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一十三章 謠言

“對持?”熊槐頓時心生疑惑,這與之前的估算不同。。

原本熊槐還以爲司馬錯出兵五萬,目的是爲了打通巫郡前往上庸的道路,以與甘茂前後夾擊漢中,繼而引兵東進,迂迴丹淅之後,與樗裡疾公仲侈合力攻破丹淅防線。

但是,現在司馬錯竟然在出兵之後,僅僅攻下了楚國放棄的枳邑之後,便停兵不前。

這與楚國君臣之前的推斷有極大的出入。

想着,熊槐再次確認道:“犀首,難道司馬錯真的沒有強攻我楚國關邑嗎?”

“大王,巫郡守來報,司馬錯確實沒有攻打楚國的關邑。”

“那···司馬錯會不會有其他的算計?”

公孫衍想了想,搖頭道:“大王,從巴國到巫郡的道路,道路險阻,江水兇險,並無其他道路可尋。若是司馬錯真有算計,那麼只有等甘茂攻破將軍昭鼠的防線,進而攻破上庸,然後南下魚邑,從背後夾擊巫郡守。”

熊槐聞言立即否定道:“這絕無可能,甘茂若是攻下上庸,根本不可能放過近在咫尺的丹淅防線,而去南下魚邑,攻打巫郡。”

公孫衍應道:“大王,臣也以爲是這樣。故,只要巫郡守堅守關邑,那麼司馬錯根本沒有機會!”

熊槐點了點頭,然後盯着地圖喃喃道:“枳邑!”

說着,熊槐從王位上走下來,來到懸掛的地圖邊,看了看枳邑所在位置,然後轉頭向景鯉問道:“令尹,寡人記得我楚國伏牛山鹽泉,就在枳邑吧!”

“大王正是如此。巴蜀之地多鹽泉,但是規模較大的三大鹽泉,都在巴國東部的巫山山脈,爲我楚國所佔據。其中最西面的伏牛山鹽泉,就在黔水上游在此處。”景鯉來到熊槐身側,指着枳邑南部的一個地方道。

熊槐一看黔水在平都山的西部,心中一愣。

司馬翦棄守枳邑之後,同時也放棄了黔水。

如此,黔水上游的鹽泉,同樣也落在秦國手中。

雖然巫郡三大鹽泉,還有兩處還在楚國的控制中,但是失去了黔水,必然導致秦國將擁有自己的食鹽來源,從此不再受齊楚兩國的食鹽限制。

同樣,從此以後,恐怕楚國再也無法賣往蜀地南鄭食鹽,這將令楚國損失一筆不少的財富。同時,楚國財富的減少,也意味着秦國財富的增加。

想着,熊槐點頭道:“看來司馬錯這次出兵的目的,就是爲了寡人的鹽泉!要將斬斷楚國對巴蜀南鄭的盤剝啊!”

公孫衍應道:“大王,這種可能性極大。若是秦國想要全力與我楚國爭奪巫郡漢中上庸三地,必得全力以赴方可。但是,秦國主力在外,必然導致關中空虛。而義渠國經過這幾年的修養,實力已經恢復大半。

況且,巴蜀之地,才被秦國奪取十年,或許,秦國上下依然對巴蜀百姓心有顧慮,故而不敢大軍遠離,以爭奪巫郡上庸。”

熊槐聞言點了點頭。

接着,景鯉開口道:“大王,雖然昔日巴國曾趁我楚國無暇顧及巫郡,而奪回江州以及陽關。但是枳邑之所以依然還在我楚國手中,那是因爲枳邑東部的平都山依然在我出國的控制中,枳邑無險可守,敵軍可以來,我楚國也可以去。

故,只要此戰結束,各國無功而返,這失去的枳邑,我楚國還可以奪回來。到時,我楚國還可以藉機擡高鹽價。”

熊槐聞言不知可否,只是微微頷首。

隨後轉身回到王位上,對公孫衍道:“犀首,傳寡人詔令,告訴司馬翦,無論秦國是何打算,都讓他謹守江水關邑,枳邑失去了便失去。只要前往上庸的要地,且鹽泉衆多、規模極大的魚邑不失,那便是大功。”

“是,大王!”公孫衍應着。

接着,熊槐向陳軫問道:“各國伐楚快一月了,宋國那邊如何?可有出兵的跡象?”

陳軫搖頭應道:“回大王,宋國羣臣在我楚國的支持下,正在與宋王對持。宋王雖然罷免了惠盎以及戴員,並以仇液爲相。但是,徵召士卒的命令還是遭到羣臣抵制,再加上我楚國在宋國散佈的謠言,是故,宋國士卒聚集的及其緩慢。

但是,即便如此,兩個多月過去,宋國依然在都城商丘聚集的兵力已經接近十萬,另彭城也有五萬大軍,故,臣擔心,恐怕宋國出兵之日已經不遠了。”

熊槐無所謂的笑了笑道:“好,能滯延宋國一月之久,這已經足夠了。六國會盟伐楚,宋國遲遲不出兵,這無疑是對各國士氣的沉重打擊。兵法有云,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此刻各國伐楚一月,銳氣已失,想要快速戰勝我楚國,已經無望了!

只要進入消耗戰,我楚國據地而守,準備充足,各國根本無法跟寡人長久的耗下去。”

羣臣聞言齊聲道:“大王英明!”

熊槐點了點頭,而後笑道:“傳寡人詔令,通告楚國各地,就說各國來襲,但也已經被我楚軍阻攔在防禦圈之外,讓各地保持必勝的信心,讓百姓放心,最後的勝利必將屬於我楚國。”

“唯!”

當聯軍失利的消息在楚國各地傳播的時候,許多謠言也在宋國各地廣爲傳播。

“秦帝楚王,楚國維持三世強盛,天命在楚?”

“寡人獲罪於天,宋國之所以沒有遭受禍患,那是因爲楚宋聯盟,宋國有楚國的天命庇護,故而得以保全?”

“一旦寡人出兵伐楚,失去了楚國的天命庇護,上天就會借鬼神之力降禍於宋國?”

此時,宋王雙手拿着木簡瑟瑟發抖,眼中充滿着怒火,臉上怒極反笑道:“可笑,可笑。難道這些人就憑這一句謠言,就想要讓寡人屈服?寡人連上天都不怕,難道還會怕區區鬼神?

更何況,天命在楚,這更是天大的笑話!誰說天命在楚了?誰可證明?難道就憑楚國的三代強勢嗎?

楚國這三世,不過區區數十年,而昔日魏國也曾三世強盛,更是強盛了一百餘年,何人可曾說天命在魏。

結果,一旦魏國遭到天下圍攻,魏國就衰敗了下來,數十年沒有回覆元氣。”

說着,宋王憤怒的大吼道:“昔日魏國是這樣,現在楚國也是如此,這一次各國伐楚,就是楚國衰敗的開始,楚國也與魏國一樣,休想再翻身,各國也不會給楚國翻身的機會!”

仇液聽着宋王的大吼聲,背上冷汗直流,急忙開口道:“大王,這鬼神一說,肯定是楚國懼怕我宋國,故而纔出此下策,意圖恐嚇我國。可是,雖然我宋國智者不會相信這些謠言,但是尋常百姓對此深信不疑。”

感謝書友看灰機會飛的二千三百賞!

第四十九章 犀首入楚第一千兩百五十五章 再訓太子第九百四十九章 齊魏會盟第一千一百三十七章 汝墳第一千零二十五章 定策第五百四十六章 安撫第四十七章 昭陽遺言第一千零九十八章 求變第八百一十二章 欲往江東第一百五十九章第五十六章 誘秦攻齊第一千零八十七章 劫掠第九百一十一章 主少國疑第一千兩百九十章 桀宋紂齊第一千三百二十六章 推行新錢第九百三十八章 機會來了第二百四十二章 謀秦第八百零七章 欲都壽縣第七十四章 兵力配置第一千兩百八十九章 田文獻薛第六百一十一章 析邑攻防戰 上第七百四十二章 十一月十五第一百九十六章 旺財第六百三十章 伐宋第七百二十四章 味同嚼蠟第三百五十八章 雷候第九十章 重賞三軍第二百零五章 仁義第九百三十四章 在陳第一千一百四十七章 天命第九百六十五章 上書第七十六章 秦使再至第一千三百五十一章 拼死一搏第二百六十三章 三國聯軍第七百五十三章 戰事起第三百五十章 暴漲第三百五十一章 投機第八百八十八章 兵發即墨第一千兩百八十四章 君臣離心第八百三十五章 暗自警惕第一千三百四十七章 勢如破竹第一千兩百零六章 晴天霹靂第九百一十四章 序幕第五百二十章 輕取渡口第九百零九章 鄒衍到楚第一千零一十六章 漸進第一千兩百八十五章 贈之金印第九百五十章 定計第一百四十一章 琉璃與紙第六百零六章 策對第六十一章 再議巴國第一千兩百三十七章 送子出國第五百六十二章 襄陽之外第四百七十四章 相約伐魏第一千兩百四十九章 魚上鉤了第五百一十五章 將死第三百二十四 賞賜第八百九十五章 舉賢薦能第一千三百二十七章 燕使來楚第九百八十三章 根源第一千一百五十四章 混亂第一千零三十章 正當其時第三百二十七章 應變第五百五十五章 一尊一殺第一千零六十四章 小義第七百三十章 舉薦何人?第一千一百四十七章 天命第一千三百三十章 燕趙叛齊第四百一十六章 田達第一千兩百零一章 反聲如潮第一千一百五十一章 令尹之才第一千一百二十六章 媧皇紙第一千一百四十八章 點火第七百八十四章 秦軍大崩第三百四十九章 封鎖第一千三百三十一章 心亂而退第一百六十章 魏國霸氣第六百七十一章 斬將第一千三百一十四章 聯盟瓦解第五百二十六章 形勢第九百五十六章 調兵第二百六十二章 對策第七百三十七章 觀游到秦第三百三十三章 霸業根基第三百八十八章 死士第一千兩百四十八章 江上示警第三百六十九章 暗交第六百零四章 襄陽第七百一十章 地方權力第一千兩百三十九章 拒絕參與第一千一百三十六章 烹殺第一千零三十六章 前奏第一千三百二十五章 百年韭菜第五百四十四章 乞降第九百六十五章 上書第八百三十六章 利之仁也第一百八十七章 訪吳第七百一十四章 漢北第一千三百二十六章 推行新錢第一百四十八章 齊國退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