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六章 技術的三重境界

羅飛哈哈笑道:“沈總,說得太好了!真是妙啊!誒,對了,咱們再來打個比方,你說做咱們這些工程技術的專業人員,大概可以分爲幾個類型或者說是幾種境界呢?”

說到這裡,大家似乎都很有興致,一個個都有些躍躍欲試的樣子。

沈歡笑道:“這個問題,好像應該問問咱們的段總工,他可是老前輩,老專家了!”

這時候大家就看到了段永福,羅飛笑道:“段總工,你就說說咱們這個做混凝土技術,可以分爲幾重境界吧!大家都很想聽聽呢!”

段永福苦笑道:“羅總,您這不是爲難我嘛你知道我不擅長這個的,啊,我讓小李來說一說吧!”

說着段永福就把李浮生給推了出來,羅飛笑道:“好,小李主任,你來說一說吧,大膽的說!”

李浮生其實剛纔也在琢磨,雖然在面前的都是些大領導,可是有沈歡在,他感覺並不怎麼緊張,想了想,李浮生就道:“好吧,那我就大膽的打個比方,不對的話還請各位領導批評。從事混凝土行業技術工作也有近五年了,其實有時候我也難免會比較一下,誰誰誰的技術高超,誰誰誰的技術又很一般,但到底怎麼劃分做混凝土技術的水平,這個似乎並沒有統一的標準。”

見領導們都笑吟吟地看着他,李浮生也就大膽地道:“就在某一個瞬間,我感覺突然靈光乍現,做混凝土技術其實不也是一種修煉麼?記得在咱們的武術界就有一種關於國術功夫境界的劃分法,明勁、暗勁、化勁。這三層境界,又稱爲三步功夫、三種練法,最早是由國術大宗師孫祿堂先生提煉、總結而成的,並將這一成就放在他的老師郭雲深先生的名下。孫祿堂被稱爲近代武林第一高手,就好比是混凝土技術領域的一代宗師吳中偉院士這樣的人物,他提出的國術功夫三層境界,就如同吳中偉院士率先提出混凝土科學概念,以及混凝土中心質假說一樣,具有最高的權威性。”

段永福聽得頻頻點頭,他發現自己沒看錯人,這個李浮生還是很不錯,沒有給他丟人。這個比喻打得很恰當。

見領導們聽得很感興趣的樣子,李浮生又接着道:“技術和國術只有一字之差,其實說到底,混凝土技術和國術都是技術,因爲國術的全稱就是中國武術的簡稱,武術又被稱爲技擊術,簡言之就是一種搏擊的技術。所以混凝土技術和國術這二者在某些方面,比如境界的劃分,其實是相通的。混凝土技術也可分爲三重境界,三種練法。”

沈歡忍不住笑道:“喲喲喲,小李主任你還懂武術啊,這些不是會從網絡小說上看到的吧?”

李浮生點了點頭道:“是啊,有時候我也會下載網絡小說看看打發時間。所以對這些略有了解,比如說明就是勁鍛鍊全身力量,然後使其集中,一拳激打出去,空氣炸響,威勢驚人,也就是所謂的千金難買一聲響,此爲明勁之境。其練法是初步功夫,主要是以外形爲主的練法,就是要求身法姿勢的練法,凡練一式總要合乎以上說的各項要求,循序漸進,把身體各部的姿勢固定下來,達到發勁自然,最後就能運用自如,不想而行,不思而動,即所謂拳無拳,意無意,無意之中是真意也。明勁境界雖然只是初窺門徑,但也不是人人都可以練成,十人練習國術,有二三人達到明勁境界已經是頗爲難得了。”

一說起這些來,李浮生就完全忘記了在場的都是領導,他接着就道:“混凝土技術的第一重境界,便是一個新人在進入混凝土企業技術部門當中,在部門主管或者是資深技術人員的指導下,逐步掌握了混凝土相關技術規範,通過大量的試驗檢測活動,充分認識了混凝土原材料以及混凝土各項性能指標檢測的意義,能夠獨立操作各項試驗檢測,掌握混凝土配合比設計基本原則和要領,在混凝土質量管理體系的框架下,把整個混凝土攪拌站技術基本吃透,最後達到運用自如,可獨擋一面的境界。”

段永福一邊聽一邊也在點頭,李浮生髮現領導們似乎都還挺贊同自己說的,便繼續道:“從混凝土行業的現狀來看,能夠達到第一重境界的技術人員其實並不多,也就是十之二三而已,大多數的技術人員,要麼淺嘗輒止轉行做了別的工作,要麼就是一直止步不前,尚未跨入那道門檻。這就跟國術練習者,未能入流一樣。與國術明勁境界又可劃分爲初級、中級和高級一樣,混凝土技術的明勁境界也可劃分爲初級、中級和高級,如能達到在某個地區的混凝土同行當中名聲響噹噹的高級層次,那就離第二重境界不遠了。這有點類似於當年的李小龍,據分析李小龍很可能就是明勁巔峰的高手,但可惜的是英年早逝,未能更進一步。如果放在混凝土技術領域,這個高級層次就好比是一個混凝土攪拌站的技術負責人。中級和初級可分別對應爲試驗室主任和資深技術員。”

馬保國聽得津津有味,見李浮生停頓了,他便笑道:“小李主任,你繼續說!”

李浮生又道:“明勁巔峰再進一步,鍛鍊心力與皮毛,全身筋骨外膜貫通,勃發暗勁,這就所謂的貫通任督二脈,一條大脊椎上的主經絡,就是任督二脈,體內因爲運動而產生的元氣,通過毛孔,化作暗勁擊出。其練法是在明勁的基礎上而轉向以練氣爲主的暗勁練法,以丹田爲充氣之本,而後貫注全身,以意領氣,內外充實,練之日久,周身氣足,精氣越加充實,所以身體不但結實而且壯矣。”

“混凝土技術的第二重境界,是在基本能夠玩轉混凝土攪拌站的混凝土生產應用技術基礎之上,從混凝土技術的應用轉向混凝土技術理論的總結提煉,把自身的混凝土技術理論水平提高到一個行業佼佼者的境界。能夠在比較權威的學術期刊上發表具有較高質量和一定數量的混凝土專業技術論文,參與編寫一些行業標準和地方標準,在地區混凝土行業具有一定的影響力。”李浮生侃侃而談道。

第六百三十五章 江南新型導彈驅逐艦開工第一百九十二章 會開車嗎第一百二十五章 拋磚引玉第三百二十八章 雙體導彈艇的損管設計第二百八十章 沈歡的想法第五百九十一章 招聘人才第一百四十一章 技能比拼第四十章 我來試試吧第六百一十八章 同在一個屋檐下第二百二十六章 簽字儀式第二百七十七章 老鐵的困苦人生第一百九十六章 緊急任務第五百零一章 難以抗拒的好處第五百零六章 造船三大強國第五百九十八章 影視改編的想法第三百零一章 大年二十九第一百七十八章 國際情報統括官第四百六十六章 造船強國就是沈歡的最高目標第三百零八章 新年去買房第五百一十一章 沈歡的疑慮第六百二十二章 不懼威脅第六章 好兄弟第一百四十三章 達到遊輪的舒適性第四百九十三章 混凝土也有陰陽五行?第一百零六章 三管齊下第二百八十五章 人事部的八卦第五百六十九章 考察胎州宏豐造船廠第三百五十六章 李鐵和伊萬的婚禮第六百三十四章 嚴向東的幸福生活第四百一十五章 專注的男人最可怕第四百二十三章 挖交大的博士第五百二十三章 那些中專生的悲哀第一百一十四章 盾和彈的事兒第五百九十二章 巧遇女粉絲第三百九十八章 沈樂的選擇第四百八十四章 生產技術交底會第一百八十三章 鈦合金螺栓加工第三百七十章 脈動式生產線的爭議第一百一十九章 第一作者之爭第四百零五章 高明月的條件:承包江南常興造船基地建設工程第四百二十二章 打造校企合作項目典範第三百九十七章 江南常興研究院成立第七十六章 老媽支持第四百六十九章 廣漠杳無窮,孤城四面空第二百六十四章 眼鏡蛇機動第二百零九章 塵封的蘇三三艦載機第一百三十四章 五萬字建議書第二百六十三章 運七200A上場第一百五十六章 液化氣船開工第九十四章 金融風暴的反思第四十五章 後金融危機時代的船舶工業第三百七十五章 首艇下線第二百三十四章 新型常規潛艇下水第四百三十一章 你就是一支潛力股第三十六章 培訓結束第三百五十八章 一個人的落寞第四百二十一章 西鞍交大之行第六十七章 學術研討會第六十三章 軍代表孫成明第一百五十五章 爭取首艇建造權第三百章 春節的一些有趣事第一百零九章 總師來了第四百二十二章 打造校企合作項目典範第三百九十九章 電子產品的換代第一百八十章 S級精度第六十七章 學術研討會第六百零一章 時評瓦良格最新動向第三百四十一章 合作雙贏第三百七十四章 用伊妹兒幫明月發論文第五百七十一章 空手而歸第六百零二章 精彩評論第二十一章 護花使者第二十六章 工匠精神第四百九十九章 客滾船動力第二百六十八章 離開還是留下第二百二十二章 大灰狼和小白兔第五百九十一章 招聘人才第二百七十五章 死黨李鐵竟然來應聘第四百五十四章 打造我們的船舶工業配套產業集羣第四百三十章 新年去相親第二百七十章 離別的車站第九十三章 少年老成第四十六章 賺錢的辦法第六百一十五章 一邊建設一邊造船第三百零四章 李鐵家的年飯第六百三十一章 突然冒出來的小丫頭第二百三十五章 又得獎了第五百二十三章 那些中專生的悲哀第十三章 舵機故障第三十一章 男才女貌第五百五十五章 老同學敘舊第二百七十二章 安頓下來第二百八十四章 江南新廠花第三百二十八章 雙體導彈艇的損管設計第三百五十三章 天性不宜交際第七十六章 老媽支持第六百二十四章 永遠不會累第四百零一章 進軍MP4和山寨手機第二百一十九章 定價的主動權第五百三十章 一場特別的婚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