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十三節

種劭的祖父種嵩是大漢國的前度遼將軍,後來官至司徒,其父種拂乃當代大儒,現爲九卿之一的宗正。董卓當年在護羌將軍段?帳下效力的時候,深爲段?賞識。段?回京任職後把他推薦給了自己的上官種嵩。時爲司徒的種嵩隨即徵辟董卓爲司徒府掾史。

因爲本朝用人實行的是辟舉制度,所以在本朝的官場規則上,故吏、門生、門客對故主(又稱府主、舉主)的忠誠並不亞於對君主的忠誠,甚至猶有過之。故吏對於舉主的後代也是禮遇有加,不能有絲毫的造次,以免影響自己的聲名和仕途。

董卓現在是前將軍兼領涼州牧,位同上卿,地位尊崇,但他因爲種嵩是自己故主的關係,還是親自到轅門外迎接諫議大夫種劭。種劭三十多歲,白淨儒雅,彬彬有禮。董卓親熱地問道:“申甫,老夫人身體可好?”種劭回道:“謝謝大人掛念。奶奶年事已高,身體一年不如一年,已經臥牀兩年了。”

“三年前我回京的時候曾到府上拜望老夫人,那時老夫人身體不錯,她還記得我,和我說了老大人許多過去的事。”董卓感嘆道:“沒想到……”

兩人閒聊了一會家常,隨即說到正事。

“申甫,是不是大將軍讓你來的?”董卓笑着問道,“李瑋那小子張口就是十萬大軍,是不是把他嚇倒了?誅殺奸閹的事他打算暫時放一放?”

種劭笑道:“大將軍有大將軍的打算,我們有我們的打算。”說着他從懷裡拿出了一封書信遞給了董卓。“這是太傅大人的信,請大人過目。”

太傅袁隗在信中義正辭嚴地痛罵奸閹陰狠狡詐,擅權禍國,車騎大將軍蔑視皇權,驕縱枉法,大將軍優柔寡斷,瞻前顧後,以至於洛陽危機一再反覆。他囑咐董卓務必以國家社稷爲重,不要被奸閹狡猾的手段迷惑了雙眼,不要被車騎大將軍的威脅震駭了心神,他希望董卓能痛下決心,堅決留在京畿並繼續舉兵進逼,最好能迅速進入函谷關。

董卓看完書信後,把這封書信又還給了種劭。

“車騎大將軍已經遠征大漠,留守臨汾行轅的李瑋不經天子同意,私自徵調屯田兵屯兵風陵渡,無非是擔心洛陽大亂造成遠征大軍糧餉斷絕而己。”種劭笑道,“他威脅太后說,他要帶十萬大軍南下,其實這不過是他的一種姿態而已。他的目的是要告訴太后和洛陽各方,趁早解決京師危機,免得禍及北疆,害了國家社稷。但大人注意到沒有,這次李瑋一句都沒有提到剷除奸閹的事。”

董卓點點頭,微微眯起眼晴看着種劭說道:“這正是大將軍所希望的。”

“太傅大人和尚書檯的一幫大臣們打算趁着現在京中形勢一觸即發之際,督請大人和執金吾丁原大人、河內太守王匡大人、東郡太守橋瑁大人和騎都尉鮑信大人同時從南北兩個方向兵進洛陽,以逼迫大將軍以雷霆手段徹底誅殺奸閹

。同時,我們還可以趁此機會控制西園軍,圍住都亭的北軍,把大將軍手上的實力全部解決掉。”

董卓暗暗吃驚,不動神色地問道:“申甫,這事稍有不慎。洛陽就要陷入戰亂,太傅大人有這個把握嗎?”

“此事難度的確很大,需要大人鼎力相助。”種劭低聲說道,“此事要快,一定要在幾天內解決洛陽所有棘手問題,否則大將軍一旦和姦閹聯手,河東的李瑋又舉兵南下,我們就非常被動了。”

“多路進逼?”董卓稍加沉吟後問道,“函谷關怎麼辦?誰給我打開函谷關?”

“爲了堅定大將軍誅殺奸閹的決心,也爲了逼迫大將軍痛下決心和太后決裂,太傅大人打算把西園軍一分爲二,把其中的五營人馬按照大將軍的意思併入北軍。中軍校尉淳于瓊的三營人馬駐守函谷關,由他給大人打開函谷關關門。”

“上郡校尉曹操和下軍校尉鮑鴻帶五營人馬到平樂觀北軍大營駐紮,駐守都亭的北軍也回到平樂觀,北軍中侯張遼和都尉張揚、毋丘毅的三路兵馬也進駐長樂觀。同時,大人和丁原、王匡、橋瑁、鮑信、鮑鴻等五位大人各領大軍緩緩逼近北軍大營,團團圍住平樂觀。”

“當然了,大人入關的事千萬不能讓大將軍知道,否則大將軍定會猜測到我們的意圖。本來大將軍就對丁原、王匡等人不放心了,如果再加上大人你的兩萬西涼軍,他定會嗅到其中的殺機,搶先和姦閹聯手,以五萬大軍攻擊圍住平樂觀的各部大軍,那洛陽的形勢就無法控制了。”

“曹操?”董卓問道,“曹操願意離開函谷關?”

“現在函谷關內有淳于瓊、鮑鴻、張遼、張揚,孟津有丁原、王匡,都亭有北軍,再加上函谷關外大人的西涼軍,曹操在這麼多軍隊的包圍威脅下,難道他還敢反抗?”種劭不屑地說道,“曹操爲了保命,定會遵從大將軍的軍令趕到平樂觀去,這一點大人無須擔心。”

“大將軍呢?大將軍看到丁原、王匡、橋瑁等人不但違抗自己的軍令拒絕退出京師,反而率部逼近洛陽,圍住平樂觀,他難道不會懷疑我們另有圖謀?”

“在車騎大將軍十萬河東大軍的威脅下,太傅大人和朝中的諸多大臣願意退一步,幫助大將軍何進迅速控制西園軍以穩定洛陽局勢,其實也就是承認大將軍獨掌權柄了。此時太傅大人和大臣們提出,爲了避免將來奸閹勢力復起,士人遭到他們的血腥報復,要求大將軍誅殺奸閹,大將軍有什麼理由不答應?”種劭十分自信地說道,“等奸閹盡除,大將軍就可以讓大人、王匡和橋瑁等人各回州郡,洛陽的危機不就完全解決了,他有什麼好懷疑的?難道他會想到我們竟敢冒着玉石俱焚之局對付他?”

“哼……等大將軍殺了奸閹,突然發現大人的西涼軍和各路兵馬已經包圍了平樂觀,他會怎麼辦?”種劭冷笑道,“他死定了。”

“申甫,不要忘了,大將軍還有幾千門客和私兵。”董卓笑道,“還是小心一定好。”

“大人不是以保護大將軍爲由,在得到大將軍的同意後讓一千親衛秘密潛入洛陽了嗎?”種劭笑道,“大人的這些親衛是不是都潛伏在奉車都尉董?府上?大將軍何進也許以爲這些人是保護他的吧?”

董卓微微一笑,眼神略顯尷尬

。種劭視而不見,繼續說道:“洛陽城裡除了大人的這一千甲兵,還有袁紹的一千多門客。這一千多人都是武功高手,當年袁紹和何?屢屢營救黨人得手,靠的就是他們。另外還有城門校尉伍瓊、河南尹王允、虎賁中郎將袁術的幾千手下。這麼多人解決大將軍府內的三千門客私兵還不是綽綽有餘,所以大人放心,目前洛陽的形勢還是控制在我們手上。”

“大人……”種劭躬身深施一禮,鄭重地說道,“洛陽的危機即將塵埃落定。大人不要再三心二意,還是遵從太傅大人的指令,幫助太傅大人速速肅清奸閹和外戚之禍吧。”種劭誠懇地勸道,“這樣大人既能搏得一世清名,又能貴爲三公,成爲我朝一代名臣,將來還能青史留名,大人何樂而不爲?”

種劭剛剛離開新安大營,前將軍董卓就上奏天子和太后,說自己即刻奉旨西上涼州,爲大漢戍守邊疆。

同一時間,執金吾丁原、河內太守王匡、東郡太守橋瑁和騎都尉鮑信卻率部逼近了洛陽城。

八月二十三,太傅袁隗和尚書令盧植親自趕到大將軍府會晤大將軍何進,三人密談了一天。

八月二十四,大將軍何進和太傅袁隗聯名上奏天子和太后,提出驅逐中官出京,並保證他們安全返回各自的封地和老家,不再做出任何趕盡殺豔的事。大將軍同時下令虎賁中郎將袁術率虎賁羽林撤出複道,解除了對皇宮的封鎖。少帝和陳留王劉協匆忙趕到南宮和太后相聚。

同一天,大將軍何進命令駐守函谷關的曹操和鮑鴻即刻率軍返回平樂觀駐紮,同時接到軍令的還有張遼、張揚和毋丘毅,屯兵都亭的北軍隨後也回到了平樂觀大營。

當天黃昏時候,天子下旨,拜上軍校尉曹操爲御史中丞。御史中丞掌圖書秘籍,受公卿奏事,糾舉不法,是“三獨坐”之一,算是重用了。拜下軍校尉鮑鴻爲諫議大夫。

當天夜裡,平樂觀***通明,五營西園軍的幾十位軍司馬和假司馬全部被請到中軍大帳,接受大將軍府司馬何津最新的調派。五營西園軍士卒在和北軍中侯張遼的安排下,迅速併入北軍各營。

也就在這天夜裡,董卓率軍悄悄進入了函谷關。

八月戊辰日(二十五日),洛陽。

上午,驃騎將軍何苗攜太后懿旨趕到了大將軍府。太后不願屈從於京畿重兵的脅迫驅逐中官,她讓何苗告訴何進,她絕不會讓步。

何苗舊調重彈,再次說到中官對何氏一族的恩惠,懇求何進得饒人處且饒人。何苗說,當初我們隨妹妹一起從南陽來到洛陽的時候,一無所有,身份低賤,都是依靠宦官的幫助我們纔有今天的榮華富貴。洛陽的形勢你也清楚,一旦奸閹出宮,士人勢必吸取上次的教訓,捕而殺之。這樣朝堂之上就剩下我們和士人對壘,其結果如何,誰能預料?如今外有北疆的李弘,內有洛陽的士族權貴,維持洛陽的勢力平衡纔是重中之重。兄長可不要上了那些士人的當,給自己惹來無窮禍患。

何進詫異地問道:“看不出來你還有長進了,不錯不錯

。你這話是不是你府中的長史樂隱說的?”

何苗不理他,繼續說道:“你只要利用現在京畿的複雜形勢迅速控制西園軍,這洛陽就是你說了算,你何必這麼急着要殺中官?”

“我無意誅殺中官。”何進說道,“既然你知道洛陽的事怎麼處理,那你就回去對太后說,我需要時間,需要用緩兵之計穩住太傅袁隗和那幫士人,我需要中官暫時離開皇宮。”

何苗擔憂地說道:“這緩兵之計如果讓袁隗看出來,他搶在你掌控西園軍之前把中官全部殺了,那這事……”

“西園軍的五營將士已經被我完全控制,現在就差淳于瓊的那三營一萬五千人了。”何進不慌不忙地說道,“只要董卓的大軍進入潼關,我就可以徹底解決西園軍。所以,你告訴太后,請她爲了我們何家,務必相信我一次。”

下午,太后的懿旨送到大將軍府。太后宣何進到長秋宮議事。

何進遲疑不決。他不想去,但如果何太后不能理解自己的意圖,執意堅持己見拒絕驅逐中官,自己就無法趁此良機徹底解決西園軍和穩定洛陽的局勢。今天這個機會千載難逢,稍縱即逝,不能耽擱。何進想了很長時間,最後還是決定親自進宮勸說太后。

爲了安全起見,大將軍何進讓吳匡、張璋兩人帶了三十騎,三百親衛隨行,並急令虎賁中郎將袁術帶五百虎賁羽林在南宮外負責警戒。

何太后上午聽了何苗的回奏後,將信將疑,她和趙忠、張讓等人商量了很長時間,覺得大將軍的話不可信。趙忠說,現在大將軍和太傅兩人根本無視天子和太后的存在。他們隨意處置西園軍,撤換西園軍校尉,把西園軍併入北軍,大將軍居心何在?還不是爲了獨霸權柄?

張讓說,即使大將軍所說是真的,那也要和他約法三章。太后應該獨掌內廷大權,讓大將軍和太傅同掌外廷大權,無論如何不能讓大將軍獨霸權柄,隻手遮天,爲所欲爲。

何太后爲了說服大將軍,特意讓趙忠等人退出了長秋宮。大將軍何進詳細向太后奏稟了今日洛陽的局勢,把自己的想法解釋了很多遍,但何太后從何進的字裡話間還是敏銳地察覺到了何進想獨霸權柄的野心。何進說的句句在理,何太后無力反駁,最後她只好搬出趙忠的話說道:“本宮可以答應你們罷免中官,把他們驅趕出宮,但西園軍不能併入北軍。西園軍是先帝所置,你們不能在先帝屍骨未寒的時候,就把他費盡心血建立的西園軍給解散了。本宮無論如何不答應。”

何進頭一昏,氣得差點吐血。何進想了一下說道:“考慮到先要穩定洛陽局勢,所以西園軍暫時還是併入北軍爲好。至於西園軍的事,待洛陽形勢好轉後,陛下和太后可以頒旨重建,太后以爲如何?”

何太后無奈答應了。接着就是談太傅大人是否繼續參隸尚書事的事。何進要太后下旨,藉口洛陽危機的事把太傅大人蔘隸尚書事的權力給免了。太后不答應,說太傅大人是先帝臨終前託付國事的重臣,而且太傅大人爲少帝能順利繼承大統立下了大功,怎能隨意免除太傅大人蔘隸尚書事的權力?

何進很失望

。他不想在這件事上爭執太長時間,等自己控制了洛陽局勢後,自己想怎麼樣就怎麼樣,何苦現在和一個什麼都不懂的太后糾纏不清。何進隨即告辭了。

出了長秋宮之後,他一路疾行,就在他要到宮門的時候,一箇中黃門飛步而來,氣喘吁吁地喊道:“大將軍請慢行。太后懿旨,宣大將軍到嘉德殿接旨。”

自從先帝在嘉德殿歸天后,這裡就成了大臣們的朝議之地。因爲嘉德殿距離長秋宮較近,太后可以立即知道朝議結果,再把自己的意見讓中常侍傳遞給朝議的大臣們。一般來說,只有事關國家命運的重大聖旨纔會在嘉德殿頒佈。何進立刻想到了罷免中官和免除太傅大人蔘隸尚書事的的事。太后大概已經同意了自己的建議。何進心裡非常高興,隨即跟着幾名中黃門急速向嘉德殿而去。

進了嘉德殿,何進看到了一臉憤怒的趙忠、張讓、郭勝等十幾名中官。接着黃門令袁赦和尚方監渠穆帶着幾十名中黃門從大殿兩側衝出來拿着刀劍圍住了他。

何進知道上當了,這些中官竟然矯天子詔把自己騙進了嘉德殿。何進夷然不懼,連正眼都不看他們。他現在不擔心自己被殺。奸閹這個時候如果要殺了自己,根本就是自取死路。現在宮門外就有幾百親衛和警戒南宮四周的虎賁羽林。另外城外還有數萬大軍。奸閹如果殺了自己,想不死都難。這宮內有幾千名中官,再加上他們的九族,就有幾萬人的性命。何進諒他們也沒有膽子敢殺了自己。

何進輕蔑地看看這些怒不可遏的中官,撇撇嘴,連話都懶得說。

郭勝張口就罵開了。接着段?、高望、張恭等人也憤怒地指責何進。趙忠等衆人罵過癮了,這才笑嘻嘻地問道:“大將軍,我們可否談談?”

何進冷笑。

張讓接着說道:“驃騎將軍把你的話都帶給我們了,我們能諒解大將軍的難處。但我們想知道,你此次是否言行一致?”

何進依舊冷笑。

趙忠、張讓和段?等人隨即圍着何進喋喋不休地說了很多。張讓說,如果我們再這麼繼續鬥下去,勢必兩敗俱傷,白白便宜了朝裡的那幫士人和黨人,最後被殺的不僅僅是我們,還有你何氏一族。何進勉強把自己的想法解釋了一下。但雙方隨即就爲西園軍的事爭了起來。趙忠說,你不把西園軍交出來,就說明你還是想殺我們。那時你手握大軍,獨掌權柄,還不是想什麼時候殺就什麼殺。

這時郭勝看到何進趾高氣揚的樣子,氣得睚眥欲裂。想想自己幾十年來給了何家多少恩惠,但何進非但沒有一點感恩戴德的意思,反而至死都要奪了自己的性命,寒心啦。郭勝站在何進背後,憤怒地罵了一句,然後擡腿就是一腳。何進措手不及,前衝數步,飛身撞上了站在不遠處的尚方監渠穆。渠穆下意識地舉手去擋,不料他手上拿着長劍,那鋒利的長劍筆直地戳進了何進的身體,洞穿而過。何進發出一聲淒厲的慘叫,瞪大一雙眼睛,難以置信地望着插在胸口的長劍,倒地死去。

嘉德殿內一片死寂。

趙忠望着死絕的何進,望着地上的猩紅的血跡,眼睛內露出了深深的恐懼,臉上的肥肉劇烈地哆嗦着

。突然,他指着渠穆發出了一聲歇斯底里的瘋狂吼叫:“殺了他,給我殺了他,給我剁成肉泥。”

站在大殿內震駭不已的中黃門們驀然驚醒,一個個像發瘋的野獸一般蜂擁而上,刀劍齊下,頓時將驚駭過度的渠穆砍倒在地。中黃門們瞪着一雙絕望的眼珠子,憤怒地吼着叫着,把渠穆不但大卸八塊,還真的把他剁成了一塊塊的肉泥。嘉德殿內血肉橫飛,血腥恐怖。

空蕩蕩的大殿內迴響着宦官們絕望的叫聲。

趙忠和張讓等人望着血腥的大殿,慢慢從極度的震駭中恢復過來。衆人一個個面如死灰,心裡冰涼冰涼的,再也沒有了求生的慾望。何進死了,生機盡絕。

現在把何進殺了,不僅僅是宮外的人饒不了他們,就是天子和太后也饒不了他們。爲什麼何進突然就死了?

“關閉宮門。”張讓突然揮手叫道,“關閉宮門,立即關閉南北宮門。”

黃門令袁赦象瘋子一樣衝了出去。

“封鎖長秋宮,把天子和太后控制在手,快……”張讓指着段?說道,“還有陳留王,一定要看住他,不要讓他死了。”

段?轉身就跑。

“立即下旨,命令北軍緊守平樂觀,沒有天子符節,不許出營,違者誅殺九族。”

“下旨給城門校尉伍瓊,命令他立即關閉洛陽城門,沒有天子聖旨,不許開門,違者誅殺九族。”

“下旨,詔告天下,說大將軍圖謀不軌,陰謀弒殺當今天子,已經伏誅,現拜驃騎將軍何苗爲大將軍,統領北軍。”

張讓指着呆若木雞,失魂落魄的中官們,厲聲吼道:“快點,不想死就快點。”

中官們霍然心驚,一鬨而散。

趙忠走到面無人色的郭勝面前,搖頭苦笑道:“你真狠啦,這麼多人給何進陪葬,你是不是覺得很風光?”

張讓狠狠地瞪了郭勝一眼,揮手說道:“殺了。”

南宮朱雀門。

袁術和吳匡、張璋兩人正在宮門外神侃,突然看到一羣中黃門從宮內縱馬飛馳而來。幾個人頓時緊張起來。袁術沉聲說道:“快,派人回去召集援兵,宮內有變,快……快……”

吳匡心懸大將軍安危,毫不遲疑,立即命令幾個手下飛馳而去。

中黃騎到了宮門附近紛紛下馬,大聲命令當值的衛兵把巨大的宮門關了起來。

袁術臉色大變,指着自己的幾個心腹手下大聲叫道:“快去稟報太傅大人,說宮內有變,大將軍生死未卜

。”

“速去袁府,叫袁紹帶人來,就說宮內有變,急需支援。”

“速去驃騎將軍府稟報何大人,就說大將軍危在旦夕,性命堪憂,請他速帶人馬趕到南宮。”

“快……快……快”

急驟的馬蹄聲敲擊在長長的大道上,讓人窒息的幾乎喘不過氣來。

“傳我軍令,命令虎賁羽林全部出動,封鎖兩宮,快……”

袁術的手下們大驚失色,一個個驚駭地看看他。一個郎中小聲問道:“大人,沒有天子的聖旨和符節,擅自調動虎賁羽林,這可是……”

“怕什麼。”袁術滿不在乎地揮手說道,“只要大將軍性命無憂,我就沒事。現在這洛陽城裡,是大將軍說了算,你知道嗎?給我快點……”

“袁大人,大將軍不會出什麼事吧?”張璋走到焦躁不安的袁術身邊,心驚膽戰地問道。

“當然出事了,否則大白天關什麼門?”袁術回頭對幾個親衛喊道,“給我去叫門,催請大將軍出宮,快……”

幾個親衛急忙跑到宮門處拍打叫喊,但沒有人應聲。

袁術氣得大聲吼道:“一幫蠢貨,連叫個門還要老子教。給我砸……拿東西給我砸……”

宮門被虎賁衛士們砸得地動山搖,但依舊無人應聲。

袁術、吳匡和張璋的神情越來越恐懼,知道事情不對了。這麼砸都沒有人迴應,大將軍十有八九是出事了。

“給我繼續砸,砸出人來爲止。”

時間不長,何津、許諒、伍巖帶着兩千門客和衛兵趕到了朱雀門外,接着奉車都尉董?帶着一千多名穿着大將軍府衛兵衣甲的士卒也飛速跑來。不久袁紹也帶人飛馬而來。

幾人聚在一起,驚惶失措,不知如何是好。

這時,黃門令袁赦出現在朱雀門左側的?望樓上。袁紹袁術和自家的這個親戚非常熟悉,急忙上前高聲詢問。

袁赦拿出聖旨高聲誦讀。大將軍何進陰謀弒君,依律誅殺,接着一顆血淋淋的人頭從天而降。

站在朱雀門下的將士們驚呆了。

“殺進皇宮……保護天子……”袁術突然轉身面對數千將士,舉臂狂呼,“兄弟們,殺進去,隨我殺進去……保護天子……”

“殺盡奸閹……”

“殺……”

黃昏,夕陽如血。

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六十節第5章 勢如破竹 第十四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二十四節第2章 如臨深淵 第八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三十節第2章 如臨深淵 第十四節第3章 狂風暴雨 第十八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四十四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四十四節(上)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二節第10章 風雨如晦 第六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三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十八節第7章 風雷激盪 第二十九節第3章 狂風暴雨 第十四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十七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二十一節第2章 如臨深淵 第四節第8章 劍拔弩張 第二十二節第10章 風雨如晦 第二十八節第6章 風雲再起 第十四節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十七節第9章 風捲殘雲 第十三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十七節第7章 風雷激盪 第三十節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二十八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五十一節第4章 破釜沉舟 第八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六十九節第6章 成事在天 第十九節第5章 風雲突變 第三十三節第4章 破釜沉舟 第二十三節第2章 如臨深淵 第三十節第1章 朝陽初升 第三十二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五節第9章 風捲殘雲 第十九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六十四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二十六節(上)第1章 危機四伏 第三十節第5章 風雲突變 第三十六節第5章 勢如破竹 第十九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三十四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四十九節(下)第4章 破釜沉舟 第二十三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四十二節(上)第8章 劍拔弩張 第十五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六十一節第3章 狂風暴雨 第二十七節第2章 如臨深淵 第六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六十八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六十八節第7章 風雷激盪 第三十七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四十一節第6章 成事在天 第九節第6章 成事在天 第八節第3章 狂風暴雨 第十六節第3章 狂風暴雨 第二十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六十八節第8章 劍拔弩張 第十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十九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四十六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三十三節(上)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六十一節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十八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三十五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四十九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四十五節第6章 成事在天 第三十節第9章 風捲殘雲 第二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五十二節第5章 風雲突變 第二十四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二十五節第2章 如臨深淵 第十五節第7章 風雷激盪 第七節第6章 風雲再起 第十六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二十六節(上)第3章 風起雲涌 第四十六節(下)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二十九節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二十四節第1章 朝陽初升 第二十七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二十六節第6章 成事在天 第十四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三十二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三十四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三十七節第8章 箭在弦上 第十七節第3章 狂風暴雨 第二十五節第5章 風雲突變 第二十五節第20章 胡笳十八拍第2章 燕趙風雲 第二十七節第7章 山雨欲來 第十四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九節中國古代的軍事制度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十四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十七節第2章 如臨深淵 第二十四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三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五十七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四十七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四十二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