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二十八節

六月下,西涼安定郡,臨涇城。

麴義、龐德、鐵鉞、雷子帶着兩萬五千鐵騎越過六盤山,趕到了臨涇城。

先期到達的閻柔、衛峻、楊明、劉豹、劉冥等人出城相迎。閻柔看到麴義消瘦了很多,連道辛苦。

“此次到塞外巡視,主要是爲了給大軍籌措牲畜和草料。”麴義略顯疲憊地揮揮手,“我們連續兩年從塞外徵調鐵騎,從胡族諸部徵繳牲畜,給邊郡百姓和胡族諸部增加了很大負擔。洛陽大戰結束後,戰場要逐漸南移,那時朝廷可以減少對塞外鐵騎的徵調,塞外的邊民因此可以得到休養生息的時間。我在大漠上對射墨賜、拓跋韜等胡族諸王說,再苦也要咬牙撐下去,等大軍攻克了洛陽全取了中原,苦難也就過去了,好日子也就開始了。”

閻柔深有同感,“這幾年,我們戰無不勝,攻無不克,很大程度上得益於塞外胡族諸部的幫助。洛陽大戰結束後,朝廷的確應該讓他們休養一段時間。”

“那要看這一仗的結果。”麴義擡頭望着蔚藍色的天空,擔憂地說道,“如果我們能順利拿下關中,則洛陽指日可下,如果我們拿不下……”

“你沒有信心嗎?”閻柔笑道。

“哼……”麴義冷笑了一聲,“擊敗韓遂,的確沒有問題,不過……”

“不過什麼……”閻柔馬上問道。

“不過,朝廷要求我們儘可能招撫韓遂,即使未能招撫也要讓西涼軍以最小的損失退出關中。未來幾年,朝廷無力顧及西疆,需要利用韓遂的力量戍守西疆。”麴義搖搖頭,“朝廷要我們打關中,卻又不讓我們全殲甚至重創對手。這個仗太難打了。”

“正因爲仗難打,所以朝廷才把你徵調到關中戰場指揮全局啊。”閻柔說道,“如果讓我打,我絕不會輕易放過韓遂。這個人兩面三刀,首鼠兩端,實在不值得信任。”

“我也推辭了,這種仗我不願意打。”麴義搖手說道,“這次關中大戰,由子烈兄(徐榮)親自指揮。”

“太尉大人到了關中?”閻柔頗爲詫異。

“現在他就在河東。”麴義用手中的馬鞭指了指東方,“我們很快就能看到他。”

麴義在軍議上詳細解說了攻擊之策。

此次關中大戰,對手是兩個。一個是韓遂,一個是袁紹。關中若失,洛陽旦夕不保,袁紹無論如何都要幫助韓遂守住關中。

西涼軍一部分在西疆,在關中的兵力大約爲四萬人左右。袁紹會派出多少軍隊進入關中參戰,目前我們不知道,但保守估計,應該在四萬人到五萬人左右。也就是南陽和關西的兵力都有可能進入關中。朝廷因此估計韓遂和袁紹的聯軍人數至少在十萬人左右。

我們在河東的五萬大軍有四萬進入了關中,現正屯兵於白渠的萬年城和下邽城一線。張郃、高覽、鮮于銀和段炫四位大人的三萬五千大軍已經秘密進駐蒲阪津,他們將在近期渡河趕到關中戰場。

臨涇這裡有五萬鐵騎。從明天開始,我們陸續南下三輔。衛峻大人率五千鐵騎沿着涇水河西岸南下,活動於渭水河北岸的茂陵、平陵一帶,以威脅長安,牽制西涼軍的兵力。我和閻柔、龐德、劉豹等諸位大人率四萬五千鐵騎,分三批南下。我們沿着涇水河東岸而行,從雲陽方向直插鄭國渠,屯兵於鄭國渠和白渠之間。

如果不出意外的話,關中大戰的戰場就在以萬年城爲中心的鄭白渠。(鄭國渠和白渠所能灌溉的廣袤平原就叫鄭白渠。)我方參戰的兵力大概在十三萬人左右。

“兵力上,我們沒有明顯的優勢。”麴義最後說道,“在攻擊策略上,我們受制於朝廷的要求。朝廷的要求很簡單,打袁紹,保韓遂。保韓遂是基於固守西疆的考慮,我們不得不遵從,但我要鄭重告誡各位,到了戰場上,諸位大人千萬不要受到這個攻擊策略的影響,該打的時候一定要打,要堅決地不折不扣地執行命令,要以消滅對手爲首要之務。即使把西涼軍打得所剩無幾,那也不是諸位大人的責任,而是我和太尉大人的責任。你們只要遵從軍令,完成命令就行。”

諸將轟然應諾。

六月下,河東,蒲阪津。

右車騎將軍、太尉徐榮到達蒲阪津大營。

鮮于銀、張郃、高覽、孫親、段炫、陳衛、皇甫酈等文武大吏,河東太守崔林、都尉郭援等地方大吏紛紛趕到大營。

徐榮仔細詢問了糧草輜重和民夫徵調的事,囑咐崔林和郭援務必保證前線大軍的一切需要。

“楊鳳大人可有最新消息?”

“楊鳳大人回書說,華陰方向的敵軍數量越來越多,袁紹正在持續向關中增兵。”陳衛回稟道,“另據斥候稟報,在杜陵、霸陵一帶發現了幾座新軍營,估計營內的大軍都是從南陽方向秘密增援而來的袁軍。”

徐榮遲疑了片刻,“估計?有什麼證據可以證明那幾座軍營裡的士卒都是袁軍?”

陳衛皺皺眉,小聲問道:“難道大人認爲這次韓遂是誠心歸順朝廷,要把關中讓給我們?”

徐榮想了一下,輕輕嘆了一口氣,“西涼軍最近可有什麼動靜?”

“西涼軍一邊幫助我們在渭水河上架設船橋,一邊向鄭縣增兵,大有攻擊華陰之勢。”陳衛說道,“不過,最近楊鳳大人接到一個並不確定的消息,說有人在長安城了看見了馬超。”

徐榮略感吃驚,“斥候可曾在陳倉、郿城、槐裡和豐、鎬城一帶發現西涼的增援鐵騎?”

“我們的斥候到不了那麼遠。”陳衛搖搖頭,“大人。如果這個消息可靠,韓遂極有可能從西涼調回了馬超的軍隊,看樣子他打算孤注一擲,要和我們誓死一搏了。”

徐榮沉默良久,對皇甫酈說道:“立即書告韓遂,說我馬上要到關中,想見他一次。”

“大人,這個時候……”皇甫酈看看徐榮,擔心地說道,“大人,我看還是算了吧。韓遂如果決意和我們翻臉,大人無論說什麼,他都不會聽的。”

“我知道。”徐榮說道,“關中這一仗不打也得打了。不過,我希望韓遂能主動進攻,這樣我們就能控制戰場的主動,可以按照我們的部署展開進攻。現在韓遂一直這樣拖着,嘴裡說歸順朝廷,手上卻不見動靜,我們很難辦。”

徐榮站起來,走到懸掛在大帳一側的地圖邊上,“如果我們和韓遂主動翻臉,渡過渭水河展開攻擊,兵力上沒有優勢,勝負難料。但我們和韓遂如果一直這樣僵持下去,就無法把袁紹的兵力牽制在關中,對中原戰場非常不利,大將軍攻佔穎川的計策可能失敗。失去了中原戰場的策應,袁紹可以集中兵力支援關中,那我們這一仗就更難打了。”

“朝廷仔細覈算過,到目前爲止,朝廷的財賦最多可以支撐大軍打三個月的仗,也就是說,到九月底,等不到十月秋收的時候,朝廷就沒有糧食給我們了。因此,關中大戰的時間只有三個月,三個月內我們必須佔據關中,把韓遂趕回西涼,把袁紹打回關西。”

“這個時間顯然太短了。”徐榮看看帳內諸將,舉手拍了拍地圖,慢慢說道:“因此,我們要想在三個月內全取關中,只有一個辦法,那就是一戰決勝負,不給韓遂和袁紹任何還手的機會,一戰把所有的問題全部解決掉。”

“現在,我們不但要逼着敵人儘快和我們決戰,還要逼着他們主動渡河攻擊。爲了達到這個目標,我們首先要示弱,要讓韓遂和袁紹對我們的兵力做出錯誤的判斷,堅定他們的決心。其次,我們要在中原戰場的配合下,不斷向韓遂施壓,逼着他儘快讓出關中,迫使韓遂主動出擊。”

“大人,我們用什麼辦法才能逼迫韓遂匆忙出擊?”皇甫酈問道,“到目前爲止,我們尚沒有讓韓遂立即交出關中的理由。”

“理由已經有了。”徐榮走回席上坐下,慢條斯理地說道,“朝廷打算在今年冬天以前,從河東、太原兩郡向關中遷移三十萬人口。”

衆人均感意外。

“大人,朝廷真的已經決定了?”崔林驚訝地問道。

“崔大人很快就能接到聖旨。”徐榮說道,“朝廷急於遷移人口到關中的原因很多。河東和太原兩地的人口膨脹越來越嚴重,人口遷移得越早,對緩解兩地的危機越有利。其次,關中荒蕪已久,如果能把人口儘快遷移到三輔,對恢復關中極爲有利。關中恢復得越快,朝廷的財賦收入就越多,這既能支援西疆,緩解西疆的危機,也有利於大軍攻擊洛陽,迅速穩定京畿。另外,還有一個最重要的原因……”

徐榮停頓了一下,在衆人期待的目光中,緩緩說道:“長公主有意定都長安,所以,長公主希望我們儘快打下關中,儘快遷移人口,儘快完成定都的準備。”

諸將驚愣不已。除了對此事早有耳聞的崔林外,孫親、張郃、皇甫酈等人都是第一次聽說。

大帳內一片譁然,議論聲此起彼伏。

徐榮把朝堂上的激烈爭論略微解釋了一下,“目前,這只是長公主的一個建議,是否成爲最後的決策誰都不知道。但如果長公主的這個策議得到了大臣們的擁護,大漢將定都長安,那我們的責任就重大了。我們必須在最短時間內拿下關中,拿下長安,否則,我們無法向天子、向長公主和朝廷交待。”

按着,徐榮做了一番兵力部署。

孫親率軍留守河東,駐防於大陽城、河北城和風陵渡一線,防止關西的袁軍攻擊河東。雖然孫親不太願意,但相比剛剛趕到河東的冀州軍、幽州軍,他們更熟悉在河東作戰,留守河東的重任只能交他們。爲了保證孫親的軍隊能夠靈活調動,保持對關西的威脅,徐榮還特意從水師調撥了五百艘戰船給孫親。

鮮于銀、張郃、高覽三人立即率軍渡河,晝伏夜行,悄悄趕到鄭白渠一線會合楊鳳的主力大軍。

徐榮帶着陳衛、皇甫酈和親衛騎馬不停蹄,連夜渡河趕往關中會晤韓遂。

六月下,關中,新豐城。

韓遂憂心如焚。

楊鳳告訴韓遂,北疆軍將有十五萬大軍進入關中,這讓韓遂寢食不安。最近一段時間斥候的回稟證實鄭白渠一帶的北疆軍大營不斷擴大,營帳越來越多,可見北疆軍後續大軍正在源源不斷地進入關中。如果讓十五萬北疆軍全部進入關中,這仗就沒法打了。

韓遂緊急約見高幹,催促他儘快把軍隊部署到預定的攻擊位置上。要想擊敗北疆軍,必須搶在北疆大軍沒有完成集結之前,否則這一仗必輸無疑。高幹顯然也感覺到了北疆軍咄咄逼人的氣勢,他急書袁紹,請他即刻下令徵調軍隊進入關中。

這時皇甫酈有書信送到,說徐榮要見他。

韓遂不想和徐榮會面。雙方即將翻臉決戰,再見面有什麼意義?河北根本沒有把西疆當回事,即使見面了,也不過是威懾恐嚇而已。河北不會對自己做出任何承諾,更不會委曲求全,只有在戰場上一決高下。

六月下,兗州,定陶。

祭鋒的迎親大禮非常隆重,整個定陶城都沉浸在喜慶的氣氛中。

曹彰激動不已,他在定陶城看到了很多自小就崇拜仰慕的大人物。曹仁帶着他一一拜見了鄭玄、襄楷、許劭、楊奇等聲名顯赫的大儒,帶着他認識了鮮于輔、張燕、呂布、玉石、顏良、趙雲等赫赫有名的武將。告然,最讓他興奮的還是見到了名震天下的大將軍李弘。

李弘今天也是喜笑顏開。由於於毒指揮北軍成功攻克了管城,大軍迅速奪取穎川的勝算大大增加。李弘現在就期盼着文丑攻克許昌的消息了。

第7章 風雷激盪 第一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十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四十六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二十八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四十七節第8章 劍拔弩張 第九節第4章 破釜沉舟 第十九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十八節第4章 破釜沉舟 第六節第4章 破釜沉舟 第十四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四十三節第7章 風雷激盪 第一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五節第1章 危機四伏 第四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四十三節(上)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十六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二節第9章 風捲殘雲 第十四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四十節第3章 狂風暴雨 第七節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二十八節第7章 風雷激盪 第二十三節第1章 朝陽初升 第二十六節第4章 破釜沉舟 第十八節第3章 狂風暴雨 第十八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六十九節第1章 朝陽初升 第二節第6章 風雲再起 第七節第3章 狂風暴雨 第十三節第6章 成事在天 第九節第12章 日蝕蒼黃 第二十八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十四節第12章 日蝕蒼黃 第二十六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七十六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十一節第6章 風雲再起 第二十三節第3章 狂風暴雨 第四節第5章 勢如破竹 第十節第9章 風捲殘雲 第四節第7章 風雷激盪 第十七節第8章 劍拔弩張 第十六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五十節(下)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五十節第1章 朝陽初升 第二十九節第9章 風捲殘雲 第二十六節第7章 山雨欲來 第九節湖湘蠻夷書友的北疆兵制七策第2章 燕趙風雲 第十七節第5章 風雲突變 第十四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三十八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四十五節第7章 風雷激盪 第十三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六節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十四節讖緯與白虎通義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六十三節第8章 劍拔弩張 第二十七節第7章 風雷激盪 第二十八節第7章 風雷激盪 第八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十六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二十八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七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四十二節第5章 勢如破竹 第二十一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二十六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五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五十三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四十六節第7章 山雨欲來 第二十一節第8章 箭在弦上 第十三節三國人物介紹魏下第1章 危機四伏 第二十三節第5章 風雲突變 第二十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五十三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四十一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三十八節(下)第12章 日蝕蒼黃 第二十四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三十三節(上)第6章 成事在天 第三十一節第6章 成事在天 第二十七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二十七節(中)第7章 風雷激盪 第十九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十二節第7章 風雷激盪 第十七節第5章 風雲突變 第二十七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十八節第10章 風雨如晦 第二十三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三十八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三十七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十九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五十一節第5章 風雲突變 第一節-第二節第5章 勢如破竹 第三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七十一節第7章 風雷激盪 第三十五節第3章 風起雲涌第四十節(下)第2章 燕趙風雲 第二十五節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二十節第10章 風雨如晦 第二十一節第8章 劍拔弩張 第十九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