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二十五節

大漢國元平元年(公元203年),十月。

丞相李瑋在短短時間內,以驚人的速度連續拿出了十幾個涉及到官制、官學、田律、賦稅、兵制、選拔、刑律、監察、對胡政策、招撫策略等等各項制度的修改草案,讓長公主和朝中大臣們目不暇接,窮於應付

此刻,各地州郡的上計吏正在陸續趕到長安,丞相和一幫公卿大臣們白天審覈各州郡“計薄”,晚上商議各項制度的修改案,幾乎天天通宵達旦。諸府官吏們忙得團團亂轉,叫苦不迭。

大將軍建議丞相大人把處理國事的節奏放慢一點,給大臣們喘口氣。這樣連軸轉,日夜工作,到年底至少有一半官吏要躺下。

“我要時間。”李瑋斷然拒絕,“從去年上計開始到現在,整整一年時間,朝廷沒做別的事,就是爭權奪利,互相殘殺,一事無成。我要把這一年時間搶回來。年底之前,朝廷必須完成對中興策略的初步調整,必須完成各項制度的修訂。一年內的事,我們三個月內完成。”

大將軍無奈,特意召集幾位輔弼大臣商量,看看用什麼辦法才能確保年底前完成丞相大人所定的目標。

太傅楊彪說,我們累就累一點,關係不大,但諸府奏章在長安城和櫟陽城之間往來傳遞,來來回回至少要耽誤一天時間,這嚴重影響了辦事速度。御史大夫荀攸說,要想在年底前完成丞相大人所定的目標,只有兩個辦法。要麼請大將軍親自到櫟陽去一趟,請長公主再放點權,有些事讓朝廷直接做主,事後再奏;要麼請長公主到長安城暫住一段時間。

大臣們傾向於讓長公主放權。因爲長公主到長安後,如果以此爲藉口,住在未央宮不走了,事情就比較麻煩。而長公主如果放權,給尚書檯和外朝諸府更大的權力,朝廷的難題即能圓滿解決。

大將軍考慮良久,給長公主寫了一封信,朝廷事務繁忙,需要殿下親臨長安,便於及時處理一些棘手問題。但此時正值朝廷敏感時期,不知殿下到長安後,能否住在北闕長公主府?長公主很快回復,你來接我。

櫟陽。

長公主坐在席上,錦衣華服,國色天香,儀態萬方,望着李弘的眼晴裡情意綿綿,讓李弘爲之心醉,但心情也遽然沉重起來。

長公主察覺到李弘眼神的變化,臉上的笑容慢慢消失,“我老了嗎?”

李弘搖搖頭,輕輕握住了長公主柔嫩的雙手,“我怎樣才能把你帶走?”

“你不能騙我。”長公主心裡一緊,對未來的恐懼和不安讓她渾身戰慄。她情不自禁地反手抓住了李弘,象抓住救命稻草一般死死抓住,“你發過誓。”

“你給我時間,我會想出辦法。”李弘小聲安慰道。

“多長時間,還要多長時間?”

李弘嘆了一口氣,他也無法確定,但總能想出辦法。

“如果我老了,你還會娶我嗎?”長公主輕撫李弘的長髮,無力地問道。

李弘鄭重地點點頭,伸手把她摟進了懷裡,“上天會報答你,一定會報答你。”

中書監劉放和中書令劉曄各自抱着一大捆奏章走進了金華殿

。這是李弘帶來的急奏,需要長公主審覈,蓋印璽和頒旨。

長公主皺皺眉,指着自己身上的衣服對李弘笑道:“大將軍,你沒看到我穿着禮服嗎?”

李弘愣了一下,“殿下,還是明天走吧。現在動身,凌晨以後就到了長安,你總不至於讓陛下和大臣們半夜出來迎駕吧?”

長公主抿嘴一笑,衝着劉放和劉曄揮揮手,“黃昏時分,車駕出城。把這些奏章送到馬車上,我和大將軍邊走邊議。”

劉放和劉曄心領神會,相視而笑,轉身又出去了。

李弘苦笑,“殿下,臣不便和殿下同乘一車,還是……”

“豹子大哥……”長公主抓住李弘的手臂輕輕搖了幾下,嬌聲哀求道,“天黑了,沒人會看到,求求你了。”

“不行。”李弘很堅決。

“真的?”長公主笑盈盈地湊到李弘的耳邊,低聲說道,“那好,我到長安後,就住到未央宮去。你不願陪我,那我就去陪陛下。”

李弘哭笑不得。

“豹子大哥,叫何風帶着軍隊慢慢走,天亮的時候到長安不就行了。”長公主嬌笑道,“現在我是殿下,你得聽我的,否則……”

“好,好……”李弘擔心她生氣,和自己對着幹,急忙答應了,“我聽你的,你不要威脅我了。”

何風升官了,做了護軍將軍,帶着五千人馬戍守櫟陽城,負責長公主的安全,但他很不高興。看到大將軍後,話還沒有說上幾句就發脾氣了,“我要去打仗,我寧願在北軍做個校尉,也不願待在櫟陽城混日子。”

“西疆的仗要打多長時間,我目前無法確定。”李弘勸道,“西疆收復後,大軍馬上南下打益州。不出意外的話,我至少有兩三年時間不在長安,所以長公主的安全極其重要。尤其現在她手裡掌控着兵權,直接關係到社稷的安危。如果她出了什麼事,恐怕就算我及時趕回來,也未必能迅速穩定局勢。天子在渭橋遇刺的教訓,難道還不夠深刻嗎?”

何風詫異地望着李弘,低聲說道:“大將軍,天子在渭橋遇刺,具體情況你不知道?”

“我知道,所以才更加擔心。”李弘的神情變得非常嚴肅,“過去,兵權在我手上,即使有人傷害了長公主,對社稷也不會造成太大危害,我還可以力挽狂瀾。但現在兵權在長公主手上,一旦長公主被人挾持或者刺殺,其危害之大,你清楚嗎?”

何風明白了,他艱難地喘了一口氣,感覺一塊千斤巨石突然砸到了自己的背上,把自己壓得幾乎窒息了。

“拜你爲護軍將軍,給你五千悍卒,讓你掌控實權,不是因爲你在這次長安危機中立了功,而是因爲從現在開始,你已經承擔了戍守社稷之責,朝廷必須給你這個軍職,給你這麼多人馬,給你指揮這支軍隊的權力

。”李弘舉起馬鞭拍了拍他的肩膀,“必要的時候,長公主可以授權,讓你統領大漢諸將,讓你做大漢軍隊的統帥,讓你控制大漢所有的軍隊。你知道自己承擔的責任有多大嗎?”

何風連連點頭,渾身上下出了一身冷汗。

“你如果不知輕重,疏於防備,在櫟陽混日子,當心我殺了你。”李弘的口氣越來越嚴厲。

何風縮了縮腦袋,連身應諾。

“此一時,彼一時,朝堂上的形勢已經完全變了。”李弘看到何風驚惶不安,語氣稍稍緩和了一點,“你要看清形勢,不要以爲只要我活着,長安就翻不了天。現在不一樣了,現在長公主必須活着長安才翻不了天,社稷纔不會亂。我已經沒有力挽狂瀾的實力了,這一點,請拙言務必切記,切記……”

“大將軍放心,只要我活着,絕不讓任何人傷害長公主。”何風舉手發誓。

“那你就一直活着,好好活着,等到小天子長大了,長公主還政了,你就可以上戰場了。”

馬車在*夜色*(禁書請刪除)裡緩緩而行。

車廂裡燭火昏黃,淡淡的幽香瀰漫在四周,長公主閉着眼睛,靜靜地依偎在大將軍的懷裡,嘴角上掛着一絲淺淺的笑意,溫馨而甜蜜。

大將軍濃眉緊皺,眉宇間憂色重重。何風是軍中老將了,出任護軍將軍已經一個月,至今他竟然還沒有意識到保護長公主的重要性,還沒有意識到大將軍的羽翼已經收了起來無法繼續庇護他,由此可以推知各地統軍大將們的心理了。這種情況必須迅速改變,否則他們有可能深處險境還稀裡糊塗的一無所知。

“殿下,很快就要到年底了,你看是不是讓各地的將領們回京一趟?”

“你馬上就要出征?”長公主睜開眼晴,擡頭問道。

“我知道京中的局勢還不很穩,但形勢不等人,越早出徵越好。”李弘說道,“西疆的韓翼雖然有意受撫,但他的目的主要是糧草,誰能給他糧草,誰能幫助他收復西疆,他就爲誰賣命。他手上還有兩三萬人,這兩三萬人對我們收復西疆很重要,所以我們必須抓緊時間,儘快西征涼州,不能把他推到襄陽的懷裡。襄陽經過這兩年的休整之後,實力有所恢復,如果劉表竭盡全力支援劉備,而我們又遲遲不願西征,那麼西疆極有可能成爲襄陽牽制我們南下平叛的一個重要戰場。這種局面不能出現,我們還是儘早拿下西疆,殺進益州爲好。”

“我不願意讓你走。”長公主伸手抱住李弘的脖子,把臉貼在李弘的胸口上,輕聲說道。

“陛下要親政,只有這樣他才能建立功勳,才能在軍中豎立起自己的威信,將來才能統帥大漢的軍隊,才能順利主政。”李弘抱緊長公主嬌嫩的身軀,低頭貼着她的臉頰輕聲說道,“我和陛下出徵後,你千萬不要離開櫟陽。如果有人叛亂,要奪你的權柄,你切記,無論如何不要從前方調兵回援,也不要從各地大營調兵進京。”

長公主嬌軀微顫,雙手抱得更緊了

。權柄大了,危險也就大了。如果過去有人想對長公主不利,首先就要想到大將軍。但現在大將軍交還了兵權,控制了長公主也就等於控制了大將軍,長公主的危險隨即驟然增加。這一點長公主比誰都清楚。大將軍手上的兵權不是想收就能收的,稍有不慎,就是社稷敗亡之禍。這年頭,有野心的人,比天上的星星還多。所以大將軍徹底交權的時候,整個朝堂都在顫抖,這其中的厲害君臣上下無所不知。

“大軍出征之前,殿下讓匈奴右賢王劉冥出任度遼將軍,屯兵度遼大營。把鐵鉞將軍和烏拉鐵騎調到漠北都護,戍守大漠,把燕無畏將軍和風雲鐵騎調回來,屯兵晉陽。只要京中稍有風吹草動,你立即在何風的護衛下,急赴晉陽。”李弘輕輕撫摸着長公主的黑髮,嘆了一口氣,“在我看來,只要燕無畏和風雲鐵騎到了晉陽,長安就沒人敢動你一根毫毛。但天子太小了,你又是個未出嫁的公主,如果有人居心叵測,圖謀不軌,人權兩得,事情就不可收拾了……”

長公主嬌羞不已,突然擡頭在李弘的臉上親了一下。“你現在就娶了我吧。”

李弘笑了,“你想讓小雨和小雪守寡啊?現在娶你,你知道有多少人要殺我嗎?”

長公主輕聲嬌笑,“你走了,我就讓兩位姐姐搬到櫟陽來。我如果有危險,她們就更危險了。”

李弘猶豫了片刻。長公主輕輕扭了扭身軀,低聲哀求道:“豹子大哥……求求你了,我一個人在櫟陽太孤單了。

“好吧。”李弘點點頭,小聲囑咐道,“你只要聽到風聲不對,立即離開櫟陽,不能有絲毫的猶豫和耽擱。”

“我知道。”長公主溫順地說道,“我聽你的。”

十月中,董昭、劉翊、董訪、許汜等大臣無罪釋放,各有任命。

十月下,襄陽特使蔡瑁、程昱、魯肅、簡雍、張鬆等人在丞相李瑋的陪同下,進宮拜見了天子,然後在麒麟殿和大將軍商談招撫一事。

長安爆發的危機讓蔡瑁等人差點丟掉了性命,他們在心驚膽戰之餘也非常憤怒,但等到發現了長安朝廷上的變化之後,他們又暗暗竊喜。從目前的局面來看,李弘終於下手了,露出了篡逆的真面目。現在長公主被囚禁於櫟陽宮,丞相蔡邕等大臣被趕出了朝堂,孔融等大臣死於非命,北疆人控制了一切。李弘由挾持長公主變成了挾持小皇帝,更能爲所欲爲了,接下來,李弘大概就要更加快速地篡奪大漢的社稷了。

襄陽的目的達到了。長安在這場危機後,李弘需要時間穩定局面,需要時間篡奪社稷,短期內南下征伐的可能已經很小了。即使李弘近期南下征伐,規模也不會太大,他必須在確保了長安朝廷和各地州郡的穩定後,纔會傾盡全力發動攻擊。

襄陽特使們保住了性命,又達到了目的,個個都很高興,這時就算低下頭,違背本意說些肉麻的恭維話也心甘情願了。

丞相李瑋先把他們臭罵了一頓。徐庶等人聯手朝內奸佞刺殺天子,罪不容誅,讓襄陽立即把人頭送來,否則後果自負。接着推翻了前期和談的所有協定,提出了三個議和條件,廢黜襄陽天子,解散軍隊,劉表、曹操等人即刻進京請罪

大將軍李弘只說了一句話,不願受撫就打。

十月底,蔡瑁等五位特使返回南方,韓嵩、王朗、華歆等人羈留於長安。

十一月,到京的上計吏越來越多,六位輔弼大臣和朝廷諸府更加忙碌。

本月,天子連續下旨,重建明堂,修改《田律》、《刑律》,監察、選拔、賦稅等制度也進入修訂階段。

十一月下,各地統軍大將奉旨回京,陸續到達長安。

大將軍李弘、丞相李瑋、大司馬徐榮、太尉張燕、光祿勳鮮于輔、衛尉楊鳳、執金吾玉石等公卿大臣會見了每一位到京將領,向他們詳細解釋了朝堂現狀,囑咐諸將務必尊奉天子和長公主,遵從朝廷旨令,嚴格遵守律法。

十二月上,徵北將軍鮮于銀、鷹揚將軍鐵鉞、威虜將軍臧霸到達長安。至此,除了遠在河西的鎮北大將軍閻柔,遠在大漠的虎烈將軍燕無畏和遠在遼東的討虜將軍李溯等十一名將領外,其餘將軍、中郎將全部到達長安。

十二月中,天子、長公主在未央宮前殿召見諸將,並予以厚賜。

同期,匈奴大單于劉豹、右賢王劉冥、北部鮮卑王拓跋韜、南部鮮卑王射墨賜之子射虎、中部鮮卑王柯比熊、先零羌王狂風沙、湟中羌王聶嘯、白鹿王烏丸人鹿破風、黑翎王烏丸人樓麓、扶余王之子位居、高句驪相加(官職)文泓等二十七位大小胡族首領到京覲見大漢天子。

大漢元平二年(公元204年),正月。

正月初一,朝拜大典,文武百官和胡族諸王參拜天子,君臣同賀新年。

天子下旨,大赦天下。

正月初二,天子下旨,頒佈了一系列新政制度。

正月初五,天子下旨,拜匈奴右賢王劉冥爲度遼將軍,統帥度遼鐵騎,戍守邊疆。

這是本朝四百年來,第一次拜一位胡族部落王爲度遼將軍。

朝堂上下無不深感震撼。

同日,朝廷諸府從晉陽大學堂徵辟了四十七名各族部落子弟爲掾屬,其中大部分受闢於丞相府、太常府和大鴻臚府。

正月初六,天子下旨,風雲鐵騎戍守大漠十五年,勞苦功高,功勳顯赫,特予以嘉賞,並把他們調回晉陽駐防。戍守大漠之責改由烏拉鐵騎擔任。將來,天下穩定後,風雲、度遼、烏拉三支鐵騎將輪流戍守大漠,拱衛大漢。

正月十六,各地統軍大將,各地上計吏,塞外胡族諸王紛紛告辭天子,離開長安。

正月二十,從襄陽傳來驚人消息,襄陽天子違背祖制和律法,分封諸侯了。

第3章 風起雲涌 第十七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三十四節第5章 勢如破竹 第五節第7章 山雨欲來 第十二節第8章 破謀定龜茲第2章 燕趙風雲 第二十七節第7章 山雨欲來 第十七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五節第3章 黃沙滿弓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十二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六節(上)第2章 燕趙風雲 第十一節第7章 風雷激盪 第十六節第6章 成事在天 第三十節第10章 風雨如晦 第二十一節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十八節第1章 朝陽初升 第十一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六十九節第3章 狂風暴雨 第十七節第3章 風起雲涌第四十節(下)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五十八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三節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三十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四十三節第7章 風雷激盪 第一節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七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二十三節第15章 千鈞一髮間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五十六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八節漢簡中所見物價考釋第19章 飛騎入赤谷第6章 成事在天 第十八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三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五十二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十三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三十六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二十六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十四節第7章 山雨欲來 第四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三節第7章 山雨欲來 第六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六十二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五十九節第7章 山雨欲來 第二十一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三十二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六十六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六十五節第7章 風雷激盪 第三十一節第4章 破釜沉舟 第十三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五十三節第8章 劍拔弩張 第十四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二十五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八十三節第4章 破釜沉舟 第十二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二十五節第5章 勢如破竹 第二十一節第24章 猛將的傳承第12章 長安風雨聲第2章 燕趙風雲 第四十七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三十二節湖湘蠻夷書友提供的營法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二十二節第12章 日蝕蒼黃 第二十五節第7章 風雷激盪 第十一節第8章 箭在弦上 第十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三十四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四十五節第9章 風捲殘雲 第十二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二十一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三十七節第4章 破釜沉舟 第七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二十七節第3章 狂風暴雨 第十七節第9章 風捲殘雲 第一節第1章 危機四伏 第二十一節姚國華百年中國的思想腦震盪第12章 日蝕蒼黃 第十四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八十三節第9章 風捲殘雲 第六節第23章 西域百年計第6章 成事在天 第十二節第5章 勢如破竹 第一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十三節第4章 破釜沉舟 第二十四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六十四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七十七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十二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四十一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六十一節第8章 劍拔弩張 第二十九節第7章 山雨欲來 第八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三十三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三十一節第7章 風雷激盪 第十二節之人物傳記諸生傳三第23章 西域百年計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四節第6章 風雲再起 第二十節第8章 劍拔弩張 第七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