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七十八章 斷交

說到這,馮章停頓了一下,然後拱手道:“大王,偷襲盟友,這是不義的行爲,滅亡鄰國,斷人血食,這是不仁的行爲。寡君雖然年幼,卻也知其不可。故而,特派臣來勸諫大王,不要效仿暴齊,免得落得衆叛親離,羣起圍攻的局面。

這是寡君所不願意看到的。”

熊槐張了張,然後什麼話也沒有說出來。

另一邊,趙使樓緩接着開口道:“大王,那魏國是敝國的盟友,魏王是寡君的兄弟,大王想要討伐魏國,寡君雖然不忍魏王遭到各國圍攻的境地,但是出於對大王的信任,認爲大王是天下的賢君。故而,寡君雖然沒有答應與大王一同攻打魏國,但是,面對兄弟魏王的求援,寡君也忍痛拒絕了魏王的求援之請,並且還勸魏王想大王認錯。

如是種種,非是寡君無情,而是認爲大王是仁義之君,故而才旁觀兄弟之國遭到各國圍攻而不動於衷。

但是,現在,大王對越國的所作所爲,完全超出了仁義之君應有的底線,這與暴齊又有什麼不同。”

說着,樓緩鄭重的拱手行禮道:“大王,齊國滅燕,各國羣起討伐的戰況還歷歷在目。故而,敝國希望不要重蹈覆轍,以齊爲鑑,儘快從越國退兵。”

樓緩說完,四國使者一同開口道:“請大王重立越王,並將所有駐紮在江東的楚軍撤回江西。”

熊槐聽到這,頓時一怔。

四國不僅要讓楚國吐出越地,連吳地也要吐出,這四國好大的面子啊。

如此一來楚國的這番辛苦,豈不是白費了?

想着,熊槐臉上露出一絲慍色,但沒有說話,而是對陳軫使了一個眼色。

面對這種情況,還是將話交給臉厚的人去說吧。

陳軫點了點頭,立即向四國使者笑道:“諸位使者,敝國之所以派兵駐紮吳地,那是因爲敝國打算復立吳國,之所以派兵前往越地,那是因爲在討伐越國僞王,打算另立明君,絕非如諸位所想,是打算吞併整個越國。”

馮章四人聞言,見陳軫又拿着之前糊弄宋國的那一套說辭來糊弄四國,對視一眼後,馮章開口道:“大王,若是楚國是這個目的,那麼現在楚軍已經攻下會稽,那就已經足夠,還請大王將在越地的二十萬楚軍撤回。

若是大王擔心越國反覆,那麼我們身爲大王的盟友,同樣也是越國的盟友,願意出兵協助楚人重建吳越兩國。我等四國遠離越國,對吳越之地沒有半分威脅,若是楚軍撤回,盟軍進入吳越兩國,則可向天下表面,大王並沒有吞併越國的意思,只是爲了給越國與齊國私通一個教訓。

如此,不僅能洗去天下人對大王的誤解,還能成就大王的存亡續斷,不貪戀土地財富的仁義之名,更能減輕楚軍遠離楚地的消耗。如此,豈不是一件一舉數得的大好事嗎?”

熊槐一聽,頓時呵呵冷笑。

四國倒是打得一手好算盤,如此一來,天下各國是滿意了。但是他楚國呢?楚國付出慘重的代價後,就獲得一些虛名,而他們四國什麼都沒有做,就將收穫整個江東。

這不是將他楚國當成軟弱可欺的傻子嗎?

想着,熊槐冷笑道:“各國遠離江東,千里迢迢的派兵駐紮江東,消耗實在是太大了。寡人一向仁義,豈會爲了保住自己的一些小利,而讓自己的盟友承受如此大的代價,故而,諸國想要爲寡人減少壓力的事情,就不必再提了,些許代價,敝國還能承擔的起。”

此話一出,四人臉色頓時一沉,楚王這哪裡是說承擔的起江東,分明是在說能扛得住四國的威脅,無懼四國背叛楚國。

見此,四人相互對視了一眼,既然楚國已經打定主意要吞下越國了,不懼使者威脅,那就只好用軍隊威脅了。

於是,在樓緩的主動的示意下,馮章開口道:“既然大王心意已定,那麼臣只好回去稟報寡君,說以大王之意。

若是一個月後,楚軍沒有立下吳越之君,並從江東退兵,那麼敝國將會認爲大王以及該背棄了與各國的盟約,主動與各國絕交。”

“希望大王三思而行,認真考慮我等四國之意,不要一意孤行。”說完,馮章向熊槐一拱手:“告辭。”

“告辭!”其他三人一同開口。

熊槐聞言,冷冷的道:“不送!”

此話一出口,隨着四國使者的轉身,合縱聯盟頓時瓦解。

隨着四國使者調解失敗,天下的局勢騶然緊張起來。

十日後。

“魏王韓王與秦王會於函谷關外?”熊槐嘴裡嘀咕了一句,然後看着面前的陳軫問道:“陳卿,可曾查明他們三個在函谷關外說了些什麼,達成了什麼協議?”

陳軫應道:“大王,三國之君共同宣佈,三國已經達成和解,恢復正常關係。除此以外,關於出兵伐楚的事情,似乎三國這一次會盟並沒有達成具體協議。

另外,據河西的探子來報,甘茂已經率軍返回咸陽,而且,秦王在出關之前,曾親自前往樗裡疾府上探望,其後樗裡疾的病情便痊癒,在秦王蕩離開咸陽後,主持朝中政事。”

熊槐對秦國的消息微微一怔,點了點頭,心中已經有數。

接着,想起三國會盟之事,不屑的笑了笑:“想必寡人拒絕盟友干預的消息已經傳到各國,就算他們此刻還沒有達成協議,應該也在商議中了。”

說着,熊槐目光瞥向北方,又搖頭道:“不過,僅憑這三個國家就想攻破我楚國方城漢水防線,還力有不足,還得加上齊趙宋三國協同作戰才行。而趙國遠離楚國,宋國又與齊魏兩國矛盾重重。故,秦魏韓三國會盟,還不足以商討出一個伐楚的可行辦法。距離各國出兵伐楚,還得等一段時間。”

公孫衍聞言搖了搖頭,拱手道:“大王,兵法有云,用兵之道在於以有備而攻無備。雖然各國想要達成一致,一同進攻我楚國,還需要一段時間。但是,我們也得提防各國提前出兵偷襲。如今齊軍已經屯兵在淮北與我楚軍對持,若是秦國此時聯合韓國偷襲楚國,與齊國一東一西各自作戰,如此不盟而盟,這亦不可不防。”

第一千零四十七章 連雨第一千一百四十七章 天命第一千零六十二章 在齊 中第五百二十七章 父子第一百零八章 楚墨之助第三百二十九章 橘生淮南第一千一百九十九章 自刎明意第一千一百七十四章 步步殺機第四百一十三章 貪婪與憂慮第三百四十四章 煽風點火第一千三百零四章 竹鳥之飛第一千一百三十七章 汝墳第八百八十七章 齊國退兵第八百一十九章 章義獻寶第一百二十二章 圍攻秦國第七百五十八章 巴人在墊江第六百三十一章 福禍相依第七百五十八章 巴人在墊江第十章 絕交齊國第十三章 初見端倪第一千三百零五章 若有所思第四百六十章 議定婚期第五百七十章 攻城 中第三百六十九章 暗交第一百九十五章 公信第七十一章 秦國服軟第三百九十一章 援軍第五百零一章 楚越會盟第八百一十二章 欲往江東第一千零六十九章 爲國分憂第四百七十七章 東進西出第一千一百六十三章 劍指江淮第一千三百五十七章 出海修仙第一百五十一章 太子之師第七百六十五章 前後夾擊第一千兩百一十九章 何以解憂第七百零一章 毫無退讓第九百九十五章 不公第五章 請誅屈原第一千零八十八章 奔齊第八百二十章 時空錯亂第三百三十四章 搶功第二百一十章 交戰第一千一百九十六章 稷下王蠋第六百二十四章 破心第四百九十三章 魏章背秦第四百五十二章 趙王之問第四百二十八章 合圍第八百九十二章 深居後宮第七百五十四章 巴人攻城第三百三十三章 霸業根基第四百九十八章 交易第一百七十章 鐵劍第六百八十七章 公子子青第四百二十四章 大營丟失第七百零四章 動作第九百一十二章 苗頭初現第三百七十七章 圍城打援第一千兩百一十七章 出面調停第一千三百五十二章 夜色襲人第三百八十四章 如常第三百二十二章 抉擇第七十一章 秦國服軟第一千兩百一十五章 四國齊至第一千三百五十三章 國人暴動第四百五十一章 自願相滕第四百八十三章 定論第八百九十九章 圓形方孔第二百四十三章 伐秦弱楚第九百一十二章 苗頭初現第二百七十章 決心第八百一十二章 欲往江東第七百五十九章 大火起兮第一千兩百一十四章 兩手準備第九百一十九章 火中取栗第五百二十三章 一葉障目第二十七章 張儀歸秦第九十一章 韓軍敗退第一百二十九章 舂米制面第四百零三章 送馬第一百三十一章 齊越再戰第三百六十七章 使者第一千兩百九十七章 廣佈仁德第一千一百六十九章 大幕揭開第六百四十章 丹淅之敗第一千零一十五章 安撫第七百六十七章 劍指水師第五十六章 誘秦攻齊第八百九十七章 對症下藥第四百二十九章 突圍第七百三十九章 新年至第一千一百一十六章 撤軍第四百五十二章 趙王之問第四百六十四章 劍指濮陽第四百二十五章 衝鋒第三百六十八章 戰第一百四十章 兩個秘方第九百五十三章 守備第一千零六十九章 爲國分憂第二百五十一章 樗裡疾離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