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五節 機會來了

接替柏貴的耆齡,用什麼標準看都是一個小人。獵文網

因爲柏貴是他擠2o走的,他向咸豐告了一狀,用的是密奏。

柏貴升兩廣總督的時候,耆齡接替了柏貴的廣東巡撫一職。

耆齡此前在江西做官,同時給湘軍做督軍,靠着曾國藩、曾國荃兄弟的戰功,讓他一步步爬了起來,爬到了廣東巡撫的位置。

原本的歷史上,兩廣總督用是勞崇光,耆齡依然是巡撫,那個歷史上,耆齡就在任上給勞崇光打小報告,狀告勞崇光跟洋人太親密。

狀告上司這可是官場大忌,一旦事,勞崇光肯定會給他穿鞋,所以耆齡十分聰明的告訴皇帝,說勞崇光眼線太多,希望皇帝把他的密奏留中不,就是擔心皇帝明的話,給他惹麻煩。

這是明顯的打小報告的作風。

結果這個歷史上,因爲朱敬倫的運作,柏貴得到了收復廣州的功勞,不但沒有死,還坐上了兩廣總督的寶座,結果接替巡撫位置的耆齡是個小人,這個小報告就打在了柏貴身上。

歷史上,耆齡沒有告倒勞崇光,因爲勞崇光畢竟不是真的跟洋人有貓膩,可是柏貴身上的貓膩太多了,最後事情還壞在了朱敬倫身上。

從幫助他收復廣州開始,柏貴就對朱敬倫信任有加,這種信任成了制他死命的關鍵。

老實說朱敬倫的有些行爲,在官場上是大忌,比如多次動員了各縣鄉勇,在柏貴看來,那是鄉勇自的行動,可是在有心人看來,或許沒有證據,但是也能往朱敬倫身上賴。

耆齡狀告柏貴的一條就是,扶植親信,導致朱敬倫動輒勾連十餘縣,嘯聚百萬衆。

同樣還狀告柏貴股息縱容洋人,死穴還是出在朱敬倫這裡,因爲他讓赫德經營赤灣港,耆齡就說朱敬倫將縣政權柄屈膝讓與洋人。

這些藉口,柏貴當然是不會信的,他被人藉着朱敬倫打倒了,反倒更信任朱敬倫了,送他北上的時候,柏貴還安慰朱敬倫說,官懲是這樣,爾虞我詐,讓他不要灰心,繼續跟洋人勉淋旋,等他到了京師,會將這些稟明皇帝的。

柏貴的信任,讓朱敬倫頗多感慨,因爲他覺得,人家耆齡說的真是有道理,難道歷史上往往越是奸官,就越是聰明?

在柏貴眼中,朱敬倫做事的手段,確實有些異於常人,但要說他勾結洋人,柏貴是打死都不信的,柏貴一直覺得,朱敬倫對洋人的手段,是少有的強硬派,多次讓他有種心驚肉跳的感覺,陳兵九龍,聚衆與洋人對抗,這種人你說他勾結洋人,屈膝卑躬,這不是滑天之大稽嗎。

至於說朱敬倫勾連十餘縣,嘯聚百萬衆,純屬子虛烏有,證據雖然就是朱敬倫在跟各鄉紳立約時候籤的名字,但在柏貴看來,那是當地縣令不作爲,不敢承擔責任,朱敬倫這樣纔是有擔當,而他當時是總督,朱敬倫完全是爲他擔當的,加上誰都知道朱敬倫是他一手提拔起來的,朱敬倫是一心在爲他柏貴做事。

因此最後他因爲以朱敬倫爲突破口告倒了,他並不記恨朱敬倫,因爲他知道這是爾虞我詐的官撤爭,跟朱敬倫完全沒有關係,就是沒有朱敬倫,也有其他方法對付他,總之是他鬥爭失敗了,反倒是朱敬倫,很可能會受他牽連,在廣州做不下去。

因此柏貴臨走前,朱敬倫來送行,他反而要安慰朱敬倫,柏貴倒不是說空話,他是真的打算到了北平,就替朱敬倫鳴不平的,他到北平也不是罷官,沒想到恭親王奕欣賞識柏貴在廣東的政績,不管是收復廣州城,還是穩妥處理美國兵艦一事,都讓奕欣看到了柏貴的能力,他覺得他的總理衙門很缺這號懂得洋務的人,因此奏請皇帝,調用了柏貴。

因此柏貴入京,也不一定是被告倒的,沒準皇帝是考慮到了奕欣的請求,才調用的。

但柏貴覺得自己一個封疆大吏,突然要去總理衙門整天跟一羣洋人打交道,雖然地位看起來很高,什麼“一切均仿照軍機處辦理”,但那都是虛的,誰都知道跟洋人打交道就是麻煩,清水衙門也就罷了,弄不好惹禍上身,花沙納不就是因爲這種事揪心死的,老大臣桂良一把年紀前後奔走,也沒落到好,讓皇帝斥責糊塗,聽說現在也病倒了。洋人就如同瘟疫,誰沾誰死,這已經成了官雛忌。

柏貴的兩廣總督這幾年當的再不舒服,到底是封疆大吏,一年怎麼的都有十萬兩往上走的收入,去了總理衙門有什麼?所以誰都認爲他是被下放了,最多是明升暗降,仕途是走到頭了。

但柏貴的品級在哪裡,他覺得自己去了北平,一定還是能給朱敬倫這種胸官當一下保護傘的。

所以一到北平城,在總理衙門上差,他就跟奕欣講了朱敬倫的事情,將前因後果都說的清清楚楚,將朱敬倫在新安組織軍隊,對抗洋人的原因說了一遍,之前奕欣還惱恨新安這個小地方不安生,讓洋人老找他麻煩,一聽是當地百姓聚衆數萬,朱敬倫對付洋人是假,安撫百姓倒是真,他這才平息了惱恨,他也知道廣東人厲害刁蠻,械鬥之事時有生,打急了眼官府都不認,更何況洋人,要是殺了洋人,那纔是給朝廷惹事。

聽完柏貴所說,奕欣覺得這朱敬倫也是一個人才,既然廣東容不下他,何不招來總理衙門做一個幫辦章京,甚至總辦章京也不是不可以的。可柏貴苦心陳情,說新安這裡暫時根本不能把朱敬倫調開,那地方現在換了誰去,都要惹出事端,他還建言將新安升格爲州,歸廣府直隸,也算給朱敬倫升一個官。

奕欣表示這件事還得跟兩廣總督商量,顯然奕欣也不想太插手地方上的事情,耆齡也不是那麼好惹的,他知道廣東哪裡的水深着呢,耆齡一直跟恆祺是一黨,都是八旗權貴。

恆祺現在也早總理衙門辦差,是幫辦大臣。而恆祺的堂兄弟恆福之前就是兩廣總督。至於耆齡本人,人家姓伊爾根覺羅氏,帶覺羅的,那就是跟皇帝家是親戚,是紅帶子。奕欣閒職王爺當久了,誰都不想得罪。

因此這件事就不了了之了。

可朱敬倫這邊就難辦了。

所謂樹倒猢猻散,後臺倒了也是一樣。

眼見着登門拜訪的人少了,過去登門送禮的人絡繹不絕,趕都趕不完,可是突然之間就門庭冷落車馬稀。

倒不是說所有人都勢利,也不是那些人就那麼捨不得那幾個錢,而是因爲趨利避害,朱敬倫得罪的人太多了。

他在新安這幾年,釐局牢牢被他把持,每年一百多兩百萬兩銀子,不分給任何一個官員一毛錢,簡直是罪大惡極,廣東官場上早就擰成了一股倒他的勢力。

但是之前柏貴坐鎮兩廣總督,而且極需要朱敬倫這樣的人幫他做事,因此完全滿足了朱敬倫的要求,因爲朱敬倫總是一次又一次的製造或者渲染險情,讓柏貴覺得香港的洋人從來沒有安分過。

所以柏貴允許朱敬倫截留所有的厘金,甚至導致柏貴要在其他府縣竭盡全力搜刮民財,用來支持勞崇光在廣西的剿匪行動,以及傭幾個反割地州縣的錢糧減免,現在的廣州城,每一家商鋪都要繳納厘金,稱爲商釐或者裝,每一個關卡都要設卡徵稅,稱作關釐,或者行稅,其他各府、各縣也是十步一卡的搜刮。

此舉不但導致了廣東各地的商業蕭條,更導致了來到新安的商品價格高企,大大壓縮了貿易量,這就是爲什麼明明朱敬倫在新安的商業制度已經很完善,可是依然跟上夯法比,甚至連福州也越來越不如的原因,只能勉強維持,不能擴大。

現在倒好,別說擴大,直接給人全部拿走了。

朱敬倫的手下都感到了沮喪,侯進甚至帶頭表示,願意只領一半軍餉,作爲統領一萬人的統領,他一個月月餉是一百兩,不但侯進表態了,從軍官到士兵所有人都願意軍餉減半,第一是他們真心實意的想幫朱敬倫渡過難關,第二是軍餉減半後也比他們回家做工種地強。

但是朱敬倫不答應,他告訴侯進,讓侯進告訴每一個士兵,朱大人一定會努力找省府給他們要到足夠的工資,讓大家放心。

接着很快朱敬倫就經常穿着破衣爛衫的出門見人,還時常穿成這樣到軍隊中噓寒問暖,詢問士兵是不是吃的飽,又沒人剋扣他們的工資云云,這些人大都是宗族子弟,又不是客家人,就算不當兵也不至於餓死,當了這麼長時間的兵,一個個都算是有錢人了,聽說個個家裡都張羅着蓋房子、娶媳婦,軍隊中談論的最多的就是,在給朱大人當幾年兵,然後他們就可以去買幾畝地,踏踏實實生孩子過日子了。

可突然各種流言就出來了,說朱大人爲了給大家餉,連家產都賣了,甚至有人親眼看到朱敬倫拿一些舊衣服去當鋪當掉。廣府拿走了新安所有的關稅大家已經知道,本來心裡替朱大人覺得委屈,在很多人看來,那些錢都是朱大人從洋人手裡賺的,廣府憑什麼要拿走。

但朱敬倫絕對不允許他們這麼想,因爲他們這麼想,那就變成了他跟廣府之間的事情,跟這些士兵反而沒什麼關係了,那麼他動政變的話,這些人怎麼可能支持他,支持他就等於造反的情況下,這些人是不會出動的,就是個別感念朱敬倫恩惠的士兵,也會被他們的宗族綁回去。

所以必須讓他們感覺到廣府拿走了厘金,是拿走了他們的,不止是拿走了朱敬倫的。

讓他們知道廣府動了他們的奶酪,動了他們的利益,這樣他們纔會深有體會。

什麼才能讓人突然之間從每月五兩銀子進項,到一個子兒都沒有來的有感受呢。

所以朱敬倫不給他們降薪,反而告訴他們,銀庫裡就只有兩萬兩銀子了,大概還能一個月,然後就得找省府要錢了,如果省府不給錢,他也沒辦法。

朱敬倫既然都窮的要當掉舊衣服了,那當然有理由找省府要錢,耆齡那邊肯定是不會給的,他早就告訴過朱敬倫了,廣西那邊的兵更苦,都欠薪半年多了。

耆齡不給,朱敬倫就催。

一個月沒餉銀了,士兵們開始議論紛紛,兩個月沒餉銀了,士兵們開始怨言四起,第三個月沒餉銀了,終於有人怒氣衝衝跟響的財務官生了衝突。

朱敬倫知道這些人怒了,他的機會來了!

第六百八十四節 赫德的活動第一百六十四節 我叫何士文第一線第八百二十六節 挑撥失敗第六百五十四節 動真格的第五百四十五節 交貨的麻煩第七百二十九節 新一波工業擴張第十七節 取信(1)第五百六十四節 教育改革 1第八節 面試第一百一十節 談判中止第十二節 機會第二十五節 大紅包第七百八十七節 赫德威脅英國人第七百一十九節 十年保護期第七百八十二節 李鴻章的後路第四百節 貿易談判 2第一百九十七節 他們還在觀望第六百八十一節 整頓上海經濟第三百一十二節 諾貝爾的事業心第九十八節 虛張聲勢第五十四節 買斷煙土第三百八十七節 婚姻介紹所第五百九十三節 專利法的頒佈第六十二節 炮聲就是信號第三百二十二節 廣府銀行第一百六十二節 回報友誼的方式第七百七十三節 休斯敦大會戰 3第五百五十六節 兩個新國家第十五節 行動(3)第三百四十節 肇慶會戰 4第七百五十節 美國人的反攻第五百六十八節 子嗣問題第一百三十五節 交代後事第六十六節 單騎降夷第一百零三節 千年宗族第三十節 願與你結拜第一百九十五節 橫掃千軍第七百九十七節 戰列艦時代到來第一百二十八節 互相指責第五百四十七節 登高必跌重第四百零八節 宰相找事第三百二十六節 美軍顧問第五百五十二節 怡和絲廠第五十五節 圍三闕一第三百零七節 西方使團第四百一十八節 給日本人貸款第一戰第三百三十一節 徙木立信第三百零四節 鬧市掛印第六百七十節 私有墾殖地第八十七節 咸豐閱信第五十五節 圍三闕一第一百四十二節 把人民組織起來第三節 千總之家第一百一十八節 鉅額訂單第六百零六節 付出的代價第兩百節 瞎眼石人第六百七十三節 移民談判第七節 應募第六百二十四節 雲南他們守不住第一百四十三節 初識諾貝爾第六百四十一節 琉球滅亡第四百二十一節 大魚上鉤第三百五十二節 洪天王復生第三百八十五節 進京城第六百八十三節 阜康財團第三百七十六節 整肅軍紀第六百一十一節 揚州大會戰第七百六十六節 煎熬第四百一十九節 打造工業鄉紳第三百一十七節 司法改革第五百七十四節 美國人在背後第三百九十五節 收回香港之謀第七百六十五節 皇命第三百五十二節 洪天王復生第一百二十節 瑞典人的意外收穫第三百六十九節 全球解讀第七百九十九節 新都城和新國名第五百五十六節 兩個新國家第四百二十二節 訪英第五百五十一節 李秀成的上海第三百五十節 一羣傳教士第七百六十一節 打斷美國社會的支柱第一百七十七節 使團第七百五十二節 在墨西哥外交戰第四百一十五節 巴黎世博會第九十三節 僞軍守的碉堡更好打第三百二十四節 控制軍權第五百八十五節 金融市場的想象力第三百三十五節 開科舉第八十二節 雙槍隊第八百零八節 步入世界的中心第八十九節 先到沙井第五百四十八節 精神偶像的坍塌第四十八節 捨身第六百三十三節 工業革命降臨第九十一節 疲敵戰術第六百四十五節 琉球流亡政府第五百八十二節 啓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