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八十六章 暫留

“大王!”

此時上大夫景邵見楚王點頭,似乎正要打算開口同意屈原的建議,見此,他來不及探查楚王的真正意思,立即開口勸阻道:“大王,臣以爲此事還需慎重,令尹功勳卓著,爲楚國爲大王征戰多年,鮮有敗績,勞苦功高,此時因陳城之敗,因爲一些封君的緣故,而處罰令尹,臣以爲這恐怕難以服衆。”

景邵一開口,屈原一派的大臣立即反駁,紛紛請願誅殺令尹昭雎,大有不殺昭雎難以平民憤之意。

其他大臣見狀,以爲楚王已經許諾立屈原爲令尹,一面在心中痛罵屈原無恥,一面開口反對。

此時,熊槐見效果超然,立即笑着制止了羣臣,然後開口道:“諸卿的意思寡人已經知道了,寡人也以爲因爲樂君等人的緣故,而輕易處罰令尹,這極爲不妥。”

羣臣一見楚王輕易反口,頓時一愕,隨後反應過來,他們被大王與屈原耍了。

此時,屈原沒有說話,而是向身側屈署的使了一個眼色,屈署見狀一愣,隨後見對面大臣全都露出愕然之色,立即點了點頭,然後出列道:“大王所言極是,此時臣也以爲剛剛臣的言語有些孟浪了。”

屈署一改口,屈原一派的大臣立即露出羞愧之色,皆道:“大王英明,是臣等糊塗。”

景邵等人一聽,張了張口,卻說不出話來,屈署等人可以輕易改口,可他們不敢。

“大王。”範環見自己瞬間成爲孤軍,連之前的昭常也不開口了,露出一絲羞怒,再開口道:“臣以爲···”

熊槐見範環開口,立即制止道:“鹹尹的意思寡人已經知道了,各地封君誠然是國之柱石,但令尹難道就不是國之柱石了嗎?爲了樂君他們而委屈一心爲國的令尹,就算令尹不感到委屈,寡人也爲令尹感到委屈。”

說着,熊槐長嘆道:“令尹一心爲國,不計個人榮辱,履行寡人的命令,如此,寡人又怎麼忍心讓令尹委屈呢!”

範環聞言,臉色露出感動之色,連因爲楚王與屈原的愚弄,而露出的羞怒也消失了,只是拱手長拜道:“大王仁慈,臣感同身受。”

熊槐聞言,點了點頭,開口道:“既然諸卿都以爲不能因爲樂君他們的緣故而出發令尹,那就這樣吧。

不過樂君他們私自逃亡,此事也不可不立即解決。”

說着,熊槐的目光從羣臣身上掃視了一遍,然後看向三閭大夫屈署道:“屈卿掌管公室事物,樂君他們十五人也多是公室中人,解決樂君他們的事情就交給賢卿了。請賢卿立即出發,找到逃亡的樂君等人,讓他們十五個傢伙立即滾回郢都接受寡人的處罰。”

“唯。”屈署應了一聲,然後有些爲難的道:“大王,只是樂君等人隱匿逃亡,此時臣也不知道去哪裡見他們。”

羣臣一聽,頓時恍然大悟。

是啊,樂君他們跑了,現在誰知道他們在那個地方逃亡?而且,就算三閭大夫屈署真的找到了樂君,憑屈署的身份地位,恐怕也難以服衆。

只要樂君他們沒有回郢都請罪,那大王就始終不能堵住天下的悠悠衆口。

現在大王能袒護令尹一次,或許也能袒護令尹兩次,但大王真能袒護令尹三次嗎?

那時,就算大王不忍,令尹爲了大王爲了楚國,也只能自殺謝罪了。

如此,既能成就大王之仁,又能成全令尹之忠,還能堵住封君的口舌。

這···

羣臣想到這,看了一眼臺上的楚王,臉上的羞怒之色大都漸漸消散。

另一邊,熊槐聽到屈署的話後,立即轉頭看向陳軫:“陳卿,你可知樂君他們去了哪裡。”

陳軫聞言,立即拱手道:“回大王,樂君他們從巨陽一路走陸路前來郢都,最後的落腳地在郢都東部的勳地,樂君他們失蹤後,臣多方打聽,似乎有人見到一羣疑似樂君他們的人往江水方向去了。”

“江水。”熊槐心中微微一笑,但面上卻露出遲疑之色,自言自語道:“從勳地坐船,逆流而上是郢都,順流而下則是江南江西江東。江南荒蕪,乃是流放囚徒的地方,江東新附,樂君他們難以立足。所以···”

說着,熊槐立即看向屈署道:“賢卿,你立即坐船前往廣陵,若是寡人所料不差,樂君他們一定是去淮南或者會經過淮水前往國外,卿可在廣陵堵住他們。”

“唯。”屈署拱手行禮道:“大王,臣這就啓程前往廣陵。”

“善!”熊槐應了一聲。

屈署離去後,一些大臣看着屈署的背影目光閃爍,臉上露出縷縷笑意。

此時,熊槐等屈署的身影消失後,纔開口道:“近日郢都多事,寡人心中煩亂,故而寡人打算在這章華宮居住數日,以解心中煩悶。”

羣臣聞言,不住的在心中嘀咕:大王這是擔心羣臣再次一同發難,所以打算在章華宮避難!

畢竟,他們想要羣起逼迫楚王總不可能追到數十里外的章華宮來吧。

此時,景邵開口道:“大王,如今國中多事,羣臣百姓心中不安,此刻正需大王坐鎮郢都,以定人心啊。”

昭常亦勸導:“上大夫所言極是,此時郢都離不開大王啊。”

熊槐搖頭道:“諸卿不必再勸,章華宮距離郢都並不遠,寡人在此居住與在郢都也無甚區別。況且這章華宮也是楚宮,歷代楚王都曾在此居住,寡人就在章華宮裡靜養數日,國人也不會說什麼。

故,此事就這麼定了,稍後羣臣返回郢都,太子負責監國,左尹左徒二位輔佐,國中事物你們三人拿主意,若是遇到大事不能決,則可立即來章華宮稟報寡人。”

羣臣見楚王態度堅決,只得應道:“唯。”

熊槐微微頷首,然後揮手道:“諸卿可準備返回郢都,太子留下。”

“唯。”

羣臣走後,熊槐看着太子橫道:“太子可知寡人爲何將你留下?”

太子橫內心暗暗思付,若是令尹的事,羣臣自會找父王分說,而眼下除了令尹的事···那就只有郢都的謠言了。

他當然不會天真的以爲郢都的謠言全是他國探子所爲,之前羣臣被父王控制時還好,但眼下羣臣回都,而父王滯留雲夢的章華宮。

他可以想象的到,羣臣一回去,郢都的謠言必然沸反盈天。

想着,太子橫遲疑道:“父王可是說郢都謠言。”

第六百三十六章 襄陽宛城第八百七十一章 齊詭趙異第五百三十五章 激怒第一千兩百零五章 父子情深第八百七十三章 劍指顧城第一千零九章 卒飄如風 下第八百三十三章 血洗越地第一千一百六十章 登上神壇第六百章 心傷第三百八十九章 廣而告之第二百一十五章 趙國慘敗第一千兩百七十章 不居其華第一千一百二十六章 媧皇紙第五百零九章 別無選擇第八百一十四章 以吳制越第九百一十五章 返韓第一千兩百八十二章 齊魏講和第三百零四章 “孫子”第四百六十五章 楚韓聯軍第三百二十六章 使者第一千兩百三十三章 緊鑼密鼓第九百章 人心難得第五百九十二章 分封第一千零六十一章 在齊 上第七百章 風波再起第一千零三十三章 抵達宛城第七百八十四章 秦軍大崩第六百二十六章 八月之期第八百九十二章 深居後宮第十五章 靜夜《柏舟》第四百二十五章 衝鋒第一百四十二章 貌似搶劫第一百零三章 越國渡海第七百四十一章 薦賢第一百八十七章 訪吳第六百九十四章 大軍歸來第六百三十四章 了無音訊第三百九十四章 欺詐第六百八十五章 外援第三百二十七章 應變第九百九十七章 目標第九十章 重賞三軍第一百九十五章 公信第六百七十二章 秦軍來援第八百九十六章 看不清的未來第一千一百五十八章 昏睡不醒第一百九十一章 互通第二百四十五章 離間第八百一十二章 欲往江東第六百三十二章 禍不單行第二百三十章 齊國援軍第一千兩百二十章 請殺鄭袖第九百六十五章 上書第八百五十章 編戶分田第八百三十七章 三見文雀第六百九十九章 不捨第四百七十一章 相約宋國第三百六十一章 狐疑第一千兩百八十七章 財盡人散第五百七十七章 楚宋第六百零八章 宋國內爭第一百一十七章 定策秦晉第一千一百三十七章 汝墳第一百八十六章 廣陵第一千零六十五章 大義第二百五十五章 拜祭第一百七十一章 借人第五百八十五章 回都第一百一十一章 欲渡濮水第一千兩百四十章 勝敗根源第四百六十八章 拒絕低頭第一千兩百四十七章 公子憲章第一千兩百零三章 當頭一棒第一百九十三章 三件禮物第六百八十六章 結盟第一百五十六章 季子論楚第九十九章 直面中軍第一百二十七 試點襄陽第一千兩百二十二章 殺人誅心第三十六章 趙國齊國第六百四十章 丹淅之敗第一千兩百五十章 冷言破心第五百五十七章 聲傳各國第一千兩百四十章 勝敗根源第七百三十五章 應變之策第四百二十章 新任魏相第五百四十章 反擊第六百一十六章 析邑第五百六十四章 最後的障礙第七百五十九章 大火起兮第一千兩百九十七章 廣佈仁德第八百一十三章 駕臨吳城第八百六十章 宋宮之中第一千零六十四章 小義第一千兩百七十二章 太子來楚第一千零三十五章 觸手可及第一千三百四十四章 心中慌慌第七百四十五章 開始第七百七十二章 馳援墊江第一千兩百零三章 當頭一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