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九十六章 衝動是魔鬼

此言一出,大殿中頓時一滯,全場寂靜,落針可聞。

私通僞王子蘭,這個罪名楚王早就已經在今年新年朝議之時,就向羣臣宣佈,但有私通子蘭着,叛國,滅族。

九里君這話一出,不僅將那些權貴逼到極處,同樣也將自己逼到極處,更將楚王甚至楚國逼到了極處。

若是楚王不信此事,則在場的十人全都要死。

若是楚王信了,那麼楚王爲了維持自己的威信,是否抓捕羕陵君他們,以正國法?

可若是抓捕···

他們的人數可比在場的十人多多了,幾乎遍及整個漢南洞庭區域的封君,若是他們爲了自保,以進行殊死一搏!

在楚國才經歷一場大戰,歷盡艱辛,付出極大的代價,才擊退六國的情況下。一旦楚國內部烽煙四起,那剛剛纔退兵向楚國講和的各國,必然再次反叛楚國,十有八九會趁機再次伐楚。

要知道,當年楚肅王剿滅國中七十餘家貴族後,楚國可是由拳打霸主魏國的鼎盛時期,驟然變得極爲虛弱,連巴國來襲,也無力出兵回擊,只能堅守城池,任由巴國攻城略地。

此時的楚國,已經陷入虛弱,連宋國佔據淮北之地,都沒有出兵伐宋,根本經不起折騰了。

誠然楚王還有實力平定各地的叛亂,但是,國外呢?

可若是楚王知道封君私通子蘭而不聞不問,這是要是傳出去,必然會對楚王的威信造成極大的打擊。

此刻,心思機敏的人,已經在心中大恐。

現在楚王最好的做法,那就是不信,然後爲了避免消息走漏,將在場的十人全部斬殺,然後滅族!

與心中大恐的衆人不同,熊槐看着九里君確實默然無語。

衝動是魔鬼。

他本來就是向恐嚇衆人一番,然後離間應君等人與羕陵君等人的關係,然後秘密派人從他們手中獲得人質。

不想,這九里君竟然在大庭廣衆之下,一下子將此事捅了出來。

若是這事走漏風聲,那他這段時間的佈局,那就全都白費了。

若是不能在之後的大朝議中打那些人一個措手不及,而讓他們提前做好準備,進行烈士斷腕,那麼如何將封君們手中的權力收回?

想着,熊槐頓時默然無語。

此時,九里君開口之後,見楚王遲遲沒有迴應,以爲楚王不信,頓時大急道:“大王,臣死不足惜,但是臣卻萬萬見不得有人欺瞞大王,表明迎合,背地卻行大逆不道之事。大王,臣等不僅在鄧縣見到了諸多貴族子弟,而且在秦軍退走後,還抓獲一批貴族子弟,此事千真萬確,請大王明察。”

九里君說的情真意切,但是熊槐臉上卻沒有任何表情,只是靜靜的看着還沒有意識到自己說了什麼的九里君。

見此,熊槐暗暗感嘆道:世人愛情使人盲目,其實利益更使人盲目,而仇恨也會遮蔽人的雙眼。

想着,熊槐又搖了搖頭。

不,這些都不對,其實是情緒的波動,會影響人的判斷,而意動,則會降低所有人的智商。那些能影響他人情緒的人,則是人間大盜。

難怪各大學派的大賢們都說,定能生靜,靜能生慧,智慧唯有清淨中才能獲得啊!

想到這,熊槐再次搖了搖頭,走神了。

定了定神,熊槐臉色沉了下來,此時此刻,只有封鎖消息了,好在因爲分開接見大臣的緣故,此刻殿中並無他人。

想着,便將目光投向應君道:“應君,九里君所言屬實嗎?”

應君聞言,心中恨不得一刀砍死九里君,不僅暴露了他們的底牌,而且還讓他們十人直面漢南封君與楚王的壓力,一瞬間,就讓它們舉目皆敵。

九里君幾個是破罐子破摔,但是他與詹陽君二人不同,兩人又大功在身,或許封地不保,但是最起碼還有封號啊!

若是大王開恩,九里君等人的族人可以拍屁股走人,從此流亡國外,還可做一個富家翁。

但是他與詹陽君呢?還能跑到哪去。

想到這,應君不由羨慕起那個死去的勷君來,那纔是死得其所,死的好,死的妙,應君恨不得當初死在戰場上就是他自己,或者是九里君。

只是,現在事已至此,九里君已經捅破天,面對楚王的詢問,他也只有捏鼻子認了。

“大王,臣正要稟報此事,臣等率軍投降之時,曾抓獲二十幾個不願歸降,打算跟隨僞王子蘭逃亡各國的貴族子弟。”

“此事當真?”熊槐又向其他人問道。

詹陽君等人大恐的應道:“大王,此事千真萬確,臣等萬萬不敢在大王面前口出狂言。”

熊槐點了點頭,略一沉思,心中便有了決定。

接着,目光從衆人面前收回,然後冷冷一笑:“好,好,好,好得很,果然是一羣忠君爲國的忠臣。”

說着,熊槐怒火沖天的道:“諸位賢卿,稍後寡人會派人去接收這羣叛國之輩,寡人倒要看看,那些口口聲聲忠君愛國的忠臣,又有何面目再見寡人。”

“唯!”應君聞言立即應着。

接着,應君本想勸楚王三思而行,不要衝動。

只是,想了想自己此時的身份以及處境,又將話嚥了下去。

此刻他自身都難保,又怎麼開口爲他人求情!

此時,熊槐沉默不語,而殿中衆人全都驚恐的不敢開口,一瞬間,殿中再次沉寂下來,壓抑異常。

良久,熊槐臉色和緩下來,然後長長一嘆:“爾等也退下吧,稍後寡人會派一些宮中侍衛護送爾等回軍營,爾等回到軍營後,不要見任何人,待寡人召開朝議,爾等再與犀首一起來宮中。”

“唯!”

接着,熊槐擺了擺手,便讓衆人退去。

衆人見此,長長一拜,然後起身,低頭彎腰,面對楚王,倒退而走。

走了四五步,殿中再次傳來楚王的聲音:

“國有國法,家有家規,背叛國家的人,一定要死。但是,寡人也並非是桀紂之君,更不想楚國再次發生悼王肅王那樣的慘禍,所以,禍不及家人,刑不上大夫。”

正在後腿的衆人,頓時全身一僵,待理解楚王之意後,便鬆了一口氣,接着,一同行禮道:“謝大王仁慈!”

第五百八十六章 分金第四十八章 昭陽之後第九十四章 龍戰於野第一千零二十二章 重賞之下必有勇夫第二百一十九章 疲楚之策第一百一十二章 關虎進籠第九百六十八章 定心第六百二十六章 八月之期第六百二十三章 圖窮匕見第四百一十六章 田達第一千零七十九章 辭封第五百四十九章 勸降第四百五十五章 兵進滕城第二百二十六章 連楚伐齊第一千零五十八章 欲伐河東第一千一百五十章 流血第一百二十一章 齊使蘇代第三百二十九章 橘生淮南第九十七章 風雨已至第六百九十七章 大朝議第九十一章 韓軍敗退第五百四十六章 安撫第一百三十四章 嚇暈太府第九百零六章 招禍避禍第六百二十章 震怒第一千一百七十章 步步緊逼第一千兩百四十五章 反省宗廟第二百八十九章 渡河第四百四十九章 交易第七百五十一章 欲謀上庸第一千一百三十六章 烹殺第四百四十七章 遊說第八百一十七章 瘋癲若狂第六百三十二章 禍不單行第八百二十一章 國之寶也第二百五十一章 樗裡疾離都第六百一十五章 議宋第二百九十三章 實施第一百五十四章 神器重寶第二百二十六章 連楚伐齊第七百一十五章 墾荒招安第五百三十六章 決戰 一第四百九十二章 景鯉歸來第一千兩百四十五章 反省宗廟第三百五十八章 雷候第一千兩百六十八章 試之以喜第二百一十八章 田需猝死第一千零五十六章 欲除甘茂第三百零四章 “孫子”第八百二十九章 越地風潮第七百六十七章 劍指水師第三十七章 齊國對策第五百四十五章 衝突第一千兩百七十一章 聯姻燕國第六百七十九章 楚韓結盟第七百四十七章 行動第一千三百章 淮水之畔第二百零九章 決戰之前第二百七十章 決心第四百一十七章 蓄力第四百八十章 戰前準備第六百八十二章 越王臼的首級第一百九十二章 環淵第八十三章 親自救援第三百七十二章 夜訪第二百四十八章 劍指張儀第一千零五十章 逃亡第八十七章 渡河戰起第九百六十章 殊死突圍第一千一百三十七章 汝墳第一百零二章 大戰結束第七百一十章 地方權力第一千一百五十七章 不遲第一千章 出兵第五百六十七章 會稽城中第六百二十一章 詔令第七百二十四章 味同嚼蠟第五百八十二章 動搖心志第一千兩百九十七章 廣佈仁德第六百一十五章 議宋第一千三百三十六章 陳舉之死第一千一百七十一章 上書第二百一十八章 田需猝死第八百二十五章 當堂暈倒第九百九十章 封君上書第一千三百三十四章 昭雎請辭第六百六十六章 大戰第二百八十二章 戰初第五百九十六章 舍與得第一百一十七章 定策秦晉第一千一百八十六章 形勢大轉第一千兩百一十一章 事半功倍第三百三十八章 迷信第一千一百七十七章 反了第一百三十一章 齊越再戰第九百六十二章 內訌第一百七十八章 廷議第一千兩百六十九章 親子待遇第一千一百一十五章 屈署第六百七十四章 投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