像伯珪兄現在這樣孤軍深入千里之遙。

李弘雖然擔心,但他沒有糧草支援趙雲,無法命令趙雲率領鐵騎隨後跟進。無奈之下,他只好命令都尉吳熾駐守土垠,命令兵曹掾史劉備緊守肥如城,命令趙雲回軍潞城迎戰鮮卑人。

朝堂內外,天子百官日日圍繞着北疆之戰爭論不休,不久,從幷州送來的五府聯名奏章又扯出了六十萬災民的事。

北遷六十萬災民的事並沒有經過朝議,僅僅就是尚書檯和天子隨便議了一下就下旨了,許多大臣都不知道這事。結果此事遭到了外廷大臣們的猛烈抨擊,尚書檯的幾位大臣被衆官連續詰難,個個被罵得面紅耳赤。

這時天子說話了,他說幷州五府聯名奏章中寫得很明白,這六十萬災民雖然無地可種,但可以作爲出塞作戰的民夫。等將來收復了北疆四郡後再把這六十萬人口北遷,問題就解決了。

大司農袁滂毫不客氣地說:“陛下,這五府聯名奏章中還說了,六十萬災民的賑濟要朝廷出錢,出塞作戰要朝廷出錢,陛下,朝廷有錢嗎?”

北疆之戰的事之所以爭論到現在還沒有結果,就是因爲錢的事。雖然天子也有做一代聖君,建下萬世功業的想法,但一想到萬金堂的錢從此就沒了,自己辛苦積攢了十幾年的錢最後還是被這些大臣們騙完了,他就捨不得,他就有氣。

這時,太僕楊彪說,北疆大戰是大漢國的大事,幾十年一遇的大事,商議這種大事的時候竟然沒有太尉,是不是違背大漢律了。他舉薦馬日磾爲大漢國的新太尉。

天子馬上說,朕覺得射聲校尉馬日磾很合適,很好,即刻上任。

馬日磾上任後,在第一天的朝議上就成功說服天子同意了北疆大戰。同天下午,天子和太尉馬日磾在御書房長談了一段時間,隨即天子下旨命令少府調撥五十億錢到大司農府準備北疆大戰。天子還下旨鎮北將軍府,同意他們的懇請,把自己的鹽鐵之利賒借給鎮北將軍府以賑濟六十萬災民,直到北疆大戰結束爲止。

朝堂上下無不震驚。

第7章 山雨欲來 第十五節第3章 黃沙滿弓刀第7章 風雷激盪 第九節第6章 風雲再起 第八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六十節第7章 風雷激盪 第二十三節第4章 破釜沉舟 第二十五節第5章 風雲突變 第十六節第1章 危機四伏 第二十九節第6章 成事在天 第十三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六十四節第5章 風雲突變 第十七節第5章 勢如破竹 第二十四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十三節第7章 山雨欲來 第二十六節第1章 危機四伏 第五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十一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八節第5章 勢如破竹 第二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四十一節第6章 風雲再起 第十七節第7章 山雨欲來 第十八節第9章 風捲殘雲 第十八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三十五節第8章 劍拔弩張 第六節第8章 劍拔弩張 第二十一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五十節第1章 危機四伏 第二十三節第5章 漫漫西行路第1章 朝陽初升 第六節第12章 日蝕蒼黃 第二十五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二十五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十三節第1章 朝陽初升 第三十二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四十三節(上)第10章 風雨如晦 第八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二十九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十節第5章 勢如破竹 第十五節第6章 成事在天 第十八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十八節之人物傳記諸生傳三第1章 朝陽初升 第十一節第4章 破釜沉舟 第六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十一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八十節第1章 危機四伏 第十節第3章 狂風暴雨 第十五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二十二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六十五節第6章 風雲再起 第二十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二十五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二十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五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七十節第6章 成事在天 第三十節第6章 成事在天 第十一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六十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四十三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十八節彭林著中國古代禮儀文明一第8章 劍拔弩張 第十七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十一節第1章 危機四伏 第二十四節第7章 風雷激盪 第五節第3章 狂風暴雨 第三十一節第5章 風雲突變 第二十四節第2章 如臨深淵 第五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十九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三十二節第6章 成事在天 第二十四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二十六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七十節第10章 風雨如晦 第十節第7章 風雷激盪 第十九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五十一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七節第9章 風捲殘雲 第二十四節彭林著中國古代禮儀文明二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六節第6章 成事在天 第十四節第4章 破釜沉舟 第二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二十六節(上)第12章 日蝕蒼黃 第十八節第7章 山雨欲來 第十四節第13章 成敗轉頭空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十七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三十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十二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六十六節第6章 成事在天 第二十七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五十九節第18章 何如霍去病第10章 風雨如晦 第十四節第7章 山雨欲來 第十九節第1章 朝陽初升 第八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三十七節第12章 日蝕蒼黃 第二十五節第6章 風雲再起 第二節第6章 成事在天 第九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