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九十九章 說庸

昭離露出一臉驚恐,急忙拜了三拜,應道:“大王,臣父子萬萬不敢辜負大王的一片期望。只是如今的局勢,漢中關係丹淅之地防禦,漢中一旦失守,秦軍必然會順江而下,直撲丹淅防線的後方,而後前後夾擊位於丹淅的楚軍。

故而,家父以爲,此次大戰,漢中必然會遭到秦國的攻擊···”

熊槐聽到這,立即帶着怒氣道:“既知如此,昭鼠將軍爲何還要請辭?如今寡人手中已經無人可用,昭鼠將軍不守漢中,難道是要寡人親自去鎮守漢中嗎?”

“臣死罪!”昭離聽着楚王的責難,立即再拜,急得大哭道:“大王,家父請辭部位其他,正是爲了丹淅防線啊!

家父老邁,早在兩年前,就已經感覺身體大不如前,精力不濟。只是那時大王正在準備伐越,並且秦楚兩國交好,漢中南鄭一直相安無事,故而家父這才一直不曾開口請辭。

但是,這一次秦國必然會出兵攻打漢中,家父唯恐因爲自己的緣故,而令大王精心佈置的防線出現一個缺口,故而不敢不請辭。”

說着,昭離從身上掏出兩封帛書,然後低着頭,雙手將帛書奉上,道:“大王,這是家父這兩年來給臣的家書,裡面多次提及身體老邁虛弱,恐不久矣!

故,家父雖有意戰死沙場,以報大王之恩。但是,那應該是死在進攻他國的前進道路上,若是死在要堅守的戰場上,這就非家父所願。

所以,臣一則爲家父盡孝,二則爲大王盡忠,意欲冒着不忠不孝的罵名,特向大王請求,請大王准許家父告老歸田,另擇賢能,鎮守漢中。”

熊槐愣了愣,然後從李秋手中接過昭離奉上的家書,將信將疑的打開一看。

果然,兩封信中的內容俱是昭鼠想念郢都,想念家小,身體老邁虛弱之言。

接着,熊槐又看了看帛書上的墨跡,沒有一點新鮮之色,顯然是許久以前的家書,並非今日所做。

尤其是其中那封墨跡稍微新鮮的家書,昭鼠已經在詢問昭離,他的墓地以及陪葬品是否已經準備好,儼然一副安排後事的樣子。

看到這裡,熊槐頓時一滯,然後長嘆一聲:“昭鼠將軍一直未向寡人提及病情,卻是想要寡人一心準備滅越之事啊,昭鼠其愛寡人乎!

寡人未能察覺此事,是寡人失職啊!”

昭離一聽楚王鬆口,頓時喜極而泣道:“大王要準家父告老嗎?”

熊槐看了期待的昭離一眼,然後搖了搖頭道:“不準!”

昭離渾身一僵,急道:“大王,這是爲何?”

熊槐嘆道:“非是寡人鐵石心腸,實在是朝中無人可用。秦國若是決定攻打漢中,必然會派出名將精兵。故而,寡人要想防住秦軍,必然需要與一個名將才是。但是,此時朝中上下,根本無人可用。”

說到這,熊槐一臉無奈道:“丹淅防線,寡人連年僅古稀的葉公都請出山了,丹水淅水之間,更是沒有一個朝中將軍,全都依靠各地封君防守。此時,寡人哪裡還有名將可以取代昭鼠將軍呢!”

說完,熊槐遲疑了一下,擔心昭鼠還要第三次請辭,於是便對景鯉下令道:“令尹,傳寡人詔令給昭鼠將軍,寡人依舊不準昭鼠將軍的請辭。

另外,寡人決定三日後巡視漢水,請衆將軍做好迎接準備!”

話音一落,景鯉與昭離頓時全都露出驚恐之色。

景鯉立即勸道:“大王,如今各國來伐在即,此時大王理應坐鎮郢都,總管全局,不可輕離郢都。”

與此同時,昭離亦惶恐的開口道:“大王,臣死罪。但是大王萬金之軀,豈可在此時前往漢中。臣這就傳書家父,讓家父打消請辭之念,請大王坐鎮郢都!”

熊槐搖了搖頭,面色堅定的道:“寡人心意已定,令尹將軍不必再勸。”

說着,熊槐便下令道:“傳寡人詔令,以太子監國,以令尹景鯉爲輔處理國事。

傳令,讓刺史令以及犀首準備好,三日後隨寡人前往漢中。”

······

三日後。

熊槐帶着數千人,從郢都出發,經雲夢入漢水,然後逆流而上。

花費了數日功夫,抵達上庸境內時,水流突然變得湍急起來。

此時,熊槐與公孫衍陳軫三人站在船上,看着兩岸的山巒聳立,如同懸崖峭壁,山下河岸極窄,雖然大軍通行還算順暢,但是也已經難以擺出陣勢。

甚至,一些險要地方,只需數百人防守,便可以阻攔自下游的數萬大軍。

熊槐看到這,不由露出遲疑之色,若是楚國失去上庸,秦國佔據此處,那麼楚國如何才能收回此地呢?

想着,熊槐不由發出一聲感慨:“危乎其哉。昔日若非庸國趁我饑荒,盡起大軍伐楚,以致國內空虛,恐怕莊王也不能輕易滅掉庸國!若是庸國據守漢水險要之處,楚國就算有百萬雄兵,又如何能滅掉庸國。”

陳軫注意到楚王眼中的憂色,以爲楚王正在爲接下來的各國來襲擔憂,於是立即開口道:“大王,昔日庸國伐楚接連大勝,幾乎逼得莊王遷都。但是楚國上下一心,定下誘敵深入的計策,最終得以一戰而滅庸。這正如現在一般,各國雖然強勢,但我楚軍早已貯備就緒,最終的勝利必將屬於我們!”

公孫衍接着道:“大王,是時庸國強大,楚國才經過大亂,莊王即位數年,又遇上饑荒,故而庸國才能號召各國伐楚。如今的局勢也一樣,各國趁楚困頓,效仿庸國全力以赴,盡起國中軍以伐楚。”

說着,公孫衍又嘆道:“但,四季輪轉,強弱易變,庸國與各國都卻忘記了時勢不斷變化的道理。昔日楚國屢次對庸作戰失敗,不僅是庸國強大,還因爲庸國佔據地利。

當庸國放棄地利,殺入楚國腹地之時,便是庸國戰敗的開始。更重要的是,庸國屢戰屢勝,眼前只盯着楚國,卻忘記了危險往往不在眼前,而來自背後。故而秦巴兩國一出兵,庸國便滅亡了。”

說到這,公孫衍拱手道:“大王,現在的局勢也是如此,各國聯合伐楚,看似強大,但是各國的敵人也不僅僅只是楚國,不僅來自各國內部,同樣也來自各國之後。只需我楚軍堅守一年半載,各國師老兵疲之時,便是我楚軍反擊之時。

那時,各國就如同昔日庸國,爲我楚國所擒。”

熊槐見公孫衍時刻不忘鼓舞士氣,頓時哈哈大笑:“犀首言之有理,各國遲早會爲寡人所擒!”

熊槐雖是大笑,但是眼中的那一縷憂色,卻始終沒有消失。

第五百八十七章 矛盾第八百九十章 播下種子第九百三十二章 前奏第六百零四章 襄陽第五百六十九章 攻城 上第九百五十一章 欺詐第四百零三章 送馬第一百三十一章 齊越再戰第一千兩百三十二章 不寒而慄第六百九十四章 大軍歸來第一千零九十五章 詔令第三百四十章 時機第二百四十四章 齊策第一千零四十一章 詛咒起誓第一千一百二十七章 三事第一千一百零八章 遣使第九百三十五章 軍議第一千一百零七章 謀宋第七百五十九章 大火起兮第一百八十七章 訪吳第一千兩百五十三章 示警鄢陵第八百六十一章 不依不饒第五十四章 杖刑之問第一千零一十八章 反應 上第九百七十三章 遊說第五百二十七章 父子第一百二十二章 圍攻秦國第三百二十七章 應變第十七章 咫尺天涯第一百五十九章第七百五十五章 激戰第一千一百九十八章 齊相周最第八百七十章 宋國已定第六百七十三章 丹水夜語第八百二十章 時空錯亂第五百六十二章 襄陽之外第十八章 封君貴族第九十七章 風雨已至第九百一十九章 火中取栗第四十一章 爵位抵罪第一千一百二十四章 夜宴第六百二十章 震怒第三百三十四章 搶功第一千兩百八十一章 魏相田文第一百二十三章 戰爭結束第三百零七章 這很犀首第一百章 一個機會第二百七十二章 出兵第二百九十八章 反制第一千兩百三十六章 父子對持第六百八十七章 公子子青第五百四十二章 合圍第五百八十九章 轉封第三百八十章 對策第四百九十二章 景鯉歸來第九百一十一章 主少國疑第一百一十章 連橫之策第一千零五十九章 方向 上第二百三十七章 扣留蘇代第一千一百五十八章 昏睡不醒第四百六十章 議定婚期第二百四十四章 齊策第一千兩百零三章 當頭一棒第六百一十八章 宮中第三百四十一章 石碾第八十章 一將功成第七百四十七章 行動第四百五十四章 以進爲退第三百四十一章 石碾第三百五十八章 雷候第一千零六章 下落不明第一千兩百八十三章 破鏡難圓第五百零六章 維穩之策第七百九十六章 忠臣第一千一百七十八章 尊淮陰君第四百九十章 借兵之約 下第七十四章 兵力配置第八百三十四章 楚王入越第一千零四十一章 詛咒起誓第二百零八章 援手第五百二十六章 形勢第八百五十二章 頒佈爵位 中第三百六十五章 伐齊第五百三十一章 淮北第一千一百三十五章 歌聲第一千兩百四十章 勝敗根源第二百二十一章 交換大臣第一千一百五十五 急劇惡變第一千零九十五章 詔令第六百七十二章 斷尾求生第一千兩百八十三章 破鏡難圓第五百一十四章 宮變第三百四十七章 局開第六百零九章 君臣第七百七十八章 上庸之戰 六第五百五十一章 仇恨第一千一百一十一章 波及第四百八十三章 定論第九百七十六章 謠言再起第五十二章 鳥毛插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