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六十七章 會稽城中

城中。

越王臼帶着錢腹越奎等衆臣站在北牆上,看着城外的楚軍,臉色十分沉重。

雖然楚軍到來的時間,並沒有超出他們的預料,但是,但楚軍真的兵臨城下之時,所有的越人,心中都沉甸甸的。

雖然,這幾日,錢腹都在告訴城中百姓,楚人無恥的刺殺了越王,並且還卑鄙的偷襲了吳城,更打算滅亡建國超過一千五百年的越國,打算讓做了千多年越國子民的越人成爲楚人的奴隸,成功的激起了城中的同仇敵愾之心。

但是,能不能守住會稽城,越王臼心中依舊沒底。

想着,越王臼便沉重的問道:“相國,不知這幾日從周圍各地收攏了多少士卒多少壯丁?”

錢腹應道:“回大王,截至今日,上虞、諸暨等地前來會稽的士卒已經超過兩千人,壯丁超三千。另外,更加偏遠的句章、烏、鄞等地,已經派來使者效忠,但是因爲時間不夠,士卒以及壯丁都需要一些時間,才能抵達會稽城。

另外,北面的由拳、海鹽、餘杭等地越人紛紛南逃,臣已收攏北面南逃的百姓中,挑選出壯丁千餘人,另有數千百姓編入協助守城的隊伍。”

將情況介紹完,錢腹再次鼓氣道:“大王,如今城中已有士卒五千,壯丁近兩萬,還有數萬其他百姓,臣對堅守會稽城,充滿信心,一定可以堅守到各國出兵,楚軍退走的。”

越王臼聞言點了點頭,接着又遺憾的一嘆。

短短三天時間,會稽城中的士卒就翻了一倍多,而且還有更多的士卒正在前來會稽城的路上。

可惜,楚軍來的太早了。

若是再晚個數日功夫,那麼守住會稽就更有把握了。

正想着,越王臼突然發現城外的楚軍出現動靜,接着,兩支萬餘人的軍隊分別一東一西的繞城而去,頓時疑惑的問道:“相國,亞卿,楚軍開始分兵了?”

錢腹同樣也發現了楚軍的動靜,就在遲疑之間,又見一個楚人帶着使者的符節向北門而來。

“大王,楚軍動向不明,但是楚人的使者已經來了。”

錢腹看着出使不斷靠近,心中有所遲疑,於是,立即開口道:“大王,楚人使者前來,必定是來查探虛實的,故,臣請大王在城牆上接見楚使,並且讓臣將城中士卒調來,以示城中士卒充裕。”

越王臼點頭道:“好,請相國立即調士卒前來,以震懾楚人。”

“唯!”

不多時,吳燴來到會稽城北門前,衝城牆上的越人喊道:“在下奉命出使會稽城,請會稽城守錢將軍不吝一見。”

城牆上,錢腹聞言立即下令道:“傳令,打開城門,請楚國使者上城牆一敘。”

聲音傳到城門處,吳燴聞言稍稍一驚,城中竟然還敢開門,而不是直接將他吊上城牆?

正想着,只聽着城門“吱呀”一聲,然後緩緩打開。

見此,吳燴再無遲疑,立即邁步向城中走去。

穿過門洞,吳燴向城中一望,心中頓時一驚。

只是稍稍一看,卻發現城中已經變成了一個大軍營,只見城牆附近的民宅已經全被拆除,轉而放置着大量的守城之器,以方便將這些東西運上城牆。

而且,城牆附近的密集溝壑甕聽,也顯示城中防禦並不倉促,而是已經進行有一段時間了。

街道上,在越軍士卒的指揮下,散佈着大量正進行佈防的百姓,男女老少全都有,這說明整個會稽城全都被動員了起來。

再向遠處一望,五人一羣,十人一隊,到處都是正在巡視的士卒。

吳燴正想看的仔細一些,此時,一個越人官吏來到他身前道:“楚使,寡君打算在城牆接見使者,請使者隨我來。”

吳燴一聽,心中一疑,難道越人已經立下新君了?

想着,立即拱手道:“請先生前方帶路。”

很快,吳燴便在使者的引路下,來到越王臼面前。

吳燴看了看爲首的公子臼,又看了看錢腹以及越奎,這三人他都打過交道,尤其是公子臼以及越奎,這兩人長時間呆在吳城,是吳城的顯貴,他都很熟。

見公子臼還站在會稽守錢腹之前,吳燴暗道:莫非公子臼已經即位爲王?

正欲行禮之際,錢腹的副將褚闋大聲呵斥道:“使者無禮,來到寡君面前,爲何還不行禮?”

吳燴一怔,立即拱手道:“外臣拜見越王。”

另一邊,站在城牆上的越王臼,眼睛餘光瞥了一眼城外的楚軍,心中隱隱不安,擔心他會落得先王一樣的下場,死在戰場上。

於是,在吳燴彎腰後,立即笑着向前一步,親自將吳燴扶起,笑道:“寡人還以爲楚人的使者是誰,不想卻是先生。莫非城外的楚軍主將乃是昭滑將軍嗎?”

吳燴直起身體後,應道:“公子,不,回大王,在下這一次是奉君上之命,在司馬唐昧帳下效命。”

“原來如此。”越王臼點了點頭。

此時,錢腹見越王不僅沒有表現出對楚人的仇恨,而且還如此親切的與楚使交談,一點也沒有王者的尊嚴與矜持,立即輕咳了兩聲,提醒越王保持威嚴。

越王臼聽到身後的動靜,微微一愣,而後訕訕的笑了笑,退回原處,淡淡的問道:“不知使者所來何事?”

吳燴一怔,好奇的瞥了一眼越王臼身後的錢腹,然後正色道:“回大王,臣奉楚司馬之命,特來勸降。如今越國主力已經全軍覆沒,而且淮北淮南吳地全部失守,只剩下貧弱的越地尚存。區區越地,面對我楚國數十萬大軍,根本無力抵抗。故,司馬不願大行殺戮,特派臣來城中勸降。請大王以及諸位大臣莫要自誤。

否則,淮北的善道城就是榜樣。楚王詔令,凡是越國各地不願投降,而進行負隅頑抗的,城中主事者格殺勿論,凡軍中百將職位以上者,全都處死,並全都誅連滿門,以示威嚴。

同時,楚王詔令,若是各地願意主動投降,則全都保留爵位,並且擇其賢者,爲楚王效力,只要有真才實學,城守、郡守、乃至朝中卿大夫,楚王絕不吝嗇。”

第二百一十五章 趙國慘敗第八百三十二章 掘墓挖墳第一千一百六十六章 崩塌第六百零七章 戰和之辯第一千一百三十三章 大將軍趙雍第一千一百九十章 甘茂來投第四百四十七章 遊說第三百三十八章 迷信第六百二十五章 鬼神第四百三十四章 驚魂第六百七十三章 丹水夜語第二百八十二章 戰初第一千零二十八章 曙光第九百七十六章 謠言再起第一百三十一章 齊越再戰第一千零四十四章 如期而至第一千零三十五章 觸手可及第一千三百一十四章 聯盟瓦解第七十八章 丹陽大營第九百四十九章 齊魏會盟第一千零五十章 逃亡第一千一百二十六章 媧皇紙第一千零二章 大勢第八百九十五章 舉賢薦能第一千零一十六章 漸進第九百八十二章 再起第五百七十七章 楚宋第三百零三章 挫敗第三百五十三章 封君第六百零一章 鼓舞第二百七十九章 任鄙第一千兩百零四章 深情款款第一千一百一十一章 波及第九百一十一章 主少國疑第七百一十九章 量產神器第六百零一章 鼓舞第十二章 膾炙人口第一百七十三章 太學第五百二十一章 抵達吳城第八百八十三章 初衷易忘第一千一百三十五章 歌聲第二百八十二章 戰初第七百八十二章 金蟬脫殼第一千一百零七章 戰勝於朝第三百二十一章 離間第一百二十九章 舂米制面第四百一十七章 蓄力第八百五十章 編戶分田第三百八十六章 強攻第三百一十九章 妥協第一千一百零四章 獻地第一百八十四章 莊辛第一千三百五十三章 國人暴動第一章 楚國懷王第一千一百五十章 流血第八百八十九章 血色肥料第一千一百四十三章 拒絕第一千零一十章 一觸即潰第六百零五章 備戰第五百四十七章 決策第五百六十九章 攻城 上第一千兩百九十三章 郡守人選第一百六十二章 劫糧第七十九章 兵貴神速第一千三百二十八章 宋國內亂第一千兩百九十六章 如瘋似癲第八百零六章 惠盎來楚第八十五章 會師丹漢第一千零一十八章 反應 上第七百四十九章 範環使秦第一千一百四十五章 目標 下第一千一百六十四章 殺人第二百三十六章 消息第三百七十五章 分兵第五百九十章 轉封 中第八百一十六章 吳城暗流第一千零二十八章 曙光第六百一十九章 兩種可能第一百八十一章 人選第一千零一十三章 主動散佈第三百零二章 虛實第六百四十一章 前睹後追第一千零五十一章 撤退第七百七十六章第一百一十七章 定策秦晉第六百三十章 伐宋第一百二十九章 舂米制面第七百二十七章 各地賢才第四十一章 爵位抵罪第一千零八十四章 走別人的路第六百七十四章 投降第八百一十四章 以吳制越第九百零五章 巧舌如簧第三百零八章 連秦第一千兩百八十九章 田文獻薛第四十六章 似曾相識第一千兩百六十四章 亂中有治第七百二十一章 免稅安民第四百五十四章 以進爲退第八百零四章 議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