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三章 一葉障目

唐昧解釋道:“眼下吳城中的軍隊,有三股來源,其中主力是吳城守軍,其次是公子玉找來的援軍,最後,就是跟我們南下的谷陽守軍。行軍作戰,最重要的就是統一指揮,並且將士一心。

而吳城之中,則不然,原本守軍就是一分爲三,眼下雖然全部歸屬於章義統率,但是章義要想收復將士之心,這需要時間。而公子玉的援軍,來援更加複雜,私兵,遊俠,逃犯,縣兵,如此等等,只會亂成一團,根本難以統一調度。

而那三千谷陽守軍···”

唐昧笑道:“這不僅是本將爲了安撫公子玉,更是爲了通過這三千軍隊,向越國上下傳遞一個信息:公子玉爲了登上越王之位,不僅賣了越王,賣了紀地、鄣地、淮北、淮南,而且連江東之地也賣給了楚國。如此,等我大軍攻城之際,一個不忠不孝的公子,誰會願意幫助他呢!

況且,等大王大破越王之軍的消息傳到吳城,整個越國都將對楚軍恐懼不已,那時,區區三千士卒,根本無濟於事。說不定,不需要我等攻城,吳城中就會有人將公子玉綁了,出城請降。”

昭應聞言露出期待之色。

······

平城。

自從得知昭魚去世的消息,傳達了正式攻略越國的消息後,又過去了近一個月。

距離接到昭滑傳來的消息,說公子玉已經決定自立,也有十餘日了。

這些時間,熊槐每日在這平城中,心急如焚的望着南面。

結果,那陣期待已久的東風,卻遲遲沒有來。

此刻,熊槐帶着公孫衍與景陽二人,站在平城的南面的城牆,翹首望着南方。

良久。

熊槐突然開口問道:“犀首,不知卿以爲,這越國的消息,什麼時候會傳來?”

公孫衍笑道:“大王,雖然臣不知吳城的消息究竟會什麼時候到,但是臣可以肯定,越國的消息,肯定是一個好消息。就算公子玉無法控制吳城,但只要我楚軍抵達江東,那麼所以的問題,都將不是問題。

算算時間,信使應該快到平城了。所以,大王暫且寬心,左右不過這一兩日罷了。必定會有好消息傳來。”

熊槐搖頭道:“犀首,寡人不擔心吳城那邊傳來壞消息,寡人只擔心琅琊那邊,越王會不會,已經與齊國達成協議了呢?

原本,寡人以司空之死爲藉口,停兵沂南,讓越王去琅琊。起初還好,越王真的去了琅琊。但是,隨着時間的流逝,寡人率領大軍依舊停留在平城,這都一個過去了,似乎,越王的耐心,越來越少了。”

說着,熊槐嘆氣道:“前日,越使句餘再次前來詢問,問寡人何時舉兵前往郯城。雖然,最後依舊被寡人糊弄過去,但是,句餘臨走之前,連寡人的重禮都沒有收。而且,之前刺史令從越軍哪裡獲得的消息,齊越兩國頻頻互派使者,兩國聯繫不斷。

所以,寡人有些擔心,這越國會不會在得到公子玉謀反之前,就會提前與齊國結盟,然後與齊軍組成聯軍,南下與寡人作戰。”

聽着楚王的話,公孫衍露出凝重之色。

楚王所說的情況,雖然出現的機率很低,但是也並非不可能。

一方面,楚軍放了越國兩個月的鴿子,越王心中肯定已經積滿了怒氣了,另一方面,現在魏國那邊的情況也不好,楚韓兩國對魏國的攻勢並不強烈。而盡力攻打魏國秦宋兩國,秦國攻勢雖強,但是面對河水天險,加上魏章深知秦軍虛實,以及倪良守禦得當,而遲遲不能打開局面。

至於宋軍,強攻魏國兩月,先後奪取四縣十餘城的情況下,大軍已經疲憊,無力繼續攻打魏國了。

所以說,若是這種情況下,越國與齊國講和,有不少的可能,會一不做二不休,直接倒戈相向。

一旦齊越兩國聯合,那麼,對楚國而言,這就是一個極其危險的情況。

以平城這裡的楚軍,打敗越王率領的越軍並不困難,但是齊越兩國聯合來襲,那麼就只能自保。

而且,再加上楚王也在這裡,爲了避免意外情況發生,還得退回楚國境內,才能確保安全。

熊槐說完沒有聽到公孫衍迴應,便問道:“犀首,若是發生了寡人所說的這種情況,那麼寡人應該如何是好。”

公孫衍應道:“大王,君子不立危牆之下,若是真的有此不幸,那麼自然是應該先自保了。畢竟,兵法有云,以我之不可勝,以待敵之可勝。大戰,必先立於不敗之地。”

說話間,公孫衍見楚王面無表情,沒有說話,似乎對這個答案,或者對這種情況很不滿,於是,頓了頓,公孫衍又道:“不過,大王,臣有疑問,那就是我楚國爲何一定要等吳城的消息?”

說着,公孫衍拱手道:“大王,如今我楚軍已經準備就緒,而吳城之變,無論公子玉是否成功,肯定已經發生,就算公子玉懸崖勒馬,但我們楚國已經接到了公子玉的求援,楚軍已經出發,此時,越國內部大亂,已經可以確定。

故,臣以爲,現在,我們就可以將公子玉謀反的消息傳給越王,讓越王自己疑神疑鬼,繼而退兵回國,只要越王一退,那就入我甕中矣。

另外,就算越王不信,那麼心有顧慮之下,越王也不會與齊國合兵一處了。”

熊槐一振,反應過來。

的確,現在的情況,楚國已經有了萬全的準備,吳城那邊的情況,已經不重要了。

於是,熊槐笑了笑,恍然大悟道:“犀首,常言道一葉障目不見泰山,說的就是這種情況啊。若非犀首,寡人就將被現實所矇蔽矣。用兵之道,果然虛虛實實,變幻莫測。”

此時,另一側的景陽開口道:“大王,若是我楚國傳出公子玉自立的宵小,越王或許不會相信,但是,臣料想,那跟在越王左右的公子蹄,肯定會相信的。只要公子蹄深信不疑,那麼越王自然也就不得不信了。”

熊槐笑了笑:“不錯,正是此理。”

接着,對景陽道:“速去請刺史令來見寡人。”

景陽拱手應道:“唯。”

而後,景陽一轉身,就見陳軫的身影出現在不遠處,不由開口道:“大王,刺史令自己過來了,似乎有事稟報。”

第七十四章 兵力配置第一千兩百四十六章 枝疏葉枯第五百三十四章 使者第四百二十七章 援軍第一百二十章 秦韓退兵第一千零八十四章 走別人的路第四百零二章 建言第五百八十四章 弱智亂心第五百九十六章 舍與得第八百四十二章 越地之疾第五百六十章 威逼三事第二百三十一章 強攻第一百一十三章 宋國叛齊第一千零四十五章 來襲第四百九十三章 魏章背秦第一百七十六章 說越第四百六十八章 拒絕低頭第八百四十一章 海浪洶涌第一百三十八章 萬事俱備第十章 絕交齊國第一千兩百六十章 君臣試探 上第一千三百一十章 出征大軍第七百五十章 上庸內外第五百一十一章 真的假病第二百四十八章 宋魏第一千零三十九章 公子到來第六百八十四章 聯姻第四百六十四章 劍指濮陽第一千兩百九十二章 齊國圖宋第七百二十八章 德才不兼得第五百六十四章 最後的障礙第九百一十一章 主少國疑第四百三十六章 內應第三百章 會盟第八百九十五章 舉賢薦能第一千一百三十章 查證第五百八十五章 回都第一百五十七章 奢靡治國第四百四十一章 復建滕國第八章 今時往日第七百九十八章 成敗得失第三百一十三章 籠絡第八百四十三章 授人以漁第一百九十章 越蒙第七百零一章 毫無退讓第八百九十七章 對症下藥第六百零三章 信心第二百零七章 求援第三十六章 趙國齊國第二百六十五章 軍成第一千三百一十五章 各國退兵第二百一十三章 攻防第一千一百零三章 地方第七百九十二章 增兵第七百九十四章 兵聚淮水第一千一百九十九章 自刎明意第三十四章 犀首背鍋第六百六十九章 請降第三百一十章 馬政第七百六十五章 前後夾擊第八百二十章 時空錯亂第七百零四章 動作第三百一十六章 議趙第三百一十三章 籠絡第二百九十四章 勒索第一千三百四十六章 託付後事第七百六十九章 閬中第八百五十九章 劍指宋國第七百四十一章 薦賢第一千兩百四十五章 反省宗廟第七百八十五章 兵臨南鄭第七百三十六章 趙王回都第二百零五章 仁義第一百二十七 試點襄陽第二百五十八章 籌謀第八百八十八章 兵發即墨第五十一章 犀首遲疑第七百二十章 鬼神之力第二百一十五章 趙國慘敗第一千一百六十二章 重罰第六百九十一章 強取強送第一千兩百一十章 心窄誤己第五百三十章 驚聞第四百三十九章 示弱博情第一千一百六十一章 行賞第一千一百一十二章 對策第四百六十章 議定婚期第一百零一章 死不旋踵第六百八十八章 鶡冠子第一千兩百八十章 失魂落魄第一千兩百五十八章 水軍歪樓第九百六十六章 謠言第一千零二十四章 殺機重重第五百零一章 楚越會盟第九百零九章 鄒衍到楚第一千兩百零三章 當頭一棒第二百五十六章 機會第二百九十七章 突如其來第一千兩百三十一章 將領調動