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二章 秦齊之重

接着,熊槐轉頭對陳軫道:“客卿何罪之有,原本客卿和犀首的計劃,有預料到過秦軍偷襲楚國的可能。不僅是賢卿你們,連寡人也沒有想到秦國如此瘋狂。”

“賢卿,你和犀首是計劃的提出者,依你之見,我們楚國應該如何應對。”

陳軫見楚王點名,愣了半響,最後向楚王拜道:“大王,臣不敢說。”

熊槐見陳軫半響憋出這麼一句話,不由一怔,道:“卿經管直說,最後下決定的只是寡人,勝負成敗,寡人自會考慮,與賢卿無關。”

щшш¤ ttκa n¤ C〇

陳軫聞言心中十分感激,卻沒有起身,依舊一言不發。

昭雎見此,出言道:“大王,面對秦國的偷襲,我們楚國只有兩條路,其中一條目前沒有風險,但是卻有極大的隱患,另一條卻是有極大的風險,一旦失敗,那麼我們楚國卻要被削弱,但如果成功,那麼大王和楚國就會立即成就霸業。”

“客卿的計策,那就是第二條,一旦失敗,我們楚國所冒的風險,不是一個臣子能承擔。”

熊槐知道陳軫的顧慮後,開口道:“你們也太小看寡人了,寡人是那種事成則據功己有,事敗則推卸責任的人嗎。”

羣臣聞言立即有意無意的看向屈原,這就是眼前活生生的例子。

難怪陳軫不敢說,要是他提議結果再次失敗,沒有屈原屈氏公族的身份,肯定得跪。

屈原此時神遊物外,一幅什麼也沒有聽到的表情,如果可以,屈原此時恨不得立即從楚王面前消失。

羣臣的小動作立即被熊槐察覺。

臥槽,又要背鍋了。

熊槐一見屈原,哪能不知道羣臣在想什麼,分明就是不信自己。

但是當場打臉怎麼了,熊槐一點也不尷尬,一幅我是楚王我臉厚的表情道:“羣臣但凡有建議,只管提出,寡人與衆卿誓,一旦失敗,寡人一力承擔。”

陳軫聞言再拜,起身道:“大王,之前我們楚國的計劃核心就是逼迫通過與魏國結盟的方式,分裂聯盟,逼迫秦國伐齊,然後拉攏齊趙與秦國爭霸。”

“如今因爲秦國的偷襲,計劃的關鍵一環已經失敗。但是計劃的核心卻沒有失敗,反而離成功更近了一步。”

“如今天下的大勢是依然還是攻打齊國,而秦國先是與我們楚國聯姻結盟,接着偷襲楚國,如此背信棄義的行爲,實在是罕見,必然會讓和齊國正在對持的趙魏兩國心寒,如此一來我們楚國拉攏趙魏兩國就更加容易了。”

上官大夫聞言冷笑反駁道:“客卿此言大謬,趙魏兩個雖然對秦國失望,難道就會投入我們楚國的麾下嗎。”

接着,上官大夫向楚王行禮道:“大王,現在趙魏兩國最關心的問題是齊國,只要誰攻打齊國,那麼他們兩國就會投靠誰。我們楚國要想拉攏趙魏,除非我們攻打齊國。”

陳軫點頭道:“大王,正是如此,只要我們柱國所部立即出兵攻打齊國,就可以拉攏趙魏兩國。打敗齊國後,收趙魏之兵,舉兵西向,秦國不戰自敗。”

此言一出,一些沒有想明白陳軫計劃的人,頓時大吸一口冷氣。

熊槐同樣也是如此。

現在還在商議救援大將軍屈匄應對秦國的事,陳軫就建議出兵攻打齊國,同時和秦齊交戰。

這不是陳軫瘋了,就是自己要瘋了。

屈原問道:“如果我們楚國攻打齊國,那麼大將軍怎麼辦,大將軍一旦戰敗,那麼漢中的昭鼠就會面臨全軍覆沒的危險。如此一來,損兵失地,楚國必然大爲削弱,而且秦國得到漢中,我們楚國面對秦國,將會陷入根據不利的地位。”

陳軫道:“大將軍所部自然也要救,大將軍所部有十五萬兵力,武器糧草充足,而且有堅固的軍營可以依靠,如果死守大營,可以堅持一月以上。”

“將軍昭鼠有十萬大軍在漢中,若是隻要防守漢中,那麼只需要三萬精兵,就足以防禦秦國南鄭方向的攻擊。”

“如果我們再從郢都派出援軍,加上丹水漢水地區的地方兵,連同大將軍的大軍,那麼就有三十萬兵力,進取雖然不足,但是若是進行防守戰與秦國相持,卻不是不可能。”

屈原聞言反對道:“大王,這樣太過兇險,且不說大將軍目前危若累卵,等援軍到達之時,必然已經損失慘重。就算大將軍兵力無損,三十萬兵力對陣秦韓聯軍五十萬,這也是一件兇險的事情。”

上官大夫嚥了咽口水,甩了甩腦袋,難得沒有反對屈原,贊同道:“大王,這件事實在太危險了。”

熊槐擦了擦額頭上的冷汗,向陳軫問道:“賢卿,還有其他的策略嗎?”

陳軫道:“大王,我們楚國的第一條路,那就是立即調柱國景翠所部前往救援大將軍,我們楚國重新與秦國大戰,但是秦韓聯軍有五十萬之衆,短時間內恐怕難以分出勝負,必然陷入曠日持久之中。”

“而失去秦楚兩國的軍隊,僅憑趙魏兩國加上越國和楚國在東方的軍隊,如果齊國進行防守戰,恐怕短時內難以戰勝齊國。時間一長,各國精疲力盡,那麼伐齊一事只能不了了之。”

“屆時齊國徹底吞併燕國,東面是大海,南面與楚國隔淮相持,北面有燕國的長城,從此再無後顧之憂,如此一個前所未有的強大齊國,就會橫壓諸國,這就是一個極大的長遠隱患。”

熊槐聞言一怔,一個選擇是現在冒風險,另一個選擇是將來很坑,怎麼選都有問題。

上官大夫滿腦不可思議道:“齊國的強大對秦國有什麼好處,爲何秦國要付出如此大的代價偷襲楚國。”

昭雎嘆氣道:“齊國的強大,對秦國來說,危害還需要很長一段時間纔會顯露。之前我們楚國與三晉向齊國施壓的時候,秦國就在後面看熱鬧,齊國對秦國來說有些遠了。”

齊國和秦國之間還隔着三晉,除非齊國徹底打下三晉,否則對秦國來說,齊國還是沒有威脅的。

熊槐默然無語,景翠的軍隊不支援屈匄,那麼對於楚國來說,西線實在是太危險了。如果景翠西歸,那麼齊國就無人壓制。

而和秦國大戰,那麼對楚國來說,只會損兵折將最後兩敗俱傷,而沒有收益。

第四百二十五章 衝鋒第六百二十四章 破心第五百九十九章 說庸第八百八十章 相位空懸第五百四十二章 合圍第一千一百八十六章 形勢大轉第二百一十九章 疲楚之策第二百一十九章 疲楚之策第四百六十一章 韓國響應第三百七十三章 遊說第八百六十八章 進退兩難第九百六十二章 內訌第四百四十四章 大梁第二百四十七章 議分兵第一千三百零五章 若有所思第二百一十三章 攻防第五百一十二章 大風起兮 上第一千零七十七章 發現第二百九十九章 求援第三百五十六章 試探第九百四十五章 兩難抉擇第三百八十三章 告知第九百九十九章 以宋制齊第三百六十三章 收尾第一千兩百二十三章 劍指子青第一千一百四十九章 不出第六百九十六章 衝動是魔鬼第一千一百五十一章 令尹之才第一千零五十七章 昭常去秦第六百四十九章 抉擇第一百二十三章 戰爭結束第三百五十七章 徵糧第六百四十六章 子蘭第二十一章 國人逃亡(求推薦)第四十三章 昭陽和泥第一百九十一章 互通第一百六十七章 封君上書第一千零九十四章 驚變第五百七十四章 第三條路第一千三百三十六章 陳舉之死第一千零五十四章 天下皆驚第九百七十九章 刺殺第四百七十七章 東進西出第一千兩百九十五章 潛龍勿用第一千三百三十六章 陳舉之死第四百五十一章 自願相滕第六百八十三章 伐宋之疑第一千一百一十三章 分道揚鑣第一千兩百五十章 冷言破心第一千零三十二章 三國三心第五百九十四章 洛邑第一千兩百三十九章 拒絕參與第一千零七十四章 十年樹人第九百一十八章 趁風放火第四百七十章 趙王調停第四章 屈原進言第二百八十二章 戰初第一百九十一章 互通第二百九十二章 佈局第三百七十七章 圍城打援第九百三十一章 五國會盟第六百零八章 宋國內爭第六百九十二章 人質第五百五十九章 再幫一把第一千兩百六十二章 心有所感第一千零六十二章 在齊 中第一百六十九章 神鐵第七百零四章 動作第三十九章 斷體不生第一千一百零四章 獻地第三十七章 齊國對策第九百八十四章 逃亡第六百九十二章 人質第七百三十九章 新年至第八百一十二章 欲往江東第九百七十章 啞口第一千一百五十四章 混亂第一千一百六十一章 行賞第一千零八十八章 奔齊第九百七十章 啞口第一千三百四十二章 子鼠之死第七百七十一章 蜀地張若第二百三十二章 造坡第四百二十四章 大營丟失第一千零二十九章 突如其來第九百八十九章 請罪第一百一十一章 欲渡濮水第十八章 封君貴族第一千三百五十六章 最後的朝議第一千兩百三十一章 將領調動第一千兩百三十四章 屈原到齊第一千一百零五章 各國第五百九十三章 人選第一百七十章 鐵劍第七百零二章 信函第一千三百章 淮水之畔第七百八十五章 兵臨南鄭第六百七十一章 斬將第二百七十九章 任鄙第一千一百三十七章 汝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