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七十三章 遊說

此時,蘇代露出激動之色,興奮的道:“諸位,只要這一計劃成功,那麼楚王就會與楚國的封君正式決裂,如此,我們五國下次伐楚之際,就不會面對一個整體的楚國,而是一個四分五裂,各自爲戰的楚國,這樣的楚國,豈會是我五國的對手。

到時,只要我們出兵向南,楚國江淮江漢等膏腴之地,豈不是任我五國宰割嗎?”

三人聞言對視了一下,全都從對方兩人中看到了意動之色。

而後,翟章將魏國在楚國的探子以及自己這次來楚所帶的人估算了一下,率先點頭道:“善,我魏國可以拿出一百個死士,以支持這個計劃。”

“我韓國也可以拿出一百死士。”

“秦國也一樣。”

“善。”蘇代滿意的笑了笑,然後繼續道:“若是三位願意全力支持在下的計劃,那在下的第二個後招也可以展開了。而這第二個後招,在下打算將這些死士暴露給楚國左尹昭常。”

馮喜一怔:“昭常?”

“不錯。”蘇代點了點頭:“三位,若是昭雎被殺,楚王威嚴掃地,那麼下一任楚國令尹的人選,就將從景氏司馬景缺以及昭氏左尹昭常中選出。

這兩個人,景缺掌軍,昭常掌政,若是景缺擔任令尹,一定會推動楚國收復失地的,在下想來,諸位一定也不樂意讓景缺擔任的令尹的。而且昭常則不然,只要他擔任令尹,他爲了壓制景缺,一定會全力支持楚國與我們議和,阻止楚國出兵收復失地。

而且,更重要的是,昭常此人一直都是反對楚王變法的。所以,在下以爲,只要昭常能夠登上令尹的位置,一定可以獲得楚國封君的支持,然後在郢都跟楚王較勁。

如此,楚王楚相不合,將相不和,內爭不斷,這才符合我們四國長久的利益。故而,在下打算將我們探子名單交給昭常,送他一份功勞,支持他擔任楚相,以獲取他的支持。”

馮喜一聽,立即支持道:“好主意,只要我們能說服昭常,那我們接下來的行動,那就方便多了。”

說着,馮喜看了三人一眼,然後盯着蘇代的雙眼道:“諸位,昭常曾多次出使秦國,在下也與昭雎多有接觸,也算得上是好友。所以,這遊說昭常的事情,可以交給在下。”

蘇代三人聞言,相互看了看。

他們知道馮喜主動請求遊說昭常,是想趁機向未來的楚相賣好,拉攏秦楚兩國的關係。

只是,與昭常交好的韓國現在還是秦國的盟友,不便與秦國搶,而齊魏兩國與楚國關係常年不和,是以與昭常也沒有多少交情,很難說得上話。

三人沉默了一下,然後點頭道:“善。”

接着,四人再次商議了一下行動細節,然後各自離去。

昭常府上。

昭常看着突然到訪的馮喜,臉色冷漠,語氣冰冷的問道:“秦楚兩國正在交戰,閣下此時來郢都見我,不知所謂何事。”

馮喜笑道:“左尹與敝國右丞相交好,上次左尹來咸陽商議秦楚交好,結果卻失望而歸。對此,右丞相一直以未能幫到左尹而自責。所以,在下這次來楚,便是奉右丞相之命,特來給左尹送禮來了。”

“送禮!”昭常似笑非笑的看着馮喜:“不知甘茂打算送什麼禮給我?”

馮喜笑道:“丞相打算全力支持左尹繼任楚國令尹之位。”

“令尹之位。”昭常聞言面色微微一變,然後迅速恢復正常,接着厲聲道:“敝國令尹昭雎乃是國之賢相,深受大王信任,君臣相得,如此,我楚國哪裡會換令尹。

而且,就算我楚國要換令尹,那也是寡君一言而決,就算秦王也無法插手,更何況甘茂這區區右丞相。”

“左尹何必自欺欺人呢?”馮喜搖頭道:“昭雎不久前在陳城爲五國所敗,一戰而損失國土數百里,如此大的戰敗,就算昭雎甚得楚王信重,但在國人的非議下,連性命都難以保全,更何況是令尹的位置呢!”

昭常呵呵一笑:“或許閣下還不知道吧,今天我楚國羣臣進攻彈劾令尹,結果卻輕易之間被大王說服,令尹的位置,現在還是很穩固的,倒是讓閣下失望了。”

馮喜一聽,心中一動,笑了笑繼續道:“穩固,恐怕未必吧。楚王或許能說服朝中羣臣,但是,楚王能說服那些失去封地的封君嗎?在下可是聽說,失去封地的弋陽君等人,可是親自前來郢都告發昭雎了。

不僅如此,而且在下還聽說,弋陽君他們已經聯繫了許多人,讓他們響應聲援。”

昭常聞言臉色微微一變。

馮喜見昭常變了臉色,滿意的點了點頭,繼續勸說道:“左尹,或許弋陽君等十五位封君告發昭雎,還不足以動搖昭雎的令尹之位,但是,楚國大部分的封君都聲援弋陽君他們,那昭雎的地位就會岌岌可危,若是再加上朝中有人推波助瀾,不知左尹以爲,昭雎還能保住令尹之位嗎?”

昭常聞言臉色一沉。

馮喜所說的正好說到昭常他心坎了去了,他可是知道的,之前弋陽君他們給朝中重臣送禮,自己與屈原等人,只是被請求幫助弋陽君他們脫罪。

此外,據昭常得到的可靠消息,弋陽君他們行賄景邵範環等人時則不然,不僅請求景邵他們幫助弋陽君等人脫罪,甚至還請求景邵等人將戰敗的罪責全都推給昭雎,趁機弄死昭雎。

而且,弋陽君等人同時聯絡行賄各地封君的消息,也並不是一個秘密。

正是因爲如此,所以昭常心裡估摸着,這次昭雎的令尹之位十有八九保不住了。

所以,昭常纔對衆人圍攻昭雎沉默以對。一方面避免出言支持昭雎,會惡了羣臣以及各地封君,另一方面避免出言彈劾昭雎,會惡了楚王以及昭氏族人。

只是,他不可口說話,也有一個嚴重的問題,那就是在昭雎之後,獲取令尹之位時,也會孤立無援,可能即不到羣臣封君的支持,也無法得到楚王認可。

這纔是最近這一段時間,他內心所憂慮的地方。

第三百五十一章 投機第一千零二十章 異變第一千兩百一十章 心窄誤己第十一章 齊國之辯第九百三十八章 機會來了第一千兩百二十三章 劍指子青第七百五十章 上庸內外第一百三十九章 大舉借債第三百三十六章 方術士第一千兩百章 決意遷都第一千零一十七章 此戰必勝第九百三十七章 五國攻城第一千兩百二十四章 氣鬱於內第二百九十章 遊說第一千一百八十七章 另有算盤第一百零一章 死不旋踵第九百七十七章 責罰第九百六十章 殊死突圍第五十八章 重遇犀首第七百七十四章 上庸之戰 二第八百二十八章 吳水盡赤第二百五十四章 接見第三百一十二章 聯姻第一千兩百六十章 君臣試探 上第二百零九章 決戰之前第二百四十二章 謀秦第一千一百一十一章 波及第四十八章 昭陽之後第四百七十七章 東進西出第八百零二章 棄我去者第八百三十二章 掘墓挖墳第一千一百四十五章 目標 下第六百五十一章 兵不厭詐第六百零五章 備戰第八百一十九章 章義獻寶第八十章 一將功成第六百二十四章 破心第一千兩百零二章 君臣父子第二百二十九章 避戰不出第一千零一十五章 安撫第二百一十三章 攻防第一千一百零三章 地方第五百七十三章 秦帝楚王第一千三百二十九章 自食其果第一千兩百八十一章 魏相田文第五百二十九章 會盟第六百八十一章 騎虎難下宋王偃第七百八十九章 聯趙伐秦?第二百六十九章 進言第七百九十二章 增兵第八百一十四章 以吳制越第一千一百八十五章 順手牽羊第一千一百二十九章 廷爭 下第一千兩百零一章 反聲如潮第一百八十三章 盟誓第一百八十四章 莊辛第五百六十三章 攻城 下第九百七十五章 抓捕第一千一百六十八章 陰陵族滅第一千三百二十五章 百年韭菜第一千零三十章 正當其時第一千兩百九十二章 齊國圖宋第五百四十七章 決策第六百八十八章 鶡冠子第一百八十九章 不諧第五百一十三章 大風起兮 下第三百二十九章 橘生淮南第一千一百零九章 宋王之憂第九百三十一章 五國會盟第一千兩百六十三章 樂極生悲第一千零三十六章 前奏第八百零九章 轉封第二百七十五章 再圍一城第九百八十七章 暗流第六百四十九章 抉擇第二百九十九章 求援第八百八十三章 初衷易忘第一百七十八章 廷議第六百九十七章 大朝議第七百八十章 上庸之戰八第一百八十二章 驚聞第七百一十六章 實驗基地第一千零五十二章 不戰而屈人之兵第一千三百三十一章 心亂而退第五百六十三章 方城之內第一千零六十一章 在齊 上第五百一十章 何以解憂第一千零一十五章 安撫第九百三十一章 五國會盟第一百一十一章 欲渡濮水第三百六十六章 消息第四百五十七章 名分之爭第七百四十章 遊說第八百七十章 宋國已定第二百一十二章 倪良第一千零八十章 盟成第一千零五十九章 方向 上第九百三十三章 父子第一千三百零二章 魏棄河東第七十八章 丹陽大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