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六十九章 北地烽火

宋國賓館中。

左成得到宋國朝中的消息後,頓時露出燦爛的笑容。

“如今宋國內部要求接受楚國講和的大臣,遠遠超過了那些要求拒絕的人,而且楚強宋弱,以宋國的實力,也根本無法拒絕楚國的好意。如此,楚宋兩國交好的事情,算是完成了。”

說着,左成笑了笑:“接下來就是送太子貞返回都城了。”

想了想,左成立即召來幾個門客,吩咐道:“你們立即去城中各處,散佈幾個謠言。”

“其一,楚國大軍壓境,齊魏兩國遲遲不答應出兵相助,這是因爲齊魏兩國打算借楚國之力削弱宋國。”

“其二,太子貞見楚軍來襲,已經下令調動淮北之地的所有兵力,打算據城死守,以死相抗。”

“其三,太子貞得知楚國大軍到來,已經投靠楚國,打算借楚國之力,強取宋王之位。”

“其四···”

次日。

宋王用過朝食之後,召來重臣唐鞅問道:“賢卿,關於昨日楚國提議的事情,不知賢卿以爲如何。”

唐鞅聞言,立即陷入思索之中。

他是宋國人,自從宋王將惠盎驅逐後,他便進入宋王眼中,接連被宋王提拔,隱隱有代替惠盎地位的趨勢。

此刻聽到宋王提問,他自然明白宋王在問什麼。

昨日羣臣圍攻反對此事的田不禮,大家的意見很一致,那就是答應楚國條件。

但是,在羣臣的強烈表達下,宋王卻沒有立即答應下來,顯然宋王是不想答應楚國的。

楚強宋弱,能對抗楚國的齊國眼下自顧不暇,此時此刻,宋國沒有拒絕楚國的實力,更何況此事明顯對宋國有利。

對宋國有利,而宋王卻不願意答應,那就是因爲此事對宋王不利。

想到這,唐鞅便知道宋王究竟在擔憂什麼。

想着,唐鞅立即拱手道:“大王,眼下的情況,我宋國孤立無援,無法拒絕楚國的好意,故而臣以爲,應該答應楚國的要求,並與楚國交好。”

“嗯?”宋王皺了皺眉,他本想讓唐鞅做他的反楚急先鋒的,但沒想到唐鞅卻勸他答應下來。

“答應楚國,寡人有些擔心啊!”

唐鞅見宋王遲疑,勸道:“大王何必憂慮,大王纔是宋國之王啊!若是大王擔心太子地盤太大,尾大不掉,何不將太子調回國都。

只要太子回到都城,遠離淮北,大王還用得着擔心太子嗎?

況且,太子返回都城,這不正是太子與羣臣所希望的嗎?”

“讓太子回都?”宋王頓時陷入遲疑之中。

就在此時,一個侍者稟報道:“大王,司馬蘇賀求見。”

宋王一怔,應道:“傳。”

“唯!”

接着,蘇賀一進來,立即稟報道:“大王,太子來報,數日前楚國大軍壓境,淮泗地區形勢騶然緊張,太子當心齊楚的對持會殃及宋境,故而已經下令在泗西城聚集兵力,打算死守泗西城了。”

宋王一聽,然後想起昨日聽到的一些流言,不禁大怒道:“逆子,這是在防備齊楚兩國,還是在向寡人示威?”

蘇賀一怔,立即勸道:“大王,如今齊楚兩國大軍全都雲集淮泗,而淮泗之地乃是我齊楚宋三國交接地帶。若是齊楚兩國聚兵,而我宋國無動於衷,這隻會讓天下小覷了我宋國。”

宋王聞言,看了看蘇賀,沉吟了一下,然後點了點:“好,寡人知道了。”

說着,宋王又看了看一旁的唐鞅,想起他剛剛提出讓太子回都的話,沉着臉道:“好了,兩位賢卿先回去吧,寡人還需仔細想想。”

二人聞言,同時拱手道:“唯。”

淮陰。

就在熊槐還在等候宋國消息的時候,北面傳來了一個令人震撼的消息。

“大王,燕國來報,半月前,燕國趁中山國遭遇雪災,秘密將北面防備東胡的大軍調走,然後偷襲了中山國。中山國因主力在西面防備趙國,再加上大雪阻路,馳援困難。

結果,燕軍偷襲得手,中山國防備燕國的兩座重城,一座已經被燕軍攻克,另一座也已經被燕軍團團圍困。”

聽的陳軫口中的消息,熊槐立即露出震撼之色。

“沒想到戰雲密佈的淮泗還沒打起來,反倒風平浪靜的北面卻先動手了,果然世事無常啊!”

熊槐笑着搖了搖頭:“齊王與儲子一死,燕王便迫不及待露出獠牙,明目張膽的對中山國動手,看來燕王忍了十幾年,已經有些忍不住了。”

陳軫想了想,應道:“大王,或許這只是燕王對齊國新王的試探。齊王新立,國中動盪,燕王對中山國動手,卻沒有直接對齊國下手,想必是燕王心中還有疑慮,想要試一試齊王的能耐。”

熊槐想了想,點了點頭,然後大笑道:“不管燕王是何想法,燕國對中山國動手,對我楚國而言,肯定是好事。尤其是現在,相比宋王得到這個消息後,已經迫不及待的想要跟寡人講和了吧。”

陳軫笑着應道:“大王英明,齊國用來牽制燕趙兩國的重要棋子被襲,齊國一定會派大軍救援,否則中山國勢必難保。一旦中山國被燕趙兩國瓜分,燕趙兩國必然實力大增。

而燕國與齊國有滅國之仇,且燕國世代與三晉交好,燕趙兩國關係親密,那時,燕趙兩國的下一個目標,一定會是齊國。

屆時,有燕趙兩國在北,我楚國在南,即便齊魏宋三國親如一國,恐怕也頂不住。更別說這三國各懷鬼胎,宋國左右搖擺,魏國與趙韓兩國關係親密。這種情況下,齊國又能維持三國聯盟多長時間呢!”

說着,陳軫拱手道:“大王,接下來齊國一定會先解決中山國的危機,而將宋國放在一邊。如此,宋國眼看外援斷絕,只能倒向我楚國。”

“善!”熊槐點了點,接着沉吟了一下道:“賢卿,接下來重點關注齊國,寡人也想看看,這個新即位的齊王地,究竟有幾分能耐。”

“唯。”

果然,就在第二天,奉命出使宋國的左成便回到了淮陰。

熊槐一見左成,不等其開口,便主動詢問道:“賢卿,可是宋王已經答應了寡人的所有要求?”

左成聞言,立即拜道:“回大王,正是如此。臣向宋王說明來意後,宋王本來還有所猶豫,但是,燕國入侵中山國的消息傳到商丘後,宋王便立即召見了臣,並答應了我楚國的所有條件,且宋王還拖臣帶來了宋國的珍寶,希望楚宋兩國交好。

而且···”

說着,左成停頓了一下,才笑道:“大王,宋王已經許諾,這新贈的兩百里地,乃是宋王代楚王轉封給太子貞的,故而,宋國不會佔據這兩百里地。此地雖是太子貞的封地,但依然還歸屬楚國,且太子貞所交的貢奉,依然交給大王。”

第七百九十六章 忠臣第一千零二十章 異變第一千一百九十四章 不戰自崩第八百五十四章 商人百工第一百四十八章 齊國退兵第五百六十五章 越王臼第二百八十五章 大破秦軍第一千兩百一十二章 連下三城第五百零五章 昭魚薨第七百零八章 明升暗降第一千一百四十七章 天命第九百零一章 大德不德第一百九十三章 三件禮物第一百八十一章 人選第一千兩百四十二章 君不密則失其國第五十章 苦獲已齒第七百九十九章 彼來我往第一千一百五十五 急劇惡變第七百七十一章 蜀地張若第八百二十六章 天子一怒第八百六十二章 驅逐出境第三百六十二章 齊燕第三百五十八章 雷候第一千兩百九十八章 陳軫之死 上第一千三百五十二章 夜色襲人第六百九十三章 渾水摸魚第四十章 欲廢肉刑第九百九十七章 目標第九百九十二章 還有一招第一百二十二章 稅收改革第三百八十四章 如常第二十六章 寡人有疾第二百六十四章 改頭換面第一千兩百四十六章 枝疏葉枯第一千一百二十章 交易第五百零七章 南顧第四百七十七章 東進西出第九百一十一章 主少國疑第一千一百九十六章 稷下王蠋第一千三百一十四章 聯盟瓦解第二百七十五章 再圍一城第八百五十八章 齊王崩下第七百章 風波再起第四百六十一章 韓國響應第二百零四章 劫掠第七百四十三章 考覈第六百七十二章 斷尾求生第七百七十五章 上庸之戰 三第一百九十一章 互通第九百九十章 封君上書第六百二十七章 在陳第一千三百二十五章 百年韭菜第九百一十九章 火中取栗第五百三十三章 調將第二百八十二章 戰初第一千一百一十六章 撤軍第二百八十六章 求和第七百三十九章 新年至第一百八十章 調回唐昧第一千一百四十九章 不出第十章 絕交齊國第九百四十三章 交個朋友第一千零八章 卒飄如風 中第九百五十一章 欺詐第一千一百六十六章 崩塌第二百五十章 牽線搭橋第五百五十九章 再幫一把第一千零八章 卒飄如風 中第五百一十四章 宮變第七百九十一章 歸意第四十章 欲廢肉刑第六百八十四章 聯姻第一千零四章 定計淮北第一千零四十一章 詛咒起誓第一千零四十章 韓王崩第四百零二章 建言第一千零三十八章 趙國爭韓第一千零五十四章 天下皆驚第五百九十二章 分封第七百零九章 揭開序幕第五百三十章 驚聞第四百四十三章 宋使仇液第九百八十五章 賜死第一千兩百六十九章 親子待遇第七百九十三章 三人缺二第三百五十五章 疑慮第九百三十三章 父子第七百三十六章 趙王回都第三百九十九章 使魏第七百七十章 驚變第一千一百三十二章 鬼神第三百八十七章 刺殺第一百六十一章 盟誓第一千零五十三章 未竟全功第七百零五章 黃泉路上等着第八百六十二章 驅逐出境第六百九十七章 大朝議第一千兩百零八章 亦爲圖存第四百七十九章 改弦易轍第一百三十八章 萬事俱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