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八十章 淮南封君

其後楚威王死,前任即位,各國趁楚喪,伺機伐楚。也就是在那時,越國經過數年修養,實力有所恢復,開始出兵收復邗溝,並攻打淮南,逐漸收復失地。

越國大舉來襲,最擔心的不是楚王,而是鍾離君這些封君。因爲淮南失守,楚王以後騰出手來,出兵收復失地便是,但是他們這些封君則不然。一旦封地失守,被楚王責問不說,連根基之地也沒了,運氣好如襄成君一般,流落郢都,運氣不好,連爵位都會被楚王剝奪。

爲此,每次越國來襲,淮南的封君們,都會全力以赴的進行防守,因爲他們這是爲自己而戰···

經過數年防禦戰後,不僅楚國不勝其擾,連封君們都在連年的血虧中精疲力竭。於是,在解除了齊魏兩國的威脅後,在淮南封君的強烈要求下,楚國出兵與越國大戰於淮南,擊退越軍後,趁機在邗溝南部修築了廣陵城,以此遏制越國。

其後,楚越兩國便圍繞廣陵城,圍繞整個邗溝而展開大戰,基本上是戰事不斷。封君們雖然不用擔心封地失守了,但是每次廣陵保衛戰,還得派兵參戰。戰爭一直持續到齊國滅燕,越國面臨淮北失守的情況下,這場斷斷續續打了十幾年的戰事才宣告暫停休戰。

故而,熊槐一聽鍾離玳所言,便知道鍾離君等人,對楚國滅越一事,是絕對支持的。

只是,滅越之後的防守戰呢?

想着,熊槐便問道:“不久前,楚國的盟友全都派來使者勸說寡人,希望寡人能從江東退兵,不然,就要與楚國斷交。此外,秦齊兩國與三晉之間,使者往來不斷,似是在圖謀寡人,準備伐楚救越,不知對於此事,玳你怎麼看。”

鍾離玳立即長拜在地,急道:“大王,各國的要求實在無禮,請大王萬萬不要答應。自從越國吞併吳國,就與我楚國矛盾重重。越國強盛時,就出兵攻打我楚國,衰弱時就退守江東休養生息,而因江水之故,我楚國拿越國毫無辦法。

這一次我楚國好不容易攻入江東,可以滅亡越國,將江東收歸己用,從此再無後顧之憂。這種大好的局勢,豈能因爲各國的干預而放棄。”

熊槐眼中露出一絲笑意,問道:“那麼···若是各國出兵伐楚,打算用武力強行復立越國呢?”

鍾離玳聞言,毫不遲疑,立即應道:“大王,兵來將擋,水來土掩。我楚國乃是天下霸主,何懼各國之兵。昔日齊桓率各國之兵伐楚,我楚國只是派出一個使者,就令霸主齊桓公退兵,現在我楚國實力之前,冠絕天下,各國來襲,雖取勝不易,但是各國也休想從楚國佔到便宜。”

說着,鍾離玳頓了頓,開口道:“大王,自從大王滅亡的消息傳到鍾離後,鍾離百姓一聽從此再也不用擔心遭到越國的襲擊,頓時歡欣鼓舞。而聽到各國派出使者,要求楚國從江東退兵後,全都義憤填膺,紛紛要求與各國一戰,以爲大王洗刷恥辱。

故而,大王要求鍾離百姓修築防禦工事的詔令下達之後,百姓聞言,全都舉家前來修築防禦工事,目的,就是爲了將各國之軍擋在淮水之北,確保大王能不受各國威脅。”

說到這,鍾離玳拜了一拜,一臉肅然道:“大王,爲了抵禦各國,家父已經決定捐獻五萬石糧食,錢五百金,以爲國用。並且,鍾離之地,所有的百姓,都願聽從大王的召喚。

如此,我楚國上下同心,樂於一戰,各國豈能擊敗我楚國。故,臣請大王不要疑慮,各國要戰,那我楚國舉國願奉陪到底。”

熊槐一聽鍾離君如此捨得,頓時哈哈大笑:“鍾離君果然一心爲國,寡人心中甚慰,若是我楚國各地封君全都如鍾離君一般,就算天下來襲,寡人又有何懼!”

鍾離玳聞言一怔,隨後若有所思。

接着,熊槐不等鍾離玳回話,立即下令道:“傳令,今日在鍾離休息一夜,明日繼續巡視淮水。”

鍾離玳一聽立即開口道:“大王,臣得知大王前來巡視,已經在兩日前清空府邸,請大王入住舍下。”

熊槐聞言笑着點了點頭。

次日。

熊槐與景翠一道,沿河而下,巡視卑樑東陽等地後,來到了楚軍最東部的防禦要地淮陰城。

淮陰城是邗溝與淮水的交匯處,是淮南最重要的戰略要地,也是楚越兩國在廣陵城修建之前,反覆爭奪的焦點,時而屬越,時而屬楚。

自從楚國奪取淮陰之後,越國要想與淮北聯繫,那就只能通過江水入海,然後順着海路北上,才能抵達淮北。

其他地方只能數人同行,而軍隊以及商隊難以通行,聯繫極爲不便。

昔日邗溝未挖掘之前,吳國北上與齊國爭霸江淮,除了走海路,還得逆淮水而上,經淮陰城入泗水,最後逆泗水北上,才能攻打齊國。

爲此,吳王夫差挖掘了邗溝,以溝通江淮,直入泗水。

故而,自從楚國佔領了邗溝後,越國這才耿耿於懷,連續多年全力出兵攻打楚國。

此刻,熊槐在末口渡口,看着北面的北面人影綽綽的清河口,向一旁的景翠問道:“柱國,這齊軍抵達淮北後,就一直在北面的清河城嗎?”

清河城與淮陰城隔淮水相望,乃是泗水與淮水的交匯處,因入口叫清口,故名清河城。若是清河城與淮陰城同屬一個國家,那麼這兩座城池便時常合而爲一,變成一座城池。

景翠聽到楚王的詢問,立即應道:“回大王,正是如此,齊將匡章率領的十萬齊軍,全都聚集在北面的清河城。”

熊槐不由皺了皺眉,遲疑道:“這淮陰城雖然是戰略要地,僅從戰略來說,淮陰城還要超過壽縣,只要攻破淮陰城,順邗溝南下,整個淮南都將傾覆。但是,淮陰城易守難攻,東有射陽之險,南有洪澤之大,北有淮水川流不息。

而且,更重要的是,淮陰城距離三晉以及秦國太遠,他們肯定不會千里迢迢的前來攻打這裡,僅憑齊國之力,如何能攻破淮陰城,即而兵進淮南?”

第一千一百四十五章 目標 下第一百零八章 楚墨之助第八百五十九章 劍指宋國第一千一百八十四章 封城分軍第九百零八章 濫竽充數第七百一十六章 實驗基地第一百四十六章 燕昭王第七百七十三章 上庸之戰 一第五百三十一章 淮北第五百零三章 時機第一千零六十四章 小義第二百二十五章 再次伐齊第八百四十六章 會稽考覈第九百五十章 定計第一千一百八十六章 形勢大轉第二十四章 昭氏內爭第五百零三章 時機第一千三百二十七章 燕使來楚第七百二十一章 免稅安民第一千三百二十五章 百年韭菜第八百七十四章 齊燕決戰第八百九十五章 舉賢薦能第四百二十六章 向前第一百二十二章 稅收改革第一百八十章 調回唐昧第四百三十七章 破城第七百零七章 圖窮匕見第一千兩百二十一章 拂袖而去第一百一十四章 齊國戰敗第七百四十五章 開始第一百二十一章 齊使蘇代第四百七十六章 景鯉使秦第六百七十八章 戰爭結束第八百六十七章 淮北之地兩百里第五百五十三章 公道人心第一千零一十五章 安撫第九十七章 風雨已至第九百九十六章 驅逐第六百六十九章 請降第一千零二十二章 重賞之下必有勇夫第一千兩百三十七章 送子出國第八百九十三章 令尹昭雎第四百七十二章 內外之事 (爲盟主暮雲_遮加更)第七百九十八章 成敗得失第七百二十六章 以德治國第一千一百五十七章 不遲第三百二十六章 使者第三百八十二章 姦情第五百四十九章 勸降第二百七十八章 算計第一百一十五章 趙謀中山第一百九十二章 環淵第二百一十二章 倪良第七百七十九章 上庸之戰七第一千一百六十五章 出賣第八百九十九章 圓形方孔第九百四十六章 楚國的破綻第一千兩百四十一章 君擇臣第七百三十六章 趙王回都第九百零四章 非分之請第一千兩百零二章 君臣父子第一千兩百八十六章 以利服人第一千零三十一章 病危第四百八十六章 異心同聲第一千零四十九章 大水洗地第一百六十章 魏國霸氣第一千零七十六章 賞賜第一千兩百三十八章 王孫乂歸第六百四十四章 成敗第十章 絕交齊國第四百六十二章 趙國宗室第三十一章 連越抗齊第二百九十七章 突如其來第二百四十章 秦王崩 (中)第一千兩百四十七章 公子憲章第五百五十七章 聲傳各國第八百七十三章 劍指顧城第一百五十七章 奢靡治國第一千兩百一十五章 四國齊至第九百六十五章 上書第二百六十六章 義渠求和第四百六十章 議定婚期第九百三十五章 軍議第七百五十七章 鼓聲震城第一千一百七十二章 雲集第六百零五章 備戰第十五章 靜夜《柏舟》第一百六十八章 宛城第三百五十八章 雷候第一千兩百二十三章 劍指子青第一千兩百五十二章 生子當如孫仲謀第六百八十七章 公子子青第一千三百三十一章 心亂而退第六百三十六章 襄陽宛城第一千一百七十六章 準備好了嗎第一千一百二十五章 以示其能第一千一百二十九章 廷爭 下第五百二十六章 形勢第八百八十章 相位空懸第三百八十七章 刺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