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七十章 啞口

熊槐突然“哈哈”一笑,倍感欣慰的看着長拜在地的孫皓道:“廷理一心爲國,敢於直面令尹,寡人心中甚慰。不過,陳城之戰雖然我楚國大敗,但是,這場大敗也只是暫時的,乃是暫時的失利,就從五國與我楚國的戰爭來看,令尹未來還是有反敗爲勝的機會的。

就好比五十年多年,大司馬景捨出兵伐魏,先大敗魏軍於大梁,而後爲魏韓聯軍所敗,以致葉地以北的國土全部淪喪,那一次大敗,與這一次大敗雷同。可是宣王面對此敗,卻並沒有按照楚國之法賜死大司馬景舍,反而讓景舍繼續率領楚軍堅守葉城,以圖反擊。”

說到這,熊槐突然轉頭看向一旁的景舍的孫子景邵,問道:“上大夫,你說大司馬爲魏韓所敗時,宣王爲何沒有賜死大司馬。還有,你說當年大司馬被魏韓所敗時,是否應該自殺報國。”

“呃···這個···”景邵見楚王突然問到自己,不由一怔,一時間也不知道怎麼回答楚王。

若是說景舍該殺,或者說景舍應該自殺,這不僅是在侮辱先王,同樣也是對先祖景舍的大不孝。

可是,如果他現在說先王做的對,先祖景舍忍辱負重最終得以反敗爲勝,這無疑是支持楚王不處置昭雎,支持昭雎繼續留在巨陽率領楚軍作戰。

這樣,就與他今天的目的背道而馳了。

眼看五國攻克陳城之後,矛盾已經凸顯出來,接下來不用費多大的勁,就可以瓦解五國聯盟。

只要五國聯盟瓦解,然後楚國再獲得一個或者兩個盟友,以楚國的實力對陣魏韓宋三國的任意一國,收回失地都不是難事。

一舉收復數百里失地的大功,昭氏想要,景氏更想要。昭雎迫切的需要這個功勞將功折罪,以恢復他的名望。

可同樣,司馬景缺同樣也迫切的需要這個功勞爲自己正名。景缺坐鎮方城二十年,以苦勞而非功勞升任司馬,以致許多人都以爲景缺是憑藉景氏的實力,而不是自己的能力坐上司馬的位置。

前有昭雎唐昧珠玉在前,後有莊蹻甚至景陽等人在軍中飛速崛起,這形勢對景缺很不利。不僅讓景缺的司馬地位有些不穩,同樣,也爲景缺在未來升任令尹,形成了種種阻礙。

所以,景氏需要趁機國中動亂,引導輿論,借用國中父老的力量,趁機將昭雎拉下馬,然後換景缺上任,以獲取這力挽狂瀾的大功勞,以壓服楚國之內的種種不協之音,以爲景缺接任令尹鋪平道路。

若是成功,景氏就會在短短數十年之間,接連出了景鯉景翠景缺三位令尹,這極有可能會讓景氏取代昭氏,成爲楚國第一大族。

就爲了這,景邵他纔在之前連連給孫皓施加壓力,甚至不惜親自出面鼓動孫皓,並許下種種諾言。

現在廷理孫皓已經充當急先鋒的情況下,他是萬萬不能自己撤自己後腿的。

可是,現在楚王將昭雎與先祖景舍聯繫在一起,非議昭雎,不僅是非議楚王,同樣也是非議先王宣王以及先祖景舍,這事絕對不能幹。

可是自己也不能就這麼簡單的贊同楚王支持昭雎!

這可怎麼辦呢?

一時間,景邵陷入左右爲難,騎虎難下。

此時,熊槐見景邵被自己一問,瞬間冷汗直流,在哪支支吾吾說不出話來,似乎難以決斷的樣子。

見此,熊槐心中一笑,他可不會給景邵多餘的時間思考怎麼回答。

於是,熊槐當即用不滿的語氣問道:“上大夫,大司馬景舍應該羞愧自殺嗎?”

景邵正爲難之間,突然聽到楚王用肯定的語氣說景舍應該自殺,似乎將矛頭對準整個景氏,頓時打了一個激靈,接着脫口而出道:“當然不應該自殺。”

這話一出口,景邵立即意識到自己說錯話了,但他還沒有想到怎麼圓過來。

另一邊,就等他這句話的熊槐,可不會給他彌補的機會,當即大喝一聲:“好,原來上大夫也認爲此時此刻應該讓令尹繼續留在巨陽等待機會,就像當年宣王安排大司馬景舍一樣。”

“大王,我···”

“上大夫不必多說,寡人知道你的意思,同樣也知道令尹昭雎與當年大司馬景舍處境相同,賢卿不便多說。”說着,熊槐笑了笑道:“寡人也不願讓賢卿爲難,卿不說話便可,寡人理解賢卿的。”

景邵聞言,張了張口,也不知道該說什麼好。

殿中羣臣見狀,全都鄙視的看着景邵,甚至,原本與景邵站在一起的鹹尹範環,還有意無意間拉開與他的距離。

景邵一見衆人的態度,頓時臉上露出即是尷尬又是羞憤的神色。

此時,廷理孫皓見自己最大的依靠甚至是身爲幕後推手的景邵,竟在三言兩語之間,就直接被楚王說的無奈倒戈,他瞬間從先鋒變成孤軍。

而後,他又見景邵在羞憤尷尬間緊緊的閉上了嘴巴,似乎已經聽從大王建議的樣子。

見此,孫皓恨不得立即站起來然後撲上去一劍劈了景邵,然後對楚王大唱讚歌。但是,此刻他已經是開弓沒有回頭箭,更不能這麼虎頭蛇尾,於是,他再拜道:

“大王,臣以爲大王將景舍與令尹類同,這十分不妥。雖然景舍與令尹同樣都是大敗,同樣都是失去陳蔡之地,當然,不說令尹的損失遠比景舍嚴重,就說當時的局勢也全然不同。

當年景舍之敗,尚有秦國伐魏之西,齊軍攻魏之東,趙軍堅守邯鄲拖住魏軍主力,是時也,景舍雖敗,但是各國伐魏之戰尚未結束,所以宣王纔給了景舍戴罪立功的機會。”

說到這,孫皓嚥下一口口水,聲音越發激昂的道:“可是,現在卻不同,不說現在是我楚國遭到五國圍攻,就說此時前線傳來的消息,五國主力已經退去,這就是說明,五國伐楚之戰已經結束,或者已經告一段落。而令尹率軍鎮守巨陽,卻絲毫沒有出兵北上收復失地的意圖。

所以,臣以爲,戰爭結束,賞功罰罪,正當其時。”

說完,孫皓三拜道:“故,臣冒死以聞,願大王調查戰敗之責,以正國法。”

熊槐聞言,頓時皺了皺眉,孫皓所言,正是景舍與昭雎所面臨的局面的最大的不同。

若是戰爭還沒有結束,自然不能臨陣殺將。

可是,如果戰爭已經結束,自然就要追究戰敗之責。

這該如何反駁呢?

第一百二十二章 稅收改革第九百二十三章 改弦易轍第六百七十六章 撤軍求和第一千三百五十五章 抄家滅族第七百零六章 悵然淚下第三百八十四章 如常第六十一章 再議巴國第五百五十六章 主動來降第七百三十一章 封君令尹第六百章 心傷第二百六十八章 求見第一千兩百九十九章 陳軫之死 下第一千三百零九章 合縱救韓第二百四十三章 伐秦弱楚第一千兩百八十五章 贈之金印第九百五十九章 烈焰阻敵第四百八十二章 叮囑第四百四十六章 面見太子第九百一十七章 刺殺第一千兩百八十二章 齊魏講和第八十章 一將功成第五百二十五章 說越第五百八十七章 矛盾第一千一百一十八章 迴應第八十二章 秦齊之重第六百六十六章 大戰第一千零二章 大勢第一百六十二章 劫糧第五百三十四章 使者第十一章 齊國之辯第三百五十二章 孕第七百三十三章 農家墨家第一百七十章 鐵劍第四百二十四章 大營丟失第五百二十八章 獻地第四百五十二章 趙王之問第一千一百八十五章 順手牽羊第五百六十二章 攻城 中第六百九十四章 大軍歸來第二百五十八章 籌謀第一千三百一十六章 秦使來楚第六百九十一章 強取強送第八百六十三章 暗潮涌動第一千兩百四十一章 君擇臣第二百二十九章 避戰不出第二百八十章 抵達第六百八十九章 倒戈第一千一百八十二章 猶如此案第一百四十八章 齊國退兵第九百三十章 希望第九百六十八章 定心第六百二十四章 破心第一千三百三十二章 進退之間第九十六章 申差和秦第五百一十二章 大風起兮 上第一千一百九十章 甘茂來投第一千三百章 淮水之畔第三百九十七章 換將?第三百零二章 虛實第三百二十五章 庸縣第八十七章 渡河戰起第一千一百一十五章 屈署第七百一十三章 子牛子鼠第五百九十五章 矛盾第七百五十一章 欲謀上庸第五百六十九章 攻城 上第六百七十九章 楚韓結盟第一千一百零九章 宋王之憂第一千兩百二十三章 劍指子青第九百六十七章 羣臣第四百二十七章 援軍第五百三十章 驚聞第五百九十五章 矛盾第六十章 目標霸業第七百九十七章 相持第一千兩百一十七章 出面調停第二百二十四章 訪齊聯越第一千一百八十九章 齊國之亂第一百八十三章 盟誓第八百二十九章 越地風潮第八百九十三章 令尹昭雎第二百七十四章 破城第五百七十九章 巡視淮水第八百章 退意第二章 滿朝恭賀第五百七十六章 紛至沓來第二百三十八章 心生退意第二百二十八章 北方有佳人第九十五章 楚墨投靠第五百八十三章 共赴國難第二百零二章 秦齊聯盟第八百六十六章 淮陰相見第一千三百二十七章 燕使來楚第一千一百六十二章 重罰第五百一十章 何以解憂第一千一百八十一章 定計江淮第六百七十一章 斬將第一百五十八章 楚韓一體第一百三十六章 召見鄂君第一百三十五章 初置司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