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二十五章 密謀

在場的衆人此刻依然記憶猶新,上次屈原將江漢封君私通子蘭的事情公佈於衆,惹的楚王直接大怒離去。上次下朝後,江漢的封君也聚集在一起,打算聯合起來,一同對抗楚王。

結果,當日離開郢都的封君只有七位,而後,還留在郢都的人,在第二天全都跑到楚宮外請罪去了。而且,被喜君他們忽悠的中君,半路突然醒悟,然後突然返回。

不然,這次滅族的,恐怕就是七位封君了。

想到這,衆人頓時冷汗直流。

這一次,會不會也如上次一樣,大部分都只是來慫恿其他人對抗楚王,而自己卻退縮的。

上次,衆封君是用喜君他們的全族,來消除楚王心中的恨意。

而這次···

會不會是用幾個封君的全族,來激起全國貴族的仇恨,然後剩下的封君聯合起來,以楚王殘暴爲名,強行扶太子即位?

想着,衆人覺得,似乎在場的其他人,下一刻就會背叛一樣,根本不值的信任。

畢竟,公然抗命,對抗楚王,這可是堵上全族性命的,死了那就全完了。

更重要的,原本衆人以爲,依靠城池之利,哪怕在楚王大軍的進攻下,也能堅守一月兩月,如此,楚王大軍久攻不下,士氣衰弱,並且遠離郢都,自然就給了其他人可乘之機。

只是現在···

在公孫衍五萬大軍兵分五路的情況下,除了提前跑路的喜君,勳君他們全都沒有堅守住一天。

此時,在封地內精銳損失慘重的情況下,沒人敢誇下海口,能堅守多久多久。

更何況,誰知道自己封地內就沒有楚王的內應呢!

一想起楚王不知何時建立的知北涯組織,衆人再度沉默起來。

此時,房中的空氣再度凝固。

過了一會兒,逯君看了看衆人,想起數年前因爲賣糧之事,而被楚王責罰,自己元氣未復,再加上這一戰的損失,逯地元氣大傷,根本無法與在場的衆人想比。若是被楚王當作典型···

想了想,逯君輕咳了兩聲,訕訕道:“曲陽君,還有諸位,在下早上吃錯了東西,如今腹中絞痛難耐,先告辭了,恕罪恕罪!”

說着,逯君陪笑了一下,然後在衆人的大驚,快步離去。

隨着逯君離去,剩下的人頓時臉色一變,還未等其他反應過來,此時,六君向衆人拱手道:“在下突然想起一件急事要處理,需要先行一步,諸位請了。”

不多時,房中的十幾位封君,就走的只剩下七位。

房中的七人,此時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面色極其難看。

不久,曲陽君輕咳了兩聲,緩緩開口道:“不知諸君可還有要事要辦的嗎?”

六人聞言沉默了一下,然後全都搖了搖頭。

“好!”曲陽君點了點頭,然後看着六人開口:“眼下的情況,不知諸位可有辦法讓大王收回詔令,取消派遣令尹之事?”

六人臉色難看的搖了搖頭。

若是剛纔,大家都在此地之時,憑藉衆人之力,團結一心,然後拉攏朝中大臣,或許還能逼迫楚王收回詔令。

但現在,人心已散,就憑在場的七人,想要對抗楚王?

勳君他們就是榜樣!

尚君開口:“曲陽君見多識廣,不知此時此刻,我等應該如何應對?”

曲陽君想了想,搖頭道:“難,大王是君,我等是臣,就如同大王想要給全國的縣尹安排屬吏一般,大王佔有大義名分,我等根本無法違抗大王的詔令。否則,勳君他們就是前例。”

“難道我等就眼睜睜的看着大王派出的令尹,在我等封地之中狐假虎威嗎?”鍾離君大恨道。

尚君聞言搖頭笑道:“不然,雖然我等無法違抗大王的詔令,但是,這只是因爲君臣之別。同樣,令尹到了我等封地,與我等同樣也有君臣之別,封地之中,還是我等說了算,即便他是大王派給我等的令尹,也無法越過我等,行使令尹之權。”

尚君話音一落,衆人臉色微微一鬆。自己無法反抗大王,同樣,自己的令尹也無法反抗自己。如此,事情也沒有到無可挽回的地步。

大不了,花錢養大神罷了。

此時,曲陽君搖頭道:“尚君,話雖如此,但是,你們都忘了秋君了嗎?”

“秋君?”尚君想起秋君來,微微一皺眉,不知道曲陽君怎麼提起秋君來,接着,一想起還差兩年才能行冠禮的秋君,頓時臉色大變。

“曲陽君的意思是說,一旦我等封君突然病逝,世子年幼,那時,令尹就有大王的支持,可以名正言順的掌握封地大權?”

曲陽君點頭道:“老朽也有此憂,正如孔子所云:國之大事,在祭在戎,唯名與器不可假於人。一旦名分已定,權力失去後,豈是還能奪回的,如此一來,我等衰亡,將是遲早的事。”

“這···”衆人一想到將來自己的令尹掌權,自己的子嗣毫無全力,如此,一旦某一任楚王打算收回封地,恐怕就自能束手就縛了。

想着,衆人臉色再度難看起來。

此時,鍾離君急道:“抵抗不成,不抵抗也不成,這···”

說着,鍾離君看向曲陽君道:“曲陽君,既然你刻意提出此事,不知有何妙計?”

“妙計沒有!”曲陽君搖了搖頭,然後又沉重的道:“不過,不是辦法的辦法倒有一個。”

“是何辦法?”

“請曲陽君賜教。”

曲陽君慎重的道:“諸君是否還記得吳起之事乎?”

“吳起?曲陽君是說!”

曲陽君應道:“老朽比大王年長數歲,今年已經六十有一,一旦大王不幸,太子即位,那時,我等就可效仿昔日吳起之事,盡廢先王之法。”

鍾離君臉色僵硬道:“這個辦法好是好,也不用我等冒任何風險,只是,萬一大王如惠王宣王,年過花甲,那麼我等豈不是還要等二十年?

而且,依在下之見,如今大王年富力強,絲毫不見老態。若是大王與魏文侯、魏惠王一般,活到八十多,在位一甲子,那麼大事皆休矣。”

第一千兩百九十章 桀宋紂齊第一千三百五十二章 夜色襲人第五百零九章 別無選擇第十九章 聲王悼王第六百八十五章 外援第一千三百三十一章 心亂而退第六百三十七章 國家亂有忠臣第二百二十九章 避戰不出第六百一十六章 析邑第六百二十八章 太子第二百九十八章 反制第三百四十章 時機第一千零四十一章 詛咒起誓第二百二十三章 麥君第九十三章 田氏之鑑第七百八十六章 舉國動員第一千一百四十四章 目標 上第七百四十三章 考覈第一千一百二十九章 廷爭 下第七百五十九章 大火起兮第一千零四十八章 援軍至第一千兩百三十九章 拒絕參與第五百九十六章 舍與得第四百八十八章 夜宴第一百六十四章 中央地方第一千三百四十二章 子鼠之死第一千三百二十七章 燕使來楚第三百五十四章 出血第六十五章 楚魏聯姻第六百七十三章 丹水夜語第二章 滿朝恭賀第一千一百二十四章 夜宴第五百八十一章 來者不善第一千兩百九十一章 太子夜宴第九百六十七章 羣臣第三百二十八章 殺機第一千零二十八章 曙光第二百一十八章 田需猝死第六百七十二章 秦軍來援第四百零九章 邀戰第八百六十四章 大雪紛飛第一千兩百一十二章 連下三城第八百六十五章 抵達淮陰第三百二十七章 應變第五百四十九章 勸降第一千一百七十八章 尊淮陰君第一百三十五章 初置司空第九十一章 韓軍敗退第一千一百零八章 遣使第三百六十五章 伐齊第一千零九十二章 加速馳援第一千一百七十一章 上書第一百七十八章 廷議第一千兩百三十一章 將領調動第六百六十六章 大戰第一千兩百五十七章 謠言離間第三十八章 悲傷楚王第一千零七十五章 慰問第四百五十二章 趙王之問第七百五十五章 激戰第二百八十三章 戰中第一千兩百五十六章 公子彘拜師第六百一十二章 析邑攻防戰 下第一千一百七十一章 上書第二百五十七章 謠言第二百七十章 決心第六百零一章 鼓舞第七百一十三章 子牛子鼠第七百三十章 舉薦何人?第六百九十八章 羣起圍攻第一千兩百六十二章 心有所感第二百二十一章 交換大臣第三百三十二章 難易第四百五十章 提議換人第五十三章 景鯉請諡第六百五十章 連環第八百二十五章 當堂暈倒第五百六十五章 越王臼第九十一章 韓軍敗退第五百七十章 攻城 中第二百一十二章 倪良第一千零五十二章 不戰而屈人之兵第六百八十九章 倒戈第六百七十七章 兩個機會第一千一百三十一章 典籍第一百四十三章 知北涯第五百一十四章 宮變第七百五十四章 巴人攻城第一千三百二十三章 燕國請罪第二百八十二章 戰初第一千一百八十七章 另有算盤第九百九十四章 送禮第五百六十四章 最後的障礙第一千一百六十章 登上神壇第七百九十二章 增兵第九百六十三章 巨網第四百九十章 借兵之約 下第九百九十三 自刎第七百三十三章 農家墨家第八百八十一章 多喜臨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