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三十一章 福禍相依

隨着楚王正式下令柱國景翠出兵收復穎水後,郢都關於討伐的宋國的爭論得以暫時平息。

十一月初八,楚王的詔令傳到壽縣,三日後,景翠以將軍昭應爲將,率一萬水師,四萬步卒,水陸並進沿穎水北上,兵鋒直指盤踞穎水的宋軍。

接下來的兩次大朝,皆因穎水的戰果還未傳來,故,楚國羣臣全都在觀望。

自六國伐楚以來,難得的出現楚國的朝會在一個時辰內便結束了。

十二月初二。

昭應殺退穎水宋軍的消息傳會郢都。

熊槐爲之一愣,看着前來稟報戰果的公孫衍遲疑問道:“犀首,這宋軍佔據穎水半年有餘,修築了大量的防禦工事,爲何會敗退的如此之快?”

公孫衍搖頭道:“大王,據將軍昭應的消息,宋軍水師自持佔據上游有利位置,強自出兵與我軍水師先鋒交戰。結果,初一接戰,宋軍水師便全面落入下風,大戰一個時辰,宋軍水師敗逃水寨,結果被我軍順勢殺入,一舉奪取,宋國船隻全部被我軍所奪。

其後,宋軍見失去了穎水的控制權,又堅守營寨三日,見我軍攻勢強烈,便趁着夜色,主動退走。”

熊槐沉吟道:“也就是說,這一次宋軍的損失並沒有多少了。”

公孫衍點頭應道:“正是如此。因柱國出兵之前,曾嚴令將軍昭應只得在穎水兩岸行動,故而我軍未曾追殺宋軍。是故,據將軍昭應來報,這一戰宋軍傷亡不超過五千人,大部從容撤走。”

熊槐臉色一沉,冷笑道:“宋國肩負阻斷陳地楚軍退路的重任,結果卻輕易從穎水撤走,寡人怎麼看都覺得不正常。”

公孫衍臉色沉重的道:“大王,宋軍的行動是否正常還在其次最重要的還是在我楚國。如今我軍大勝宋軍的消息已經在郢都傳開,羣臣百姓都爲之振奮。故,臣擔心,下一次朝議,會有許多大臣會建議大王乘勝追擊,大舉進攻在淮北的宋軍。”

“不錯,昭應快速擊退宋軍,這對楚國而言,也並非什麼好事!”

熊槐聞言點了點頭,接着,心中暗道:看來寡人也要加快行動了。

不久後。

熊槐獨自召見了陳軫。

大殿中,熊槐沉默許久,然後用略微低沉的聲音問道:“陳卿,寡人讓賢卿關注葉公的一舉一動,不知最近葉公那邊可用動靜傳來。”

陳軫應道:“回大王,葉公那邊並無特別消息傳來。這幾個月來,葉公每日都會巡視淅水防線兩次次,剩下的時間都在察看麾下將領訓練士卒。關於伐宋之事,臣曾反覆查探,葉公並未參與其中。”

“這個老滑頭!”熊槐想起葉公之前的上書,通篇都是他老糊塗的言辭,全憑楚王與羣臣決斷,他都堅決擁護云云,想着不由搖了遙頭。

接着,熊槐嘆了一口氣,然後又問道:“陳卿,不知現在葉公的身體狀況如何?”

陳軫應道:“回大王,據探子來報,葉公這半年來,除了身體略微消瘦了一點,倒也沒有其他異樣。相反,據探子來報,自從葉公擔任主將後,反而更加有精神了,連飯量也比以前多了許多!”

熊槐瞳孔一縮,然後緩緩地道:“繼續監視葉公,收買他的門客奴僕,寡人要知道葉公的一舉一動。”

“唯”

與此同時。

太子府中。

太子橫聽着上官大夫的稟報,頓時露出大喜之色。

上官大夫見狀,開口道:“太子,如今將軍昭應已經斬斷宋軍一臂,我軍士氣大振,值此大勝之際,臣以爲我楚軍應該趁宋軍士氣低落之際,趁勝追擊,一舉將宋軍趕出淮北。”

太子橫聞言,想起上次朝議之時的遭遇,臉色一黯。

上一次他被楚王深深的打擊到了,若非楚王顧及父子之情,顧及他這個太子的顏面,才順勢用伐宋的名義解救司馬昭雎,勉強保住了他的面子。但是,這種事情很難說還會不會有下一次,若是屢屢與楚王背道而馳,這父子的情分也會淡的。

尤其是這父子之情還夾雜着君臣之義,若是情分淡去只剩下恩義,那他這個太子就危險了。

想起公子子青日漸年長,在郢都中名聲鵲起,已有博學聰慧之名。又想起公子旺財與公子彘,乃至尚未出生的子嗣,太子橫不禁遲疑道:“上大夫,如今陳地難以堅守,隨時都有失守的可能。若是柱國大軍在外,齊魏趙三國聯軍順着穎水殺到壽縣,這豈不是因小而失大嗎?

兵法上說,可勝在敵,不可勝在我,以我之不可敗,以待敵之可勝。此時難道不應該讓柱國堅守壽縣嗎?”

“太子,且聽臣一說。”上官大夫搖頭道:“三國聯軍攻破陳城之後,接下來的前進方向,無法是向南進攻上蔡或者順穎水南下壽縣兩條路而已。其中陳蔡兩地相鄰,前後不過百餘里。而陳城與壽縣之間,相聚數百里,中間還有數座城池。

故,臣以爲無論柱國的大軍是否在壽縣,三國的聯軍都不會攻打壽縣,而會去上蔡。聯軍攻破上蔡之後,便會繼續向南,繼而攻打我楚國的葉地北部的方城縣城。上蔡,方城,乃至葉城,全都是易守難攻之地。故,只要聯軍去了上蔡,那壽縣自然可保無虞。

如此,柱國手中的二十幾萬大軍,難道就一直這麼空閒着?

所以說,只要柱國能如將軍昭應一樣,能大破宋軍,必能威震各國,扭轉我楚國的局勢。”

“這···”太子橫心中一動,接着微微搖了搖頭,問道:“大夫,此乃想當然耳。若是柱國大軍不在,三國見壽縣空虛,直撲壽縣,則如何?”

上官大夫笑道:“太子,即便三國真的前來攻打壽縣,那也無妨。壽縣乃我楚國腹地,距離各國有千里之遙,若是三國真的殺到壽縣,那麼只需柱國從宋國回師,扼守穎水,截斷聯軍的糧道,那麼無需交戰,各國便會自潰。”

太子橫頓時眼前一亮。

接着,上官大夫拱手行禮道:“太子,不久前太卜占卜所說的轉機,肯定就是指柱國大破宋國,除此以外,臣想不出我楚國還有什麼別的轉機!故,太子出面支持柱國伐宋,這正是感應到了天命啊!”

第七百二十二章 大赦天下第四百五十一章 自願相滕第九百七十二章 後招第九百四十六章 楚國的破綻第一千一百五十一章 令尹之才第五百三十一章 淮北第五百五十二章 不服第一千兩百五十三章 一急一緩第一百八十三章 盟誓第一百五十五章 季子接子第七百五十七章 鼓聲震城第四百二十章 新任魏相第六百一十章 來襲第一千兩百六十五章 淳淳教導第一千零六十七章 怨氣第一千一百七十六章 準備好了嗎第一千三百一十二章 強攻堅城(二合一)第一千三百二十二章 田文之謀第八百二十九章 吳侯之死第四百一十九章 魏國使者第七百五十二章 兵戰貴速第五百五十六章 主動來降第三百一十一章 定議第九百零四章 非分之請第三百七十九章 謠言第二百六十七章 暗謀第一百九十五章 公信第二百三十七章 扣留蘇代第九百五十九章 烈焰阻敵第一千一百八十九章 齊國之亂第二百六十九章 進言第四百六十六章 秦國出兵第八百零一章 燕昭王第九百七十六章 謠言再起第六百二十七章 在陳第一千一百二十三章 主動出手第一千零五十二章 不戰而屈人之兵第二百零一章 燕王拒齊第一千零七章 卒飄如風 上第五百二十二章 吳城內外第五百四十二章 合圍第一百零四章 恐嚇韓國第四百四十四章 大梁第六百七十三章 丹水夜語第五百九十七章 請辭第一百九十八章 楚越聯合第六百三十章 伐宋第八百五十四章 商人百工第一千兩百五十四章 江水浩浩第六百二十一章 詔令第一百三十四章 嚇暈太府第五百六十六章 兵臨城下第三章 王佐陳軫第五百三十四章 使者第一百六十二章 劫糧第九百八十七章 暗流第九百九十三 自刎第二百六十九章 進言第十二章 膾炙人口第五百七十五章 戰爭橫財第三百五十七章 徵糧第四百三十二章 投降第一千零八十章 盟成第三百二十五章 庸縣第一千三百一十九章 新君即位第一千零九十八章 求變第五百六十二章 攻城 中第八百九十七章 對症下藥第一千零一十五章 安撫第一千三百三十九章 欲舉大事第三百七十八章 城中第一千零七十五章 賞賜第四百零三章 送馬第一千零二十四章 殺機重重第八百三十四章 楚王入越第五百四十三章 自殺第六百零三章 信心第八百一十章 公佈石磨第七百零五章 黃泉路上等着第八百九十四章 拆分江東第一千一百五十三章 瘋狂第一千零五十八章 欲伐河東第八百八十六章 樓緩使燕第二百九十五章 燕伐中山第一千一百二十三章 主動出手第一千零一十九章 反應 下第一百三十四章 嚇暈太府第七百五十八章 巴人在墊江第七百三十二章 自薦之策第一千兩百四十八章 江上示警第一千兩百九十九章 陳軫之死 下第六百四十七章 消息第六百三十五章 急轉直下第一千兩百四十章 勝敗根源第九百九十九章 以宋制齊第四百一十八章 順勢而爲第四百三十九章 示弱博情第一千兩百六十三章 樂極生悲第四百二十九章 突圍第一千零六十九章 爲國分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