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七十六章 紛至沓來

陳軫察覺道鬥由的目光,微微點了點頭,接着,立即拱手道:“大王,臣聞之,耦國,亂國之根。故,地方大城其規模不能超過國都的三分之一,中等城池不能超過國都五分之一,小的不能超過九分之一。

目的就是爲了防止地方實力太強,而國家難以制衡。一旦國家有事,恐怕就會讓國家一分爲二。這壽縣本來就是淮南的大城,城中糧草積蓄如山,若是再將各地錢財運來此地,臣擔心這裡會成爲楚國的禍亂之所。”

熊槐想了想,搖了搖頭,態度堅定的道:“無妨,此事寡人自有決斷。”

陳軫聞言,瞥了一眼楚王,見楚王態度異常堅定,不容置疑,於是便嘆了一口氣,搖了搖頭,不再說話。

公孫衍見狀,張了張口,最後什麼也沒有說。

鬥由見狀,正欲再說些什麼,此時,一個侍衛在外稟報道:“大王,宋國亞卿仇液來訪。”

鬥由聞言一滯,然後輕輕一嘆,退回原處。

另一邊,熊槐見鬥由退回,心中鬆了一口氣,然後笑了笑道:“仇液?看來趙宋兩國的說客來了!”

熊槐對仇液有所瞭解,這仇液本是趙國大臣,被宋王請回宋國任職,目的是爲了平衡國中的楚人勢力。

所以,仇液所代表的,不僅是宋國,還有趙國。

想着,熊槐便向外面大聲吩咐道:“請使者進來!”

“唯。”

接着,熊槐向陳軫吩咐道:“陳卿,請卿前去迎接使者!”

“唯!”

禮畢。

熊槐看着下方的仇液問道:“使者何來?”

仇液拱手道:“大王,數月之前各國相約討伐齊魏兩國,如今齊魏兩國還未臣服,結果聯軍卻四散而退,寡人甚是遺憾。不久前,寡君聽說,越王一不小心得罪了大王,以至於大王與越王大戰與淮北,結果連越王被大王所殺。

事後,寡君得知這消息,向國中大臣說:以大王的賢明與仁義,斬殺越王肯定不是出於大王的本意,而是越王的罪過已經不可饒恕,故而纔會引起大王震怒。

本來,寡君以爲,大王殺了越王,獲得了越國的淮北地,肯定已經氣消,會扶持越公子玉即位,讓楚越兩國從貴於好。但不想,寡君在數日前聽說,大王竟然大舉進攻越國,淮南、江東盡爲大王所克。不僅如此,越王臼還向寡君求援,說大王依然餘怒未消,派遣司馬唐昧前去攻打越地,越國滅亡在即。

寡君聞言大驚失色,想起這數年來,楚越宋三國乃是盟友,寡君與大王以及越王都有一些交情,故,寡君特派臣來詢問,不知大王是何意思?

另,寡君想請大王看着往日的情分上,請求能局中說和,請大王對越國網開一面,從越地撤軍!”

“撤軍?”熊槐一聽宋國的要求,頓時露出一絲冷笑。

別說他心中不情願,就說楚越兩國打成這樣,楚國豈能半途而廢,留下一個充滿仇恨的越國,一直在後面伺機報復。

就如同燕國之於齊國,時刻進行提防。

想着,熊槐便開口道:“越國乃是我楚國所扶持,昔日越國之地方圓不過百里,百姓不過數十萬。在我楚國的支持下,這才得以滅亡吳國,進而佔有江淮,擴地千里,稱霸天下。結果,越國強大後,卻不思回報,每每侵擾我楚國。”

“自寡人即位以來,越王侵擾我楚國淮南長達十五之久,侵佔我淮南大片領土,寡人深以爲恥。其後楚越兩國講和,共同討伐齊國,寡人出兵牽制齊國,以讓宋越兩國攻佔薛地琅琊。結果,越王奪取琅琊後,立即與齊國結盟,意圖聯合齊魏兩國攻打寡人。

是可忍孰不可忍。故,寡人決定奪回本屬於楚國的淮南,以給越國一個教訓。至於淮北之地,並非寡人所願,故而寡人休整完畢後,就從淮北撤軍,沒有留下一兵一卒。”

聽到這,仇液沒有管淮南淮北,這一片區域原是吳國的土地,楚國與越國在這裡多年拉鋸作戰,根本扯不清哪塊地方究竟屬於哪國。

反正,以前都不是屬於他們的。

想着,仇液直接詢問道:“大王,對於淮南之地,寡君並無異議,只是,寡君想不明白的是,楚軍爲何攻打吳地乃至於越地?莫非大王打算效仿暴齊,滅亡越國,盡取越地爲己有?”

這話很重,無緣無故滅掉另一個大國,足以讓各國恐懼。雖然楚國已經做好準備,但是卻不能如此赤果果吞併越國,還得給各國一個臺階下。

於是,熊槐立即搖了搖頭,訕笑道:“使者說哪裡話,寡人怎麼會想要吞併越國呢!寡人之所以攻打吳地,那是因爲寡人打算復立吳國,在吳地立吳君,繼承吳國的血祭。存亡續斷,這纔是寡人的本意。

至於攻打越地,那是因爲寡人打算在越地立越王之子公子慵爲君,而越人卻擁立公子臼,故纔有這一戰。

若是宋王能說服公子臼親自來寡人面前請罪,自去王號,讓位於公子慵,寡人即刻便可從越地撤軍,並立公子慵爲君。”

“這···”仇液聽到楚王的最後一句話,頓時心中一陣氣惱。

這楚王不僅滿口狡辯,而且還將他仇液與宋王當場傻子一樣糊弄。

且不說宋王有沒有讓越王臼親自向楚王的請罪的能耐,就算有,也不能搭上宋國爲楚國做嫁衣。

仇液見楚王心意已定,不願給趙宋兩國面子,將越國吐出來。便打算立即返回宋國,以做早圖,免得讓宋國跟着楚國陪葬。

想着,仇液便笑道:“原來如此,看來是臣誤會大王了。之前齊國派出使者去宋國,說大王貪圖越國之地,不惜背叛盟誓,背棄上天,糊弄鬼神,暗算越王,欺詐公子玉,威逼越王臼,以達到吞併越國的目的。

現在,臣聽完大王的解釋,才知道大王乃是仁義之君,不會貪圖越國的領土。另外,臣請大王放心,齊國打算聯合天下各國共同替越國伸冤的行動,臣會勸諫寡君詳加考慮,並且還會將大王的打算公諸各國,以免各國對大王多有誤會。

最後,臣請大王儘快兌現諾言,以讓天下各國安心。免得各國以爲大王不願另立越君,重建吳國,導致各國一怒之下,聯合伐楚。”

第三百四十七章 局開第五百二十一章 抵達吳城第一千一百七十二章 雲集第六百九十三章 渾水摸魚第九百七十三章 遊說第一千零三十九章 公子到來第一千零六十章 方向 下第五百一十八章 殺戮第三百零六章 現情第五百一十四章 宮變第四百五十五章 兵進滕城第七百三十三章 農家墨家第一千兩百二十九章 六國停火第一百八十五章 莊蹻第一千零四十九章 大水洗地第八百八十九章 血色肥料第六百四十六章 子蘭第八百一十六章 吳城暗流第五百零二章 議楚盟第八百七十七章 攻敵所必救第五百七十六章 紛至沓來第八百五十五章 恩威並施第六百二十一章 詔令第七百九十九章 彼來我往第八十七章 渡河戰起第一千三百三十六章 陳舉之死第一千兩百四十三章 寡人十六第一千零四十六章 雨至第九百九十九章 以宋制齊第七十四章 兵力配置第六百七十六章 撤軍求和第七百六十四章 巴地皆反第三百四十章 時機第六百二十章 震怒第一千零七十八章 屬意江淮第一千兩百九十三章 郡守人選第八百七十八章 決議救燕第七百零二章 信函第一百五十三章 太子羽翼第一千三百二十六章 推行新錢第一千兩百三十一章 將領調動第一千零八十六章 兵進大梁第一千一百六十五章 出賣第二百六十二章 對策第七百八十三章 郇邑之戰第一千零四十六章 雨至第一千三百三十章 齊國伐魏第四章 屈原進言第四百一十二章 宋王來訪第六百三十章 伐宋第一千兩百九十八章 陳軫之死 上第五百四十六章 安撫第四百八十七章 多行不義第二十一章 國人逃亡(求推薦)第一千一百八十五章 順手牽羊第五百七十六章 紛至沓來第二百四十八章 劍指張儀第十章 絕交齊國第一千一百六十一章 行賞第一千零四十一章 詛咒起誓第六百七十九章 楚韓結盟第五百七十三章 秦帝楚王第一千零九十四章 驚變第七百四十三章 考覈第四百零七章 試探第九百六十一章 突圍而出第一千三百五十六章 最後的朝議第四百零二章 建言第六百七十二章 斷尾求生第四百七十章 趙王調停第二百四十二章 謀秦第一千零九十九章 爭辯第一千一百七十一章 上書第一千三百零四章 竹鳥之飛第四百二十六章 向前第三百八十七章 刺殺第九百五十章 定計第一千一百零四章 獻地第四百九十二章 景鯉歸來第四百二十三章 戰起第七百一十二章 三道詔令第九百三十八章 機會來了第二百一十一章 煮棗第六百四十五章 轉機出現第一千零一十四章 人口之議第三百一十五章 窒息第八百六十五章 抵達淮陰第一千零八十七章 劫掠第一千零二十一章 聚兵第一百三十五章 初置司空第一百五十一章 太子之師第三百五十九章 陰雨第九百五十三章 守備第四百三十四章 驚魂第五百六十四章 最後的障礙第九十八章 跟我回家第三百二十六章 使者第二章 滿朝恭賀第三百九十六章 怨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