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八十二章 動搖心志

蘇代搖頭道:“大王,秦國等國前來勸說大王,那是因爲恐懼,而臣來勸說大王,乃是出自本心,是真心爲大王考慮,故而臣以爲大王不會拒絕臣的好意。”

“好意?”熊槐一臉不信的看着蘇代。

彷彿是爲了增加自己的信服力,蘇代用力的點了點頭,然後拱手向熊槐行了一禮道:“大王,爲楚國計,臣竊以爲大王伐越之事過矣,此舉不僅不會吞併越國壯大楚國,反而還會讓楚國遭到各國的圍攻。一旦楚國在北面戰敗,那麼越國就羣起反抗趁機復國,如此,楚國北面戰敗與各國,南面失去越國,這就是兩敗之道。

不僅如此,楚國一旦兵敗,就會陷入之前齊國那樣的孤立境地,天下各國也會因楚國的疲弱,而接連不斷的進攻楚國,就如同之前大王連年率軍進攻齊國,不斷的遭到各國的圍攻。”

說着,蘇代一臉沉重,極力渲染道:“而且比之齊國更加不利的是,楚國的疆域太大,與秦齊三晉全都接壤,各國全都可以攻打楚國。一旦發生各國分楚的情況,臣擔心,楚國的漢中上庸丹淅之地會被秦國所攻取,而方城鄧宛葉則會被韓國所得,陳蔡之地歸魏國所有,淮北之地則爲齊國所吞。

如此,楚國則將從天下霸主,而淪爲偏居南方的小國。如此代價,太過沉重,故,臣請三思。”

熊槐聽着蘇代的恐嚇之言,心中不爲所動,笑了笑道:“蘇子所說的情況乃是寡人面對各國作戰失利,可是,若是寡人將秦國擋在丹淅以西,將三晉擋在方城之外,拒齊於淮水之上。如此,各國雖有百萬雄兵,其孰能奈寡人何?”

蘇代聞言一笑,接着繼續恐嚇:“大王所說之地,皆是險要之地,臣相信只要有足夠的兵力,定然能守住這些地方。只是,大王真的有足夠的兵力嗎?”

說着,蘇代看着上方安坐的楚王,用指點江山的神態道:“淮南江東新下,非十萬大軍不足以震懾三地,若是越人羣起反抗,則這三個地方,就需要二十萬大軍。淮水之長,長達千里,這麼長的地方,需要雄兵三十萬才勉強足夠,而且只要有一點被破,越國淮南就會反覆。

而且陳蔡之地,再加上方城、丹淅、漢水、漢中、巫郡等地,直面暴秦強魏以及韓國等三國,這些地方想要守住,所需要的兵力超五十萬。如此,楚國雖有百萬大軍,又能堅守到幾時。

一旦各國與楚國對持一年以上,臣擔心,以楚國之力,恐怕會不戰自潰。”

熊槐聞言自信的笑了笑,並沒有反駁,也沒有開口解釋。

蘇代見此,頓時知道楚王打算,就是要憑藉這些地方與各國頑抗到底,然後在此期間拆散各國聯盟,只要有一個國家主動退去,那麼聯盟就散了。

想了想,蘇代又道:“還有,之前大王所說之地,獨獨缺了楚淮北地,莫非大王不打算要淮北了?”

說着,蘇代搖了搖頭道:“以淮北千里膏腴之地,換取惡劣的淮南以及人口稀少的江東,臣竊以爲大王此舉極爲不妥。

爲大王計,爲楚國計,大王何不暫時向各國妥協,收取吳地之半,然後與越國盟誓後撤軍。如此,既能教訓越國,又能對各國有所交代。而秦韓趙等國,見到大王退讓,也會因爲國家距離越國太遠,而選擇休兵罷戰。

如此,大王既能獲取吳地一半,又能削弱越國,還能保持楚國的實力,豈不是一舉多得的沒事嗎?”

熊槐聞言一皺眉。

然後陷入思索之中。

下方的陳軫與公孫衍見此,以爲楚王正在心中衡量利弊,不由同時開口提醒道:“大王···”

熊槐一怔,見陳軫與公孫衍緊張的看過來,於是對二人擺了擺手,示意自己不會中蘇代奸計。

局勢走到現在,各國聯合伐楚已是大勢所趨,已經與越國沒有根本上的關係,這只是藉口。最根本的原因,已經變成各國畏懼楚國的強大,這纔想要聯合起來削弱楚國。

故而,這一戰,在所難免。

要麼楚國被各國削弱,要麼各國勞而無功,然後各自退去。

此外,絕無其他可能。

所以,蘇代的種種巧言,不過是動搖他的決心罷了。

只要他有動搖之意,期待各國能在楚國立下越軍後,就放楚國一馬,而不進行堅決的抵抗。那麼,一旦各國攻破楚國的任意一個防線,那楚國就是真的如同蘇代所說,北部大片領土,全都被各國瓜分。

故而,熊槐心中很清楚,這一戰,楚國一定要打。

而此刻,熊槐心中所想的,並非如何妥協,而是在向如何反擊,怎麼動搖各國的伐楚之意。

過了一會兒功夫,蘇代見楚王一直皺眉不語,不由開口道:“不知大王意下如何?”

熊槐看着蘇代,又想了想,然後露出一絲笑意,對蘇代笑道:“蘇子,寡人思緒許久,心中隱隱有一個想法,卿乃是齊使,何不給寡人帶一個消息給齊王,就說寡人打算割讓泗水以西穎水以東的淮北之地七百里給齊王,願與齊國結盟。在加上不久前寡人讓給齊國的越淮北。如此,齊國不費一兵一卒,便可獲得越淮北四百里,楚淮北七百里,這就是千里之地。

而且,若是齊國答應寡人,一旦魏宋兩國南下伐楚,齊國大舉進攻魏宋以東。如此,在魏宋兩國空虛的情況下,魏宋兩國的東部,必然會歸齊國所有。如此齊國就可輕而易舉的獲得一千五百里之地。

那時,齊國獲得如此大的地盤,必能盛極一時。到時,我齊楚兩國聯手,平分霸權,宰割天下,魚肉各國,豈不美哉!”

此言一出,不僅是蘇代,連在一旁陪同的陳軫與公孫衍,也全都倒吸一口冷氣,大驚失色的看着嘴角含笑的楚王。

蘇代聞言久久沒有反應過來,被楚王的建議所震驚,一千五百里地反覆在腦海中迴盪,差點將他晃暈過去。

以楚國的實力,擋住秦國與三晉的進攻很容易,若是各國被楚國拖住,以齊國的實力攻打空虛的魏宋兩國,也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

若是真如楚王所言,這對齊國來說,擴地千五百里,並非難事。

如此,他蘇代也將成爲自古以來最俱盛名的說客,一次出使就能說得一千五百里土地,而且還是膏腴之地,這等成就誰人能比。

這等功勞,何人可比,即便想要混個百里封君,似乎也不是不可能!

第七百八十一章 上庸之戰 終第六百零五章 備戰第九百五十六章 調兵第五百九十四章 洛邑第五百六十五章 越王臼第四百零四章 突如其來第九百七十九章 刺殺第九百七十一章 定音第五百零五章 昭魚薨第二百七十七章 輕取西都第九百九十九章 以宋制齊第二百六十四章 改頭換面第二百五十七章 謠言第一千兩百七十九章 知否知否第八百九十一章 回到郢都第八百零九章 轉封第六百一十九章 兩種可能第一千一百九十六章 稷下王蠋第一千零四十六章 雨至第一百八十四章 莊辛第四百八十四章 公子之憂第九百二十九章 公孫衍薨第一千一百七十二章 雲集第三百二十五章 庸縣第七百一十五章 墾荒招安第七百五十一章 欲謀上庸第三百三十九章 秘方第七百八十二章 金蟬脫殼第九百六十一章 突圍而出第一千一百六十八章 陰陵族滅第一千一百一十六章 撤軍第四百四十九章 交易第四百三十章 圍殺第六百二十章 震怒第九百八十四章 逃亡第三百二十六章 使者第四百七十三章 會盟韓國第二百六十六章 義渠求和第三十三章 張壽被刺第九百四十九章 齊魏會盟第一百章 一個機會第二百六十章 正式伐秦第六百四十四章 成敗第六百零四章 襄陽第一百九十四章 庸縣許行第一千兩百八十七章 財盡人散第三百三十五章 籌謀第六十三章 秦國戰略第六十七章 見招拆招第一百九十二章 環淵第九百零九章 鄒衍到楚第七十四章 兵力配置第三百八十四章 如常第一千兩百八十九章 田文獻薛第五百一十一章 真的假病第一百八十章 調回唐昧第六百零四章 襄陽第七百六十七章 劍指水師第五百四十八章 善道第三百三十一章 質疑第七百八十章 上庸之戰八第一千三百零九章 合縱救韓第一千零一十七章 此戰必勝第八十六章 渡河之議第五百六十三章 攻城 下第二百零二章 秦齊聯盟第九百七十二章 後招第一千三百五十五章 抄家滅族第一百六十二章 劫糧第一千一百一十一章 波及第七百三十一章 封君令尹第一百九十七章 中山之議第一千一百五十二章 裝暈第二十七章 張儀歸秦第四百五十二章 趙王之問第一千一百七十六章 準備好了嗎第五百九十九章 說庸第一千兩百二十四章 氣鬱於內第三百三十四章 搶功第一千零五十七章 昭常去秦第一千兩百八十一章 魏相田文第二百七十九章 任鄙第一百一十七章 定策秦晉第六百六十七章 敗退第七百八十一章 上庸之戰 終第一百四十一章 琉璃與紙第一千三百零五章 若有所思第一千一百六十四章 殺人第一百七十三章 太學第七百零三章 朝後第一千零六十九章 爲國分憂第一百六十章 魏國霸氣第一百六十四章 中央地方第三百一十二章 聯姻第四百四十八章 內憂外患第一千兩百四十六章 枝疏葉枯第一千零六十三章 在齊 下第八百四十九章 合萬歸一第一千兩百四十六章 枝疏葉枯第九百三十九章 韓相韓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