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十六節

八月戊辰日(二十五日),深夜,函谷關。

長史劉艾和司馬李儒看完奉車都尉董旻送來的急書,誰都沒有說話。兩人面面相覷,驚疑不定。董卓在屋內負手踱步,神情冷峻。

李儒眉頭深鎖,右手摸着臉上長長的傷疤,慢慢走到跪在地上的信使身邊。這個信使過去一直是董卓的貼身侍衛,武功非常好。去年先帝組建西園軍的時候,董旻奉命帶着一幫人到京城參加西園軍,董卓考慮到董旻的安全,特意讓他隨董旻到了京城。如果沒有特殊情況,董旻不會派他出城送信的。

“你把洛陽發生的事再說一遍。”

那個信使知道事情重大,隨即把洛陽發生的事絲毫沒有遺漏的又說了一遍,“都尉大人殺了何苗後,隨即派我出城回來稟報。駐守洛陽西城門的馮軍候是都尉大人的朋友,他不敢開城門,就用繩子把我從城牆上放了下來。我遊過護城河,跑到了城外都尉大人的別府裡,連夜飛馳八十里趕到了函谷關。本來我準備明天早上出關的,但沒想到大人已經進關了。”

“你看到大將軍的人頭了?”

“看到了。”那個信使說道,“袁術袁大人擔心是假冒的,還特意把人頭上的血擦乾淨了。那的確是大將軍的人頭。”

“你們攻殺驃騎將軍府,誅殺何苗,是袁紹命令的?你親眼所見?”

“的確是袁紹。”那個信使說道,“我看見袁紹袁大人飛馬而至,把都尉大人喊到一邊說了很長時間的話。都尉大人一直很猶豫,好象不太願意,但後來他還是被袁大人說服了。我們在殺向驃騎將軍府的半路上和何苗迎面相撞,大家一擁而上,立即殺了上去。清理現場的時候,我們發現了三個宦官,從他們身上搜出了聖旨和符節。都尉大人看到這些東西后,馬上親自把我送出了城池。都尉大人說,這個東西對將軍大人可能有點作用。”

李儒回頭看看擺在案几上的聖旨和符節,眼裡忽然露出一絲興奮。

“你走的時候,朱雀門的大火還在燃燒嗎?”

“我飛馬疾馳到顯陽苑的時候,還能看到城中沖天的火光。”

“好,此次你立了大功,將軍大人定會重重賞賜。”李儒揮手說道,“你先下去休息吧。”

董卓望着消失在黑暗裡的信使,忽然長長地嘆了一口氣,“都死了,這些人都死了。奸閹也罷,大將軍也罷,互相爭得頭破血流,最後卻落得個同歸於盡的下場。”他搖搖頭,晃動了一下強壯的身軀,“我和趙忠、張讓都認識十幾年了,也算是朋友。想當年他們風光無限,但現在呢?現在屍骨無存,已經成了過眼煙雲。”

“死有餘辜。”李儒狠狠地罵了兩句,然後問道,“大人打算怎麼辦?退出京畿回西涼?”

“我確有此意。”董卓落寞地一笑,“看看今夜的洛陽,有多少人死於非命?他們殫精竭慮爭了一輩子,結果就落得個身首異處,九族盡誅的下場。這有什麼意思?還不如回西涼去落個善終。”

“大人以爲自己還有善終的機會嗎?”李儒冷笑道,“洛陽一定,太傅大人和士族大臣們主掌大權,以大人過去的所作所爲,他們還會讓你回西涼?還會讓你想李弘一樣成爲第二個無法控制的大漢禍患?如今皇甫嵩就在長安,他的前鋒鐵騎就在潼關,而李瑋就在河東,他的前鋒將士已經屯兵黃河南岸,兩人一前一後,已經徹底斷絕了我們迴歸西涼之路。”

“長笙說的不錯啊,大人。”劉艾輕輕放下案几上的那道聖旨,臉上憂色重重,“大人和姦閹的關係天下皆知,後來爲了生存,大人又暗中向大將軍示好,同時還大力結交京城的門閥士族,結果這些事後來被朝中的權貴們知道了,大人因此失信於朝中各方,被洛陽權貴們所忌恨。先帝在世時剝奪大人的兵權就是一個明證。”

“太傅大人和朝中的士族大臣們爲了誅除奸閹和大將軍,需要你的幫助,所以他們不惜拋棄前嫌,甚至以三公之位許諾於你,但事成之後呢?太傅大人爲什麼一直不讓左將軍皇甫嵩率軍入關?爲什麼讓鮑鴻帶着西園軍到平樂觀,卻讓淳于瓊留在函谷關?”

“曹操和鮑鴻的西園軍昨天夜裡已經被全部併入了北軍,太傅大人一旦掌控這五萬北軍,再加上洛陽城外的丁原、王匡、鮑信、橋瑁,他們在洛陽城外就有六、七萬大軍,而我們只有兩萬人,根本不是對手。假如我們現在還不知道洛陽已經發生鉅變,奸閹和外戚已死,還是按照太傅大人的命令一直進逼平樂觀,包圍北軍,那我們很快就會陷入京畿諸軍的包圍,到那時,大人除了束手就擒,還能幹什麼?”

劉艾看看董卓,沮喪地說道:“大人,如今我們進退兩難,務必要想一條死裡求生之路,否則這兩萬將士算是活到頭了。”

“李弘雄踞北疆,爲所欲爲,早已成爲大漢禍患,但他實力強勁,朝廷無可奈何。”李儒接着劉艾的話說道,“太傅大人和大臣們絕不會再讓大漢國出現第二個雄踞一方威脅國家社稷的重鎮將軍。所以他們趁着大人率兵進京的機會,會想方設法把你困在京畿,奪了你的兵權,甚至還有可能把你殺了。要殺你的藉口太多了,太傅大人隨便找個理由詔告天下,你就是大漢逆賊,你就會死無葬身之地。”

“我現在回西涼,誰能阻止我?”董卓不屑地笑道,“你們想得太多了。如果現在奸閹和大將軍都沒死,我怎會身陷重圍,危機四伏?”

“大人被先帝奪取兵權後,先帝先是要你回京任職少府,後來又讓你到幷州任州牧。從那時開始,大人就已經深陷重圍,危機四伏了。”李儒問道,“大人爲什麼不敢回京任職少府?爲什麼不敢到幷州,滯留河東?爲什麼要第一個響應車騎大將軍李弘,舉兵南下威逼天子和朝廷?爲什麼在車騎大將軍遠征後,大人還要執意進逼洛陽?大人難道已經忘記了自己的目的?”

“大人能回到西涼,這一點勿庸置疑,但大人即使回到西涼,在西涼叛軍和長安皇甫嵩的前後夾擊下,大人自保尚且不足,哪有餘力擁有和車騎大將軍一樣的實力?現在奸閹和外戚盡除,士人獨掌朝廷,一旦天子要剝奪你的兵權,你還能象先帝在世時一樣公然違抗聖旨嗎?”李儒看看董卓猶豫不定的眼神,大聲說道,“大人若退,死路一條。大人若進,則還有一線希望。”

董卓搖搖頭,苦笑道:“希望,哪裡還有希望?”

“我們最初南下京畿的目的是什麼?後來我們兵進函谷關的目的又是什麼?剷除奸閹,穩定洛陽,幫助大將軍獨掌權柄,然後我們藉機回西涼。現在伺機入朝的事我已經不想了。看看車騎大將軍,能夠獨霸一方爲所欲爲也很好,比在朝爲相整天和各方權勢互相爭鬥要好得多。”

“李瑋爲了遠征大軍的糧餉,已經出兵黃河,目的無非就是要保證洛陽的穩定。我接受太傅大人的提議,進逼平樂觀,也是爲了保證洛陽的穩定。而大將軍只要控制了西園軍,洛陽也就算徹底穩了。至於太傅大人想在逼迫大將軍誅殺奸閹後再趁機誅殺大將軍的計策,根本就是自不量力的妄想,那是不可能的事,我不會幫助太傅大人的。不要說讓我做三公,就是讓我做大將軍我都不幹,他沒有任何成功的機會。”

“但他卻成功了。”董卓嘆了一口氣,“奸閹和大將軍一死,洛陽形勢急轉直下。現在太傅大人獨掌權柄,不但能迅速控制北軍,穩定洛陽,還能把我這兩萬人也一起解決了。所以現在繼續進京肯定是死路一條,只有回到西涼纔有活路。”

“還是李瑋說的對啊。我要是早一點走,也不至於象現在這樣束手無策。”董卓有點懊悔地說道,“我想在大將軍穩定局勢後,多撈一點錢以便賞賜將士們,誰知道洛陽卻發生這麼大的驚天變局,讓兩萬將士跟着我陷入了困境。”

屋內一片沉默。

李儒來回走了兩步,忽然問道:“如果大人能控制北軍,你是否還堅持退出京畿?”

董卓回頭看看擺在案几上的聖旨和符節,沒有說話。

劉艾說道:“大將軍一死,太傅大人要做的第一件事不是殺奸閹,而是控制城外平樂觀的五萬北軍。控制了北軍就等於控制了洛陽,控制了國家權柄,太傅大人和那幫士族大臣難道不知道?尤其現在五營西園軍剛剛併入北軍,平樂觀混亂不堪,這五萬將士嚴重威脅着洛陽城的安全,太傅大人爲了能迅速穩定洛陽,務必要盡一切辦法先行控制北軍。”

“問題就在這。”李儒一把拿起案几上的聖旨對董卓說道,“大人請想一想,如果太傅大人沒有天子的聖旨和符節,他如何取信於北軍將領?如何統領北軍?如何向北軍將士解釋大將軍的死?如何保證北軍將士不會鬧事反叛?”

“北軍大營裡的狀況太傅大人不清楚,但太傅大人知道那裡西園軍人多,北軍人少,各部將官士卒正在調換合併,大家人心惶惶,軍心極爲不穩。這個時候如果有個風吹草動,北軍大營很可能在瞬間崩潰。五萬大軍炸營的後果是什麼,相信太傅大人很清楚,所以他如果沒有絕對把握不會派人去掌控北軍。那麼,太傅大人在什麼情況下才會有絕對把握?一是手裡有天子的聖旨和符節,二是平樂觀外有足夠的軍隊包圍北軍,如此才能保證萬無一失。”

“大將軍的人和虎賁羽林攻打皇宮要誅殺奸閹,而奸閹爲了保命必定要脅持天子和太后。”李儒問道,“如果大人坐鎮洛陽,看到奸閹脅持了天子和太后,你敢下令殺進長秋宮嗎?沒有人敢這麼做。太傅大人更不敢。因此我認爲太傅大人今天夜裡解決不了皇宮的事,他無法救出天子和太后,也無法得到天子的聖旨和符節。許多事,他必須要等到天亮之後才能解決。”

“現在洛陽城外的各路大軍以執金吾丁原和河內太守王匡距離平樂觀最近,大人距離平樂觀最遠。按路程測算,丁原和王匡如果現在接到太傅大人的手令,他們最快也要到明天中午才能趕到北軍大營。”李儒舉起手上的聖旨,十分自信地看着董卓,一字一句地說道,“所以,北軍在天亮之前無人統領,大人不但有時間,而且還有絕對把握控制北軍。”

劉艾吃驚地瞪大眼睛,指着李儒手上的聖旨說道:“那上面明明寫着由驃騎將軍何苗統領北軍,我們如何騙得了北軍將領?”

李儒緩緩打開那捲聖旨,大約打開一小半的時候停了下來。硃紅的玉璽整個露在了外面,還可以看到幾行字。最上面一行清晰地寫着“將軍節制北軍……”

劉艾瞠目結舌,一臉的恐懼。董卓眼晴驀然一亮,殺氣畢露。

“如果有北軍將領提出質疑怎麼辦?不遵從大人的指揮怎麼辦?”劉艾急切地問道。

“殺!”李儒斷然揮手說道。

“如果北軍將領聽到大將軍死去,私下舉兵叛亂怎麼辦?”

“北軍屯騎校尉段煨是西涼武威人,曾經和大人同在段熲將軍帳下效力,和大人有十幾年的交情。有他在,一萬北軍將士必定無憂。鮑鴻還在平樂觀,他和大人的交情就不用說了。有他在,兩營西園軍將士絕對唯大人馬首是瞻。剩下就是曹操的三營西園軍。曹操是曹騰的孫子,奸閹一系,現在有性命之憂。他要是不從我們,我們就把他殺了,連同他的手下統統殺了,免得出事。如果他識時務,願意跟隨大人,他就可以繼續統領西園軍。如此一來則北軍五萬人馬盡爲我們所得。”

董卓慢慢走到門邊,負手望着漆黑的夜空,沉默不語。李儒此計極爲冒險,成功了洛陽就在自己的掌控之中,失敗了,就是全軍盡沒之局。

“你用什麼辦法可以讓大軍在天亮前趕到平樂觀?”劉艾繼續問道,“我們距離平樂觀八十里,天亮前大軍無法趕到北軍大營,最快也要到明天中午。但那時丁原和王匡的人馬已經到了,北軍也可能已被太傅大人搶先一步控制了。還有,我們爲了確保大軍的退路,函谷關務必要牢牢控制在手。所以大軍出發前,淳于瓊和他的三營西園軍必須要徹底解決掉,這需要時間。解決了淳于瓊和他的西園軍之後,我們還需要留下大量人馬駐守函谷關和看守西園軍。”

劉艾看看李儒,無奈地說道:“長笙,我們還能騰出多少人馬跟着大人到平樂觀?”

李儒想了半天,斷然揮手說道:“大人和我只帶三千鐵騎到平樂觀,你帶着董越、牛輔、胡軫、李肅等人先解決淳于瓊。如果大人和我成功控制了北軍,你再帶人隨後跟進。”

劉艾臉色大變,脫口驚呼道:“你瘋了……”

“你說得對,大軍天亮前根本趕不到平樂觀,而且這事十分冒險,如果不能成功,我們也只有急速撤出京畿回返西涼,所以大軍乾脆不要跟着我們到平樂觀了。”李儒說道,“大人和我先到平樂觀看看太傅大人是否已經控制了北軍。如果北軍已被太傅大人所控,我們就回來。如果還有機會,我們就當仁不讓了。”

“但你們只帶三千鐵騎……”

“我可以用疑兵之計,讓三千鐵騎在大營外來回狂奔。北軍將士都在大營內,無法知道我們帶了多少大軍。”李儒說道,“不論是否成功,我們都能安然返回,你大可不必擔心我們的安全。”

李儒轉身面對董卓,大聲疾呼道:“大人,請早做決斷。只要北軍在手,我們即使不能控制洛陽,也能安然退回西涼,雄霸西疆。”

董卓猛然轉身,厲聲說道:“我們走。”

三千鐵騎衝出函谷關,霎時沒入了黑暗。

西園軍的中軍校尉淳于瓊在睡夢中被牛輔抓住了。

李肅帶着董卓的親筆書信向風陵渡狂奔而去。董卓必須要爲自己的後路考慮,所以他和李儒商量了很長時間,還是給李瑋寫了一封急書,把洛陽鉅變如實相告。

董卓如果控制了北軍,最急迫需要的就是自己的西涼軍能迅速趕到平樂觀支援,因此他只能在今夜解決淳于瓊和他的三營西園軍。但如果他失敗了,他在函谷關的這種做法必然會激怒太傅大人和朝中的大臣們,西涼軍會在京畿的弘農郡一帶被從長安而來的皇甫嵩和隨後追來的朝廷各路大軍包圍。這時他只有一個選擇,那就是從風陵渡和茅津渡兩處渡河北上到河東,然後借道幷州回西涼。

李儒認爲李瑋會幫助朝廷消滅董卓,但董卓不這麼看。兩萬西涼軍加自己的三千親衛營都是百戰之兵,再加上弘農郡人口多,權貴巨賈多,富裕百姓多,還有弘農、澠池等數個堅城,有崤山之險。如果雙方在這裡打起來,勢必是一場曠日持久的大戰,京畿將因此而大亂,朝廷也無法給遠征大軍供應糧草。李瑋爲了遠征大軍的安全,爲了北疆和洛陽的穩定,他只能選擇幫助自己,把自己早早送回西涼。

董卓在書信中說,自己爲了洛陽的安危,已經遵從太傅大人的命令,放棄了西返涼州,率軍逼近了平樂觀,但考慮到洛陽當前的巨大危機,京畿軍隊數量可能嚴重不足,所以李大人是否考慮儘快率軍趕到函谷關,以便幫助太傅大人迅速穩定洛陽局勢。

八月二十六,清晨。

天色尚未大亮的時候,董卓帶着三千騎趕到了平樂觀北軍大營。

董卓命令三千騎一分爲四,沿着平樂觀四處奔馳,以捲起煙塵,佯裝數萬大軍,威懾大營內的北軍將士。自己和李儒兩人帶着三十騎飛速到了大營轅門。

巡值軍候得知是前將軍董卓到此,急忙打開轅門,同時派人稟報上官。

李儒隨口問道:“夜裡城中可有人來?”

“沒有。”那名軍候回道,“城裡好象出事了。”

董卓和李儒對視一眼,心裡一陣狂喜。董卓神態溫和地問道:“城裡出了什麼事?”

“不知道。”那軍候回道,“昨天下午城門突然關閉,接着城裡又燃起了大火。幾位大人數次派人進城查詢都被擋了回來。”

不久,從大營裡衝出來一羣人,屯騎校尉段煨和北軍中侯張遼趕來迎接。

段煨四十多歲,高大健壯,一雙眼睛炯炯有神,笑容滿面,看上去非常溫厚親和。董卓大喜,匆忙迎了上去,雙方親熱地問候了一番。段煨問道:“大人不是在函谷關嗎?清晨到此有急事?”

“對,有急事。”董卓小聲說道,“我奉命前來宣旨,你速速把北軍大營裡軍司馬級以上軍官全部召集到大帳。”

段煨立即命令手下去辦。董卓問道:“大營裡還有什麼人?曹操和鮑鴻還在嗎?”

“還在。”張遼回道,“還有原西園軍的三十多個軍司馬和假司馬。”

幾個人一邊談笑着一邊往大帳而去。突然,報警的戰鼓聲從大營各處響起,急促的鼓聲響徹了平樂觀上空。段煨和張遼大驚失色。

董卓笑着說道:“兩位大人不要驚慌,那是西涼鐵騎。昨天天子下旨,命令我率部連夜行軍趕到平樂觀外駐紮。我的大軍剛剛到,吵醒了北軍將士,多有得罪。”

段煨和張遼立時想到昨夜洛陽城內地大火,兩人臉色大變,心裡驚恐不安。

北軍中軍大帳。

數十名北軍軍官驚呆了,大將軍死了,被奸閹殺死了。這個突如其來的驚人消息讓他們心神震駭,一個個跪在地上半天沒反應。

李儒一邊捲起聖旨,一邊說道:“諸位大人都起來吧。從今天起,北軍就由董將軍統帥……”

“大人,我要覈驗聖旨……”越騎校尉伍孚一躍而起,指着李儒手上的聖旨大聲說道。

董卓衝着李儒揮揮手。李儒微微一笑,對跪在前排的段煨、張遼、毋丘毅、張揚等人說道:“你們都來看看,這畢竟是件大事。”

李儒並沒有把聖旨攤放到案几上,而是拿在手中緩緩打開。

“這是皇帝的印璽,諸位大人看清楚了?”

段煨仔細看了一下印璽,立即嘶啞着聲音對身後衆人說道:“聖旨是真的,大將軍確實被奸閹害死了。”

張遼、張揚心裡一酸,頓時淚如雨下。大帳內有人低聲哭泣起來。

李儒看到伍孚緊緊地盯着聖旨,恨不得搶到自己手上,於是又遞近了一點,“伍大人眼睛不好?”

伍孚勉強笑道:“李大人爲什麼不把聖旨全部打開?”

李儒笑道:“好,好,我這就打開。”他轉頭對站在身後的侍衛使了個眼色。那侍衛心領神會,一步跨到伍孚身邊,右手悄悄握到了刀把上。

李儒猛地抖開聖旨,不待伍孚看清,那聖旨突然飛進了伍孚的懷裡。李儒大喝一聲:“強搶聖旨,罪無可赦,殺。”

殺聲未落,伍孚的腦袋已經沖天而起。血淋淋的頭顱在空中翻滾了幾下,然後掉到董卓腳前。董卓一臉傷悲,恍若未見。

鮮血噴射而出,霎時染紅了聖旨。李儒手忙腳亂,在伍孚屍體倒地之前把那聖旨搶了回來。聖旨上沾滿了血跡,什麼也看不清了。

越騎校尉被殺了。

中軍大帳內亂成一片,北軍大小將領神情憤怒,罵聲四起,有人已經拔出了武器。

董卓冷哼一聲,殺氣騰騰地說道:“怎麼?想謀反?”

這時,大帳外傳來此起彼伏的牛角號聲,號角聲悠長而雄渾,就像有數萬鐵騎在平樂觀外呼嘯而來。

段煨和張遼等人急忙上前勸阻。北軍軍官們隨即冷靜下來。大帳裡有不少軍官都曾隨皇甫嵩和張溫在西涼打過仗,他們知道董卓的殘忍和血腥,得罪了這種上官根本就是找死,還是趁早宣誓效忠爲好。董卓非帶滿意,安慰了他們幾句,然後命人擡來十幾個大皮囊。皮囊裡裝滿了錢財,董卓命令重重賞賜每個軍官。

大帳外面,李儒命令快馬立即趕回函谷關徵調援軍。

第5章 風雲突變 第二十六節第7章 風雷激盪 第十三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五十節(下)第5章 風雲突變 第二十四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二十五節讖緯與白虎通義第1章 危機四伏 第十五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十二節關於漢代經學與治國的一點看法第7章 風雷激盪 第三十五節第10章 風雨如晦 第四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十六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四十四節第8章 箭在弦上 第十一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五十四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六節第7章 風雷激盪 第二十七節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六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八節(下)第5章 風雲突變 第十八節-第二十一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五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四節第6章 成事在天 第十七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四十二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二十二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五十節第1章 朝陽初升 第三十節中國曆代政治得失一作者錢穆第9章 風捲殘雲 第一節第6章 成事在天 第十二節第2章 如臨深淵 第十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四十二節第3章 狂風暴雨 第二十八節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二十四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五十三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十四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十七節第7章 山雨欲來 第九節第7章 風雷激盪 第四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四十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十七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六節第1章 朝陽初升 第十三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一節轉一些關於弩與元戎弩的資料第5章 勢如破竹 第十八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三十三節第7章 風雷激盪 第二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三十八節第5章 風雲突變 第十二節第1章 危機四伏 第十節第4章 破釜沉舟 第十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三十五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三十七節(下)第3章 狂風暴雨 第十九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六節第5章 風雲突變 第十二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五節第6章 風雲再起 第二十三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四十八節第7章 山雨欲來 第二十四節第1章 危機四伏 第十七節第1章 危機四伏 第三十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四十一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四十節第5章 勢如破竹 第十節第1章 危機四伏 第十六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四十八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二十二節第6章 成事在天 第二十三節岳飛墮落的天使二第10章 風雨如晦 第四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五節第2章 如臨深淵 第七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八十一節第3章 狂風暴雨 第十九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六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二十節第1章 朝陽初升 第七節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十七節第6章 風雲再起 第十一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五十七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三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一節第10章 風雨如晦 第十三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九節(上)第7章 山雨欲來 第九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十八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六十七節第3章 狂風暴雨 第二十二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三十七節岳飛墮落的天使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十三節第1章 朝陽初升 第十二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四十六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三十一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四十一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四十七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二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