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二十九節

六月中,太傅劉和、太尉張燕、尚書令田疇、行臺尚書令傅乾急赴南陽,代長公主和大將軍呈遞奏章。

長公主上表天子,以身體不適爲由,把輔弼大權還於朝廷,委託大司馬徐榮、丞相李瑋、太尉張燕、驃騎大將軍趙雲四位大臣承擔輔弼之責,共理國事。在天子十六歲之前,若天子德才不備或者因爲各種原因無力主政,四位輔弼大臣有權廢黜天子,重建皇統。

過去輔弼大臣的職權是幫助天子處理國事,沒有權力廢黜天子重建皇統,這個大漢最大的權力一直控制在長公主手上,現在長公主把它交了出來,按律法交給了朝廷,從此長公主將正式退出朝堂,不再幹涉國政。

長公主在奏表中,舉薦大司馬徐榮領尚書檯,首輔,總攬朝綱。丞相李瑋主掌政務,太尉張燕主掌兵事,驃騎大將軍趙雲行大將軍事主掌征伐。天子在十六歲之前,國事當決斷於四位輔弼大臣。

大將軍上奏天子,臣每每徜徉於英烈墳冢之間,彷彿又回到波瀾壯闊的戰場,看到堆堆黃土,想起自己傷殘之軀,不禁黯然淚下。和死去的英烈相比,臣能活着,就是最大的滿足了。今臣蒙陛下恩寵,迎娶長平長公主爲妻,夫復何求。

北疆鐵騎正在集結,陛下可以隨時下旨徵調,指揮他們平定天下。當陛下和將士們在前線鏖戰之時,臣將坐鎮晉陽,確保北疆穩定,給前線大軍籌集糧草軍械。待陛下和大漢將士凱旋之日,臣將束髮着冠,擊鼓相慶。

天子和諸位大臣商議後,下旨拜謝長公主和大將軍。賜長平長公主食邑兩萬戶,賜晉陽侯食邑兩萬戶,改晉陽宮爲晉陽侯府賜予晉陽侯夫婦,並詔告他們必須接受,不許拒辭。

下旨拜大司馬徐榮、丞相李瑋、太尉張燕、驃騎大將軍趙雲爲輔弼重臣,共理國事。大司馬徐榮、丞相李瑋主持長安朝廷,太尉張燕主持行臺諸事,驃騎大將軍趙雲統率北疆鐵騎,即刻南下中原。

天子再下旨,告大司馬徐榮、丞相李瑋,即刻審結案件,赦免涉案人員的死罪,酌情處罰,本月內解決長安危機。

天子拜玉石爲車騎將軍,顏良爲右衛將軍,統率大軍繼續征戰南陽。

天子下旨,行臺即刻遷往陳留,籌措糧草,集結大軍,準備攻打徐州。

六月中,長安。

大司馬徐榮、丞相李瑋接到聖旨後,即刻召集太常卿許靖、光祿勳卿張郃、衛尉卿楊鳳、廷尉卿高覽、大司農卿田豫、大鴻臚卿劉冥、將作大匠趙戩、司隸校尉張遼等大臣商議,連夜擬定了一份處理危機的準則。

六月十八,大司馬徐榮出面,邀請伏完、許劭、楊奇、崔均、淳于嘉、王澤、司馬防、趙溫、周忠等門閥世家、大儒名士於麒麟殿議事,共商處理危機的具體辦法。

目前行臺和長安的最終目的都實現了,長公主徹底交還權柄,大將軍不再承擔輔弼之責,並以身體不適爲由把大將軍之權還給了朝廷。這樣一來長公主徹底退出朝堂,大將軍把北疆武力交給了天子。不過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李弘還要繼續擔任大將軍一職,這既是權力平穩過渡的需要,也是穩定軍心的需要,更是爲了鎮制西北兩疆和大漠。

大將軍斷然交出北疆武力,讓朝堂上下都很吃驚。此刻大將軍對漢祚的威脅雖然依舊存在,但這種威脅已經降到了最低,甚至比他當年主掌北疆軍政大權的時候還要低。這不禁讓朝堂上下如釋重負,很多大臣鼓掌相慶,望天禱告。這是大漢之幸,是社稷之幸啊。

大將軍爲了社稷大業,毅然讓步,一隻腳已經退出朝堂,這個時候無論是天子,還是行臺和長安的大臣們,對大將軍所提的要求都能接受,即使他的要求非常過分,他們也能接受。但大將軍的要求並不過分,相反,他竭盡全力維持朝堂各方利益,力圖最大程度地穩定朝堂。

十幾年來,武人逐步入朝,和士人共掌朝政,這是大將軍最大的目標,現在他做到了。

十幾年來,門閥士人互相爭鬥,屢屢兩敗俱傷,實力大損,這次更是連北疆系門閥士人都遭到了打擊。士人在朝堂上失去了絕對優勢,他們不得不承認武人和士人共掌朝政的事實,他們將在很長一段時間內維持這種平衡局面。

不過門閥士人並不爲自己的前途擔心,相反,隨着社稷正在走向統一,他們對未來充滿了希望,今天的局面和兩百年前的光武中興非常相似。

回顧兩百年前的光武中興,當年的光武朝也是武人和士人共掌朝政,幾十年後,軍功階層變成了門閥世家和富豪,他們代替了在戰亂和中興中被淘汰的王公權貴、高門大族和富豪,成爲大漢中興的中堅力量。當這些中堅力量爲了維持自己的權勢,維護自己的利益的時候,無論是大漢國策,還是國策的基礎儒學,都逐漸發生了改變。

將來的大漢會不可避免地走上這條老路,這個規律已經被大漢四百年的歷史驗證了兩次。

順應潮流、與時俱進的門閥世家在這次驚心動魄的權力鬥爭中獲得了勝利,他們接受了事實,願意和武人,和軍功階層,和這些未來的門閥世家共掌朝政,而那些墨守陳規,拒絕和潮流共進的門閥世家則被無情地淘汰了。

歷史需要這種淘汰,中興大業需要這種淘汰,未來的大漢更需要這種淘汰。在這場殘酷的生存大戰中,勝利者最終將獲得豐厚的回報。

伏完、許劭、楊奇、王澤、崔均等人在平衡各方利益的基礎上,提出了一系列處置方案,並向朝廷做出承諾,以最大的力量幫助朝廷穩定社稷,支持小天子在最短時間內平定天下。

六月二十四,太傅劉和、尚書令田疇回到長安,他們帶來了天子和行臺的一些具體處置意見。

六月二十五,大司馬徐榮召集在京大臣,在京致仕的老大臣,在京大儒名士於未央宮集議。經過兩天的討論,最終確定瞭解決危機的辦法。

六月二十六,大司馬徐榮、丞相李瑋上奏天子。

黃猗、荀正等一批涉案官吏,一批大囤積商、大子錢商,一批頗具實力的富豪流放邊疆,抄沒家財。

荀攸、崔琰、袁耀、陳羣、袁渙、韓銘、衛固、張承、王凱等一批大臣罷免官職,出錢贖罪,其個人終身禁錮不得爲官。

冀州清河崔家,穎川荀家、袁家、陳家、韓家,河東衛家、河內張家,兗州王家等一幫涉案門閥世家的宗族、弟子門生、故吏一律禁錮,十年內不得爲官。其中涉案者,禁錮二十年。張範、崔林、荀諶、袁霸、陳湛、韓暨、韓斌、衛臻、衛徹等一批大臣因此受到牽連,全部被罷職,禁錮二十年。

丞相李瑋對此次長安危機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降爵,罰俸一年。

陳好、餘鵬、郗慮、徐陵、麴忠等一批涉案大臣免職,閉門思過,禁錮五年。

由於大批官員離開朝堂,大司馬徐榮隨即舉薦了一批大臣出任公卿和到地方州郡出任大吏。

許靖出任御史大夫,崔均出任太常卿,皇甫酈出任太僕卿。閻柔出任宗正卿,張遼出任少府卿,孫親出任執金吾,徐晃出任司隸校尉。華雄出任涼州刺史,紀靈出任豫州刺史。同期到京中爲官和出任地方郡國大吏的將軍、中郎將、校尉多達三十多人。

與此同時,北疆的王家、郭家、令狐家,關中的馬家、杜家、士孫家,河東的賈家,弘農的楊家,河內的司馬家,兗州的蔡家和董家,汝南的許家,琅琊的伏家等諸多門閥世家由於在此次危機中積極響應朝廷“改良儒學”的政策,其宗族子弟紛紛得到朝廷重用。

七月初,奏章送到行臺,大臣們勸說天子即刻詔準,命令長安即刻執行。

“朕覺得,應該先問問姑姑和大將軍的意思。”小天子猶豫不決,“這麼多大臣被禁錮,姑姑和大將軍知道後,會不會很生氣?”

“目前必須這麼做。”太尉張燕解釋道,“這兩年,陛下要集中大漢所有的力量平定天下,朝堂的穩定是大軍取得勝利的重中之重,所以這些和朝廷對抗的人必須全部清除,以免中途再出意外,導致平叛大戰功虧一簣。”

賈詡奏道:“陛下要儘快擺脫對長公主和大將軍的依賴。如今國事由四位輔弼大臣共理,陛下應該相信他們,凡事多徵詢他們的意見,自己多拿主意,多做決策,這樣才能給大臣們以信心,給自己建立無上威信。”

小天子抓了抓腦袋,不好意思地笑道:“朕一直聽姑姑和大將軍的,現在突然自己做主了,覺得很害怕。如果朕做錯了怎麼辦?”

衆臣相視而笑。張燕指指大帳內的文武大臣,笑着安慰道:“陛下不要擔心。朝中有大司馬和丞相,這裡有我們,陛下只要多聽多想,只要多多納諫,絕不會出錯。”

站在小天子背後的李秀突然湊到他耳邊說道:“陛下要是做錯了,也要受罰,要受杖刑。”

小天子下意識地縮了縮腦袋,“有這麼嚴重?”

“你要是怕痛,我來打好了。”李秀捂嘴笑道,“我保證輕輕地打……”

小天子嘿嘿怪笑,衝着她做了個鬼臉,然後低聲問道:“朕覺得把這麼多人趕出朝堂,姑姑肯定不高興……”

“你是大漢天子,你說禁錮就禁錮,你說解禁就解禁。”李秀笑道,“這麼簡單的事,你想得那麼複雜幹什麼?將來你回到長安,下旨解禁,這些人對你感恩戴德,你想用誰就用誰,誰敢說個不字?”

小天子霍然而悟,激動地用力一拍案几,“准奏。”

七月上,太尉張燕擬定了一份提拔軍中將領的名單,天子詔準執行。

七月中,天子書告晉陽,徵詢大將軍攻打徐州的意見。大將軍認爲穩定長安和各地州郡尚需時間,請天子不要着急,他建議天子在九月發動對徐州的攻擊,那時攻打徐州的準備工作基本上差不多了。

七月中,外族諸部特使陸續到達晉陽,李弘詳細解釋了大漢目前的朝局,希望外族各部爲大漢的穩定貢獻自己的力量,“陛下將在九月攻打南方叛逆,需要鐵騎南下作戰,爲此我請你們以最大的力量給南下鐵騎大軍提供牲畜和草料。待陛下平定天下後,你們將得到豐厚的回報。”

外族各部特使們紛紛做出承諾,他們急速返回部落稟報大首領,爲大漢鐵騎提供三到四個月的食物。

長安接到天子聖旨後,立即忙碌起來,到七月下的時候,諸事基本處理完畢,朝廷諸府逐漸運轉正常。

這時丞相李瑋奏請天子,並書告太尉張燕、驃騎大將軍趙雲,提議修改官學,推動儒學迅速走向復興之路。太尉張燕、驃騎大將軍趙雲都不同意,認爲時機未到,等到徐州大戰結束之後再說。

大將軍聞訊,書告李瑋,鄭重警告他,不要再挑起事端,在天子未能掌控北疆鐵騎之前,朝廷不要再頒佈新的改制之策。如今我還能影響朝適,假如你執意威逼,我將奏請天子和大司馬等輔弼重臣,設立左右丞相,分你之權。李瑋隨即罷議。

八月上,天子下旨,徵調鎮西將軍姜舞率西涼鐵騎趕到中原參戰,徵調徵北將軍鮮于銀統率幽州鐵騎南下兗州,命令驃騎大將軍趙雲、左衛將軍呂布統率風雲鐵騎、烏拉鐵騎、度遼鐵騎、匈奴鐵騎急速趕過太行山,飛赴中原戰場。

八月中,陳留,天子行臺。

高順、魏續、雷重、管亥、孫鸞、蒙思等各軍統帥齊聚行臺,商討攻打徐州之策。

“這位是關羽關將軍……”天子手指隨同張燕一起走進來的關羽,笑着對文武大臣說道,“諸位愛卿想必都認識他。”

高順驚訝地看着長髯飄散的關羽,起身行禮,“自幽州一別,二十多年沒見了……”

關羽躬身還了一禮,臉上露出一絲苦笑,“你我雖然二十多年沒見,但戰場上倒是常常對決。”

“怎麼?你們二十多年前就認識了?”小天子驚喜地問道。

“當年大將軍曾率軍征伐幽州張舉、張純,我們那時有幸相識。”高順笑道,“一轉眼,二十多年了。”

“陛下,他是劉備的手下,和曹操也是多年的交情,這種人怎能調用?”管亥猛地站起來,十分不滿地問道,“陛下就不怕出現意外嗎?”關羽在徐州的時候,多次攻打青州黃巾軍,是以兩人仇怨甚深。

關羽冷眼看着他,低聲問高順道:“這位大人是誰?”高順介紹了一下。關羽聽說他就是管亥,眼裡閃過一絲嘲諷,理都沒理他,拱手和魏續見禮。

“愛卿,臧霸大人對關將軍推崇備至,你和臧霸大人乃至交好友,爲什麼你對他……”小天子走近管亥,不解地問道,“你和他有仇?”

“哼……”管亥憤怒地一揮手,“他和臧霸是兄弟,但和臣不是,臣和他是仇人。”

小天子爲難地左右看看,低聲勸道:“大將軍、大司馬和太尉大人都極力舉薦,而且朕已經決定把他調到豫州戰場對付曹操和周瑜。他在徐州戰場的西翼,你在徐州戰場的東翼,你們見不到面,所以……”

管亥不好不給天子面子,勉爲其難地嗯了一聲,冷着臉坐到了席上。看到關羽還在和衆人互相寒暄,忍不住拽下戰盔連擊案几。“哎哎,那個紅臉長鬚的,你以爲這是曹營啊,和誰都熟?等你拿來曹操的人頭再敘不遲。都坐好了,坐好了,陛下要說話了……”

關羽濃眉微皺,兩眼眯起,殺氣噴涌而出。管亥狠狠瞪着他,拿起戰盔在空中舞了兩下,挑釁似地撇了撇嘴。

傅幹詳細述說了徐州戰場的局勢。

目前漢軍在徐州東、西、北三個方向共有兵力十萬人。琅琊一線有兩萬大軍,兗州一線有四萬大軍,豫州一線有四萬大軍。

徐州的兵力估計有六萬人左右。曹操佔據揚州九江郡後,至今休養生息已達四年之久,元氣大有恢復。北上中原圖謀霸業一直是曹操的夢想,所以這幾年他在徐州大力推行士家兵制,擴軍非常厲害。我大軍一旦南下,其勢必強行募兵,把徐州能打仗的男丁都拉上戰場,這樣他至少還可以再擴軍兩萬。

袁譚和曹操反目成仇後,孫權周瑜乘機佔據了廬江。江東一直在長安和襄陽之間搖擺不定,這種人沒有信義可言,只有把他們打得一無所有了,他們纔會清醒過來,否則總以爲自己倚仗長江天險可以稱霸一方。此次孫權周瑜合兵兩萬五千人北渡淮河,策應曹操攻打中原。

我們戰線分散,兵力薄弱,防守尚可,攻擊則顯不足,所以陛下從西北兩疆和大漠上徵調六萬鐵騎大軍南下,決心佔據徐州,徹底消除中原的威脅。

大帳內頓時一片歡騰。

諸將都沒有想到北疆鐵騎會南下中原作戰。如今南陽戰場陷入僵局,徐州戰場步履維艱,如果鐵騎南下,必將改變頹勢。只是鐵騎南下,朝廷財賦可能更加拮据,因此朝廷能不能持續供應大軍所需,保證戰場需要,纔是致勝的關鍵。

鎮東將軍高順提出了自己的疑問,“朝廷財賦足夠支撐大軍攻擊幾個月?可以支撐到年底嗎?”

“大司馬、丞相來書說,長安危機結束後,朝廷財賦目前從三個地方可以得到增加。一個是抄沒部分門閥世家商賈富豪的財產,一個是出錢贖罪的收入,一個是捐助。另外谷價恢復穩定後,官倉和州郡府庫還能提供一點。西北兩疆和大漠上的胡族諸部還將爲鐵騎大軍提供牲畜和草料。”傅幹說道,“十月秋收後,朝廷財賦的緊張狀況隨即可以得到緩解。如果大軍能在九月底全部殺到淮河一線,完成預定攻擊部署,我們還能得到徐州的糧食。”

“仔細測算之後,行臺認爲大軍可以連續攻擊五到六個月。一切順利的話,我們可以一直打到長江北岸,收復九江和廬江郡。”

“南陽戰場呢?一直圍而不攻嗎?”高順繼續問道。

“南陽戰場是否展開攻堅大戰,關鍵要看徐州戰場的進展。”傅幹手指地圖說道,“如果我們能在十一月之前攻佔彭城、下邳,殺過淮河,順利結束徐州大戰,那麼我們可以從徐州得到大量的糧草輜重。這樣一來,朝廷就能把部分糧草輜重供應給南陽戰場,讓他們攻打宛城,結束曠日持久的僵持戰局。”

“十一月之前攻佔彭城?”高順皺皺眉,望向太尉張燕,“行臺打算利用鐵騎的速度,直殺淮河,切斷曹操的退路,把曹操的軍隊困在彭城、下邳一線?”

張燕點點頭,“你是不是擔心徐州戰場會像南陽戰場一樣,也陷入僵局?”

“曹操手上的精銳人馬至少有三萬到四萬,如果他把這些人馬全部撤進城池,據城堅守,我們想在十一月前後攻克彭城、下邳的確有很大的困難。”高順擔心地說道,“我們不可能讓六萬鐵騎攻堅,而且他們千里迢迢趕到江淮,難免會出現水土不服等減損。我們現有的十萬步卒大軍既要防守淮河一線,又要攻打彭城、下邳這樣的堅固城池,兵力顯然不足啊。”

張燕轉頭望向雷重,“你的看法呢?”

“我和高大人的看法一樣。”雷重恭敬地說道,“若想在十一月前後全取徐州,僅靠六萬鐵騎遠遠不夠。我覺得最好的辦法是放棄南陽戰場,從南陽戰場上抽調十萬大軍進入徐州戰場,如此則勢如破竹,一泄而下。”

張燕笑笑,眼裡露過一絲讚許之色,“十萬大軍調到徐州戰場,目標太大,曹操會以最快的速度南逃淮河,這樣我們打廣陵、壽春、合肥等地的時候,將面對曹操和孫權的聯軍。同時襄陽的劉表爲了援救徐州,也會北上攻打穎川予以牽制。等到我們回頭再去打南陽的時候,曹操、孫權的水陸聯軍就會突破淮河方向攻殺徐州。我們顧此失彼,平定天下的速度將大爲延緩。”

雷重和高順互相看看,交換了一下眼色。雷重稍加遲疑後說道:“大人難道想誘敵深入,把曹操的軍隊吸引到昌邑、睢陽一線,然後再用鐵騎左右包抄,切斷他們的退路,將他們圍殲于徐州之外?”

“對……”張燕笑道,“要想以最快速度拿下彭城和下邳,首先就要消滅曹操的精銳。如今曹操的主力在昌邑、小沛一線和兗州軍對峙。曹洪的軍隊在睢陽、蕭城一線牽制豫州軍。昌邑距離彭城四百多裡,睢陽距離彭城三百多裡,正好有利於鐵騎穿插。”

“現在你們知道自己該做什麼了?”張燕指指高順、雷重和帳內諸將說道,“只要我們的主力陷在南陽戰場,曹操就不會察覺到危險來臨,他會一直以爲自己有機會攻佔兗州,所以你們示敵以弱,關鍵時刻即使放棄昌邑和睢陽也可以。徐州軍距離彭城越遠,逃亡的機會就越小,全軍覆沒的可能就越大。”

諸將神情興奮,轟然應諾。

八月中,南陽。

中軍大帳內,車騎將軍玉石站在地圖前,一手拿着蒲扇不停地搖動着,左手半懸空中慢慢掐算着什麼。右衛將軍顏良赤着上身,大汗淋漓地趴在案几上埋頭疾書。

徵虜將軍餘氐根和威虜將軍樑百武一起走了進來。

玉石搖搖蒲扇,示意兩人免禮,招呼他們走到地圖前,“大司馬從長安來書,說劉備攻克了仙人關,正在攻打河池,司馬懿連番告急,隴南的形勢有些危急。”

“要我們回長安戍守京畿?”樑百武脫下戰盔,擦了擦臉上的汗,疑惑地說道,“仲達手上有三萬多人,還有氐人的軍隊,他怎麼會丟掉仙人關?”

“西部都尉馬岱、湟中羌百里楊正帶着五千鐵騎日夜兼程趕赴隴南。”玉石笑道,“仲達有了援兵,心思就大了,他想把益州軍誘到河池一帶予以圍殲,然後直殺陽平關,試圖一舉攻克漢中。”

“調我們去隴南戰場?”餘氐根問道。

“不……”顏良這時走到他們身邊,指了指案几上墨汁未乾的竹簡,“你們拿着軍令,即刻去打漢中。”

“打漢中?”於毒和樑百武面面相覷。

“對,你們從筑陽(今谷城)方向渡過沔水,沿着太和山(即武當山)東麓的築水西進,直殺房陵、上庸、西城一線,打開漢中東面的防線,吸引漢中兵力,幫助司馬懿攻打漢中。”顏良粗壯的手指在地圖上的房陵、上庸兩地用力戳了兩下,“穆斯塔法和祭鋒的鐵騎會在筑陽的東南方向出沒,策應你們西進漢中。”

於毒望着地圖看了半天,苦笑道:“兩位大人,上庸、房陵、西城都是山地,羣山疊嶂,既不富庶,也不是兵家要地,無論攻擊巴蜀還是攻打漢中,都很艱難。漢中只要守住石泉、洋縣一線的山谷小道,就能把我們死死擋住。以我的看法,打漢中,要麼強攻陽平關,要麼取道子午、黨駝、褒斜,舍此以外,別無它途。”

“你們是不是認爲打漢中的功勞太小,不願意去?”顏良臉色有些難看了。

“是的。”樑百武毫不避諱,當即承認,“我們數次攻打南陽,屢屢失敗,這次好不容易要成功了,你卻我們去打漢中,而且還是從這種鳥不拉屎的地方去打,你這不是成心折騰我們嗎?”

“看樣子我指揮不動你們了?”顏良冷笑道。

於毒和樑百武一臉氣憤,都不敢說話了。

“南陽的仗還要打嗎?”顏良厲聲說道,“我們已經圍了宛城九個月,再圍幾個月,城內幾萬人吃什麼?讓你們去打漢中,是給你們立功的機會,不要給臉不要臉。你們不去,我換人去。”

“好了,好了……”玉石急忙打圓場,“天氣太熱,大家火氣也太大了。子善,來,拿去扇扇……”玉石把蒲扇遞給了顏良,然後笑着對餘氐根和樑百武說道,“子善的脾氣你們又不是不知道?他當然是爲了你們好才讓你們去。你們看……”玉石沿着地圖上的沔水輕輕劃了一條線,“從這塊地方打漢中,的確難打,但從這塊地方順水而下打南陽,打襄陽,卻非常方便。”

“徐州的仗要打到什麼時候,會打成什麼結果我們不知道,但如果徐州的仗遲遲不能結束,南陽的仗就不能再拖了。十月秋收後,朝廷的財賦狀況會有所緩解,我們要乘機拿下南陽,攻擊襄陽,假如這時候劉備的軍隊從漢中殺出來,我們就要腹背受敵,勝負就難說了。”

“仲達兵力不足,強攻陽平關的同時,還要分兵阻擊從金牛山方向支援而來的巴蜀軍隊,指望他攻克漢中的可能太小,他十有**還是無功而返。仲達退回去了,劉備就能騰出手來支援荊州。襄陽若失,叛軍的整體防禦隨即被切斷,益州孤立無援,敗亡不過旦夕之間的事,所以我們如果打襄陽,劉備無論如何都要出手援救。”

“因此,我們要乘着房陵、上庸、西城一帶兵力薄弱的機會,急速搶佔這些地方,一來可以威脅漢中,二來可以切斷漢中援救襄陽之路。”玉石笑道,“當然了,如果仲達在陽平關猛攻,吸引了叛軍主力,你們也不是沒有機會攻打漢中腹地啊。如果能攻佔漢中,你們可是大功一件。”

餘氐根和樑百武無奈點頭。

“虎頭大人,打襄陽的時候,我要回來。”樑百武還是耿耿於懷。

顏良瞪了他一眼,冷聲說道:“讓你去打漢中是大司馬的命令,不是我的命令。你想打襄陽,自己書奏長安,或者直接上奏行臺給天子也行。”

樑百武鬱鬱不樂。玉石拍了拍他的肩膀,小聲安慰道:“其實,留在漢中打巴蜀也是一樣。仲達手上兵力太少,你們去助他一臂之力豈不更好?”

“我憑什麼聽他的?”樑百武不屑地說道,“老子當年在太行山打仗的時候,他還在喝奶呢。”

“打巴蜀的時候,朝廷自然會派人到漢中統率大軍。”玉石笑道,“實在不行,我親自去漢中如何?”

樑百武忿忿不平地嘟囔了幾句,走到案几上拿起了軍令。

八月下,濮陽。

各路鐵騎陸續到達黃河岸邊。

驃騎大將軍趙雲於黃河岸邊迎接徵北大將軍鮮于銀。

“大將軍怎麼樣?身體恢復了嗎?”鮮于銀和趙雲稍加寒暄後,馬上問道,“我聽說他不能騎馬了,是真的嗎?”

“殿下都懷上大將軍孩子了,你說大將軍身體怎麼樣?”趙雲笑道。

“真的?”鮮于銀大笑道,“喜事啊,喜事。這次殿下如果能爲大將軍生個兒子,那就喜上加喜了。”

兩人沿着河堤大道邊走邊說。河面上,一隊隊鐵騎正快速越過船橋,人喊馬嘶,戰旗飄揚,號角聲此起彼伏。

鮮于銀對朝堂局勢瞭解不多,對大將軍不能親自統率大軍攻打徐州感覺非常遺憾,“我已經很久沒有和大將軍並肩作戰了,很懷念過去的日子。”

趙雲笑笑,“伯玉兄,大將軍恐怕再也不能上戰場了。”

鮮于銀詫異地望着趙雲,“你不是說大將軍身體恢復了嗎?”

“此事說來話長。”趙雲稍加沉吟後,把最近一段時間朝堂局勢的變化詳細解釋了一番。鮮于銀震驚不已,他簡直難以相信,大將軍竟然要離開朝堂了。

“大將軍離開朝堂,天子才能掌控軍隊,才能承繼北疆武力,這是沒辦法的事。”趙雲面對波濤洶涌的黃河,長長嘆了一口氣,“我們都希望大漢中興,大將軍爲此奮戰了一生,他現在唯一的遺憾就是天下還沒有平定,我們要替他完成這個心願。”

鮮于銀久久無語,心情沉重地點了點頭。再也沒有機會跟着大將軍衝鋒陷陣了。

“我們去哪?”

“直殺沛城,切斷昌邑方向的叛軍退路。”趙雲說道,“奉先、無畏和鬍子從昌邑和睢陽的中間插過去,直奔蕭城,切斷睢陽方向的叛軍退路。子風(姜舞)帶着西涼鐵騎從睢陽南面直殺相城,切斷叛軍撤向淮河的退路。”

“日夜兼程嗎?”

“過了黃河,大軍無法隱藏形跡,全靠速度了。”趙雲笑道,“每人雙馬,日夜狂奔。”

八月底,北疆五萬鐵騎在趙雲、呂布的統率下,渡過黃河,沿着馳道飛速奔馳。

與此同時,姜舞率一萬西涼鐵騎出武關,飛馳南陽,取道穎川、陳國,直殺沛國相城。

燕無畏率風雲鐵騎取道白馬、封丘,一路狂奔至陳留。

天子出迎。

煦日初升,風雲鐵騎如同洶涌的波濤,浩浩蕩蕩地呼嘯而至,在如雷般的轟鳴聲裡,一萬將士高舉武器,齊聲狂呼:“大漢萬歲……天子萬歲……”

震耳欲聾的歡呼聲就像聲聲驚雷,炸響在金色朝陽裡,風雲色變。

燕無畏率二十多員風雲悍將拜倒於天子馬前,“臣等願爲陛下誓死奮戰,雖粉身碎骨也在所不辭。”

天子打馬巡陣,燕無畏高舉天子戰旗陪侍一側。

“嗚嗚……”雄壯的號角聲沖天響起。

一萬將士飛身下馬,跪伏於地,“願隨陛下誓死奮戰……誓死奮戰……”

小天子激動不已,在馬上躬身還禮。

燕無畏一手舉旗,一手舉刀,聲嘶力竭,“上馬……出戰……”

號角再響,一萬將士飛身上馬,舉矛,用盡全身力氣縱聲吼叫,“呼嗬……呼嗬……”

小天子熱血沸騰,高舉雙臂,仰首向天,“呼嗬……”

小天子一馬當先,縱馬飛馳。一萬風雲將士緊隨其後,像潮水一般衝向一望無際的原野。

八月底,定陶城。

轟隆隆的馬蹄聲震碎了黑夜的寧靜,一條咆哮的火龍衝出了黑暗,黑色大地在火龍的肆虐下劇烈地顫抖,痛苦地哀嚎。

剛剛退入定陶的漢軍將士瘋狂地衝上城牆,他們看到了驚心動魄的一幕,看到了在黑暗裡呼嘯而來的鐵騎大軍。將士們歡呼起來,聲嘶力竭地叫着喊着,戰鼓聲震撼天地。

大漢戰旗在火焰中高高飄揚,激昂的號角聲撕裂了夜空直衝雲霄。

高順飛馬而來,趙雲和鮮于銀打馬迎上。三人緊緊擁抱。

“子平,很多年沒見了。”鮮于銀用力捶打着高順厚實的肩膀,眼眶有些溼潤,“北疆的老朋友都想你啊。”

高順太激動了,淚水滾了下來,“伯玉,子龍……大家都好嗎?大將軍好嗎?”

“大將軍說,看到子平,告訴他,等到平定了天下,請他到晉陽來看看我。”子龍模仿着李弘的口氣說道,“大將軍常常念叼你,說你一個人在中原支撐大局,辛苦了。”

高順連連點頭,不知道是擦汗還是擦眼淚,半天都沒說話。

“嗚嗚……”號角聲吹響,鐵騎速度漸漸慢了下來。

“子平,濟水河上的橋架好了嗎?”趙雲急切問道,“我要連夜渡河,一定要搶在叛軍之前殺到小沛,切斷他們的退路。”

“已經架好了,二十架浮橋,你們可以在最短時間內渡河南下。”高順指指前方,“夏侯敦和李典剛剛佔據昌邑,他們要想退回去,至少需要兩天時間,他們已經來不及了,死定了。”

強烈推薦:

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三十五節第9章 琵琶疏勒鹽青梅煮酒董卓進京述論第6章 風雲再起 第二節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十六節第5章 勢如破竹 第二十二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十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四十一節第1章 危機四伏 第十四節第7章 山雨欲來 第三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三十二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三十九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十六節第6章 風雲再起 第二十二節第4章 破釜沉舟 第三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十八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三十三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八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三十七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四十二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八節(上)第4章 破釜沉舟 第十五節第5章 風雲突變 第三十三節第3章 狂風暴雨 第六節第4章 破釜沉舟 第二節第12章 日蝕蒼黃 第十二節第5章 風雲突變 第十二節第5章 風雲突變 第五節-第六節第5章 風雲突變 第十九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十三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二十二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六十一節第1章 危機四伏 第三十一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五十七節第3章 狂風暴雨 第二節第17章 兵鋒臨城下第24章 猛將的傳承第8章 箭在弦上 第六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二十一節第1章 朝陽初升 第二十六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三十五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十五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二十二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二十八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四十一節第8章 劍拔弩張 第三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三十二節第6章 成事在天 第二十一節第12章 日蝕蒼黃 第二十七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五十四節之人物傳記諸生傳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五十六節第6章 風雲再起 第十四節第24章 猛將的傳承第1章 危機四伏 第八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五節第8章 箭在弦上 第二十三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四十八節(下)第5章 勢如破竹 第十七節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二十七節第3章 狂風暴雨 第八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四十一節第4章 破釜沉舟 第二十三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三十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十一節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一節第10章 風雨如晦 第六節第6章 成事在天 第五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六十七節第24章 猛將的傳承第7章 山雨欲來 第五節第2章 如臨深淵 第四節第1章 危機四伏 第二十八節第13章 成敗轉頭空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五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十一節(上)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三十九節第1章 朝陽初升 第二十三節第3章 狂風暴雨 第十八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三十四節第7章 山雨欲來 第五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四節第10章 風雨如晦 第三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四十節第2章 如臨深淵 第十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六十三節第7章 山雨欲來 第一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五十節第7章 山雨欲來 第十七節第5章 風雲突變 第十節-第十三節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十六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二十五節彭林著中國古代禮儀文明二岳飛墮落的天使二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十節第8章 劍拔弩張 第十五節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二十四節第1章 危機四伏 第二十二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十一節第9章 風捲殘雲 第二十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