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八十三節

四月初六,辛評走出皇宮,和大將軍李弘商談投降一事。

大將軍李弘顧及到皇宮的安全,態度上很客氣,好言勸慰,並保證袁紹和洛陽大吏們都將得到天子的赦免,甚至可以到朝廷任職。軍隊將士們可以解甲歸田,也可以在整編後成爲朝廷的軍隊。

李弘的寬容和承諾讓辛評感激涕零,“我即刻回去安排,明日清晨率部撤出皇宮,到城外北軍大營駐紮。”

辛評這句話剛剛說完,李弘的臉色馬上就變了,“本初兄呢?本初兄不在皇宮嗎?”

張白騎、王當等人在南城戰場上尋找了一天,他們發現了袁尚、袁微、袁忠、王肱、呂曠、眭展、高翔等數十名洛陽大吏的屍體,但就是沒發現袁紹的屍體。李弘接到稟報後,認定袁紹要麼在南陽,要麼還在皇宮堅守,心裡隨即存了一絲僥倖,誰知辛評的一句話把他那點僥倖徹底擊碎。

辛評黯然搖頭。

“他在哪?在南陽嗎?”李弘急切問道。

“初四日,就是前天城破的時候,他死了。”辛評把袁紹突然中風癱瘓,拖延半個月後,終於油盡燈枯不治而亡的事說了一遍。

“袁尚把本初兄的遺體帶出城了?”李弘極力控制心中的震駭,儘量保持着臉上的平靜,他希望辛評不要說“是”,但辛評還是堅決地點了點頭。

李弘苦嘆,轉身望向站在背後的蔣濟,衝着他使了個眼色。蔣濟心領神會,躬身退下,直奔南城戰場而去。

“大將軍,突圍的軍隊不是全軍覆沒了嗎?難道顯甫(袁尚)和孟謙(袁微)他們……”辛評眼露疑色,小心翼翼地說了一半話。接着覺得這樣問十分不妥,把後面的話又收了回去。突圍軍隊如果全軍覆沒了,李弘應該從俘虜的洛陽大吏中知道袁紹已經死去的消息,但爲什麼他竟然不知道?難道袁尚、袁微突圍成功了?不管他們是否突圍成功,自己都在皇宮內堅守了三天,兌現了承諾。將來即使碰到袁微,也沒什麼可慚愧的。皇宮內有很多無價之寶,尤其是東觀、雲臺內的數百萬卷書籍典章,無論如何都要保全。另外宮內還有五千士卒,八千多輕重傷卒,四、五萬民夫,自己如果不投降,極有可能玉石俱焚,這對大漢是致命的打擊,自己將成爲千古罪人。我投降河北是爲了大漢。就算袁紹還活着,他也無法怨恨於我。

“當天晚上天太黑,你們的人又臨時改變了突圍方向,打了我們一個措手不及,結果有部分軍隊成功逃出了包圍。”李弘揮揮手,毫不在意地微微笑道,“目前我們正沿着洛水河西上追擊,不出意外的話,我們將在青龍山和宜陽一帶包圍他們。”

李弘不敢說真話,他目前還不能肯定辛評投降的誠意。在辛評和叛軍沒有撤出皇宮之前,他要儘量讓辛評和叛軍將士感覺到安全。

辛評聽得出來李弘在騙他,但他現在已經無所謂了。就算自己帶着軍隊撤到北軍大營後被北疆軍全體坑殺了,他也認命了。袁紹已經死了,許許多多的兄弟朋友都死了,當今天下已經沒人可以阻擋李弘平定天下的腳步,將來李弘篡漢也好,做一代權臣禍亂社稷也好,和自己都沒有關係。自己活着和死了,並沒有太大的區別。

以自己的家世,以自己的地位,在袁紹屍骨未寒的時候馬上投降敵人,已經是聲名盡毀了,穎川辛家將爲此蒙羞,引以爲恥,自己也將遭到士人的唾罵,生不如死。叛軍陣營也好,河北也好,都沒有自己的存身之地,沒有人會信任自己、重用自己。爲了活着,自己只能選擇留在河北,苟延殘喘,飽受欺凌和恥辱。這就是投降變節的代價。

辛評心灰意冷,告辭李弘而去。

右衛將軍張燕親自趕到南城戰場,督促各部將士仔細尋找袁紹的屍體。

此時戰場上的大部分屍體已經被掩埋。洛水河上的浮屍經過連續兩天的打撈後也幾乎絕跡。重新挖開墳冢顯然不現實,張燕和蔣濟爲此很頭痛。辛評既然說袁尚把袁紹的遺體帶出了城,那袁紹的遺體一定在南城戰場上,但士卒們從袁尚戰死的地方開始搜索,搜索了大約一里範圍的地方,都沒有任何發現。

到了黃昏,還是沒消息,張燕很無奈,對蔣濟說,回去告訴大將軍,就說沉到水底,找不到了。蔣濟大喜,連聲答應,他巴不得了。

兩人正要回城,王當派人急告,找到袁紹的遺體了。陳琳在混亂之中,帶着袁紹的遺體逃進了靈臺。靈臺是三雍宮之首,乃本朝觀測天象,祭祀天地神的地方,建築宏偉,佔地很大。當晚戰場就在三雍宮一帶,陳琳和一隊衛士護着袁紹的遺體逃到了靈臺。這隊衛士後來戰死,而陳琳因爲對靈臺熟悉,帶着袁紹的遺體躲在夾壁牆裡躲過了一劫。今天他餓得頭暈眼花,不得不出來投降。

李弘聞訊,非常高興,命人將袁紹的遺體裝殮入棺,其它諸如袁尚等人的屍體則直接葬到北邙山下。

四月初七,辛評、荀諶率軍投降,北疆軍順利佔據南、北兩宮,並由後將軍玉石率軍保護。

四月初八,天子詔告天下,收復洛陽,並勸告各地叛逆以社稷爲重,接受朝廷招撫,讓天下儘快穩定。

同日,天子下旨,犒勞大軍將士,安撫受降叛軍,陸續遣返各地民夫。

同日,天子下旨,命令河南尹令狐邵以最快速度遣返被俘民夫,讓他們回家和親人團聚,並盡最大可能展開春耕,減輕朝廷賑濟負擔。

四月初九,天子和大將軍李弘在行轅召集諸將軍議。

洛陽大戰自去年三月大軍開始攻打洛陽外圍八關開始到現在,歷時十四個月。加上關中和青兗兩州牽制戰場,朝廷共投入兵力三十四萬,前前後後徵調民夫大約五百萬人次,消耗糧草軍械不計其數。河北財賦完全告竭。

大軍攻克洛陽外圍八關,大約用了五個月時間,投入兵力二十八萬,河內、河南、關西、穎川四個戰場共計傷亡一萬七千人,其中陣亡八千。

大軍攻克洛陽城用了大約九個月時間,投入兵力二十三萬,傷亡一萬五千人,其中陣亡九千。

在十四個月的戰鬥中,大軍共殲敵約六萬人,其中俘虜約一萬五千人,袁紹、袁微、逢紀、審配等叛逆均在此役喪生。

此戰過後,朝廷收復了洛陽,基本佔據了中原,奠定了平定天下的優勢。

目前,大軍沒有乘勝南下的條件,除了朝廷財賦無力支撐外,關中的形勢也極爲緊迫。自劉備、劉璋等叛逆率軍北擊關中後,西疆的韓翼、楊秋再次叛亂,他們和西疆的羌人一起,對關中的安全構成了嚴重威脅。因此,平定西疆,拱衛關中成了當務之急。

年前,朝廷曾爲大軍收復洛陽後,如何平叛才能最有助推動中興大業的發展有過激烈爭論。當時朝中很多大臣反對大將軍先穩定西北兩疆後南下平叛的策略,但現在看來,朝廷必須暫緩平叛,轉而集中精力穩定西北兩疆,讓河北百姓休養生息,讓朝廷恢復元氣。否則大軍不但南下平叛受阻,還有可能丟掉關中,繼而還有可能因爲財賦危機導致河北陷入崩潰的絕境。

各部統軍大將很多人不能接受朝廷的平叛策略,他們認爲攻克洛陽後,大軍以中原爲後盾,可以即刻南下,橫掃江淮和荊襄,徹底平定天下。

爲了讓軍中大將們能夠接受朝廷的平叛策略,毫無條件地遵從朝廷的命令,李弘、張燕、賈詡、田疇、傅乾等大臣紛紛從天下局勢、西北兩疆的危機、河北百姓這幾年所承擔的驚人負擔、朝廷財賦的窘迫、兵事上的諸多困難等各個方面做了詳細的解釋。

王當最後說了一句,如果我們南下平叛成功了呢?一年時間內成功了呢?

張燕反問,如果失敗了呢?南下平叛的戰場從東到西,有三、四千裡,有淮河、長江兩道天險,荊州、巴蜀、江東還有強悍的水師。我們若攻其一點,則敵共抗,我們若多路攻擊,則實力分散,一路敗,則全線告敗。其次,我們在洛陽大戰已經耗盡了朝廷財賦,就算退一步,假設朝廷財賦還能支撐一年,但幾十萬大軍南下作戰,有主攻戰場,有牽制戰場,各戰場路途遙遠,消耗驚人,一旦敗北,河北必將一蹶不振。河北一蹶不振,我們拿什麼去穩定和威懾西北兩疆?再次,我們倉促南下平叛,地形不熟,水土不服,糧草不足,將士疲憊,水師薄弱,邊疆不穩等等,不利因素太多,就憑這麼多不利因素,我們憑什麼認定自己一年內就能擊敗所有叛逆?

中興大業事關大漢存亡,社稷存亡,百姓存亡,容不得任何錯誤,更容不得任何“如果”。我們在制定中興策略,在實施中興策略的時候,絕不允許任何“如果”,堅決杜絕僥倖心理。我們只有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才能保證中興大業的成功,保證社稷的振興,保證百姓的生存。

王當和部分將領雖然不滿張燕的解釋,但也找不到反駁的理由。自己的想法的確是建立在“如果”的基礎上,兵行險着,敗則亡,很難再有重頭來過的機會。相反,朝廷的策略非常穩重,朝廷要固本培元,要在現有的基礎上進行鞏固和發展,待力氣恢復了,實力強悍了,再推動中興大業向更高、更深、更快的方向發展。

朝廷的策略已經確立了,此次軍議不過是爲了統一北疆諸將的想法而己。所以大將軍待張燕等人說完之後,要求各部統軍大將務必遵從天子和朝廷的旨意,忠實執行朝廷的一切命令,然後便開始下達命令。

左衛將軍麴義、右將軍楊鳳統率龍驤大將軍趙雲的四營南軍、六營北軍。武威將軍樑百武的四營人馬,鎮軍將軍張白騎的四營人馬,共九萬大軍分從水陸兩道急速入關,戍守京都。

洛陽屯兵四萬。武鋒將軍張郃、武猛將軍吳雄各率本部四營人馬戍守洛陽。

關西屯兵兩萬。強弩將軍孫親率本部四營人馬戍守關西。

後將軍玉石率武毅將軍高覽的四營人馬、徵虜將軍徐晃的兩營人馬即刻東進陳留,幫助前將軍呂布擊敗叛軍。待曹操、袁譚等叛逆撤兵後,呂布和玉石兩位將軍帶着穆斯塔法的長水營回朝。

兗州屯兵六萬。定陶由高覽駐防,陳留由彭烈駐防,山陽由徐晃駐防,任城由魏續駐防,魯國由高順駐防。

青州屯兵兩萬。臨淄由臧霸駐防,北海由管亥駐防。

武衛將軍文丑、驍騎將軍王當領四營人馬急速支援穎川戰場,幫助左將軍顏良擊敗叛軍。待劉表等叛逆撤兵後,顏良、文丑兩位將軍和姜舞的烏拉鐵騎一起回朝。

穎川屯兵七萬。陽翟由王當駐防,魯陽由張繡駐防,昆陽由紀靈駐防,許昌由宋憲駐防。

各部人數不足者,秋後再補。除南北兩軍外,其餘各營在戰局穩定後,一半將士駐營,一半將士在家耕種,定期輪換。

四月初十,北疆軍各部急速離開洛陽,奔赴各戰場。

四月初十,大將軍下令,洛陽大戰中的各類重型器械,一部分送還邊郡關隘,一部分部署於洛陽城和洛陽八關,一部分部署於長安城和關中四塞,一部分部署於戰場前沿各軍,剩下一部分則屯於洛陽武庫。並命令河東、冀州等地的軍械作坊繼續製造,分別屯於長安、鄴城、晉陽和薊城四大武庫,以備各地戰場需要。

四月十五日,天子下旨,允許陳琳把袁紹的靈柩送到袁紹的家鄉汝南汝陽安葬,並下旨招撫劉表、曹操、劉備、劉璋、袁譚、孫權、周瑜等人。如若受撫,則既往不咎,依舊可以拜將封侯,共建中興大業。

四月,穎川戰場。

荊州軍在昆陽一戰中遭受了重大損失,劉表激怒攻心,親自趕到魯陽前線指揮作戰。

雖然荊州軍失去了率先殺進穎川的機會,但只要東路戰場上的曹操、袁譚等人能奪取陳留,對穎川戰場上的北疆軍形成東西夾擊之勢,荊州軍依舊還有機會奪取魯陽,打通連同洛陽的馳道。

然而,四月上,從武關方向傳來了不好的消息,北疆軍的李雲、子率主動出擊,擊敗了徐璆、袁靖。徐璆率軍後撤,北疆軍猛追,雙方在丹水城北的三戶亭再度展開激戰。戰鬥中,袁靖不幸陣亡,南陽軍被迫退守丹水。丹水若失,北疆軍南下可以威脅襄陽,東進可以攻打宛城,南陽形勢隨即緊張。

劉表無奈,返回宛城,和鄧義、韓荀一起率軍支援徐璆.四月中,文丑率兩萬人馬從大谷、廣成急速南下,悄悄趕到霍陽山下的牛蘭累亭。顏良、張繡得到消息,急調廣成方向的鄭寶、昆陽方向的姜舞、紀靈、鄭縣的陸勉,集結大約兩萬大軍秘密趕到魯陽城附近。

八日,文丑、紀靈各率大軍,從魯陽城的南、北方向向叛軍發動了突襲。蒯越、袁熙、文聘猝不及防,倉促應戰。這時顏良率軍殺出魯陽城,從正面攻殺。三支大軍圍着荊州軍猛烈攻擊。

蒯越下令撤退,並親自斷後。荊州軍有將近四萬大軍,而北疆軍只有五萬人不到,兵力上沒有優勢,無法重創荊州軍。但就在荊州人以爲自己安全的時候,北疆鐵騎突然殺出,對準荊州軍的後軍攔腰斬下。荊州軍後軍大亂,士卒們丟棄了所有的糧草輜重,抱頭鼠竄。

蒯越此刻就在後軍。他知道北疆鐵騎的厲害,帶着一隊親衛調頭就向附近的山林裡死命狂奔。慌亂中,蒯越不慎中箭墜落馬下,當場昏死過去。親衛們把他救回大營。醫匠雖然全力搶救,但奈何蒯越年紀大了,墜馬後又被戰馬踩斷了肋骨,傷上加傷,於當夜逝去。

荊州軍失去了主帥,軍心渙散。文聘當機立斷,連夜撤軍返回了宛城。

劉表聞蒯越陣亡,悲慟不已,急速返回宛城祭奠。此仗荊州先損龐季,後損蒯越,元氣大傷。

八月下,河北的信使趕到宛城。劉表聽說袁紹病死,洛陽失陷,驚駭至極,一病不起。

消息傳到襄陽。襄陽朝廷爲之震撼。

代行太尉事的蔡瑁十萬火急書告成都劉磐、劉璋,請他們急告劉備,停止攻擊關中,轉而集中力量打隴西,攻佔西疆。

蒯良聽說兄長陣亡,急忙回荊州奔喪。

四月,陳留戰場。

呂布率軍襲擊了江東軍,重創叛軍後,叛軍士氣低迷,曹操、孫賁、袁譚進退兩難,在陳留戰場上苦苦掙扎。

如果繼續打,曹操和袁譚擔心自己損失過大,將來無力守住地盤,因此都不敢全力攻堅。如果繼續和北疆軍僵持,不但無法達到攻擊目的,更有可能給呂布抓到機會,再次遭受重創。

孫賁在失去親人的痛苦和敗北的恥辱中漸漸清醒過來,他在恢復理智後,萌生了退意,他想返回江東。北疆軍實力太強,正面對抗屢戰屢敗根本不是對手,還是及早撤回去增強實力,倚仗長江天險和北疆軍長久對峙爲上策。

曹操也想撤走,但程昱、郭嘉勸他再等等。洛陽堅固,北疆軍打得越久,損失也就越大,而河北的財賦危機也就越嚴重。等到北疆軍被洛陽拖垮了,我們反攻的機會也就來了。那時北疆軍搖搖欲墜,我們只要輕輕一刀就能把它砍死在地。至於呂布,不過一介蠻夫,雖然他依靠自擅長的騎戰搶了先機,但只要我們找到機會,定能致其於死地,徹底扭轉戰局。曹操遂決心再戰。

四月上,呂布考慮到陳留城的防守更加堅固,命令彭烈率軍退出雍丘。曹操和袁譚在雍丘猶豫了好幾天,確信沒有危險後,這才率軍趕到陳留城。

四月中,玉石、高覽、徐晃領三萬援軍趕到開封,和呂布取得了聯繫,準備夾擊叛軍。呂布書告玉石,叛軍兵力衆多,防守嚴密,強行攻擊對己方不利。爲了節約糧草,保證兗州郡縣順利春耕,還是儘快逼迫叛軍撤出陳留爲好。

玉石同意了呂布的建議,命令三萬大軍佈陣於浪湯渠,做出側擊叛軍的態勢,並書告曹操,我大軍已攻克洛陽,袁紹已死,主力很快東進兗州,請孟德兄以社稷爲重,儘快改弦易轍重歸朝廷,造福天下蒼生。

北疆援軍突然出現在浪湯渠西岸,讓曹操大吃一驚,他即刻撤守雍丘。

玉石的書信送到了雍丘,曹操將信將疑。袁譚心懸父親的安危,心神大亂。孫賁焦慮不安,連連催促曹操撤兵。曹操說,洛陽的堅固,我們是知道的,李弘厲害,厲害在騎戰無敵,說到攻城拔寨,他未必比得上我們。他能攻克洛陽,而且還是強行攻克,說出來你相信嗎?

孫賁說,你不要指望劉備了。如果李弘現在沒有攻克洛陽,而是暫時停了下來,轉而鞏固洛陽外圍,那事情就更麻煩。他既然派軍隊支援陳留,當然也會派軍隊支援其它地方。現在就算劉備打進了關中,他又能堅持多久?待李弘把劉備打敗了,把我們打敗了,他坐在洛陽城下等着,一直等到洛陽城裡的人餓死了,洛陽就是他的了。

郭嘉說,西疆現在亂了,關中並不僅僅只有劉備的威脅,另外河北的財賦也無法支撐李弘成年累月地圍攻洛陽。按你這種辦法,洛陽城裡的人還沒有餓死,河北就已經先垮了。不過他同意孫賁的建議,即刻撤軍。北疆軍的援軍已經到了陳留,不管李弘是否攻克洛陽,陳留的仗都沒法打了,還是先撤回睢陽,看看形勢發展再說。

曹操和孫賁都要求撤,袁譚孤掌難鳴,只好一起回到了睢陽。

四月下,河北信使到趕到睢陽。袁譚接到父親的噩耗,悲傷欲絕,痛哭流涕。他匆匆告別曹操和孫賁,急馳穎川邊界哭迎父親的靈柩。

曹操和孫賁急速撤軍。兩人在路上商議,一致決定即刻派人向長安天子和朝廷請罪,先把眼前的危機度過再說。北疆軍打洛陽前前後後花了一年多時間,元氣大傷。如今又有西疆之亂,短期內南下攻打江淮的可能很小,主動請罪議和應該沒問題。

曹操派毛玠北上。孫賁只好先斬後奏了,請老將程普和毛玠一起北上。同時書告孫權,請他再派信使急赴長安。

四月上,八百里快騎把洛陽大捷的消息送到了關中。

櫟陽城一片沸騰,長公主和大臣們興高采烈,喜笑顏開,互相恭賀。

長安城的徐榮接到喜訊後,即刻書告陳倉華雄、馬超、郝昭,書告上邽皇甫酈、龐德、衛峻三人,請他們務必堅守,洛陽援軍很快趕到。

徐榮還給韓翼、楊秋等西涼叛將寫了一封書信,告訴他們天子和大將軍已經攻克洛陽,大軍主力正在日夜兼程奔赴關中,希望他們能以西疆爲重,以大漢社稷爲重,即刻重返朝廷。徐榮擔保,只要你們改弦易轍,天子和朝廷必定赦免你們的罪責,依舊予以重用。

韓翼、楊秋等西涼人嗤之以鼻,根本不信。如果說李弘在決戰殺死了袁紹,他們信,但如果說李弘指揮大軍攻佔了洛陽城,那就是笑談了。

不過此刻韓翼急於殺回金城,而他的背後又有北疆軍虎視眈眈,西涼軍因此被牽制在翼城動彈不了。爲了扭轉局面,韓翼派凌孺趕到上邽,和皇甫酈具體商談。

凌孺對皇甫酈說,西疆的現狀你也清楚,當務之急是趕走羌人,但現在長安既沒有軍隊西進,也沒有糧草軍械給我們,而劉備、劉璋卻既有軍隊,又有糧草,還主動和我們聯手攻打羌人,你說我們西涼人如何選擇?是等着羌人在金城、隴西、漢陽等地站穩腳跟,還是乘着羌人立足未穩的時候,再把他們打回去?

皇甫酈是西涼人,龐德也是西涼人,他們很理解韓翼和西涼將領的心情。他們和韓翼一樣,也想盡快擊殺羌人奪回疆土。但現實很無情,朝廷爲了攻打洛陽,已經耗盡了一切,急需休養生息,而數十萬大軍連續征戰一年多,也急需休整,短期內,大軍不可能西進平羌。

凌孺的話讓皇甫酈很難回答,如果換作自己,也許會做出和韓翼同樣的選擇。至於西涼人是尊奉長安的天子,還是尊奉襄陽的天子,其實並不重要。對於他們來說,最重要的是保住自己的家,保住這片美麗的疆土。

凌孺說,徐榮將軍在書信中勸我們,讓我們以西疆爲重,以大漢社稷爲重,我們這麼做,不正是爲了西疆,爲了大漢社稷嗎?今日的西疆已經淪入羌人鐵蹄之下,我們還有必要,還有時間在這裡爭執應該尊奉哪裡的天子和朝廷嗎?奪回西疆,戍守疆土,纔是重中之重啊。

皇甫酈思索良久,心有所動。他已經明白了韓翼和凌孺話中的意思,但他在長安的力量太小了,要想幫助西涼人迅速擊敗羌人奪回疆土,必須要得到龐德的支持。龐德的背後是大將軍,只有得到大將軍的同意,西疆纔有希望。

龐德在皇甫酈和凌孺的逼視下,緩緩點了點頭,“我即刻書告大將軍。”

四月中,韓翼把長安送來的消息以最快的速度告訴了劉備。

劉備非常吃驚,洛陽這麼早失陷,大大出乎他的意料,而且袁紹死了,襄陽朝廷的支柱倒了,這對襄陽朝廷來說無疑是致命打擊。這消息如果是真的,再打陳倉就沒有任何意義了。

劉備和趙昂、劉琰、李俊等人商議。劉琰認爲這可能是長安的緩兵之計,目的是想穩住韓翼,以便保住上邽防線,確保關中的安全。他建議不要理睬,繼續攻擊。

趙昂則認爲,這個消息是真是假無關大局。目前北疆軍在大散關、陳倉一線部署了重兵,硬打肯定打不過去。大軍無法突破陳倉,那麼從子午道突襲長安的張飛因爲得不到糧草輜重的補充,極有可能全軍覆沒。因此,在目前這種情況下,大人應該及時改變策略,轉而佔據西疆,以便對關中保持持續威脅,緩解中原、江淮和荊襄等地的緊張局勢,並迅速促成南北對峙局面的出現,爲朝廷恢復實力北伐中原贏得時間。當然了,如果這個消息是真的,大人更應該即刻改變攻擊策略。

李軍也極力勸說劉備以主力北上隴西,不要再在大散關浪費時間了。

劉備接受了趙昂的建議,他一邊派人急告張飛率軍撤回漢中,急速趕到隴南會合大軍主力,一邊讓曹豹、劉琰、李俊率軍繼續佯攻大散關。自己則和趙昂一起率軍急赴隴西戰場。

四月中,八百里快騎把龐德的書信送到了洛陽。

龐德建議在西疆實施驅虎吞狼之計。羌人如一羣狼,而劉備和韓翼是兩頭虎。朝廷此刻若任由西疆局勢失控,讓虎狼霸佔西疆,則大軍即使佔據了河西,對隴西形成了高屋建瓴之勢,也很難以最小代價最快速度平定西疆。如果驅虎吞狼,狼羣爲虎所噬,剩下就是兩虎相爭之局。

對於西疆人來說,西疆的每一寸土地就像他們的生命一樣珍貴,誰能讓他們守住西疆,守住他們的土地,誰就是他們的朋友,相反,就是仇人。劉備現在能幫助他們,所以是朋友,但劉備是一隻外來的老虎,劉備需要西疆給他提供生存的所有東西,因此西疆人容不下他。一旦狼羣的威脅解除了,劉備要霸佔他們的土地了,矛盾也就來了。

誰能幫助他們趕走劉備?只有我們。我們的實力極其強悍,雖然目前平定西疆有些困難,但我們的力量足夠摧毀劉備和韓翼聯手之力。等到兩虎相爭之時,就是我們出兵西疆之日。

趕走了劉備,朝廷的軍隊進駐西疆,朝廷能幫助西疆人戍守土地,朝廷能幫助西疆人過上穩定的日子,西疆人所需要的,朝廷都能給他們,如此西疆才能穩定。

但要想實現此策,大軍必須從西疆南部完全撤出來,這樣西涼軍才能竭盡全力和劉備攜手攻擊羌人。

這就是韓翼派凌孺趕到上邽說服皇甫酈和龐德的最終目的。但現在長安是都城,關中的安全至關重要,所以無論是朝廷也罷,還是負責戍守關中安全的徐榮也罷,決不會答應軍隊退出西疆,把防線收縮到陳倉、大散關一線。

龐德在書信的最後說,西疆的人口主要集中在漢陽和武都兩郡,其它郡縣的人口最多不過一兩萬人。去年朝廷從西疆的漢陽郡和金城郡撤出了十幾萬人口,所以西疆現在不但人煙稀少,糧草更是奇缺。目前韓翼和劉備要想擊敗羌人,只能依靠漢中和巴蜀的支持,但益州的糧食要想運到西疆,非常困難。也就是說,韓翼和劉備要想奪回隴西、金城兩郡,需要很長時間,兩支軍隊不但要付出驚人代價,益州也將付出驚人的財賦,這對我們而言,只有好處沒有壞處。

將來益州如果不願意繼續支持劉備,劉備和韓翼打不過羌人,最後的結局可想而知。而羌人在遭受他們的聯手打擊後,損失很大,實力驟減,對我們的威脅也大大降低。這對我們將來西進平叛的好處是不言而喻的。

李弘和張燕、賈詡、田疇、傅乾等人商議良久,仔細權衡了利弊,最後決定接受龐德的建議。

李弘以個人名義上奏長公主和朝廷,建議在大軍沒有西進平羌之前,對西疆的攻防策略做出調整。

對西疆的西北部,即河西地區,採取以胡制胡之策,利用鮮卑人和匈奴人的力量,擊敗並趕走羌人,收復和佔據河西,對西涼的隴西地區確立高屋建瓴的優勢。

對西疆的西南部,即河湟地區,採取驅虎吞狼之策,利用劉備和韓翼等叛逆的力量,擊敗並趕走羌人,然後利用劉備和韓翼之間的矛盾,挑起兩虎相爭,繼而相機出兵,以最小代價最快速度平定西疆。

爲了實現此策,李弘建議朝廷下旨給鎮北大將軍閻柔,請他務必指揮鐵騎大軍收復河西,並督請各邊郡、大漠胡族各部,給河西遠征軍以有利的支援。問時,李弘建議,把駐守上邽的大軍撤到陳倉,以重兵駐防於陳倉、大散關一線,確保關中安全。

李弘又給丞相蔡邕、太尉荀攸、左車騎將軍鮮于輔、右車騎將軍徐榮、中書監陳羣等朝中重臣各自寫了一封書信,詳細解釋了調整西疆攻防策略的原因,並請諸位大人慎重考慮,儘快做出決策。

四月下,穎川戰場,陳留戰場捷報頻傳。李弘書告呂布、玉石、顏良、文丑四位將軍,待戰局穩定後速返朝廷。

四月底,徐州毛玠、江東程普匆匆趕到洛陽,向天子請罪。

小天子事先得到了田疇的指導,把說什麼話都記住了,但楊修悄悄把他拉到一邊,“陛下,對待這種反覆無常的小人,不要給什麼好臉色。陛下要像打狗一樣狠狠地打他們,狠狠地罵他們,否則一轉背,這些小人就會倒咬你一口。”

小天子高踞上座,撅着個小嘴,一臉的不高興。毛玠剛剛說了兩句話,小天子突然爬起來,衝到他身邊,給了他腦袋就是一腳。小孩子這一腳當然沒什麼力氣,但小天子後邊的話就驚世駭俗了,“你竟敢咬朕的腳?拖出去,打……”

李弘傻了,轉頭瞪着田疇。這是你教的?田疇一臉茫然,不停地拽着下巴上的小鬍子。這個辦法也不錯嘛,雖然粗魯了一點。站在一側的楊修則捂着個臉啞聲狂笑。

兩個衛士衝上來,把毛玠拖出門外,劈頭蓋臉就是一頓板子。

小天子昂着個頭,挺着個小肚子,趾高氣揚的晃到了程普面前,慢慢擡起了腳。

程普雙目圓睜,怒氣沖天地瞪着小天子。他從軍征戰二十多年了,這一怒之下,殺氣凜冽,頓時把小天子嚇了一跳。他也顧不上擺姿勢了,掉頭就跑。

小天子跑到案几後面,心有餘悸的望着程普。田疇不失時機地咳嗽了一聲。小天子立即反應過來,擡頭望着殿頂,搖頭晃腦地責斥了一番。一本正經的話從一個六歲小孩的嘴裡說出來,的確十分滑稽。殿內的文武大臣忍得很辛苦,個個神情怪異。

毛玠又給拖了進來,奄奄一息。程普受辱不過,氣得渾身發抖。

“滾……”小天子看到程普咬牙切齒,心裡也來了氣,“孫權再敢反覆,朕殺到江東,砍了他腦袋做虎子(尿壺)。”

大臣們再也忍不住,捧腹狂笑。

第2章 燕趙風雲 第五十五節東漢末年各少數族的風俗第12章 日蝕蒼黃 第十四節第7章 山雨欲來 第七節第4章 破釜沉舟 第十六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四十二節(上)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二十節第8章 箭在弦上 第二十一節經學與周禮第3章 風起雲涌 第十節第7章 山雨欲來 第六節第4章 破釜沉舟 第八節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十四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二十四節第6章 成事在天 第十節第8章 箭在弦上 第十一節第5章 風雲突變 第三十二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三十九節第12章 日蝕蒼黃 第十二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二十九節第1章 危機四伏 第十八節第7章 風雷激盪 第五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六十五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三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十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三十六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十六節第2章 如臨深淵 第十七節第4章 破釜沉舟 第十九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五十節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七節第5章 勢如破竹 第十二節第7章 席捲猛如虎第2章 燕趙風雲 第二十六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九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四十五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十八節第12章 日蝕蒼黃 第十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六十四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二十五節第2章 如臨深淵 第一節第8章 破謀定龜茲第3章 風起雲涌 第四十四節(下)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四十二節中國古代的軍事制度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十一節第1章 朝陽初升 第二十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三十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三十七節(下)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二十節第4章 破釜沉舟 第二十二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四十六節(下)第2章 如臨深淵 第十九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六節第8章 劍拔弩張 第一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二十三節第8章 箭在弦上 第二十六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五十二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一節第5章 勢如破竹 第六節第4章 破釜沉舟 第二十二節第7章 風雷激盪 第二十九節第5章 漫漫西行路第4章 立馬橫槍 第九節(下)地理環境因素與漢末三國曆史進程第3章 風起雲涌 第二十二節湖湘蠻夷書友提供的營法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三十八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三十九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十八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十二節第6章 成事在天 第二十五節第5章 風雲突變 第十六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十四節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十九節第7章 風雷激盪 第三十五節第9章 風捲殘雲 第二十節轉一些關於弩與元戎弩的資料千古之謎傳國玉璽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六十七節第5章 風雲突變 第二十七節第10章 風雨如晦 第六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三十五節第1章 危機四伏 第二十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七節第4章 破釜沉舟 第十一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三十一節第12章 日蝕蒼黃 第十二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四十四節(上)第7章 山雨欲來 第二十節第5章 勢如破竹 第八節漢代家庭的生活消費第1章 危機四伏 第一節第12章 日蝕蒼黃 第十三節第3章 狂風暴雨 第十六節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十二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六節第5章 風雲突變 第五節-第六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五十二節中國古代軍隊的指揮與調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